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张秉全居士:厌离行与欣求行


   日期:2022/12/14 15: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厌离行与欣求行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如地均擎。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乃我释迦世尊彻底悲心所流出绝待圆融之大法也。藕益大师说:“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即持名念佛法门)径登不退。”又说:“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指入法界品结末,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秘髓,(即经云: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净土持名念佛法门,以信愿行(行即持名)三法为宗。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藕益大师说:“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关于六信内容,备详要解,此不备引)“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或指平时一日至七日能一心不乱,或至临终时,佛愿摄受加被,一念或十念得至一心不乱。何以少时亦得称一心不乱?命终时更无后念故。又:心佛一如,念念即佛,更无可乱故。)

愿之一字,在三资粮中,实居举足轻重地位。承前启后,关系非浅。藕益云:“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而信若无愿,即为虚信。行若无愿,即非真行。(持名而不发求生西方之愿,唯获人天福报,福尽还堕,故非真实了生死行)此一愿字,实含厌离行与欣求行。在四宏誓愿中,依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依集谛发烦恼无尽誓愿断,属厌离行。依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依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属欣求行。净土持名念佛行者,如何修此厌离行与欣求行?智者大师《十疑论》说:“欲决定生西方者,具有二种行,定得生彼,(指极乐国)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求行。”

“言厌离行者,凡夫无始已来,为五欲缠缚,轮回五道,备受众苦,不起心厌离五欲(之境),未有出期。为此常观此身脓血屎尿,一切恶露,不净臭秽……行者若行、若坐,若睡、若觉,常观此身,唯苦无乐,深生厌离。(广如不净观所说)又发愿:愿我永离三界杂食、臭秽、脓血、不净、耽荒五欲男女等身。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此为厌离行。”

“二明欣求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

“明求往生意者,所以求生净土,为欲救拔一切众生苦故,即自思忖:我今无力,苦在恶世,烦恼境强,自力业缚,沦溺三途,动经劫数。如此轮转,无始以来,未曾休息,何时能得救苦众生。为此求生净土,亲近诸佛,若证无生忍(乃圆教初住、别教初地,分破一品无明,分证一分三德之分证佛果位)方能于恶世中救苦众生。”《往生论》说:“发菩提心者,正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者,则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者,则是摄众生生佛国心。”也就是说,行者所以发愿求生净土者,其目的是为了度众生,而不是为自身求安乐而求生净土。此即是菩提心。净业行人若唯为自己求安乐而求生净土,则违菩提心,不契弥陀度生之心,则生佛不易感通,恐会失去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之殊胜利益,不可不知。所以此一愿字,实含菩提心内容。藕益要解云:“深心发愿,即无上菩提。”即是此意。

“二明欣心愿求者,(行人)希心起想,缘弥陀佛,若法身、报身等。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妙乐等,备如《无量寿经》、《观经》十六观等。常行念佛三昧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悉以回施一切众生同生彼国,决定得生,此为欣愿行也。”由于观想一门,末法时代,人根陋劣,心粗境细,观道难成。由是大圣悲悯,劝令持名。若能声声相续,则念念即佛。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与观想无异。所以不劳观想,持名即可,以观想难,持名易故。印光大师云:“愿离娑婆,如囚之欲出牢狱,绝无系恋之心。愿生西方,如客之思归故里,岂有因循之念。”其发挥厌离行与欣求行,可谓善于形容者矣。

须知发愿,并非只在朝暮课诵毕时,念一遍回向文即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念佛中,念念具欣厌之心,求生之想,始为圆满。《普贤行愿品》陈述十大愿王,结末皆有“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之语。即是常时发愿也。唯其如此,所以“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设非一切时中,念念欣厌在怀,何能令此愿王导归极乐世界。

复次,厌离、欣求二行,《弥陀经》与《无量寿经》文字虽有详略,义无增减。弥陀经先说依报,后说正报种种功德庄严,实为启发行人生起欣求极乐之心。而末了说五浊恶世证果之难,实为教诫行人厌离此土之语。无量寿经则广陈极乐依正种种庄严之相,即为谆勉行人修欣求行,而末后详述此土五苦五痛五烧情状,即教诫行人修厌离行之文。

问:《坛经》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求生何方?答:法门宗旨不同。故修法有异。禅宗从真如门而入,直究不生不灭之自性本体,所以说不可舍东取西,厌此(土),欣彼(土)。从宗门立场言,说法无错。净宗从生灭门而入,是胜异方便,即权即实,无妨取舍。故世尊金口诚言:有世界名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广陈彼国依正庄严,劝人信愿求生彼国。宗门人主张不取舍,原是醍醐,若用于念佛法门,则反成毒药矣。须知此厌离行与欣求行,虽有取有舍,亦非心外取舍,要皆不离自心。藕益大师云:“娑婆即自心所感秽(土),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净(土),理应欣求。”此之取舍,不可误认为取相分别,情执深重。《妙宗钞》说:“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故净宗行人放心取舍,修此厌离行与欣求行可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  

 张秉全居士: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张秉全居士:理具和事造 

 张秉全居士:生与无生,两冥之道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略论一句弥陀,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张秉全居士:一句弥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张秉全居士:一真无性,染净从缘。如金铸器,贵贱天渊。 

 张秉全居士:尽信书,不如无书 

 张秉全居士:真念佛人,用不得禅门知识开示 

 张秉全居士:持名念佛,有事持理持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