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温金玉教授: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日期:2023/7/4 2: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慈善是佛教承担的社会责任

建国以来,包括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宗教界以及佛教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陆中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也给中国宗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以及发展远景。

我们看到在当代社会中,佛教所承担的社会职责是越来越多,宗教以及包括佛教成为社会舞台中最为活跃的一种社会角色。比如在召开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的把中国的宗教关系列为当代中国的五大关系之一,这就说明我们党和政府把中国的宗教问题,真正的提到了社会关系层面中,已经在公共领域中,公开的认同、认可宗教。

那么在当代社会中,佛教应该承担怎样的一种社会角色,应该起到怎样的一种社会作用?这恰恰是我们现在政府以及我们学界,还有佛教界共同来思索考虑的一个重大课题,或者是重大问题。

佛教讲它的本怀,就在于慈悲济世,弘法利人。佛教里有一句很着名的话,叫“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那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就是“不忍圣教衰退,不忍众生苦。”就我自己来理解,弘法为什么是一种家务?就是说佛法要通过提升人性,平定人的贪瞋痴的欲望,来使得灵性提高,使得人格提升。

“利生是事业”,就是要用一种慈悲的心态,去做慈善的事业,使得众生能够感恩、感受到佛法对世人的一种教化以及知恩报恩的一种情怀。

我们看到中国佛教界从建国以来,一直在秉持着这种宗旨。抗美援朝时期,佛教界植树造林,绿化山河大地,佛教界在当时做了许许多多这方面的工作。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佛教界维修长城,拯救大熊猫等,在历次大灾大难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尤其比较特殊的,就是2008年的雪灾以及这一次“5·12”的汶川大地震,使得我们看到了,佛教界所秉持的慈悲救人的情怀得到充分的展现。

而它的这种社会角色,也承担的非常好。我们看到社会给宗教,包括佛教的慈善事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大的社会空间,事实也证明宗教界在慈善方面,有其他领域无可替代的、独到的作用,能起到安抚人心,拯救人心,给众生安慰的积极的慈善作用。同时也看到佛教界在这方面,确确实实有更广、更大的空间,去展现这种慈悲情怀,开展慈善事业。从佛教界所做的这些工作中,我们看到佛教从古至今,恰恰是秉持了与社会和谐相处,不弃众生,不离众生,不离世间觉的佛法的本怀。

慈善工作的展开展现了佛教的主旨所在。我们可以回头来反省以及回顾一下,这么多年佛教所做的慈善工作。我们看到其中有许多可歌可泣而让人流泪动情的方面。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今后的佛教慈善工作中,还有许多可完善,有待建设的一些层面。就我的个人理解,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点,我认为,慈善恰恰是佛教通向社会的一个窗口,或者是使得僧团与社会民众相互沟通的一个桥梁。现在许多人对宗教其实还有很大的陌生感,佛教的这种慈善活动,也是当前国家宗教局,包括中国佛教协会所提出的一个道风建设,更重要是叫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战略任务的落实。佛教所展现给世人面前的到底是怎样一种形象?这个涉及到佛教在未来社会中,如何健康发展以及社会民众如何来接纳它,认可它的一个关键问题。

社会民众只有接纳、认可佛教,理解佛教的真实教义,理解佛陀当年创教的本怀,才能够更好的去认识佛教,更好的达到宗教与社会相促进,相统一,相信大家都愿意看到这种结局。所以慈善工作的展示,佛教慈善工作的开展,恰恰是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展现,使得更多的人去认可、接纳以及认同佛教的这些慈悲理念,所以我说在当代社会中,佛教所承担的慈善的角色,爱心大使的这种角色,也是使得佛教在当代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之一。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佛教的弘法可以与佛教的慈善利生相等同,可以把慈善认为是佛教在当代社会的一个宣教之路,弘法之路。它是使得民众更多的去理解宗教,沟通宗教,认识宗教的一个关键,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说佛教自古以来,其实就有慈悲济世的传统,不是说我们今天来谈宗教的慈善,或者佛教慈善,它是一个新课题,不是。它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从佛陀创教开始,就把慈悲观作为最主要的核心理念之一,许多大乘经典都记载,慈悲就是佛本性,就是佛的本怀。

但是在今天我们如何去诠释,重新定位佛教的慈悲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所以我们觉得佛教在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已经有了许多的财力、物力来展现自己慈悲力量的时候,除了弘扬佛法以外,慈善应该走的更有规模,更有声势,所以在这点上,我想提的就是说,中国佛教要建立一种常规的佛教慈善制度,而不是像目前我们看到的听风就是雨的,一个被动式的,跟进式的方式。

所以在这点上,政府可以从政策上给予一些配套,研究是否能够推出中国宗教慈善法这样的一些尝试,这已经在各地的一些法规政策中,在逐步尝试。政府可以为寺院以及宗教团体提供一些可行的、可探讨的一种模式。

另一个方面我们看到,当前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世界上已经受到了许多人的瞩目。尤其在这次金融风暴面前,中国政府以及中国所拥有的实力,受到了世人的瞩目。那在这一点上我们也看到,随着国家经济的起飞,随着国力的强盛,寺院的布施,寺院的财力也越来越多。如果建立一个常规的,长期性的慈善,可以使得寺院的经济有合理的流向,使得更多人明白,钱从何处来,钱又向何处去。像我们当前的社会中流传的这样的一种慈善制度,可以避免佛门善款增多而缺乏监督的猜测,所以老百姓中传一句话就是“慈善制度的展开,慈善事业的展开”,可以使得寺院的形象更为阳光化,更为公开化,这叫做给方丈师父一个这个清白,还方丈师父一个清白,给广大信众一个明白,给媒体舆论监督一个交代。所以我们看到,佛教寺院经济的兴盛,它是好事,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它又会走向负面。

历史上多次的法难,其实就给我们一种警示,如果寺院经济庞大,而不能够使它能有个合理的出路,造成寺院经济与社会经济处于不平衡状态的时候,就会引起社会的集体不安意识。

这种集体不安意识,会给佛教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佛教界一定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而社会要给佛教非常宽广的一个舞台,使它雄厚的资金有个合理的流向。

社会宗教关系是社会五大关系之一。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发挥宗教界人士以及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那宗教界如何来参与经济社会的建设?有人预测,在未来的几年里,宗教慈善力量会构成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成为主体队伍之一。也就是说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宗教慈善事业的展开,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学界、教界,应该认真的去学习、反思,或者是去探讨,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这个课题:宗教界参与经济社会应该用一种什么方式,什么模式进入?慈善可能是它最直接,最现实,最能够体现参与经济社会的一个工作,这是我想谈的第二点。

第三点我想说的就是,在当代社会中,我们看到社会面临的问题很多,有失业问题,有劳保问题,包括许许多多的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这些问题使得社会的矛盾点越来越多,冲突点也越来越多。而从大的国际环境中我们看到,民族宗教真的是无小事,许多地方的情绪、情况、局面,其背后都有民族宗教的因素。

其实在这个问题中,我觉得宗教界要去发挥自己的主动作用,去为社会承担,要有大承担的职责跟大愿,要为社会分忧,要为民众解苦。所以在这点上要把佛教的慈善模式,进行一个大的创新。我们不仅仅是局限于救灾、救难,而要更多的从心里,从社会安定,从抚慰民众心灵这个角度去拓宽它的服务领域,服务平台,使得佛教真正在现代社会中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所以在这点上我对佛教界想说的是,我们一定要去理解当年佛陀创教的本怀,就是诸佛菩萨出世的一大因缘到底是什么?令众生开始悟入佛之知见,我觉得我们不仅要解除众生之生苦,也要去解脱他的辛苦。如果用佛教的话来概括,我的这点想法,那就是佛教经常说的一句话,叫“法住法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温金玉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温金玉教授)  

 温金玉教授:永明延寿禅戒思想研究(提纲) 

 温金玉教授:云门家风 

 温金玉教授:天衣义怀禅法略述 

 温金玉教授:中国佛教信仰结构解析——以汉传佛教为中心 

 温金玉教授:杨岐宗理 

 温金玉教授:道安与僧制建设 

 温金玉教授:莫将少林辜负——关于文化定位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弘一法师弘律因缘探究 

 温金玉教授:影落峨眉第一峰 —— 悼一代名尼隆莲法师 

 温金玉教授:佛教慈善事业的思考 

 温金玉教授:佛教戒杀护生与生态文明——以吕碧城为中心的考 

 温金玉教授:马祖道一丛林建设及其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