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兵教授: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中)道教内丹的心性论


   日期:2023/2/11 16: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道教内丹的心性论

  ——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中)

  陈兵

  掌握生命的秘机

  道教内丹发源很早,最早的内丹著作是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周易参同契》非常难懂,但是有修养功夫的人读的话,会发现它讲的都是修行人身心上的各种反应,非常切实。它是用周易的原理来解释炼丹,所以叫做?参同契?。到宋代、元代,内丹学发展到顶点。从全真道开始,以“性命双修”为基本原则,但实际上修性要比修命更重要。    

  道教内丹所讲的“性”是什么呢?“性”用一个名词来表达,就叫“元神”,它不是儒家所讲的“性”。什么时候才能发现“元神”呢?日常我们用的,在道教内丹里面叫做“识神”。就是你后天接触社会,接触一定信息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现代科学、现代心理学都发现,我们通过六种感官所形成的认知是一个符号系统,它带有主观性,不是世界的原样。物理学讲,我们眼睛看到各种不同的颜色,是光射到物体上之后,反射到眼睛,眼睛接收后,再传达给大脑里边的视觉中心,然后形成一个视觉图像。各种不同的颜色,各种形状的实质是什么呢?那就是光。光的实质是什么呢?是一种电磁振荡。我们的肉眼绝对看不见电磁振荡,但我们能看见光。我们看见的光与形状究竟是不是电磁振荡呢?应该说不是,但它是电磁振荡的反映。

  道家修炼内丹的目的跟儒家修身养性不一样。汉魏以后,尤其是从汉武帝“独尊儒家”以后,儒家一直居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儒家不讲人的内功修养与长生不死、成仙等。从佛教看,它是“人乘正法”,它的宗旨就是教你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一个好人。而且是从统治阶级来看所需要的好人。它是从政治目的出发,希望你成为道德公民、一个好人,就叫做君子。

  道教不一样。道教有它的生命科学,它的目的是想延长人的生命,达到长生不死。人的生命只有几十年,对理性的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情。人都有好生的本性,人的本性里谁愿意死呢?如果人间是幸福的,谁不愿意多享幸福、永享幸福呢?但是死亡就是你幸福的永远结束。所以,无论如何,对于人这种有理智的社会动物来讲,死亡,都是一件极为可悲的事情。

  儒家不大敢面对这件事情,道家敢面对这件事情。道家的精神是“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非常积极的精神。它认为人的生命虽然是天赋的,但我们掌握了“天机”,就是自然界的规律,生命的“秘机”以后,可以通过自觉地变革,把只能活几十年的生命变革成为长生不死的生命,把只能在地球上生存的生命,变为可以在天地间、宇宙间生存的,自由的生命。这是道教的宗旨,这样的生命、这样的人叫做仙人、真人。

  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用儒家的方法去修养,那是永远也不可能达到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你必须在宇宙里面找到“道”。“道”必须是永恒不死的。这样的东西怎么去找呢?只有从我们本身去找。最主要的是从我们身体里面去找,从内心去找。就是使内心达到“先天状态”。达到先天状态的时候,“元神”就出现了——那就是天生所本来具有的,那才是人本来具有的心性。

  致虚极,守静笃——元神出现

  “元神”在什么时候出现呢?道教用的方法就是《老子》里面的“致虚极,守静笃”这六个字。要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使你的心达到极端的寂静、极端的空虚,没有任何念头。空虚到极点的时候,就是后面所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这实际上是描述做功夫的一种状态,元神出现的一种状态,就是达到“恍惚”。

  什么叫做“恍惚”呢?就是忽然觉得自己的身体好像看不见了,心也看不见了、没有了,这就是恍惚。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还有一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老子把这点“心”叫做“象”、“物”、“精”,实际上它是一种东西。而且这种东西出现的时候,有视觉形象。内丹里面讲了,那就是叫做“阳光三现”。当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会有一种信号,这种信号就是“阳光”,在额头出现三次。

  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像星星的光一样,一个亮点,忽然一闪,这时候就达到“惟恍惟惚”的先天状态了。当元神出现的时候,马上身体里面先天的元气就产生,然后,先天的元精就产生。“元气”、“元精”、“元神”都是先天之物,它就是药物,《道经》里面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就是“元气”、“元神”、“元精”,这三件药物才是可以炼成长生不死药的药材,你要拿这三种药材在自己身体里面炼成丹。所谓的丹,实际上就是心气合一的一个生命能量团,可以这样解释。正好跟佛教密宗所讲的“明点”意思是一样的。因为有的人天眼可以看见,在你的身体里面出现一个明亮的圆点。

  道教内丹有很多达到这种先天状态的技术,其中好多跟佛教的禅定一样。大概最常用的技术就是调制呼吸,因为呼吸跟人的念头有直接的关系。当人的意念活动、情绪活动激烈的时候,呼吸就快;焦虑、焦急了以后,心情十分激动,这时心跳、呼吸要加快。当没有念头的时候,呼吸就减慢;当达到最寂静状态,佛教讲的“第四禅”的时候,呼吸完全停止,但生命并不停止,意识更清明了。

  专气致柔与虚室生白

  印度教、道教与密宗三家一样,要尽快地入定,就从调制呼吸入手。用细微的方法,让你的呼吸慢慢变慢,慢到没有,那你的意念活动自然就停止,达到极端地寂静。三家中大概道家的技术最先进,因为道家讲究自然。密宗里面是刚猛气,很容易修出毛病,武术里面也有,甚至把人修死。

  道家最擅长的“专气致柔”(《老子》),让你的呼吸变得非常柔和,内气也非常柔和。在《庄子》里面,对于这种静定的状态,好多地方有描述。比如《庚桑楚》篇讲:“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宇泰定”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内心,达到非常安静、非常静止,这种状态之下会看到光。打坐的人都是这样,当达到先天状态的时候,闭起眼睛会看见有光,先是微弱的白色光,随着静定的深入变得越来越亮,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这样。庄子把这种光叫做“天光”。

  《人间世》里讲:“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虚室”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你心灵的仓库、心灵的房舍,弄得非常空虚、里面空无一物,没有任何念头活动。这时候就会产生白光,叫“虚室生白”。这跟佛教讲进入“未到地定”时候的禅相是一模一样的。不管用哪种方法去修禅定,达到“未到地定”的时候,都要出现光。然后再往下,你就一直注意这个光,一直就深入进去了,就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就一直进去了。进去得越深,光的亮度就越大。佛教解释这种光是“色界四大”,我们身体是“欲界四大”,“地、水、火、风”四种基本元素。色界四大的性质跟欲界四大完全不一样,它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一种物质形态。这种“四大”有什么功能呢?就是能够存在很长时间。

  如果你的生命不以我们的血肉之躯为本,而是以色界四大组成身体结构的话,那么,这种身体就不受任何限制。它不需要呼吸空气,不需要感受冷热。他可以在太阳里面,一万度的高温里面不感到热;在月亮,晚上冷到零下一百多度,他不感到冷。他可以生存在宇宙的任何地方。色界四大就具有这种奇妙的功能,由它可以发出五种神通。具有这五种神通,具有这种身体。道教就叫做“仙人”了。“胎仙”先在身体的下丹田形成。然后在“炼气化神”的时候,上升到中丹田,那个地方叫做黄庭,大概在心脏以下、肚脐以上的地方。然后在“炼神还虚”的时候,再迁到上丹田,泥丸宫,脑子里面。当达到泥丸宫的时候,按照道教内丹的说法,这时候,要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不停止地修行。这时候人可以不吃不喝,也不会感到饥饿。然后经过九年的修养——九年是个虚词,也可能只要一年就行了,也可能九年还不够——达到佛教讲的“色界四禅”,道教讲的“炼神还虚”。这时候,心就跟身体能够完全分离。能量团在脑子里面出现,它可以随便从头上或者其他地方出去,从身体里面出去,这个叫做“身外之身”。出去以后,它的形状跟你本人最光彩的时候长相是一样的,但是是经过整型的你比本人要好看一些。他可以在天地之间自由地活动。因为你证到一个不依赖肉体也可以生存,在任何地方可以生存的身体,当然他就不怕死亡了。道教就是这样看的。这是一件非常实在的事情。当然修炼到非常不容易。按照道教的说法,如果你有条件的话,只需要十三年的时间,最长十三年的时间,作为一个人体生命的改造工程,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的。

  但即使炼到这样,从佛教看来,并没有超出生死,只是超出人间,顶多超出欲界。因为你达到的是“纯阳”,道家讲要把自己阴阳和合的身心,变成一种纯阳的身心。纯阳的心,就是没有任何物质欲望跟生理性的欲望——这都属于阴。纯阳的身体就是以先天的元气作为自己的身体。但是你想,既然有纯阳,就必然有纯阴。所以纯阳并没有超出阴阳界,只是超出我们地球上的阴阳界,没有超出更大的阴阳界。所以,在佛教看来,即使成仙、升天,天寿终了以后,还得堕落下来,甚至堕到地狱里边。地狱是纯阴,纯阳一反就是纯阴。

  所以必须要找到一个比这更根本,真正的不生不灭之道,这样的心性。这样的道从什么地方去找,只有从自己内心去找。因为你从物质世界去找这样的东西,是很难找的,心比物质更重要。内心是一个开采不完的宝藏,从内心去开采的话,是可以开发出这样永恒不生不死的,佛教把它叫做“本性心”,或者叫做“真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陈兵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陈兵教授)  

 陈兵教授:自性清净心与本觉 

 陈兵教授: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下)佛教心性论 

 陈兵教授:三教一贯心性法门(上)儒家心性论 

 陈兵教授:普贤行愿研修会2011年国庆禅修活动纪实 

 陈兵教授:密教双修必具的条件是什么? 

 陈兵教授:性是否妨碍禅定? 

 陈兵教授:发现“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应该怎么办? 

 陈兵教授:如何鉴别邪师? 

 陈兵教授:怎样参访善知识? 

 陈兵教授:佛法是怎样看待风水的? 

 陈兵教授:佛教心理学与西方心理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陈兵教授:“六道轮回”在心理学中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