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正信品第四


   日期:2024/2/7 20: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正信品第四

该品文字宣化的是正信,为激励正信故,佛说种种喻,摩尼宝喻、栴檀香喻、大宝船喻,欲令我等生起正信,来爱乐、守护、实践、传播此法则,欲有缘有情得如是珍宝功德利益。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为求如是三昧宝故。当应勇猛。发勤精进。自然速能入此三昧也。

这是很抉择、很清晰的一句话。

贤护。譬如有人乘御大船。入于大海。恣意载满众妙珍宝。已过一切诸大难处。垂至此岸。未几之间。船忽破坏。众宝沉没。当尔之时阎浮提人。发大叫声。生大悲苦。以失如是无价宝故。

此例说的是载满珍宝的船已经到岸边了,却突然沉掉,会令大家生如此痛苦。

贤护。有善男子善女人。亦复如是。耳闻如斯胜三昧宝不能书写读诵受持。复不能思惟如法而住。贤护。当知尔时一切世间诸天神等。亦应如是发大叫呼。生大悲恼。作如是言。是诸众生。深可怜愍。云何于此诸佛世尊胜三昧宝。一切诸佛之所称扬。一切诸佛之所印可。一切诸佛之所教诫。一切诸佛最上功德。具足成就。圆满无缺。菩萨闻已。当应勤求。反更远离。不肯书写。不乐读诵。不能受持解释义理。不能思惟如法而住。如是放逸懈怠众生。未来必当受大损减。

贤护。何等名为众生损减。所谓于如是三昧宝中。闻已远离。不能书写读诵受持。不能解说思惟义理。不如法住。专念修行。丧灭功德。是为减损。

此“损减”,文中讲得十分清晰,非常直白地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法则、一个比喻。

贤护。是懈怠人恶众生辈。于斯法中。得利益者。无有是处。

这是诃语啊,对放逸、诋毁此类法的人,世尊是诃啊。我接触般舟法以后,以前是不跟人说的,也不敢跟人说,后来大家行得多了,慢慢形成一定量了,在世间才有说,但还是遭到很多疑悔,说什么的都有:你干什么啊?表现自己啊?没事找事吗?……但这多是因为此人不解、不知、未遇此法,所以,如理地宣化传播,令人了知此法,也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对法的守护。

复次贤护。譬如有人。持赤栴檀。示愚痴人。而彼痴人。以愚痴故。于赤檀香起臭秽想。

我们现在学佛,有福德因缘遇到这样的法则了,但真正生信心者极为稀少,即使进趣行持此法则的人,是不是有信心者呢?尝试、观望者多,真正生起抉择的信心者,实在是太稀有了!稀有者,一者是少,再者是不容易发起之意。因为什么呢?我们对这个法还是多有畏惧。现在大家在鼓励一日一夜行法的过程中,畏惧心慢慢地、逐渐地消除了,许多人慢慢地能接受了,而以前若说到般舟,大部分是不接受的,是疑虑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认知,现在社会上许多地方都在实践般舟,虽然行持中有种种时间长短,有种种状态相应不相应、如法不如法,但已经接触了这个法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一个福德因缘!而我们能否真正猛利地实践此法则,成熟此“十方诸佛悉皆现前”三昧呢?这还真需要我们还剥脱一层一层的畏惧。

时主智人卖檀香者。告愚人曰。汝今不应于妙栴檀生臭恶想。何以故。是檀最精。香气第一。

我们现在用的香,一般是白檀、黄檀,很少用其他檀,栴檀香是赤色的。以前我在福建时,有人从非洲运来一种香,象动物的小耳朵一样,一块一块的,是从一种树上的疤痕处切割下来的,一年只能切割出很少一点,十分昂贵,但其香,只要往香炉中投一点,当时打七中几百人很重的汗味就荡然无存了。我们现在的寺院里,异味就少,杂缘也少,相对很清净,因为大家一直在烧檀香、沉香,其净化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一是护法、善神喜欢这个味道,再者是我们自身也在净化这个空气,所以异味不相侵扰,若不然的话,我们每个人身上的味道都是不同的,业力不同故,味道相互侵害,人是不能安住的。世人多因业力之苦逼,用烟、酒、肉来平衡自己,我们学佛人,用什么来平衡自己呢?用悲智二法,那就得方便了。对于臭秽与香,人各自认为不一样,世人多以臭秽为香啊,这段比喻,大家可以多思维。

以前的香,手一碰,香味都很浓,现在的就不好说了,这是因为人的福德因缘的变化,百味减退啊!就如现在的水果,怎么也比不上小时候的水果的味道,再甜也不是那个味道。其实,不是味道,是人的心智在减退、善缘在减退啊。有人说现在人的福报大,过去人没有汽车,现在我们有汽车了,过去人住得小小的房子,你看现在我们住的什么房子,过去人干什么,我们现在干什么……,这实在是一种外化的物质依赖。当心地的厚重逐渐变成物质的时候,我们心智的自乐、自在的涵养与受用,慢慢地就丢失了,丢失在这个物质上了。若物质也有,内心的厚重也有,那是太好了!但现在很多人对物质的攀比,已经失去了厚重,也就失去了物质的价值,此时物质实在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只是一个攀比的标记罢了,实在是没有享受的过程,也没有内涵了。

汝今何故反为臭恶。若不信者。应先臭尝。为臭为香。又汝眼明。亦应以目观察。是檀光色文彩。为瘦为肥。为善为恶。然彼愚者。虽闻智人如是语言。种种称赞。以愚痴故。转生憎恶。以手捻鼻。不用嗅闻。掩闭其目。不肯观视。

学佛人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尤其在初发心时,感觉遇到佛法很欢喜啊,感觉自己真是得到利益了,就想给家里人、周边人、同事讲,结果很多人就会说,去去去,不要跟我这样说!大家对此是很有感触的。“以手捻鼻。不用嗅闻。掩闭其目。不肯观视”,当我们用自己的执着知见,不接受佛法之时,的确有这样的业相。

如是贤护。当来之世。有恶比丘。憎恶是经。其事亦尔。彼恶人辈。不知修习身戒心慧。愚痴无智。犹如白羊。顽騃佷弊。彼诸恶人。又薄福故。虽复得闻如是妙典。正念诸佛现前三昧。不用书写。不能读诵。不能受持。不能思惟。不能为人宣扬广说。又亦不能广生随喜。云何能得如说修行。若彼恶人。能说行者。无有是处。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怎样对待法则呢?这是大家应该审视的。尤其对经典,应该怎么来尊重、爱护呢?因为此般舟经典是广泛流传的经典,古来以久的诸大善知识早已实践过了,如世尊讲,我弟子中摩诃迦叶是为亲证者,后来,尤其是我们汉地的诸大善知识及古来以久的成就者,对此也基本都是有实践的。

又复闻已。更兴诽谤。都无信心。谓为真实。虽闻多说。终无开解。复作是言。若斯法者。但为戏论故。神异其事。又为炽盛言教故。过饰其词。诱诳世间。造斯经典。岂得方比圣者阿难诸比丘辈。现在世时宣说如是诸修多罗也。

这是依经谤经,引用圣者阿难说。

又于异时。发如是言。此修多罗。非佛所说。乃是恶人自造文章。妄言经耳。

此处一定要注意,因为你若是信心不足者,此语可以牵制你的,因为净土一法多受人攻击,多受人疑虑,般舟一法,更是这样清晰表现的。

贤护当知。如斯恶人。长夜远离如是微妙无上大宝。如彼痴人。见妙香已。掩眼塞鼻。不用见闻。如是贤护。彼愚恶辈。闻此妙经三昧宝已。不欲书写。不乐读诵。不念受持。不能宣说。所谓无心亲近。不愿闻故。

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世尊在诃这类末世造作恶业之有情、造作异语之有情。以心识推导法则的人多会这样诽谤的,诸位善知识,我们在此处善思维、善观察,爱护此经、读诵此经、实践此经、宣化此经。

复次贤护。譬如有人卖摩尼宝。有愚痴人。见彼宝已。即便问言。仁者斯宝。其价云何。宝主答言。汝今当知。是宝精胜。世间所无。非可造次以世价论也。吾今且说此宝功能。威德力用。粗为约耳。卿若欲知此摩尼宝。光明所照。近远若干。卿今若须。当以真金布满斯地。尔乃相与。彼愚痴人。闻是语已。便大嗤笑。种种呰毁。是摩尼宝。竟不酬价。

在正信品中,世尊举了许多例子来比喻般舟三昧一法的珍贵、难得与难遇,若不识得,就是我们丧失大宝之刹那啊。

如是贤护。彼未来世诸恶比丘。闻此经中胜三昧宝。无有信心。多生嗤笑。更兴诽谤。其事亦尔。或有比丘。信根深厚。慧根明利。已于过去诸如来所亲近承事听闻正法。如教修行。种诸善根。彼等闻此菩萨念佛现前三昧。即能读诵思惟义理。为人广说。能多利益一切世间。所谓广宣流布。生大信心。发大智慧。成就纯直。具足威仪。常行惭愧。怖畏众罪。修持禁戒。不受诸欲。信甚深法。能多受闻。得深智忍。常行慈悲。然而斯等信根深固。行是三昧。得三昧已。游诸方国。为他广说。解释义理。常作是愿。令此菩萨念佛三昧。甚深经典。广行流布。常住于世。或有众生。善根微薄。福德尠少。过去未曾亲近诸佛。供养承事。听闻正法。但为我慢所降。嫉妒所导。利养所覆。名闻所牵。广行放逸。不持戒善。常乐乱心。不修禅定。远离经教。不求多闻。未遇善师。唯逢恶友。斯人如是闻此三昧。诽谤轻毁。无一信心。谓为不实。志性顽愚。意无开解。复作是言。如斯经典。非佛所说。乃是世间钝根比丘。愚痴邪见。自作文章。严饰词句。若处众中。应如是说。亦如是教。汝诸众生。当知今此修多罗典。非佛所说。如是痴人。不知亲近诸佛世尊。不种善根。不修供养。习近恶友。多作众恶。当知是人。远离无上深妙法宝。永失无上最胜法利也。佛告贤护。吾复语汝。我今现在一切世间梵魔沙门婆罗门及诸天人阿修罗等诸大众前。宣说如是妙三昧时。若彼善男子善女人。闻已随喜。读诵受持念佛三昧。思惟信解最以为真。发如是言。是为真实诸佛说者。当知彼人所获福聚。不可思议。贤护。若复有诸善男子善女人。持满三千大千世界种种珍宝。以用供养一切诸佛如来应供等正觉。所得功德。虽为广大。然望持经所获福聚。百千万分。不及其一。乃至更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诸福德聚。亦不及一也。

善哉!在这段文字中,世尊来提示正信方便,看似单对比丘,但也有善男子善女人,比丘乃是说法九众之首,所以但说以比丘,而携领于一切学佛之众。

尔时世尊。为重明此义。而说偈言

邪曲愚惑人  放逸根不熟

对于认识一个法则,犹如世尊在《大般涅槃经》中所讲,若于佛所种诸善根、承事供养,若一佛、二佛、三佛,乃一恒河沙数诸佛,都做诸供养,而于大乘经典闻而不谤。此善根如实!闻般舟一法,不生疑谤,在三界之中,已甚为难得;若闻法能生信,闻法能实践,闻法能成就、传播,此人甚为不可思议!那不仅是供养一恒沙、二恒沙、三恒沙诸佛,于诸佛所承事供养、发菩提心了,何以故?此人善根成熟故,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故。根不熟者,因无始以来未曾多亲近诸佛发以菩提心,或勤修供养故,于法不能生正信,不能爱乐,对此类有情应该予以悲愍,激励其善根成熟,这是一切习法者应修持的悲心。

恶友之所坏  无有正信心

破戒造众罪  深着于我慢

此类修法,若以我慢心修持,此法已灭;若以邪见心,为名闻利养故,如前面文字所说的为“嫉妒所导。利养所覆。名闻所牵。广行放逸”,即使行法之时,亦在放逸处啊。在般舟行法中,有些菩萨自身也能体会到在处处寻求放逸方便,“不持戒善。常乐乱心。不修禅定。远离经教。不求多闻。未遇善师。惟逢恶友”。什么是“恶友”呢?阿谀奉承,相互虚假于法,无有实质。不是深入实践法则,多是虚伪奉承,相互攀缘,多有不实啊,若如是,则会远离这个法则,念佛已失甘露味,无有真实成就故。我们大家在行这个法的时候,一定要深入观察自己现下之业缘于法何以生起守护?何以实践?为什么要用这个法?为什么要守护这个法?

彼各言此经  非是诸佛说

此诸修多罗  非是法王教

彼辈自意言  我何能说此

“自意言”者,妄自揣度,依自己所思为推导,即用自己的心识虚妄来推度法则,来作以诽谤。

若见大调御  世尊放光明

我为彼广宣  彼亦能传说

其或于此经  闻已生欢喜

“闻已生欢喜”者,实为不可思议!我们可以在此处不断审视与观察,若有情于经教,乃至于三宝形象,不生喜悦者,多自慢、自大、自诩;若是善根成熟者,于一经一书,乃至一言说,都是会顶戴守护的。

斯人无疑网  不言非佛说

何以故呢?世尊说一切法。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则,世尊无所不说故,是为世尊。何以言说呢?世尊在一切陀罗尼善巧中,无法不说,无法不显。而此类教言,若佛不说,何以明彰呢?何以明知呢?

如有戒清净  所见能了知

大家在持戒的机制中,若无孝心,持戒何为呢?亦是慢心所持。行法若是依慢心,行法为何呢?还是名闻利养虚假之业啊,一样是生死!所以,我们在实践这个法则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现前一念所作所为,一定要清晰地思维、观察。

敬法起重心  我为此陈说

若以三千宝  持奉诸如来

为求大菩提  其福不可说

若有诸比丘  说佛所叹定

“佛所叹定”者,就是般舟三昧,即“十方诸佛悉皆现前”这种定意三昧的修持。

闻者生信心  此福过于彼

世尊赞其福德,实无福德可得,但为众生进趣爱乐于菩提法则,这种言说实是加持我等具足行法心愿。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慈法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慈法法师)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嘱累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觉寤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随喜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不共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现前三昧中十法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甚深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授记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具足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饶益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贤护分称赞功德品第八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戒行 

 慈法法师:《大方等大集贤护经》讲记 大方等大集贤护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