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张秉全居士:《妙法莲华经》题解


   日期:2022/12/6 10: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妙法莲华经》题解

《妙法莲华经》者,是释尊所说一代时教中被称为纯圆独妙的大乘法宝,经中之王。历代受持、读诵之盛,于众多教典中,无过此经。读诵此经法会,各地经常举行,但读诵而通达其义者,并不多见。殆由近代以来,《法华》讲席久辍,纵有志问津者,苦于求教无地。藏经中虽有古疏多种,一则真能翻阅藏经,亦难因缘具备;二则古疏文笔简古,非精通古汉语者,亦难于涉猎。笔者忝为台宗后裔,昔日曾习台教,亦曾探索藏经,故于此经薄有悟解,爰据经疏所说,作此题解。

此经在七种立题中以法喻立名。妙法是法,莲华是喻。若论通别,妙法莲华四字,名异众经,是为别题。经之一字,通乎众经,是为通题。

若约教、行、理而论通别者,此《法华》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之教,不同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诸部之教,是为教别,同为释尊一音演唱,是为教通。佛一音说法,众生随类各解,依解起行,三草二木(喻机有大小)为行不同。是为行别。所行同禀法性,是为行通。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或称实相,或称一真法界,或称平等大慧,或称第一义谛,或称无戏论法,是为别,同是一理,是为通。此理之通别也。

妙法两字,先释法字,若无其法。何所称妙。(犹言何法称妙)经云:“我法妙难思”是也。

法指何法?即指十界、十如(十如是)权实之法,不出三种:一众生法,二佛法,三心法。妙名不可思议,是能赞之辞,赞此三法皆妙也。

众生法何以称妙?众生因迷,不了真如佛性,不生不灭,亘古长存。妄为五蕴妄色妄心所迷,起贪嗔痴种种颠倒,起惑造业,不知其见闻觉知之性,即是佛性。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若众生无有佛之知见,则何所论开,故众生法妙也。

佛法何经称妙?佛法不出权实二法,佛彻证权实二智,实智自证,权智化他。经云:“是法甚深奥,难见难可了。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即是叹实智妙。又云:“及佛诸馀法,亦无能测者。”即是叹权智妙。佛法是权实不二之法,既可为实施权,亦能开权显实。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诸法是即实之权,实相是即权之实,故佛法妙也。

心法何以称妙?十界之相,虽有千差万别,皆唯心现,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本经云:“观一切法,不动、不退,如虚空无所有性。”行人如能念念观照,知幻即离,离幻即觉。经云:“妄心若歇,歇即菩提。”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净名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故心法妙也。

妙有相待妙,绝待妙。相待妙者,有所对待论妙。如半字教为粗,满字教为妙。藏教为半字教,但诠生灭门,不能通满理,故粗。别圆教为满字教,诠不生不灭门,能通满理,故妙。又:方等、般若之教,带通别方便通满理,故粗。今经“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直显满理,故妙。此为相待妙也。绝待妙者,绝诸对待。无有法可以相形相待。《法华经》所说一乘之法,非离三说一,乃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即粗论妙,一色一香,不离中道。即说的是绝诸对待的无分别法。此为绝待妙也。具此二妙,故名妙法。

法华经开近迹,显远本。约本迹二门,各具十妙。

迹门十妙:(一)境妙。诸法实相之境,本自有之,众生迷而不知而已。苟能于一切法上,明白缘起性空,双照空有二边,即是中道妙境,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诸法实相,即是中道妙境,故为境妙。(二)智妙。迷理故起惑,解理则生智。以智断惑,断惑有深浅,故智有高下,唯佛证一切种智,三乘圣人所不及,经云:“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以此妙慧,求无上道。”故为智妙。(三)行妙。

依于智目,起于行足。依圆实理,起无作行,经云:“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又云:“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是为行妙。(四)位妙。位有住、行、向、地。经云:“乘此宝乘,游于四方,直至道场。”四方(喻住行向地)是因位,道场是果位。是为位妙。(五)三法妙。既住于位,位何所住,住于三法之中。三法即三轨:(1)真性轨,(2)观照轨,(3)资成轨。轨有轨范之义,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大乘,即真性轨;定,即资成轨;慧即观照轨。此为三法妙。(六)感应妙。感是众生之机感,应是如来之赴应。有四种感应:(1)冥感冥应;(2)冥感显应;(3)显感显应;(4)显感冥应。感应之道,如一月在天,影含众水。水不上升,月不下降,一月一时,普现诸水。佛亦如是,诸佛不来,众生不往,慈善根力,法尔如是,此为感应妙。(七)神通妙。神谓难测,通谓无碍。本经如来入定,天雨四华、动地、放光等,此为神通妙。(八)说法妙。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有因缘故,亦可得说。四十年前,随他意语,(应机而说)皆是权说。今经随自意语,(畅佛本怀而说)废权立实。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此为说法妙。(九)眷属妙。“但教化菩萨,无声闻弟子,”此为眷属妙。(十)功德利益妙。三周说法得记,(即为上根法说一周,中根喻说一周,下根因缘说一周)诸品获益,见光闻法,皆功不唐捐。经云:“现在未来,若闻一句一偈,我皆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须臾闻之,即得究竟三菩提,”又云:“不令一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此为功德利益妙也。

本门十妙:(一)本因妙。经云:“我成佛以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应追溯至本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所修圆妙之因,此为本因妙。(二)本果妙。本初所行圆妙之因,获证常、乐、我、净涅槃之妙果,此为本果妙。(三)本国土妙。本果既成,必有依报国土,本佛亦有四土。经云:“自从是以来,我常在此说法教化。”昔日之娑婆,即今日之忍土。应推溯至最初成佛之娑婆,经中说,“我净土不毁,我此土安隐。”即本国土妙。(四)本感应妙。古今既常在此说法教化,必有所感之机。今之机由昔之机而来,昔之应,即今之应。(昔佛即今佛)机感相关,此为本感应妙。(五)本神通妙。神为天心,通为无碍。天然之性,通古通今。尘点劫前,施化所作放光、动地之神通,骇动可度之机,宛同今日。此为本神通妙。(六)本说法妙。即是往昔初坐道场,始成正觉初转*轮,四辩所说之法,此为本说法妙。(七)本眷属妙。本时说法所被之人,如下方住者,弥勒不识一人。此为本眷属妙。(八)本涅槃妙。本时所证断德涅槃,亦是本时应现同居、方便二土,有缘既尽,唱言入灭。此为本涅槃妙。(九)本寿命妙。法性之身,本无寿命,此言本寿命者,乃指本时既唱入灭,则有长短远近之寿命,此为本寿命妙。(十)本利益妙。即本时眷属所获功德利益,是为功德利益妙。

莲华者,譬喻妙法也。问:华有多种,何以必取莲华为喻?答:华有粗妙故。或狂华无果,如杨柳等。喻外道,空修无获。或一华多果,如如胡麻等。喻凡夫之人,独奉其亲,报在梵世,受种种乐。或多华一果,如桃李等。喻声闻修种种行,而只证无学。或一华一果,如柿等。喻缘觉修一远离行,亦得涅槃。或先果后华,如瓜等。喻须陀洹,先证见道,却后修道。或先华后果,如梅等。喻权教菩萨,先藉缘修,后起真修。此皆粗华粗果,不堪以喻妙法。又:莲华,华果同时,自华生起,即有果实。喻此经非离三说一,乃会三归一,即粗显妙之绝待妙也。又:莲华,处染常净,出淤泥而不染。喻实相在缠,其体本净,一色一香,不离中道也。

此莲华喻本迹二门,各有三喻。

迹门三喻:(一)华生必有莲,为莲故华。喻为实施权。经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二)华开莲现,喻开权显实。经云:“十方佛土中,惟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又云:“唯此一事实,馀而则非真。”(三)华落莲成,喻废权立实。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

本门三喻:(一)华生必有莲,为莲故华。喻迹必有本,从本垂迹。经云:“我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二)华开莲现,喻开迹显本。经云:“皆谓今佛出释氏宫,去伽耶城不远,坐于道场,得成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三)华落莲成,喻废迹立本。经云:“诸佛法皆如是,(先权后实)为度众生,皆实不虚。”

经之一字,是能诠之文,具贯、摄、常、法四义。贯,贯穿之义。如线贯华,贯穿经中所应知之义。摄,摄化之义,摄持所应度众生。常,不变之义。真理恒三世而不易。法,轨持之义。为十界所同轨。又:经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合此四义,故名经。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  

 张秉全居士: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张秉全居士:理具和事造 

 张秉全居士:生与无生,两冥之道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二谛圆融,说法正印 

 张秉全居士:略论一句弥陀,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张秉全居士:一句弥陀,即凡夫心,成秘密藏。 

 张秉全居士:一真无性,染净从缘。如金铸器,贵贱天渊。 

 张秉全居士:尽信书,不如无书 

 张秉全居士:真念佛人,用不得禅门知识开示 

 张秉全居士:持名念佛,有事持理持 

 张秉全居士:依一实境界起修,速得疾入菩萨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