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仁波切6月北大演讲《信仰与人生》


   日期:2011/4/11 12: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信心并不是简单的产生的,而是从你的智慧、你的经历和实践中进行磨炼出来的,这样的信心是非常殊胜的。这样的道理不是口头上说的,也不是文字上说的,也并不是理论上来讲的,是从发自内心心坎深处的,那就是我们说的不退转的信心。

现在我们在座的知识分子,我觉得需要的不仅是理论上的这种信心,而且是需要修证上的,也就是说实际行动上的这种信念,这种信念我认为我们在座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一定要去希求。现在很多人对宗教带有一种盲目,一种迷信的成份,那这样呢,如果我们遇到不太顺心的事,你对你的信仰的对境很容易产生邪见。因此我们认为建立在一个智慧,建立在一个正见基础上的信心是非常可靠的。所以,作为我本人而言,多年以来从事译工作,同时具缘的时候也跟大家沟通讲经说法,在这样的经历当中自己得到的一种体会,感觉,一定要有一种正确的信心,这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信心,现在这个社会当什么都为了一些名声、财富的时候,就去疯狂的追求。

现在这个时代,听到一些球星,明星或者演员,成千上万的人就不知所措的开始去追求,追求的是什么目标呢?可能也不是自己当明星,也不是自己当一个演员,只不过无有观察的情况下想跟他一起说说话,但是如果用智慧来观察的时候呢,什么样的目的连自已也搞不清楚,是糊里糊涂去追逐,我们有信仰的人呢不应该有这样的心态去追逐,所以现在你们在座的各位,应该是长期的学习。尤其是你们的文科、理科各方面的学术的这种智慧是很敏锐的,学术的这种智慧敏锐我觉得应该跟我们佛教里面讲的闻思修行里面的闻和思的智慧相吻合,刚开始的时候你要听受有关这些教言,然后自己再去进行领会、思索、观察,最后所得到的这样的智慧信心这个叫作修行。所以今天跟大家共同探讨的就是第一个是我们有信仰不能迷信,应该要有正信。正信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无论对个人、社会对整个群体来讲,是对我们发展和进步的源泉。因此呢,在这里有很多人去学习,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想我们有几个方面的道理今天跟大家共同探讨,我认为第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宗教的学习研究是不可缺少的。记得爱因斯坦,他在文集当中说过,“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腿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那么这个解释的方法有各种不同,但是我认为呢我们现在很多人是依靠现代的一些仪器来观察或者说寻求科学的发现,这些发现如果没有宗教的指导的话很可能变成瞎子、盲人,为什么这么讲呢?也就是说我们宗教当中佛教或者儒教或者基督教,那么不管是任何一个宗教都有一些善的一面,也就是说像基督教,像儒教的我们现在人的思想行为道德全部归于善良。任何一个科学如果没有宗教的指导的,可能是盲目的,只是追求或者发展物质社会,那这样最后人类导致的是什么呢?就是毁灭,得到的是失败。所以说我觉得,的确现在知识分子,尤其是重视科学的人来讲对任何一个宗教的希求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任何一个宗教的信仰都不存在,信仰都没有,盲目的追求物质社会的话,如今在这个社会当中也许你的事业,你在财富、名声、地位等方面会有所成功,但是它所带来的不一定是很快乐的。

我们经常发现高等学校里面有多少人去自杀,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的领导当中有多少个人也自杀的。现在据很多统计,前十年跟这几年比较起来,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降低,而自杀率越来越高,尤其是科学非常发达的美国来讲自杀率也很突出,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我们科学工作者内心当中没有信仰,没有信仰的话除了维护自己以外,根本不在乎对外面整个世界的保护,不在乎人类行为的健康发展,不在乎我们世界是共同的一个家园,要和睦相处的追求人类灿烂的文化的目标,没有这样希求和心理的指导,这样一来最终人们虽然从表面上看来眼花缭乱,应该说外面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可是实际上内心的恐怖、内心的苍白、内心的痛苦,内心的盲目越来越增上。这个社会应该说需要宗教,如果没有宗教,没有信仰的话,外在的生活,物质文明越来越发达的同时,让我们的社会的伦理道德,我们的精神美德越来越下滑,越来越下降,逐渐逐渐人类自生自灭,也可以说自取灭亡。在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国际上不难看出。我本人有时候不管是一个人静坐的时候,或者跟别的知识分子共同交流的过程当中,一直强调人们都要有一个信仰,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智慧或者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的思想多多少少接触一部分是很重要的,不然就像是站在大海旁边干渴而死的故事没有什么差别。人类每天都是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当中一直挣扎着,一直追求着,可是追求的目标到头来一看的时候可能空空一世,一无所得,极其痛苦。这种非常惨败,非常凄凉的景象已经在我们面前,这一点我想我们知识分子以后目光应该专注在有关佛陀给我们留下的慈悲和智慧上面,可以说佛陀的智慧是远远超过其它宗教的。为什么这么讲呢?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这么多宗教,确实宗教对人类社会有种非常不可言说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自古以来在历史中这么多的宗教人士如果没有他们的这种精神的话,尤其是西方国家,像美国那样如果没有基督教约束,恐怕他们也是特别痛苦,但是在有些宗教的教义当中,只能保护我们的人类,而不能保护全世界所有的包括所有一切有生命的众生,这一点呢,我想很多宗教它的大悲的量、广度不太够,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悲悯所有天下无边的众生?原因就是天下无边的众生它们的生命都是和我们人类一样的,求乐避苦,可是这些众生是盲目的,不能了知痛苦的根源,不能了知快乐的根源。我记得《入行论》里面(《入行论》可能很多人都学过)说“众生欲断苦,反行痛苦因,愚者虽求乐,毁乐如灭仇”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些众生虽然想获得快乐,断除痛苦,可是众生太盲目了,我们的环境,我们的生活、教育,以及各方面因缘的趋使下,追求快乐的因缘我们不知道。在座的很多大学生在我们世间上是很成功的,在成千上万的高考生中考到北京大学,确实是非常罕见的,但是你到了这样的高等学校以后你追求快乐的因想到过没有?是做善事;摈除一切痛苦的根源是断除恶业,如果这样的因缘关系没有了知的话呢,我今天早上在哲学系里讲了,讲的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的人生观一定要有因果正见,如果连一个因果正见都没有的话,世间人们称你是高等学校,是清华北大毕业的,世人都是非常羡慕的,这在中国来讲大家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可是如果你真的是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还搞不明白的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恐怕也不能列入智者的行列,再加上我们这样的苦乐因缘不仅仅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依据来承许,而是因为一切万法的真相就是这样,造恶业必定是受苦的,造善业必定是会是感受快乐的,就像我们吃了毒药的话呢,身心会痛苦,而你吃了妙药,即使你死到临头了逐渐逐渐会获得快乐的,这是一种因缘规律,并不是释迦牟尼佛是世界的主宰者,并不是这样的。所以以这个比喻来说明我们佛教大悲心的广大,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了知。

第二我们佛教里面所讲到的智慧,它有胜义谛,世俗谛两方面突出的特点。第一个它对世俗谛,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包罗万象的所有的知识,包括天文学、地理学,以及生理、物理、化学包括世间的各种学说,在我们释迦牟尼佛的经论当中都能找到。我先讲一个比喻,我们天文学,在根本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所有一年365天的整个太阳的运行、运转,包括日食、月食,连一个小时都不差,从古到现在一直是依靠一个简单的数目,按照《十轮经》的观点运算,完全能算出银河系和太阳之间的关系,这在天文学的历史上可以说是突破性发现,但这种发现并不是天文学有了以后才发现的。还有我们的医学,就像西医,中医方面很多的,像《本草纲目》所发明的东西在我们的续部早有明示。像中国这样的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以前也说过“释迦牟尼佛真是一个伟人,真是一个哲人,我们苦思冥想所发现的这些道理,释迦牟尼佛早就已经说过了。”他看了《百业经》和《瑜伽师地论》等有关的经论之后感慨的说了这样的话。

知识分子的好处是容易反应,容易观察,去观察,去思维,而且所得的结论是不容易退转,但知识分子的毛病,知识分子的缺点是邪见比较重,还有怀疑心经常产生。但这样的怀疑,实际上是我觉得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不管对佛教,对世间其它学问,刚开始有怀疑,有了怀疑按禅宗的说法“大疑有大悟”,有了大的怀疑有大的悟性。有了怀疑,你去闻思你去遣除,最终自相续中所有的疑惑就没有了,否则就像世间人一样对佛教一无所知,随随便便开口诽谤,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到一定时候自己肯定是要弥补你自己所犯的罪过。以前莎士比亚,他在《仲夏夜之梦》里面说过“我们千万不能评论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否则你一定会用生命的代价来补偿你所犯下的错误”。我觉得这样的话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现在有些知识分子信口开河,根本没有详细观察,随随便便诋毁哪一种学说,哪一种思想,哪一种做法,这种做法应该说不是明智的,因此你们在座的很多人,不管是宗教系的,还是禅学社的,应该我们在学习研究的时候,站在公平的、站在非常合理的立场上,对佛的经论你可以进行观察,对其它宗教的话也可以进行观察。当然佛陀也并没有说你必须要接受我的宗教,我们任何一个信仰宗教的人和不信仰宗教的人都可以自由选择,但是你在选择的过程当中,你最好是要找到真理,如果你没有找到真理而追随其它舆论者的说法,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样以后追逐,导致的结果确实不太美好。所以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对信仰上要反思自己,可以抉择,但抉择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一个特别稳固的信仰。什么是稳固的信仰呢?我们去研究、学习的时候,你看看比如说释迦牟尼佛说,“胜义当中一切万法都是空性”,光是我们口头上说是空性,然后你自己没有体会到话呢,那只是一种传说,纸上谈兵而已,如果你真正体会到空性的意义,通过佛陀所描述的这种道理来进行对治,进行对治的时候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达到这种不可思议,或者说是了然、明然的空性的这种境界,光明与空性无二无别的这种境界,那人已经到了这样的境界时候就不用语言来阐述,自己完全是明白。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众生与菩提就没有什么差别。记得达摩祖师在《悟性论》里面也说: “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那么众生和菩提只不过是了悟和不了悟之间的差别,就像《经庄严论》讲的一样,“觉就是菩萨,迷(也就是说无明愚痴)就是众生”,说起来很简单,我们天天被无明烦恼,分别念所控制,然后真正的本来面目一刹那间也没有通达,而不必要的、迷乱的、非常复杂的、混乱的外境也不断的脑海里面浮现,随着它一直在世间当中奔波。所以我们作为一个从事科学工作者来讲,或者研究现在科学的人来讲,没有宗教的引导,没有智慧的引导的话,行为很有可能导致毁灭。

然后我们反过来讲,也就是说我们的宗教也需要科学,任何一个宗教去广泛的弘扬给有缘的众生,随着现在的一些科学技术,随着社会的管理,随着社会的一些组织化、规范化,以这样的一种途径去趋入人心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汉传佛教当中,以前太虚大师他们着重弘扬人间佛教,其实对人间佛教我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呢我们不能太过于成为世俗化了,如果过于成为世俗化,那我们佛教固有的、原始的、原本的这种本质已经受到毁灭。本来佛教里面讲一个信心,你用欢喜心,你用爱心、你用什么样的词来代替的话,最后真正的原来三宝的信心已经变成了另一种状态,我觉得这样的人间化是不合理的。但是我们尽可能的,比如说把佛教里深奥的语言用现在的一种词来代替,让人们完全明白,完全通达它所说的意思。现在我们佛教里经常讲的众生或者有情,现在有些知识分子把它说成生命,我觉得这样应该是很好,这是一种便于理解,在它原来的意义,真正的含义不变的情况下,这样一种如实法很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现在人分别念非常的重,不像古人,如果是古人,他有研究的时间,他有思考的空间,他有进行分析的精力,现在没有啊。现在我们短暂的人生全部都用在物质和竞争上。现在很多人用个比喻,非洲的有梅花鹿和狮子来说明社会竞争,为什么这么讲呢?鹿每天早上它想,我今天要以最快的速度去跑不然会被吃掉,狮子也想今天我要用最快的速度的去抓,不然我会饿死的。每个众生目标都是这样为了自己而有不同。不管是在大学,还是商业机构,包括有些公务员、老师、还有医生,在他们当中有许许多多黑暗,原因就是慈悲心,利他心没有,如果有了利他心,有了慈悲心的话,每个人会多多少少考虑你的身边人,考虑后面的人。我以前看过一个比喻,在电影院看电影,如果前面所有的人自私的话,前面一个人站起来,两个人站起来,然后后面所有的人看不到,最终电影院所有的人只有站着,站着每个人的脚很痛,也没办法,因为前面的人不配合。现在社会的人都是这样的,一个个都是自私的,每一个厂,各种各样不信因果的各大厂,为了自私造毒品,根本不考虑到人类的健康,人类真正的公共利益,这就是我们现在缺少信仰,缺少前生后世的因果观,缺少今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样的因果观,这会带来很可怕的危机,这种危机远远超过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有很多国家也可以支援,人们自身也有很多调整方法。如果我们的思想上、心灵上、根本上出现一种危机,很难以挽救。所以我想我们高等学校的一些知识分子与大乘佛教的人互相有交流,确实对社会来讲、对国家来讲,对乃至各种不同的团体来讲还是有一定作用,我们应该说是着重于弘扬也好,宣讲大乘这些道理的人来讲这些道理应该是非常明白的,但明白的话有些事在社会当中不一定起到很大的作用,你们作为很多知识分子以后有机会在不同的集体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时候你如果完全遣除自私自利的心,对我们来讲当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最起码也是利他是为主,帮助别人是基本的人生的原则。

原来我记得,美国的科学家,获得非暴力诺贝尔和平奖的马丁路德金说过,他说过“良心是最好的枕头”,什么意思呢?晚上睡的时候如果我的良心如果没有受到遣责,那就是最好的一种生活。用良心来说明我们这个世间需要善良的光,现在善良的光越来越遮蔽,而黑暗的阴影越来越严重,甚至无法驱灭,当然也许我是出于一种悲观的角度,也许也不是,确实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从物质社会当中发展基本上已经不错了。原来上师如意宝在93年去过美国,去美国的时候当时我们感觉他们物质水平很不错的,当时很希望汉地也有这样的经济条件,但当时他们那种物质条件现在在中国,尤其开放以后,在各大城市都能达到了,可是我们是不是满足呢?是不是快乐呢?并不是快乐的,我们都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变成了房屋的奴隶,变成了轿车的奴隶。大城市里面个个都是自私的,个个都是为了自己发财,自己搞利益,最终的确自己也是过得很不开心的。刚才吃饭的时候,我们和几个同学聊天,的确也是相比之下,在我们西藏生活条件并不是那么富裕的,可是幸福指数应该是很高的。为什么近年以来,藏地气候条件这么恶劣的,但是上百岁数的人非常多,这个原因很多知识分子,很多科学家认为和心理的调整有关系。藏地唯一心理调整的方法就是大乘佛法,所以以前汤恩比博士他说过“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确实他说的也是言之有理,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一要寻找中间已经失去的孔孟之道,对你们汉族人来讲我觉得这是不可缺少的,否则现在为什么这么多大学生,为什么这么多知识分子稍微遇到一点问题就选择自杀。而有信仰的,懂得大乘佛教的意义,不要说区区小事,遇到非常大的事情的时候他有坦然面对的能力。我这次去玉树,在那里确实从他们的房屋倒塌、人员死亡、以及各方面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可是我们几百个出家人去了以后给他们的死者进行超度,给他们活着人进行安慰,安慰的过程中就很明确的发现,发现什么呢?他们有信仰,他们早就心里面有准备所谓的死亡来临,所以对他们来讲出现这样一个天灾人祸,出现这样一个自然灾害,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很多人都讲一切万法都是无常的,轮回都是痛苦的,所以对他们来讲这并不是不幸的,也并不是偶而的,天老爷非常不公平的打击,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我当时和一个中国新闻的记者在赛马场跟一些老乡共同商量的过程当中,他的感受也是相当深的,他说“我去过国外,包括台湾,汶川地震,那个时候许许多多的人,有些人他家里人死了就开始自杀了,实在没办法面对。有些人他的金钱毁于一旦以后,精神上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跳楼自杀了,可是到这里以后,心里还是很安祥的,有些人家里的人全都死了,但他在医院里一边拿着转经轮,一边念观音心咒,脸上带着微笑,我们当时问你伤心吗?你怎么样?他说‘家里人死了,但死我们还是很高兴这次遇到许许多多出家人给他们超度,人终有一死,无常是免不了的,这次遇到这么多出家人超度他们,也是很荣幸很开心的事情’,他们自己的身体也是遍体鳞伤,但他们觉得是前世造的恶业,没办法的,只好好好忏悔,除此之外也没有面对不了的事实。”在这些问题上面我深深感到,现在要面对社会,面对灾难的时候其实一个人的心里有一种信仰,尤其是佛教中讲的基本的一些佛理这是很重要的。前一段时间在我的家乡有批学生五年级毕业典礼,我带他们到草原上去玩一天,我说你们已经离开自己的母校,最后跟老师跟我们一起在那边玩,最后他们就很伤心的就哭起来了,我说这没什么哭的,我给他们讲一个简单的词,这就是佛教里面特别简单的一个教言,但实际它的意义很深奥。我给他们讲的《百业经》《贤愚经》里面经常讲的“四变”,也就是说聚即必散,积即必尽,高即必堕,生即必死。我们今天同学也好,家人也好全聚在这里,但是过一段时间会各奔前程,也是佛教里的一个原则-----凡是积聚的会散开的,懂得这个道理,散开的时候不会伤心的。比如说两个人聚焦在一起,过段时间离婚了;一个家庭很快乐,过段时间家人已经离开了,就不会痛苦的,我就早就说了聚即必散。第二个问题财产已经积累了,辛辛苦苦的积累的,最后被怨敌抢走了,或者是以不幸的一些因缘把家里的财产全流失掉了,如果懂得佛理这是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并不是一种不公平。然后生即必死,人要死时会离开世间的,家人死了也好,包括自己要死了的时候我们会很正常的面对,根本不会认为我们会不会永远不死啊,有没有一个办法,求求你让我再活一段时间,不会这样想的。我们这个肉身也好,我们整个世间所有历代的人类来讲都没有一个生而不死的,所以这种情况对佛教来讲也是很容易懂的。第四个高即必堕,所有的人到一定的时候也都是,包括我们去的一些高楼大厦,所有的辉煌的建筑到一定时候也变成一堆墙壁,这也是一个无常。懂得这样的道理,当时给这些学生说,今天所讲的也许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但你们以后还要读中学、大学啊,也许你的人生当中真正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想起这些教言,即使想不起也要记在日记本上面。

我自己认为佛教的确是,也并不是因为我是佛教徒这样说,我站在一个非常公正的立场,大家学习佛教的思想对你乃至生生世世有特别大的帮助,即使你对生生世世不承认,即生当中现在这样非常复杂、非常混乱的社会当中,对你身心的调整的的确确是有相当大的力量和作用。我经常碰到我们城市里的知识分子或者其它一些人,有了信仰的这些人,尤其是对佛教的道理从理论上、从根本上是了解的人来讲,他们对世界上发生的很多很多事有面对的勇气、有面对的能力,否则的话就象《中观四百论》里面讲的一样的“大的人物有大的痛苦,小的人物有小的一些痛苦”。这个世间是不离痛苦的,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每个人穿的是很好的,坐的轿车也是很好的,住的豪华洋房也好,各方面看着是很令人羡慕吧,实际你内心当中没有一定的调节能力的话是不幸福快乐的。包括我们出家人也是一样的,有一定的实修实证的话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是非常潇洒,非常自在,根本不是惦记这个事情。如果我们内心当中没有佛教当中这些看破放下自在的境界的话,那你不要说头发剃了,耳朵割了也没有用的,还是有内心的执着。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佛教的思想教育。现在汉地的确学习佛法的场所不多,象我们藏地,我的家乡炉霍县可能有4万人左右,大概有20多个寺庙。五明佛学院所在的地方色达县,人口不到4万人,也有接近30个寺庙。所以去过藏地的人也知道,过了一阵以后又看见一个佛塔又看见一个寺院,大多数的寺院里面都有讲经说法,寺院的附近每个月受八关斋戒,这些孩子从小多多少少都是在佛教的影响下,佛教的教理还是比较清楚的。而我们这些大城市里,每个城市都有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寺院很少的,真正作为在家居士有很多人是很愿意学,可是学的地方没有,传教的上师也是很少的。所以现在我们佛教形式上是不重要的,我们不管到哪里去,形式不讲究,形式是什么样的,放鞭炮也好,唱歌也好,这些都是外在的形象,最关键的就是我们内在要懂得佛教的真理。所以佛教世亲论师,佛陀涅槃以后最伟大的弘扬佛法者就是印度的世亲论师,世亲论师在《俱舍论》的后文当中有说过,“释迦牟尼佛有一个教法和证法”,教法就是落在文字上我们去听受,去学习的这个叫教法;证法就是理论的道理落入心里面,调整贪心,调整嗔恨心,除了教法和证法以外并不存在其它的佛法。所以我们佛教兴盛并不是寺院修的多金碧辉煌,外面多少人做一些慈善啊,做慈善是佛教的一个形式,一个行为,最根本是你的心里没有慈悲的观念的话,实际上佛法的证法不在你的相续当中。所以我们每个人一定要学习佛法,这个很重要的,有了学习佛法到一定时候你的这种心有一定的改变。当然我觉是在座的人可能也有其它教徒,对于其它教徒我觉得懂得它的思想这个也很重要,比如说你是基督徒,或其它的伊斯兰教徒,真正的上帝也好,真主也好,他们的思想,最伟大的悲心没有懂得的,形式上的敲锣打鼓、形式主义、形而上学的,我觉得意义不是很大的,这种行为容易受到历史的改变。比如说我们学习佛法也好,学习其它任何一个真理,学的得不是很深入的话,到一定时候遇到一点点风吹雨打的时候,你的心会受到外境改变的,你的信心会改变。所以我们现在一些盲目的迷信一定要遣除。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在很长时间的研究以后他也说了“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与佛教并不相违,而且科学的发现能验证的观点这就是佛教。”原来这一句话我在不同的书里看过,后来看到许良英他们翻译的爱因斯坦的文集也是有,后来英文版中也有,我想,象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会不会对佛教有如是的研究?所以我找了很多很多资料,确实他文集里,英文版中也是这样讲的。像他这种科学家认为,在任何一个宗教当中对科学完全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佛教,所以说现在有些人对佛教不信仰,甚至诽谤,尤其是在文革期间,这样的事情出现的非常多。当然在座的比较年轻没有经过十年浩劫,所以不一定明白.以前当时也是我们汉地的有些伟人说宗教是鸦片,后来有些人利用这个来开始打击佛教,包括经常说它是麻醉人的毒药,用毒品来形容,然后传教的人是毒贩子,或者用其它特别不恭敬的语言来进行攻击,有这种现象。后来看到其实马克思也好恩格斯也好,他当时19世纪的思想并不是对佛教有如是的详细的判断。后来很多人在分析我也发现到,他当时的比喻绝对不是这样用的,当时所谓的鸦片,还没有发生鸦片战争之前,在西方是非常昂贵的一种药,这种药吃了以后人们的痛苦当下就可以熄灭,所以它是一种熄灭痛苦的镇痛剂。还有就是鸦片吸引很多人,用这个角度来讲宗教对于千千万万人引吸力特别大,从这个比喻人们把它用上反面的比喻。所以我们跟有些学者解释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甚深的去思维,正因为这样恩格斯后来他在《世间论》中说“人类到释迦牟尼佛时代,辩证思想才得以成熟”,这句话我们觉得还是很重要,像他那样的人经过详细观察,像释迦牟尼佛这么一个伟大的人是存在的,认为人类的辨证思想在2500年前释迦牟尼时代是真正成熟的。龙猛菩萨也好,我们佛教里面的法亲论师他们确实让辩证思想在这个世界上遍地开花,这应该是非常明显的事情。还有马克思也说过“佛教的辩证思想最精确”,因此从世间一些伟人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我们佛教也好,或者一些宗教的智慧并不是你想推翻就推翻,并不是你想说迷信就是迷信,我想在座的各位对佛教的信仰也好对其它宗教也好还是要坚固,不一定要改变你的信仰,你信哪一个教都没有什么差别,但你要用智慧来去观察。选择人生智慧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没有这样一种信仰光是盲目追求世间的金钱、世间的一些地位名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一定有真正的价值。

所以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也好,学生也好,我们共同这样探讨我自己从内心当中也很高兴,高兴的原因是一方面自己对从事教育方面确实感觉有一种责任感,我们处在这个世间当中,我们都不想自己发财、成名,从来没想过这方面,我们很想把这么好的知识、这么好的一种思想在有机缘的时候互相传递,也许这个价值远远超过金钱,我们用金钱来帮助别人,解决一些人的生活和社会问题有一定困难,那么我们让思想得到平衡,思想得到调顺,在那样的时候对人民、国家、社会来讲也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每一个人不一定有很大的能力,但你必竟是得到了这样的人身,你站在个人的角度,对社会、对父母众生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是最好的,所以在座的各位学友有什么样的疑问,包括对藏传佛教也好,信仰与宗教方面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互相交流,懂得的地方我可以回答,如果不懂得的地方也可以彼此学习。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索达吉堪布       北大)(五明学佛网:索达吉堪布       北大)  

 XC法师与北大同学的对话 

 明奘法师:北大讲座:云在青天水在瓶——禅的生命意境 

 明奘法师:奘师于紫泉“读书会”对北大国学班的开示 

 魏德东教授:从北大清华出家的和尚们--为什么北大清华的博 

 本焕法师:2004年10月9日北大演讲录 

 索达吉堪布:济公的另二句话: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明贤法师:明月可谓圆满,人生难说目的——2012中秋示北 

 明贤法师:给北大同学秋季开学的九点建议——青春易逝、用求 

 索达吉堪布:临终注意事项与丧事办理之细节 

 索达吉堪布:爱箭的痛苦 

 索达吉堪布:对学密女众​的忠告 

 索达吉堪布:邪YIN的可怕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