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法界法师:《金刚经》释义 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日期:2023/5/12 11: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金刚经》释义——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第四品,释迦佛开始为众生剖析烦恼的心。释迦佛为了让我们有智慧,让我们开悟,他真的是苦口婆心啊!

释迦佛苦苦的给众生讲了四十九年,到最后涅槃的时候,他还说没有讲一个字,也没有说过一个法啊!讲没讲呀?讲了,讲了四十九年的法。讲没讲字呀?三藏十二部那些字都是他说的,是由阿难等大阿罗汉们记录下来的。法就是宇宙的道理,这些道理都是开启自己的工具,并不是真理的本身。

释迦佛不让执著这些经文,不要执著他的话,是要大家在经文当中体悟宇宙的真理以及宇宙的原貌。当不执著他讲的法,又明白他的经文的时候,就是觉悟者。能不能成佛,最终能不能做佛位,这是要靠每个人的精进和禅定的。

第四品的题目是“妙行无住”。从前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谈这个“妙“谈了三旬(一旬是十五天)都没有谈完。“妙”字的古体字是左边是一个“玄”,右边是个“少”。这个“玄”字的涵义幽深渊博,是用语言不好说的,所以叫“妙”。能明白“妙”字的人,基本上对宇宙法、佛法、道法已经懂了百分之七八十。因为“玄”字就是在讲宇宙的真理、自然的规律。“妙”,也是我们那个心,我们的心为妙,妙有真空,所以说讲的是心。

心行无住,释迦佛开始一点点的告诉我们,如何修菩萨?菩萨有出家的菩萨,有在家的菩萨。在家的菩萨非常多,比如皈依之后受了菩萨戒的人,哪怕没有受菩萨戒,但是在行菩萨道的都叫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前面佛讲了得度要除四相,接下来佛再一次的对须菩提开示,是展开具体说了。菩萨应如何修法?也就是一个真正修行的人怎么修?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态?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就是做了一件好事,做完了心中也不留存。随时随地无所住,就是离开一切相。布施就是统统放下。无论是财布施,法布施,还是无畏布施,都要达到三轮体空。

布施分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财布施。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或者供养僧人。

法布施。以正法去劝人修善断恶。

无畏布施。竭尽所能去解除别人的恐怖和畏惧。

三种布施中以法布施为最殊胜。平常人们的布施一般都是财布施。

财布施是培养自己的福德、福报。真正想要自己有福报,就要用清净的心去布施。很多人把钱布施出去了,第二念就开始想不应该给这个人啊!——这就不清净了。因为我经常犯这样的错误,我说这个要饭花子可能比我还有钱啊,因为他穿的西服革履的,还在路上要钱。给的时候是很清静的,给完之后就不清净了,这样的布施会打折扣的,自己的福报会打折扣。给了就给了就不要想了。

财物布施要平等。比如说到寺庙里,想要供养那些受过大戒的师父们,供养的钱财要一律平等,给这个一百,那个也要一百;给这个十块,那个也要十块。不能说我跟这个师父熟悉,跟那个师父不熟悉,给熟悉的师父就多,给不熟悉的师父就少,这样的话福报也会有折扣。如果一个受戒的师父和一个沙弥,这个时候可以分开,受过戒的师父可以多一些,没受过戒的沙弥可以少一点。

所以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平等,平等的布施所得的福报就是平等的,因为他们都是修行的师父,种的福田要一样。再打个比喻,这两块田地都是你的,一块田里稻谷种得满满的,另一块稻谷种得非常少,到秋天收成的时候是不是一个多一个少啊!这两块田都是你的,种福田也要一样多。

释迦佛托钵乞食的时候,是挨家挨户不分穷富贵贱的要。他给众生种的福田是平等的,机会都是一样的。众生对这些修行的师父们也要一样,这样自己的福田种的是圆满的。这样布施平等,就会没有分别心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没有了。没有的时候,自己的相貌会慢慢的转变成非常端庄秀丽。在没有四相,直接用清净心去布施的时候,得到的真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

世尊告诉我们,一个真正修法的人行布施的时候,那颗心不应该有所牵挂。布施的人、布施的物、受施的人都要空掉。有所牵挂就要有四相出来。有四个相的时候,三轮不空,很难入道。

无所住而行于布施,三轮体空,四相皆无,心是很清净的,是平等的,布施得的福报是无量的。如果心有四相,三轮不空,心是有所求的,是有为的,布施的福报就非常局限了。所以说佛非常慈悲,告诉我们应该无所住行于布施。

翻来覆去就是告诉我们,用清净的心去布施,心中没有四相,布施才能叫真正的心无所住。有所住是因为有四相,心就不清净了。

佛家有句话:忠厚的人容易开悟,越是狡猾越自以为聪明的人越是很难开悟。因为憨厚人的心非常清净。如果自认为自己读过博士、博士后、读过三藏十二部,是一种卖弄炫耀的心、不清净的心,反而不好开悟。

在学佛法之前,我只对《易经》、《道德经》非常清楚。用《易经》算命算了几年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大悲咒而欢喜,大悲咒听了半年后看的第一本经就是《金刚经》。当看到第十五品:“不惊、不怖、不畏”的时候,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因为《金刚经》正好对应《易经》里的很多卦、很多道理。我是通过《易经》的底子,然后看《金刚经》明白了很多道理,懂得了释迦佛的话,懂得了老子的话,懂得了宇宙的真理,把佛道两家的道理贯通起来了。

我在给人家算命的时候,也是告诉来算命的人和别人合作投资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非常轻,把对方的利益看得非常重。正好和《易经》的心法以及《金刚经》对应起来了,把我看轻,这样去合作、去做买卖、去当官、去管理公司的时候才会顺利。所以说我是通过这种比较,一下子豁然开朗,心开意解了。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一说到色,很多人就想到女人,这是错误的理解,狭隘的理解。真正的色是指三千大千世界都是由色来构成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所有的物质组成的东西都有色彩。

前面讲布施著相,根本就没有功德。不著相,无相布施,功德是无量的。这里指出了六尘不住的问题了。

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在布施的时候,对六尘的相都要空了。要是著色布施也是有所执著,著声香味触法布施也是有所执著。有所执著,这个功德就是有限度的。要无所执著的布施,三轮体空,心无挂碍,离开六尘的相,离开四相,这个功德是无限度的,没有限量的。

这句话和《心经》里“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是一个道理。真正用清净心去布施就不会住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上了。因为有六尘就会分辨是非、好坏、长短、美丑。心中不住六根六尘六识的时候,这样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才会得到无穷的福德。

不住相布施是无为法,也就是说心无所住的去布施,是用那种清净心去布施,是无所求的。有所住布施是有为法,是有求心去布施。比如说给这个大师父一百块钱,我可以得非常非常多的福德,这种心态就是功利性的有求心啊!

无住相布施,就是说不要有布施的心、施舍的心,要用一颗清净的心、真诚的心去帮助别人。比如说看到一个要饭的,大冬天跪在地上,冻得要死。你用那种怜悯的心、同情的心、博爱的心给他十块钱,你说我也帮不了你太多的忙,你用这十块钱买碗热面吃吧!这种心是一种很真诚的心,但是也着了相了。只有用最善良、最真诚的心真正去布施,得到的利益非常大。心无挂碍的去布施,心才最自在。如果是有所回报的心去布施,就会不自在啊!

无相布施,福德是无量的。有相布施,福德就有限量了。比如说我布施这个大和尚多一点,他能为我念经祛灾,我将来会得到非常多的福报,而小和尚没有本领,我就给少一点。有这种分别心的时候,得的福德就很少了。

无为布施、无相布施的时候,得的福德才是真正的无量无边的。因为心中没有四相没有是非的时候,它等于虚空啊!无相等于虚空。整个宇宙无边无际,《易经》里:大到无外、小到无底。释迦佛也讲了,无相就是心了无痕迹,也就没有边际了。有边就有限度,哪怕十亿光年,也叫有边,有边就有尽头,有尽头就有大和小、远和近。

无相就是无为,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才是最好的心态。大家用智慧去看《道德经》、《易经》,结合在一起来研究佛经,会受用无穷。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紧接着就告诉须菩提,一个真正修行的人应该无相无为的去布施。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如果心无所求,不住四相、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的去布施,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只有把六根六尘六识全都关闭的时候,我们的真心才会现前,无位真人才会出来。

须菩提啊!你用那颗真正的清净心、涅槃心、佛心、没有四相的心、没有是非的心、六根都清净了的心去布施,得到的福德不可思量,是不可言表的。因为这个福德是跟宇宙一样大的,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心有所住,住在四相、是非、长短、美丑、善恶上,布施的东西就叫有量布施,有心布施了。有心布施就叫有量布施,有量布施就是有限度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紧接着就问,须菩提啊,知道为什么我前面讲的用清净的心用无相的心去布施,会得到那么大的福德吗?须菩提还是不太明白。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接着释迦佛又问,东方虚空可以用后天思维来衡量否?须菩提说,不能呀,世尊。佛又问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不可以用我们的后天思维来衡量呢?须菩提说,不能啊,世尊,用我们的后天思维去衡量,那是不可能的。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这回你懂了吧,菩萨用清净心去布施,福德就像虚空一样,那是不可思量的,不可说的,不可说的。有心住在相上去布施,那是有寿命、有生死的,是短暂的。须菩提这个时候懂了。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须菩提,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唯一用无住相的清净心去布施,去教给别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菩萨。大家修行看经文,首先要觉悟,觉悟才能看见我们本来的自性真如。如果迷失了也就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性真如也就显现不出来了。如果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离开四相,远离四相,关闭六根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到自己的本来(真如本性),也就是看到我们的法身。我们的智慧在法身上,不在色身上,智慧般若也可以说成是佛性、清净心、无相心、菩提心、大光明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