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法界法师: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章 功成弗居


   日期:2023/6/15 9: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二章    功成弗居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yǐ);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cí)。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shì),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从这一大段我们就能体验到了圣人的心态: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了。这个和释迦的话是一样的。从这句话上已经阐释的很清楚,老子和释迦最有智慧,我到任何一个场合我都敢说老子和释迦是平等的。不管你修佛法修多高,我也会在你面前说老子和释迦是平等的,是一个人,是不二的。只有那些不敢承认的人,才会说这是邪法是邪教。不管邪教也好,正教也好,心不正,正教也是邪教;心正,邪教就是正教。有本武功小说里说“明教”是邪教,所谓的正教六大门派攻打“明教”,可“明教”出来一个张无忌,邪教名称变成正教了,而且还取得了天下。

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是以心为本,不是以教为本。教是人成立的,是为了传播才成立的教派。老子没成立什么教派,因为他的任务就是写完经走人,释迦传法49年,真的辛苦释迦佛了。在这里我们要念三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因为他比老子辛苦呀。也可能因为老子的岁数太大了,他写《道德经》走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所以他就不需要给人讲了,给后人留下这部经研究去吧。释迦佛三十多岁,所以传法任务就落在释迦佛身上。我们要时常念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也要时常念我们的本尊老子。

老子是道德天尊,老子就是我们自己本人。老子的“老”叫老而不死,不生不灭,“子”叫舍离(利)子,我们要脱离这个皮囊,简称为老子。

我们的心是不生不灭的,外相的名称都是在表法。返归自性就会懂得,我们外面的东西都是在表我们的心,表我们自己,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懂得如何去修行,如何去尊重宇宙,如何去尊重这个作者。只有你懂得尊重别人的时候,你才会得到真正的法义。很多人没有通过师父去教,他打开了宇宙的大门,因为他尊重一切一切。在人道上他走的相当好,在佛法上道法上他又很恭恭敬敬,尊敬一切天人,所以人道走明白的人,佛道自然通达。人道都没走明白,那佛道处处是障碍,因为违缘非常多,这话不是假话,是真话。人道走好的人,他十善业道非常好,天人来保护他,那他佛道就走得非常顺利。人道走得非常糟糕,十善业变成十恶业,身口意全都是罪业,造罪业时还口口声声说:这帮人是邪教。佛法是包容一切法门的,既然佛法是包容一切法门的法门,那你还分什么邪呀正呀。咱们就说现在的“flg”,“flg”这个功法没有错误呀,生命在于运动。错的是李洪志这帮人的思想贪心太大,不识天意,非要跟政府对立,那怎么可能哪。昆仑功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却危险。中功也是很好的,我有很多徒弟也是练中功眼目打开了,给人家治病让人家学佛。这些都是八万四千里面的法门,只不过是基础不一样,开发的人群不一样,但不管你从哪个角度开发,都要归到大乘佛法上来,都要返归于大乘佛法,从而达到一真法界佛乘。大家如果能明白这个,你修行就没有障碍了。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从字面上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是美丽,丑的观念我们就明白了。

从自性当中来翻译它,这句话是表我们的心性,美是静,恶是污浊。从我们修行实实在在的心法上来翻译,天下就在我们的身体内,天是天轮,下是天轮以下的六个脉轮。梵天轮以及其下的六个脉轮,我们都要打通,打通的时候你的心境就会越来越纯,纯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自然的美。这个美不是我们眼睛看这个人长得漂亮,从我们真正修行的角度来看,七轮一旦打通之后自己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境界当中的美,也就像诸佛菩萨那样的美,那样的美是清净无为的。斯恶已,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污浊的、不清净的东西排掉了,叫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七轮打通了,中脉通了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善,什么是恶,才知道什么是该放下的,也明白如何来放下了。而不是妄念的善恶了,心就自然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从字面上这几句很好理解了,有无是同时俱在,相并而生。难和易相互成就。长和短是对比。高下相互充实。音节和旋律相互配合。先与后相互追随。

如果从我们自性心法上来看这些就不是这样了。心归于自然了,对外在的一切也就没有了妄念的起心动念。

有无相生,是我们的心没有分别的时候,有和无是自然而出。不要去分别,自然而然,心法是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家珍,这才是最宝贵最珍贵的。

难易相成,我们可以说法门,容易的是念南无阿弥陀佛,难的是密宗。不管哪个法门,最后都要达到无形无相,返本归元。

长短相形,从我们心性来讲不要计较是非长短,是非要放下。

高下相盈,是法平等,没有低和矮。

音声相合,我们打开自己的音律和宇宙的音声相合,我们体内有一种音律就是嗡啊吽,打开自个的嗡啊吽和宇宙的嗡啊吽去相融相合。内外音声相合,从而达到无念而念。

前后相随,就是三身合体或者三心合为一心,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能说自己的本性六根清静了,我们的身体是有为的体,达到了一个绝对的六根清静了,入了阿罗汉果位。

这几句话就在告诉我们想入阿罗汉果位,有为的东西就不去执著。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辞(cí 特指王命、责备、抱怨)。】

从字面上翻译是圣人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世间的事情,实行不发号施令的方式教育别人,在三黄五帝的时候有,不需要发号施令,但自从有奴隶社会之后很难做到了,因为不订一些制度、戒律,天下肯定是要乱。

万物作焉而弗辞,是让万物自由生长,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去主宰。

从我们修行上来看,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圣人就是真正觉悟了人生、宇宙的人叫圣人。孔子是圣人,但是他不是解脱圣人,也就是他没有最后觉悟,只能说是二地菩萨以前或者说二果罗汉以前的圣人。孔子在翻译《易经》的时候说过:敬鬼神而远之。从这句话上面我也敢肯定,孔子的本领的确很大,而且他翻译的东西几千年来我们都在运用。

老子和释迦都是解脱圣人,他们都是以无为而无不为的方法来处理事情,自己没有什么烦恼也没有痛苦,所以叫处无为之事,他已经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也就是说涅磐的境界。行不言之教,是用无声的语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行不言之教,他不需要给你解释那么多,因为解释越多你越糊涂,他让你去实践,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你体验到了无为体验了道。释迦佛讲再多也叫行不言之教,他是教给你一种实修方法之后,你自己去如实的观察实践,仍然是行不言之教,并不像我们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一样,你要遵守这个那个纪律,他们不会的。

当你和万物完全达到一致的时候,你就不会发牢骚了。返观自性的时候,你就没有那么多话了。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从字面上来翻译,让它自己去生长任其发展,我们不占有它,不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它。

我们从自性来翻译,大家肯定已经明了了,生而弗有, 我们这个身体是有为法,是四大和合的,我们不要去执著这个身体,不要强加占有。为而弗恃,不要用后天的思维强加给自己的身体,去造作,不要像秦始皇一样,不仅强加给自己要长生不老,还强加给别人,说梦到长生不老丹,非得要练个长生不老身,这属于加强后天妄念。我们要顺其宇宙的自然规律,顺应自己的大灵,无为而为。

【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我们从自性上得到了解脱的时候,不能自满,不要自傲,不要骄慢,才是真正功成业就。这个时候不要有占有的欲望心,要让心一直平平静静的。很多人取得一点小成绩之后,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所以说就很糟糕。修行人一定要达到功成弗居的境界,就是自己功成业就的时候,不要强加给自己一种欲望。

夫唯弗居 ,正是因为我们不去强加占有的欲望心,才不会永远失去这个智慧。一强加欲望就出来,贪嗔痴慢疑就会出来,我们的智慧又被无明的烟云所覆盖。

第二章里面也包括一些其它的哲理,大家自己去开发,因为讲只能照顾到一面,不可能面面俱到。

第二章里面还有一个白马非马故事,有人说白马不是马,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反应过来,可去找一些资料来看一下,白马非马正好对应我们第二篇。因为这个天地都在我们身体里头,修行也是在身体里头,所以大家一定要明了,修行是修身体里面的大灵,大灵如果没有具足没有圆满,我们就等于白修。

今天就讲这么多,可能我是第一个以佛法的心态来讲《道德经》,因为我看其他人都是从文学文字上去翻译,没有从修行的眼光去翻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