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竺摩法师:净土十七问祛疑生信


   日期:2024/2/13 20: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净土十七问祛疑生信

或有否认净土,以求生净土为愚夫愚妇的事,是聪明的人所不为的?

慧业文人知识充足,思想丰富,悟性特强,见解绝高,而怀疑随之。由怀疑而往往徘徊、因循、放逸、自欺,不得佛法实益。

愚者知识较缺乏,思想较简单,悟性较迟钝,见解较浅陋,因不怀疑而躬临实践,而信受奉行,虽未深诣,而能得实益。

净土教重信愿行,以信为首,更忌疑字,以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无量寿经说弥陀净土有「疑城胎宫」,多疑者若生净土,先在极乐边地七宝城勾留五百年後才得见佛闻法。
生疑城的资格:

一、「在後汉文娄迦谶和孙吴支谦二种无量寿经的译本,有关「三辈往生」经文中说那修中下二辈行人,若是中途忽起疑惑不信,意志犹豫,信念无诚,自当堕入恶道中,而以曾念佛故,弥陀哀悯,临终仍令见化佛或见净土。此人见而悔过,便生极乐边地七宝之疑城中。

二、阿难礼佛净土显现经(曹魏康僧铠译本)文中说,那一般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者,他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等,虽於此诸智不信,然犹信众福,修习善本,愿生彼国,他便生於胎生的宫殿中(胎生乃此界,彼国无胎生,想在净秽交界之边城中)。
净土教为「难信之法」,非他宗可比,故古德如智者、昙鸾、道绰、窥基、迦才、怀感、元晓、善导、道镜、天如等皆有净土释疑之作。

问一: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今净土教人观佛身相,又念佛名,既求佛不离色声,如何能见真佛?

答一:佛说多门,皆为应机,各有所重,而不相背。金刚是竖超法门,专就高深说,恐人执「有相」之相而昧失「无相」之体,故特就空义加以破斥。净土是横超法门,专就平易,劝人由「有相」的相而进求无相的体,特就不空义加以引导。其实有无相即,明其理有相无相皆可见佛,背其义不离色声见佛国固是行邪道,离色声见佛也是行邪道。金刚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幻,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而法眼祖师却说「若见诸相非相,即不见如来」。

问二:佛藏经说:「若有比丘见佛法僧戒可取者是魔眷属,非我弟子,我非彼师,非我摄受」。众生有佛见,佛即不认他做弟子,且当他是魔,今念佛名号,观佛相好而求生佛国,佛见深固,岂是佛所愿摄受?如此修净土法门不但不见佛,念佛行者且不算佛弟子呢?

答二:经为破执,专就空一边说,理有未圆,不然,但以不见一法可取为佛弟子,那么,方广道人说一切法如龟毛兔角,不应斥他为外道,呵为邪空,故知从空不许有佛见,从不空即不妨念佛观相而求生佛国,两面不执;才是正义。 

问三:法句经说:「佛告宝明菩萨言:善男子,汝且观是诸佛名字为是有耶,为是无耶,为有实耶,为无实耶?善男子,若名字有,说食与人,应得充饱。若得充饱,一切饮食即无所用,何以故?说食寻饱,不须食故」。依此经义,名字空无所有,今教人称念佛名字,谓能消除罪障,往生西方,不也同於说食求饱吗?

答三:诸法有空不空义,而常因迷悟而不同,迷执空有皆非,悟诠空有皆是,法句亦就空破执边说,若执有空,仍落凡外知见。名字虽假,幻用不无,如呼男呼女,应声而来,索水索火,按名而得。岂可因空理而废幻事耶!故说食虽不饱而可因食而取食;亦犹持名虽是假,而可因名而得实益。

问四;金刚经言:「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维摩经言:「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後际不去,今亦不住」。文殊师利言:「不住亦不去,不取亦不舍,远离六入故,敬礼无所观」。依此大乘圣教,佛本无来无去,如何净土教中说见佛来迎随佛往生,有来有去,岂不与各大乘经教相违吗?

答四:在怀感大师释净土群疑论中曾释此义分三:第一意谓佛有三身,从无相真身显出有相化身,随机应物,接引众生,故就化体即真说无来去、而就从真起化说有往还。第二意谓由如来愿力为增上缘,众生诸功德力为因缘,自心变现一有来有去之佛,所以约如来功德说无去来,而约众生心相说有去有来。第三意谓如来应机变现,实亦遣化佛来迎,但生灭迅速不可移动,当处生、当处灭、异处生、异处灭,相似相续,假说往来,如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即相有动而性常寂,假有往来,实无往来。故念佛者临终感化佛来迎,与经教无违。


问五:按涅槃经谓如来三身皆常,不生不灭,不迁不变,似不应说化佛生灭不住?

答五:怀师依摄大乘论、唯识论、般若论作答:佛有三身、常亦三种:一凝然常谓法身佛,二不断常谓受用身佛,三相续常谓变化身佛。虽都是常,却有差别。今说佛现有往来生灭不住(相续常),仍与大乘经义无违。

问六:诸经最尊「无生」之理,盖凡愚所患,只在有生,应观无生方获解脱。今劝人念佛色形,生因不了,又求往生净土,生相仍存,如此法门,不免嫌其陋劣?

答六:明传灯大师曹撰「净土生无生论」,立十门详加开显。今略说天台四教无生之理各不同:藏教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一此无生乃在生灭之外,为偏真无生。通教「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此无生乃即生灭而言,为即真无生。别教说「真如法性,随缘不变,在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此无生乃迥招二边,不即诸法之但中。圆教说如来之藏「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拈一法,无非法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此无生法,离四句、绝百非之不思议无生。此皆无生之理,高谈无生,岂能解脱?今籍往生而进无生,较为稳妥。

问七:古德有呼裴休之名,动其罗刹之念,今於弥陀频呼,佛纵不加责,而近於无礼?(况依事说如今人称师亦加上下,或加某公,如近人作「洪山忆 虚」後特声明系 公之误,人尚不可呼名,何况佛耶)如人呼其妻而无事;久呼而妻怒。因谓与久呼观音、弥陀何异?

答七:世俗裴休二字家讳,呼而慢之故恼,今佛万德之尊,已无瞠怒,况有愿愿人诵其名,而诵者又属诚而非慢,故不可与俗同语。至久呼妻而怒以其无事,如以夫病沉重有事而呼,虽终日呼妻只有忧怜而无恼怒也。念佛有事而求,佛又怜悯众生如过去其妻爱夫,如何会恼呢!

问八:弥勒问经说:「念佛者非凡愚念,不杂结使念,得生弥陀佛国」。是则念佛法门必须本人已登圣果,已断烦恼,方可成净业。今修行者当属凡愚,当有结使,如何得往?

答八:经说非凡愚念,并不是要圣人念,说不杂结使念并不是说要断尽烦恼者念。经意修十念者,深信佛法、因果,能舍娑婆至极乐,与一般凡愚迷恋三界,流转生死者不同,所以非凡愚念,盖言凡愚不知念,非不能也。又修者心专念佛,不起杂念,结使自然眠伏,所以说不杂结使非谓已断结使已证圣果也。观经说「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故知学佛者能深信佛法,深信因果,便非凡愚了。 

问九:经言:业道如秤,重者先牵,如何造恶业者但以十念便得往生,永辞三途诸苦?果然如是,「先牵」一义又怎样解?又凡夫广造业,故系三界不得出离,如何不断三界结惑,直以少时念佛便出三界,果然如是,「业系」义又作何解?

答九:昙鸾作「略论安乐净土义」。对此已有好解,意谓此与寻常不同,只因兼有他力--佛力难思,能以少为多,多为少,以近为远,远为近,以轻为重,重为轻,以长为短,短为长,如是等力不思议,「先牵」与「业系」不适於此。他且说多喻:(共有七喻,今取其四)
l.如百夫百年聚薪,积高千仞,星火焚半日尽,得不尽乎!
2.如 者寄载他船,因风帆势一日至千里,得谓不可至乎!
3.如贫贱者获瑞物贡主,主庆而重赏,斯须富贵,得言无此事乎?
4.如十围索千夫不制,童子挥剑瞬顷两分,得谓童力能不断索乎!


元晓的「游心安乐道」中尚说三义:一者临终正念现前,此心能引无始以来及一生所作善业共相资助,即得往生;二者诸佛名号总成万德,但能一念念佛名者,即一念中总成万德,则灭罪业;三者无始恶业从妄心生,念佛功德从真心起,真心如日,妄心如暗,真心暂起,妄念即除,如日始出,众暗悉消」。此文从自力著眼,盖业力幻有,本无自性,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罪福性空,善恶亦假,一真法界,唯有一心,自力他力,都属幻事,业亦根本不可得。 

问十: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则净土往生须修大善事,广种诸福德,但空念佛,如何生彼?

答十:(1)本来西方净土,非下劣凡夫所能往生,只因现以佛力加持,悲愿广摄,便开此易行道,则此大善所生处,亦不必先修大善而後生了。(2)又宿世若无善根,於今不闻佛号,今既能闻佛念佛,自然已有善根,况又专志西方,也非大善根不能如此。(3)念佛者果能一心不乱,从念佛三昧中已发生不可思议胜德,岂非大善根耶!(4)又念佛者亦能修三福,皆大善根也。(5)外面修善,以事为後而心为先,事为轻而心为重,外面百端修善,全系一点存心,内面一点存心,无异外面百端修善,故他虽未尝修善而实万善同归。

问十一:无量寿经谓此世界一日一夜修道,胜无量寿国及余佛土百年。维摩经说娑婆国土十事善法,诸余国土之所无有,谓以布施摄贫穷等。按此二点,娑婆修道胜他佛土,又何必别求往生舍胜取劣,使事倍而功且不及半呢?

答十一:此要看修者之机如何而定,机凡二种:一种已登不退的根机,法忍已成,堪居秽土,外境所触,不为所摇,才可以谈到十事利他,诸方不及。一种未登不退机,具缚凡夫,自无忍力,心随境转,还沉恶趣,怎可修道一日而胜余佛土百年呢!

问十二:往生西方净土,何如往生兜率天宫?慈恩上生经疏曾说天宫有十易生,净土有七难生,何必舍易求难,专归安养?

答十二:此问题古德讨论甚多,摘要如下:
1.寿有长短:兜率寿只四千年,西方寿一百千亿那由他阿僧只。
2.处居内外:兜率二类,慧业福多生内院,侍弥勒,慧少生外院,不见慈尊。而极乐无内外,报虽优劣,俱是圣贤。
3.境分秽净:内院见弥勒圣尊净境能发净缘,外院香花楼台音乐,皆生染想(如师子觉贪著外境)。西方树林水鸟皆发妙音,触对六根,无非助道之因缘。
4.报身两殊:天中正报男女两殊,好丑各异,分别染著,障诸道业,而且有退。西方正报丈夫皆悉金色,清净无染,故不退转。
5.种现差别:兜率诸欲天种现之惑依然俱行,断惑证真仍非易事,西方无作恶之境,虽有惑种永无现行,断之较易。
6.三灾所及:兜率欲界,火灾若起,不免焚烧。风、水二灾更可波及。所谓火烧初禅,水漫二禅,风打三禅。西方永辞三界、三灾不害。
7.往生难易:求生兜率须持上品十善,更须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上生经文如此说,更无方便接引;不如弥陀净土,但念弥陀便得往生。故劝生兜率唯上生经,而劝生西方有诸经。

问十三:诸经说十方莫不有佛,我等念佛应合十方诸佛,统念其全才如理如量,於今但念弥陀,如舍大海而辨一蠡味,岂不太狭?

答十三:般舟三昧经、十住毗婆沙论等本来皆说念十方佛,而其中皆偏重西方弥陀,虽不仅说弥陀法门,而弥陀法门却特显其般舟三昧。易行道也原不仅说弥陀法门,而弥陀法门也特显於易行一道。天如大师谓独推弥陀三因:一誓愿深重。二娑婆有缘。三化道相同??释迦折以此土之苦,弥陀摄以彼土之乐。

问十四:众生沉沦皆以三毒起,而今净土教似亦有三毒,何以呢?众生理合居娑婆,而教生厌憎而舍便为瞠;净土本为圣者所游,凡愚冀生即贪;厌此欣彼,起瞠起贪便是痴,有此三毒仍当流转,如何能往生佛土?

答十四:此问题看来似非重要,实关联全部佛教。盖三藏诸经处处皆说不当妄起分别,不当有人执法执:而诸经却又处处都是分别,如说苦集为苦的因果令人厌,灭道为乐的因果而令人欣慕,分明都是分别。且处处说有人有法如声闻、缘觉、菩萨、佛等果人,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等行法,又分明都有人法,难道佛说的话矛盾吗?当知佛法本不可说,今有言说,皆以方便施设。一须对治众生惑执;一须随顺众生根机,故诸经教往往因众生的串习或意乐,假说一切分别人法,以分别破分别,以人法破人法,此实我佛慈悲方便。实则真实佛法唯证方知,本无分别,本无人法,乃至无法可说。佛在般若中曾说「初从鹿苑,终至泥洹,於其中间,未说一字」。故若执假为真,妄说人法,即於佛法未曾见。净土教法亦然,虽说苦乐,皆为方便,如以毒攻毒,以楔出楔。又佛法悟之全是,迷之俱非,迷在生死为三毒,悟证涅槃即三学功德。维摩经:「佛说YIN怒痴性即解脱」,又说:「诸戒定慧及YIN怒痴俱是梵行」,能知此意,又何惧欣极乐而厌娑婆之为三毒呢!


问十五:佛法大乘菩萨道,以大悲为先,利他为急,故诸佛立愿有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的誓言。菩萨发心有自未得度而先度他的楷则。我们如志求佛道,立愿生三界,於五浊中度生,如何求往生净土,独善其身,舍离众生,专为自利,岂非失菩提心而障菩萨道吗?

答十五:此题可做几种解释:
1、要度人必先自度:佛经说菩萨自未得度而先度人,是重在佛陀立教,旨在慈悲救世上立言。实则能度之菩萨必已能自度,即自己已做过相当修养工夫,才谈得到度人。此理如智度论说:「具缚凡夫有大悲心,即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烦恼境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譬如二人各有亲属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趣船筏(或已学泅水),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便知凡夫宜求净土为稳,不当愿生三界。盖惑业未尽,执情未空,终易轮转」。如念佛老僧转为左宗棠即是一例。
2、真生净土者必有菩提心:求生净土,亦须发菩提心,不为自求,只为自力薄弱,先生净土,见佛闻法,得无生忍,还来三界度生,才是净土教之正宗,才能真尽大悲心,以显利他之实。盖自己修养功深,不逐境转才能转境也。如莲池西方愿文云:「一切功德悉皆成就。然後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广脱众生,如观音势至等是也」。
3、利他摄在自利中:若度人必先自度,则学佛者都去自修,弘扬佛法的事,福利社会的事谁去做?如无人作,即不见佛教利他之好处了,只净土一宗便够,何须其他佛法?在此,须知真正修净土行者,必能知佛法精神在利他。虽自利,而即把利他摄在自利中。须知大乘虽以利他为急,并非不求自利,不过他求自利时,仍然都为著利他,自利不过是预备工作,即为了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而在做自利自度工作罢了。既然自利即为利他,利他即在自利之中,所以真正念佛者,一须发菩提心,二须不忘利他工作,故如观经三福助修净土,华严十愿导归极乐,皆重在修利他行者。如此净行,则也不怕佛法的弘扬与摄化工作无人来做了。
4、利他之目标在破执:佛法说菩萨发心先在利他,其目标在破执,若行者破除我执,做到彻底无我,则从缘起无我,变为缘成之大我,则为能度自我,亦即度一切众生,盖我即众生之一,度我即度众生,岂非自度也即是度他,自利也即是利他了吗?

问十六:佛说能度一切众生,实不能度,若能度一切众生,则应久无三界,也不应更有第二佛来摄受众生,何以众生无尽佛亦无尽呢?此见阿弥陀虽有普度一切众生大愿,怕也是有限量的?

答十六:(1)佛说法有真俗二谛。从真谛说,空无众生,虽有度生,须知众生虚幻境事,皆如空花水月,梦中佛事。智度论云:「度众生如度空」,金刚云:「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诸法无上经说:「佛不得佛道,亦不度众生,凡夫强分别,作佛度众生」。既实无众生可度,还有何尽不尽、量无量呢?(2)从俗谛说:所证真理虽无能度所度,而事实上众生仍在迷中,佛仍为能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亦均当归佛所度,只在时节因缘各有不同,故有各佛出世,连绵不同度生,岂可以因众生无尽,佛亦无尽而疑佛实不能度生呢!又弥陀慈愿最广,因缘最深,只须一念相应,莫不得度,又何必疑他度生有限量呢!

问十七:倡惟心净土者,以净土应即在此方,何必远求十万亿刹土之外。
如维摩足指按地,此土悉现严净。法华经常在灵鹫山,及余诸住处,岂不净土即在此方?又西方净土果真在十万亿佛土外,净土诸师又何有念佛功深,极乐娑婆合而为一之说,既如此,极乐何尝在遥远的西方呢?故按理推测净土只是如来神力变现,或只是众生心力变现,正不宜执著方所,然修净土者偏单指西方,格外尊重,甚至座必向西,唾必西避,不亦嫌执著太过 ?

答十七:此可约悟理和迷事二方面说:照理研究,真如实际,理本如如,远近无碍,东西一样,自然不分方所,故维摩丈室可容三万二千高广狮座,韦提希深宫能见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则一处即是十方,十方即是一处。然约事说,众生昧理迷事,心有分别,土有染净。初步用功,自然要有定方,方可抉择取舍,若贸然径说无有方所深义,听後难以信解,反觉茫然,落於空无,反不为妙,所谓「宁可起有见如须弥山,不可起空见如芥子许」。庞蕴亦云:「但愿空诸所有,幸勿实诸所无」。
净土教指定西方,可有三义:(1)随顺众生心有方所,而标出十方中之西方,以作起信之善巧方便。(2)随著众生心有方所的心理,指出西方,使之专注一方,易见功力。(3)由於西方的指定,使学者不落十方净土皆无相那种空无的空见。故此约事约迷说,一定说十万亿外有西方,也一定要见到此极乐确在十万亿佛刹之外;而约悟约理说,正不妨一处即十方,十方即一处,差别不碍平等,平等不碍差别。至座必向西,唾必西游,实行净土四修中之「恭敬修」吧了。(此文编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竺摩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竺摩法师)  

 竺摩法师: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宗舜法师:读竺摩法师《东西两法并行不悖》 

 继程法师:竺摩法师与大马佛教 

 竺摩法师: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竺摩法师:念佛法门,接引众生,不尚一格 

 竺摩法师:掌握这些原则你讲话会人人爱听 

 竺摩法师:它可以治疗各种身病和心病 

 竺摩法师:4种人生状态,你属于哪种? 

 竺摩法师:人生在世什么最靠得住? 

 竺摩法师:地藏经 第一章 讲述的微诚 

 竺摩法师:地藏经 第二章 泛论本经的一般情形 

 竺摩法师:地藏经 第三章 地藏菩萨的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