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不共功德品第十四


   日期:2024/2/11 20:2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不共功德品第十四

这一品中,世尊来赞叹诸佛如来的十八不共与十力法则,而劝菩萨进修此法、成就菩提。如果对这里的名相作细分解释,量是十分大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读一读。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摩诃萨言。贤护。彼诸菩萨摩诃萨。复当成就十八不共法。

十八不共法,为诸佛世尊在十号具足时所圆成。

何等名为不共法也。所谓如来初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般涅槃。于其中间。如来所有三业。智慧为首。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又诸如来知见过去无有障碍。知见未来无有障碍。知见现在无有障碍。又诸如来。所为无有错谬。言无漏失。意无妄念。无别异想。常在三昧。无不知已舍。又诸如来意欲无减。精进无减。禅定无减。智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

知过现未来无有障碍,实际就是在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得以彻知。我们现在说“无障碍”,是听说、推导,因为我们凡夫有情所守护的量,多于知见,不过听闻也是不可思议的,有进趣实践的方便。若真正得无碍力,会作狮子吼,于法无畏,于行无畏,于事无畏,所以说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这无碍中得以真正的自在。

“言无漏失。意无妄念。无别异想”,区别于一切凡夫言说之疏漏、意念妄想,乃至说种种异想。

“常在三昧”,一切诸佛如来世尊不出三昧,得以自在力安慰世间。

“无不知已舍”,即所谓知而舍。我们在凡有情多是在无明、无知的蒙蔽下,谈不上舍,只有具此德、明其事,才能说舍,就如我们有一个东西,才可以说舍,若没有这样的德,没有这样的因缘,怎么能说舍呢?诸佛如来已亲证一切法则自在,所以能无不知地舍。

“又诸如来意欲无减。精进无减。禅定无减。智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我们常讲“如来至真等正觉”,若解释这些“无减”,用“等正觉”就比较贴切,若细分说,则相对繁琐。

贤护。是为如来十八不共法。彼菩萨摩诃萨。当应修习具足成满。

先赞如来十八不共善巧,然后来劝菩萨进修此法。

复次贤护。若菩萨摩诃萨。成就具足甚深难见摄受正法。即欲宣说是三昧者。应当更受十种胜法。

先说十八不共,后说十力,以及四种无畏,渐次会说。为什么逐渐来引导我们深入呢?若证得三昧,我们必然就会熏习这些十八不共、十力之法;若没有三昧力,则只是听闻名字,我们还无力涉足。

何等为十。所谓如来十力。云何十力。贤护。是中如来是处非处力者。如来于诸处非处事。能以正智如实知故。贤护。如是处非处事。如来能以正智如实知者。此则如来处非处力。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一切世间。终无有能如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一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如来处非处力”,我们在这个世间,对事情当机不当机、相应不相应的认知,是不能产生真实之力的,而诸佛如来在此处无所障碍。

“转大梵轮。昔所未转”,即未曾有法,一切诸佛如来出世之广泛宣化,皆是未曾有,虽然诸佛如来所传心印无异无别,但所说教法皆是未曾有之法。

“若有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一切世间。终无有能如是转者”,为什么把魔放在人前呢?往往我们认为人类可能比魔要好一些,但人在未出生死之前多是魔眷属,被死魔、天魔、烦恼魔等种种魔所困绕、所指使、所奴役,所以魔在前,人在后。对此不要害怕,因为我们得遇佛法,于魔法、魔境中也无所畏惧,何以故?有佛威德教言故。

“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先赞,后劝进修。

复次贤护。是中如来一切至处道力者。如来于一切处道差别。皆以正智如实知故。贤护。如是一切至处道事。如来能以正智如实知者。此则如来至处道力也。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诸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二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得者,是如实运用,如实成就。我们现前是末世无力修持之有情,因生命短暂、福德薄少,闻法尚不及,更不说行法有力。但是,说这个时代行法无力,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行法、不能证此“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或者说此十八不共乃至十种力,不是不能证,而是指此时代具此因缘者十分稀少,乃至听闻此法者就稀少。我们看世俗之中,荡漾在业、业缘之中,埋没在业、业缘之中的有情,真是举目皆是,而得遇佛法者,罕见难遇啊。而般舟一法,这样的末世有情还能成就的法,实际是速疾之法,横断横出,当下熏修,当下抉择,若一念能真正抉择相应,相续之中即得不可思议的利益,乃至十力,乃至十八不共力,都有相应的契入之机,因其猛利故!

许多修法在人寿八万岁、六万岁、四万岁时还是很好修的,但现在人寿百岁,甚至百岁不及,我们的福德、寿命实在都是很羸劣的,恍惚之间,生命已尽,投足之间,福慧已耗尽。而我们人寿越短,自我警觉性就越不够,越容易麻木不仁。在人寿八万四千岁时,人尊重生命,福德具足,其八万岁寿命是满活的,中间不会出问题,只有三病,即饮食、便利与死亡。而我们这一生有多少病难?有多少障碍呢?我们人寿百岁时以饮食为乐,而在人寿稍长远之时,饮食、便利实际都是疾病啊。我们多被衣食二法所困,所以在行法之中要减于衣食,三餐减为一餐,以便于行道。若在世俗之中,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这一日三餐中了,尤其以中国人对饮食的讲究来说,浪费了太多的生命与时间,不仅饮食,还要消化,消化时肌体还要负重,负重之后还要排泄,这实在是难缘啊。而我们现在还以为享受,世俗中经常有人说,修佛法干什么,又不吃这、又不喝那,有什么意思?实际就是在病患之中以为作乐啊,此为智者所耻笑。

复次。贤护。是中如来世间种种界力者。如来于世间种种诸界无量差别。能以正智如实知故。贤护。如是世间种种界事。如来皆以正智如实知者。此则如来世间界力也。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诸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三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不断地这样来赞佛、劝修。

复次。贤护。是中如来心行力者。如来于诸众生。种种心行。无量差别。皆以正智如实知故。贤护。如是众生种种心行。无量差别。如来能以正智如实知者。此则如来知心行力也。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诸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四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亦复如是,这十力中的文句格式是一样的,不断赞佛、劝修,赞佛、劝修。

复次贤护。如来知众生诸根差别力者。如来于众生诸根种种差别。皆以正智如实知故。贤护。如是众生诸根种种差别。如来皆以正智如实知者。是则如来诸根差别力也。如来得此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诸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五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是中如来禅定力者。如来于一切禅定解脱三昧。生起烦恼。及以灭除。斯以正智如实知故。贤护。如是一切禅定解脱三摩跋提生起烦恼。乃至清净。如来皆以正智如实知者。是则如来禅定力也。如来得此力已。知真正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先所未转。若彼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六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如来业力者。如来于彼一切诸业种种差别。及彼未来和合得报。亦无量差别。如来斯以正智如实知故。贤护。如是诸业种种差别。未来得果亦复差别。如来皆以正智如实知者。斯则如来知业力也。如来得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先所未转。若彼世间。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如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七业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如来天眼力者。如来常以清净天眼。过于人眼。见彼未来诸众生辈。死此生彼。其所受身。或美或丑。或善或恶。所得诸色。或好或恶。或妙或粗。或生善道。或生恶趣。又见众生所作诸业。或善或恶。有诸众生。具身恶业。具口恶业。具意恶业。诃骂圣人。诽谤正法。坏和合僧。具足如是诸恶业故。身坏命终。生于恶道。又诸众生。具身善业。具口善业。具意善业。恭敬圣人。尊重正法。供养众僧。具行如是诸善业故。命终得生人天善趣。如是等事。皆如实知。贤护。如来以净天眼。见诸众生死此生彼。乃至命终。生于天上。是则如来生死智力。得是力已。知真实处。于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彼世间。若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若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八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诸佛如来多与有缘众生作以授记,何以授记呢?因为天眼得见故,真实得见,非是虚设,非是自造,对此死彼生、此没彼出清晰了知,无有混淆,是为天眼之力。

复次。贤护。如来宿命智力者。如来能以诸宿命智。知于过去诸宿命事。所谓众生。生此死彼。或于一处。初受一生。或二或三或五或十。或百或千。乃至或受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如是乃至无量转劫。无量定劫。无量转不转劫等。皆如实知。又于彼所生趣。如是处如是家。如是种姓。如是名字。如是相貌。如是生中。如是服食。如是所作。如是善恶。如是忧喜。如是苦乐。乃至若干寿命等。亦如实知。又于某处。舍彼身已。复生某处。如是身相。如是所说。如是所经。乃至寿命诸过去事。皆悉知故。贤护。如来能以种种无量诸宿命智。知彼众生宿命所经。始自一生。及无量生。乃至寿命。诸过去事。如实知者。是则如来宿命智力也。得是力已。处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彼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若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九智力。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具足成满。

复次贤护。如来漏尽力者。如来能尽一切诸有。无复诸漏。心慧解脱。自觉法已。是故唱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贤护。如来如是能尽诸漏。心慧明脱。自证知故。故言我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如实知者。是则如来漏尽智力也。如来得已。处大众中。作师子吼。转大梵轮。昔所未转。若彼世间沙门婆罗门。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终无有能若斯转者。贤护。是为如来第十智力。菩萨摩诃萨。当应修学具足成满。

“如来漏尽力者”,过去谈三明,所谓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是佛法中三个特定的教言机制,即知过、现、未来。“如来能尽一切诸有。无复诸漏。心慧解脱”,就是知当下。许多人在谈当下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漏尽力”来作审视,就比较好谈。“如实知者。是则如来漏尽智力也”,此非无益无力之话,实是亲证。

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读诵受持。思惟修习。是三昧者。则能摄受如来十力也。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以偈颂曰。

十八不共等觉法  十力明智诸佛同

一切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之类的生命表达,或智者表达,皆依十八不共、十力,以及后面说的四无畏等等,来作弘法住世、广利世间的不共法之守护,也就是其身业、口业、意业、过现未来之表现、之抉择。

菩萨修习此妙禅  自然成就斯二种

世尊在此彻底表达了“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的功德利益具足十八不共、十力二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慈法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慈法法师)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嘱累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觉寤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随喜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现前三昧中十法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甚深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授记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具足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饶益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称赞功德品第八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戒行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观察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