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8


   日期:2022/7/6 8:1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占察善恶业报经18-08
梦参老和尚

【若不能值如是之人。唯当亲近菩萨所修摩德勒伽藏。读诵思惟观察修行。应勤供养佛法僧宝。】

  地藏菩萨教授我们,在末法的时候,比丘、比丘尼都没按戒律行事了,因为没满二十受戒学戒,受了戒从来不阅律藏。据我所知,我所经历的大多是这样子,没受戒之前,甚至受沙弥戒不学沙弥戒,受比丘戒不学比丘戒。在你没有受比丘戒之前,不能看比丘戒,这个是佛所制定的,应当看论藏,学学论;但你受了比丘戒,可就应该看律藏。现在我们不论受比丘戒、没受比丘戒的,看戒律的、看律藏的师父们很少很少。

【若沙弥尼年已十八者。亦当自誓受毗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学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满二十时。乃可如上总受菩萨三种戒聚。】

  地藏菩萨说要是沙弥、沙弥尼已经满了十八岁,应该学式叉摩那戒,就是学法女、学法男。但是受了比丘尼戒,就应该学比丘尼戒律。最初要学三年,沙弥也如是,比丘也如是。已经满二十岁了,在我们这个国土,在这个世界上,满了二十岁的你就三坛大戒一齐受。这个在佛在世时候不是这样子,满了二十岁只能受比丘戒,菩萨戒单就菩萨戒受。

【然后得名比丘比丘尼。】

  你受了戒了之后,才能叫比丘、比丘尼。在我们现在很多沙弥妄称比丘,没受戒之前,有的披衣,有的随比丘大众,有的先冒充比丘、比丘尼,没受戒也在僧众里头一起,这是非法的。所以地藏菩萨说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要是满了十八岁就当来学法。特别是沙弥尼,满了十八岁的时候,要学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在没受戒就可以学戒律的仪轨,满了二十岁才能受戒。现在不然,有很多的不按法去做。如果是能够满二十岁,如法的受戒,如法的学戒,这个才能算是比丘、比丘尼。如果没有受戒,也跟大众僧,特别是在做佛事,咱们所说做佛事一般的说就是赶经忏,那就不分了,去凑僧数。因为做佛事必须有七个比丘、比丘尼,不够七个,沙弥、沙弥尼也参加里头去做佛事,这个是非法的。这个我们知道就行了,你学戒时候可以,你要给现在这一般的去说,他不见得接受我们这个说法。因为这是佛说的,按戒律的规定应该如是,多数的没依照戒去行。所以在现在的时候,佛所说的末法,地藏菩萨也说,现在在这个末法时间就是这个样子。

【若彼众生虽学忏悔。不能至心。不获善相者。设作受想。不名得戒。】

  在末法的时候,你要想得清净戒,依照地藏菩萨所教导的,这是专指依着《占察善恶业报经》教导的我们学忏悔法。学忏悔法第一个要求,你要学《占察善恶业报经》得有至心,如果你得不到清净轮相,你认为得到了,这是错误的。因为要受沙弥、沙弥尼戒,或者要受比丘、比丘尼戒,没有师给人授,说我依着地藏菩萨拜占察忏来受,可以;但是必须得到清净轮相,清净轮相没得到,拜拜就认为自己得戒了,这也是得不到戒的。

  不获善相者,说我得到善相了,或者已获善相者,如何得到的善相?如果你拜忏,依照地藏菩萨教授的方法,确实得到三业都清净了。所以把罪忏清净就叫善相。讲到轮相时候会分别告诉你,轮相如何是获得善相、如何是没得到善相,非常清楚的。你没得到做得到想,这个不名为受戒。因为这是专指着比丘、比丘尼,做受戒、得戒、没得戒的。像我们过去依着这个受三坛大戒的比丘、比丘尼师父们,如果你要用占察轮相掷的时候,说我那个时候三坛大戒算数不算数?没有一个算数的,一个也没得戒,不合法,与这戒法不合。你就依着拜占察忏,我想要得清净的比丘,作为清净的比丘尼,你依着占察轮的轮相来定。这是专受戒这一部分。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的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地藏菩萨说要拜占察忏的时候,必得有至诚恳切之心。坚净信菩萨就问地藏菩萨,你说这个至诚心是什么样?有好多差别?什么样才算是至诚心?有至诚心才能获得善相,就是清净轮相,那是什么样的至诚心呢?什么样算是至诚心呢?坚净信菩萨向地藏菩萨请求,就是代我们请求,意思就说至诚心有差别没有?有几种至诚心?什么样算是至诚,才能见到相好?什么样算是不至诚?请地藏菩萨详细说说至诚心。这个至诚心,简单说思想纯净没有杂念,在我们一般说诚诚恳恳的,就是心里头一点杂念没有求地藏菩萨。在那拜占察忏也好,用占察轮也好,或者你诵《地藏经》,都是在内要诚诚恳恳念,你诚心效果就大一些,要不诚心有功德没智慧。有智慧,决定能诚心。有功德,虽然你不诚心,念念的或者能得到至诚心。

  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讲讲至诚心。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所谓至心者,我所说的至心有两种,略说有二种。何等为二,哪两种呢?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诚,一个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二心,能获善相。在最初时候,我们发心要至诚,那你得学习。不是我们平常一说,就认为自己有至诚心了,这个没有,我们那是欣乐心,不是至诚心,欢喜想求这一法,你要用占察轮相的时候可就有差别了。坚净信菩萨问地藏菩萨说什么样算是至心,就是你用心的时候用到什么程度算是至心。地藏菩萨讲求愿,自己发愿,想满愿,求愿的至心。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这个就困难了。一般的我们说求愿至心,就是把我们散动的心把它收摄起来,让它制心一处,就静下心来安心的在忏室拜忏,或者安心静心念地藏菩萨名号,你这样的来拜忏来求,才能得到轮相清净,才能算个拜忏者求忏悔的。第二种至心那就深了,必须要勇猛相应。第二至心要分,什么样的算真正的勇猛至心,什么样还不够。我们一般的进入忏室以后就是希望,至心就是希望,想希望达到清净轮相;就是我们所问的一般的事时,希望菩萨能够如实的答覆我们,这就要有至心。

  坚净信菩萨感到这个菩萨所说的两种至心叫笼统,众生不见得能清楚,所以他深切请求什么样算是至心?什么样算是不至心?我们求愿的心就是希望,我们发愿希望用占察轮指示我们怎么样去做,怎么样算是正确的,怎么样是不正确。大概我们一般的都是磕三个头,完了用占察轮占察占察,或者发发愿,但是还不晓得专精一致的。所以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必须有至诚恳切心。例如我们进了佛堂,拜了三拜,坐下,或者开始拜忏跪着,你应当把外头的环境,心里所想的其他的想法,什么都放下,没有一念的杂念,这就是至心。我想诸位道友有这种现象,我看见很多道友到忏室拜忏时候,心静下来之后,触动他过去的善根,这是善根发现,感觉着自己过去所做的业很严重,就有感了,痛哭流涕的拜。有感必有应,感应感应,就像咱们敲钟,你不敲钟不会响的,你一敲钟就响了。你至诚恳切这样来拜地藏菩萨,把你的心制心收心到一处。专,不杂,专就是专心,只一个拜忏心,其他的念头全断了,没有了,这才叫精,精而达到纯,这是心力制心一处,勇猛精进,精勤。

  这个里头如果是你不知道心念的,我用个比喻来说。咱们所吃的饮食,到你肠胃去消化之后便,这些饮食渣子都排泄出去了,摄受的精液变成血,你吃下的饮食所有的精,四十滴的精变一滴的血,这个血叫混血,不是清血;四十滴纯血变一滴清血,这个血就清净了。咱一般的扎针干啥流出那个血,那是混血,不是清净血。四十滴纯血变一滴精,四十滴精变成神气。说这个人很神气,这个神气哪来的?是由精变的。说这个人的神气很足,就说精气很足。在这个变化当中,我们这个心最初很浮动,等你一静下来达到心纯净了;这个纯净心再经过陆续什么杂见没有,这心里头只是地藏菩萨,只在这拜忏,这才叫至心。

  第一个至心是初住的把杂念妄念停下来了,第二个至心有下、有中、有上。下至心说你想的不乱,唯此一事其他的不乱,就是自己心住了了,了了分明,这叫下至心。咱一般的只用到这个至心,就感觉着很至心了。不行。第二种的至心是勇猛心专求不懈,专精的求地藏王菩萨,从来不有懈怠。这个至心就深了,不顾惜身命,乃至身命失掉都不动心,专门的这样念地藏菩萨。这还不够深,第三种心才叫深心,第三种深心就是你跟你现在所拜的法,所念地藏菩萨,你的心跟法结合到一起了,心即是法,法就是心。第一个,心不乱,心住了了。第二个,勇猛精进,专求不懈,宁舍身命;这是第二个至心,不顾身命。第三个,与法相应了,心跟你的拜忏跟地藏菩萨合为一体了。咱们说至心念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心佛与众生三无差别。

  你在修忏悔法的时候,最起码得有个下等的至心。你达到不顾惜身命,什么都依此,专此一念,用占察轮就能够相应。你连个下等至心都没有,你虽然天天也在拜忏,你拜一个七下来效果没有,起码得达到至心。我们经常说我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这个至心还不够深心。你不学,你不知道,我们就说念阿弥陀佛,深心念阿弥陀佛,但能达到深心念阿弥陀佛,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我就是阿弥陀佛,心跟阿弥陀佛合到一起,这才是至心,那是真正的念阿弥陀佛了。

  下至心就是我们一切杂念都没有,心里光系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只是下至心。乃至念阿弥陀佛念得不顾身命,把自己身心全放下了,这是第二等至心。念到身佛合一,那才真正深心。例如说我们拜忏的时候,求地藏菩萨到这,自己念自己过去罪恶,乃至受一切罪恶,受冤枉,受一切迫害,想到这些,当你拜地藏菩萨,能感应痛哭流涕。这个至心还不够,要达到自己就是地藏,地藏即是自己。地是心地,咱们的心地含藏着地藏菩萨,地藏菩萨的心地含藏我们,两个心地合而为一。地是大地,藏是含藏,大地含藏一切事物,我们自己就是地藏,地藏即是自身,拜的身跟地藏合而为一了,这叫深心。当你拜忏拜到用的深心来拜忏,那你用占察轮相应了。到那个程度上,便也无须用占察轮了,你把一切看成一切诸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还用占察轮做什么?不用了。但是你必须经过拜忏而能达到,用占察轮而达到不用占察轮。这是地藏王菩萨要求我们拜忏入忏室者,应当心心念念的住在第三个至心上头。但是你最起码也得要心住了了,第一个至心一定得得到。等你拜忏念的时候,句句分明,字字了了,念到无念而念、念即无念,达到自即是他、他即是自,这才叫真正至心。

  诸位想想,我们平常念佛也好,念经也好,修行任何功力,达到这个至心吗?同时你遇到了《占察善恶业报经》忏法,你感觉到非常殊胜,这才是真正的宝贝,无上至宝。广阔说一点,你信了佛了,信佛的教导。佛的教导,佛没住世,佛的教导就是经典。虽然佛没住世,法宝在,法宝就是经。你能遇着法,遇着这个法,遇着占察忏法,你把它当成无价宝,你就产生力量了,本身就产生力度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法宝,看到这部经,翻译到我们中国来之后,并没人注释,没有普遍宣传。说《大藏经》有很多与我们相应的,你阅藏才能知道,因为没人讲没人说,所以你遇不到。有些人拿着经书,拿到法宝,随随便便的,不怎么样重视。我看有很多道友拿着经甩甩搭搭的,他不知道法宝的严重性,一点恭敬心没有,你能够进入吗?连那个下至心都没有,连恭敬心都没有,你怎能进入佛法。我们道友辛辛苦苦的来这听经,我不敢说你们没有至心,但是我觉得至心是不够的,因为你不知道法的尊贵。想到吗?现在印刷术又经印,拿着一本经随时一印好多好多本,你知道经书的困难吗?这个可以跟大家说一说。

  过去在唐朝的时代,咱们国家印度师父带来的经书不多,所以那个时候有大德高僧到印度取法去,像玄奘法师、义净三藏法师、法显法师,这是我们一般知道的,他们成功了。成功了,就是他们回来带回很多经书,翻译很多经书。还有去的人死到半路上了,乃至到那回来没有什么成就,没学到什么经的,这样的很多很多,去一百个人,回来十个人也没有。那时候取经多困难,你从长安经过好几年才走到印度。现在我们坐飞机两三个钟头就到了,但是你到了是到了,经书没有了。你现在到印度找经书,不如到中国来找,印度没有了,已经断了。

  那时候取经有多大困难呢?简单跟大家介绍,义净三藏法师有首诗,他就专门说晋取经的困难。他说“晋宋齐梁唐代间”,从晋朝开始一直到唐朝,这个时间很多大德感觉我们国内没有经书,想学没有,到印度去取。“高僧求法离长安”,很多发心到印度取经。“去人成百归无十”,去一百个人,十个人也回不来,乃至于回来十个人能翻吗?翻的是不是满众生愿呢?所以义净三藏法师才叹息说在“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后来这些贤人,信佛弟子拿起佛经来,他知道这个经怎么来的吗?他知道前头这个大德们取经的困难吗?在取经的时候,“路远碧天唯冷结”,经过那个沙漠地带,在中午像咱们夏天一样,在早晨、晚上比冬天还冷,所以说“路远碧天唯冷结”。你走到那个地区,那时候风沙非常之大,那个风吹起沙子把太阳都遮到了,“沙河遮日力疲殚”,身体一点力量都没有了,就是精力耗尽了,像这样的死到半路上很多。“后者焉知前者难”,后来的道友,你不知道先贤怎么样取经的,经过多少困难。“往往将经轻易看”,拿着经书随随便便的不重视,你不知道这个经怎么来的。

  我再把这个诗再念一遍,这个义净三藏法师的诗,希望大家常时观想。“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这个道理后来的道友不明白,他拿起经本来轻轻易易就放过了就看了,知道过去古来的人他们怎么翻译经的?而且翻译经的译场是几千人,有的润文的,有的润文字的,一个字都斟酌来斟酌去,这个定义下不下去,看看那译场的困难。咱们现在看经,印刷术发达,多印几本,有得是,拿起经来甩甩搭搭,没有恭敬心,所以开悟的也少了,成道的也少了,证果的更没有了。因为你有一分心付出才有一分代价,你什么付出都没有,轻心慢心,想成佛,想成道,想了生死,没那么容易,无量劫来的业。因此我们现在闻到的法,对法一定要重视;就是我们现在学这个经,弘扬的也少,用的人也不多。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你必须得发起至心。不只这一法,你学哪一法,你必须诚诚恳恳的进入,你才有收获。不说我们学佛,要想成佛,要想了生死。咱们就看看世间,你想挣几个钱,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乃至于当研究生,学一门技术,学本事,那是为了吃饭,你才能吃得好一点,挣的钱多一点。你要想了生死,学佛法,把无量劫的困苦流转都把它断绝,那这个代价就高了,你要怎么样付出?不是轻心慢心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看看过去那个祖师修道者,他怎么成就的。

  说到开悟,大家听了明心见性,顿超直入,立证菩提,多方便。禅门一炷香,插一支香,在那一静坐,这下开了悟了。大家只看到这一时了,那个禅宗的大德,他无量劫来的修行你没看见,就看他现时的开悟。这个悟就是明白而已,如果是这一悟就成了佛了,释迦牟尼佛没授记。大家看看,只有继承释迦牟尼佛是弥勒菩萨。我那时候在鼓山住,禅堂跟我们学堂两个经常吵架,闹嘴斗诤。禅堂说我们这一开悟就成佛了。什么时候开?说禅门一炷香,这一炷香烧完了开了悟了,顿超直入,立证菩提。有这么便宜的事吗?那都成佛了,这世界上就没什么众生了。不是这个样子的。只是他开悟明白,你知道他过去无量劫的修行吗?你看他一时,不行。

  因此我们诸位道友,学佛经的时候要尊重经典。你尊敬三宝,佛不在世了,法宝就是佛,你能够把经书当佛看,你对于开悟了生死就近多了,你要恭恭敬敬的,不论哪一部经。我看我们很多的念《阿弥陀经》道友,拿起《阿弥陀经》甩甩搭搭的,一点恭敬心都没有,能生极乐世界去吗?我给他下个断语,你对《阿弥陀经》都不尊敬,你念的佛全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必须有个诚恳心。

【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中受报差别者。当复刻木为六轮。于此六轮。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数书字记之。一数主一面。各三面。令数次第不错不乱。】

  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受报差别者。我想观察我过去,过去的还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的有过去现在未来,未来的有现在过去未来,三世就是九世,再加你个根本无明,这十世,一般我们都说十世。学《占察善恶业报经》就得先学会用占察轮,你把这个轮刻成六个,六个轮。我们那轮一共是十九个。这先是六个的第一轮,每一个轮都是四方面,四方面三面写上字,一面空白。空白的意思,他已经超出数字了,不在数字之内。这六个轮,第一个轮刻一二三,再一个轮刻四五六,再一个轮刻七八九,再一个轮刻十十一十二,再一个轮刻十三十四十五,第六个轮刻十六十七十八。为什么每一个轮都空出一面来呢?那一面表示,六个轮一起掷的时候,全是空白,一字不现,说明他超出三界了,已经得成就了,不是数字所能占的。

  所以每一个轮身口意就是三个,这数字都是表身口意的,这六个轮加起来都是十八个,这十八个表什么?表你六根六尘六识,你用占察轮离不开你六根六尘六识,三六一十八,你造业时候,不论造善业恶业,只要你一作意,离不开这十八个。我们要想问问过去现在未来善恶差别,究竟是善业是恶业,那就用这六个轮来占。光是占这个轮,只是让你知道你过去的善业重恶业重,或者是业不重;不重就那空白,空白显现的不重。这个数字加起来,跟你心里所有思想、跟你的业相应,相应就是相合。因为我们造业时候,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十八个一个少不了,离开这十八个没有了。那为什么十九个轮呢?因为你有个根本无明,这十八样都从根本无明起的。

【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一这是根本。这叫数相法,这个轮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所以这个经又叫根聚法门,就是六根六尘都聚在一起的法门。这六根六尘都是以自性清净心而起的,这叫一实境界,一实境界相。这一实境界下半部才讲。因为一实境界为我们根本,依着一实境界产生无明。因为我们不知道法界性,不了一切法界,谬念思惟,错谬的妄想分别,因此就现妄境界。因为一有妄了产生取舍,好的想取,执着不舍,赖的想不沾边,办不到,这叫集业所感,你过去的因缘跟现在的因缘感召的,生的眼耳鼻舌身意有六根,内依着眼耳鼻舌身意,外对着色声香味触法,六根对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在这根对尘中间生起识,识是分别,就产生六识。要是合乎你的心的、顺你的妄想的,你就高兴,这叫顺缘;不合乎你妄想的,你讨厌的你又离不开,那叫违缘。乃至于也非善也非恶,也非顺也非违,那就起变化了,那叫无记。无记而生变化,一共是十八种。

  所以此经叫根聚法门,六根六尘六识相聚加一个根本无明,聚在一起了。再重说一遍,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对尘什么作用都没有,但是中间有个识,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这个六识在根尘当间分别了,喜欢的想得到,你不喜欢的想舍弃,想得得不到,想舍舍不掉,这叫烦恼。因为这个《占察善恶业报经》,你所造的业,不论善业也好恶业也好,你离不开这十八种。所以这十八个数,每一个数就是你的根尘相聚的。它还起变化,十八乘十世那就一百八了,加十世一百八了,一百八加你现世的九个,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根本无明不算了,加现在这个,说一百八十九种,那个总数字是这么加起的。你要想学,得拿那个轮相来给你详细示范,讲经只能跟你大概这么说一说。

【若未来世佛诸弟子。于三世中所受果报欲决疑意者。应当三掷此第三轮相。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如是所观三世果报善恶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种。何等为一百八十九种。】

  地藏王菩萨说若未来世的佛弟子,未来世的一切我们佛弟子。为什么这专说佛弟子。根聚法门只有佛弟子用,在家拿这个当医卜形相去用不灵。我们这是关中用的,是闭关用的。他拿去给人家相命,他能用吗?用,效果也没有,想拿这个挣钱,那办不到了。我们出家人想挣钱,那叫非命活,卦也不灵了,也不现了,不会准确了。一定懂得。如果我们拜占察相会用占察轮,别人请我们,地藏菩萨准许给人家做。利益众生那叫做,千万不能收钱,如果一收钱,不灵了。这个要想学的时候得来特别讲,在座上没办法跟大家讲,说得让大家明白,你知道这个十九个轮相的来意就行了。

  未来世,地藏王菩萨就说我们这个末法时代了,若未来世的诸佛弟子,说得很清楚,必须是佛弟子。未来世佛诸弟子,起码得皈依三宝的出家二众、在家二众,你对于你过去现在未来的果报。现在身所受的,这个所受的是报,你不知道你的因,为什么我这身体这么不好?我们有的道友一身都是病的很多,身体不健康的,你问一问为什么?你过去杀业很重,身体很健康。学不进去,没得智慧,你也问一问为什么?你过去造的业很多,今生没智慧。那就拿轮相掷一掷,究竟造了什么业,是身口意哪方面重,你重点忏悔。你掷这个轮相,把轮相所现的总数你观察,观察之后就明白了你的善和恶。这类故事很多,可惜他不会用轮相,也不会占察。

  在唐朝时代,五台山的大华严寺,有个师父外号叫牛呞禅师。为什么叫牛呞?大家都骂他像牛一样的,他脑子不清楚,只能在大寮作饭,做苦役,做劳动。学法,不论念佛、学经、拜忏全不能进入,不是一般的笨,就是笨得要死。于是他生起惭愧心,就沿着五个台顶朝,要见文殊师利菩萨,为什么人家都懂点事,学都能学成,他为什么不行。他朝五台时候,遇见一个放牛的老头,这个老头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化身,就跟他谈,说:师父,我看你在这山上转来转去,转了好久了。你为什么?他说:我就想见文殊师利菩萨。老头说:你想见文殊师利菩萨做什么?他说:人都管我叫牛,说我太笨了。我这造什么业了?这时他就体会到了,这就是文殊菩萨现前,他跪到文殊菩萨面前一定求菩萨救他。文殊菩萨说你要想知道你的业,文殊菩萨就把披的衣那个环拿来,从他口里探进去,把他心就给钩出来了。你看你的心是牛心,人家叫你牛呞不错的了。过去他是说法的法师,他在座上骂这些听经的比丘像牛一样的,堕落现在已经五百辈子了,生生世世。虽然今生出家了,你那个心没有一点智慧,现在由于你的忏悔,我给你换个心,你能讲经了。这一换,他就开始能给诸比丘讲经了。大家起个外号叫牛呞法师,历史就这么个因缘。

  说一句错话,骂人一句话,都有因果的,你想白白过去不可能。特别是学法的三宝弟子,你的一言一行特别注意,随便的说话,造了业了还不知道。若我们想知道我们现在所受的报,哪有那样子都遇见文殊师利菩萨,遇不到。那就遇见地藏王菩萨了,遇见《占察善恶业报经》,你用占察轮一占察,地藏菩萨就跟你说了,也用不着朝山,你就坐在屋里头拜忏就好,一掷,在一百八十九种里你都可以问,等我们讲到那一百八十九种名相时候就是了。有一百八十九种,为什么单说这么个数字呢?这一百八十九种怎么来的呢?只要你依照这个身口意三业,再加个根本烦恼,十,十乘十,乘三世,加一个根本无明,十,十乘你现在这个三六一十八种业,六根六识六尘,三六一十八,一十八乘十,一百八,再加个现前的眼耳鼻舌身意身口意,对这成了一百八十九。

  这个数字是必须三次。掷轮相的时候,用这个第六轮三次的数字,才到一百八十九这个数字。第一轮一、二、三,乃至到第六轮十六、十七、十八,这三个轮加起最大的数字一百八十九。但是得掷三次,因为三世因缘得掷三次。如果你掷三次都不现,空白的,十八个轮数字都不现,都是空白的,你已经成了道了,不在数字之内了。但是到那个程度,他也不会用占察轮了。因为在你掷这个数字时候,地藏王菩萨在你用占察轮时候,地藏王菩萨一定现前,地藏王菩萨现前你每回掷准确的。你拜一个七两个七,你掷出来总是对不上号,心里想的跟数字所现的,跟《占察经》所说的不相符,就叫虚妄。那怎么办呢?重新拜,重新掷。一天不相应,两天不相应,有时候一个七两个七都不相应,为什么?我们业太重了,得先拜上两三个七,业消了,你再掷。但是一相应,天天相应,你每天早晨掷,每天早晨都是相应的。这一百八十九的数字,每一个有一个标号给你解释,咱们下头就念这一百八十九个。

【一者求上乘得不退。】

  求上乘得不退,就是一。你用这六个轮相掷的时候,掷三次就现一个一。这个一是什么呢?求上乘成就了,能得到圆满果位。六个轮,每一个轮三面都有字,一面空白。六个轮,掷三次,两次六个轮全是空白,一次五个空白,就现一个一。那个轮相那么多数字,你掷三次只现一个一,如果地藏王菩萨不来的话,或者地藏王菩萨护法神不来话,你掷不出来。这是求上乘,我发菩提心利益众生,说好了,求上乘得不退。在《华严经》进入初住菩萨,在大乘经里头进入七地菩萨,才能叫不退;也就是二乘人证得阿罗汉果,那才叫不退。

【二者所求果现当证。】

  第二个,所求果现当证。这不是求生极乐世界,现时我想求成证果,成道,就是把烦恼都断了,断见思惑,断烦恼。这个果位不一定,或你求初果、求二果、求三果四果,说我求菩萨乘。这第一二轮大概是大乘。

【三者求中乘得不退。】

  第三个,拿这个轮相掷三次,就现一个三,求中乘得不退,中乘是缘觉。统称二乘就是小中,中乘就是缘觉,小乘就是声闻,大乘是菩萨,在教义里小中大。

【四者求下乘得不退。】

  第四个,求下乘得不退。这个下乘包括人天了。想生天,在我们佛教想生天很容易,你做一点善业的,善业成就就能生人天果报,来生财富或来生富有,人天比较容易,求证果就难。就是求下乘的能够得不退。先是在轮相一百八十九种,你掷三次就现一个四,也不容易了,这个不是地藏菩萨在来,你绝对现不出来的。大家是听经了,不是想用占察轮了,不见得用,我看用的人很少了,但你用的时候你要懂得,咱必定产生一个清净的坚定信心,这都靠信能成就;如果没有这个信心,这些个成就不了。为什么?达不到,你不能够得成就的。这求下乘得不退,包括我们求人天的福报。

【五者求神通得成就。】

  光想求神通,不想求其他,能够得道。

【六者修四梵得成就。】

  这个清净,这个容易,清净梵天。但是这个又含一种意思,含一个什么呢?清净不是梵天那个梵,这个是包括的修四梵得成就,这个四梵是清净的梵行。什么是清净梵行呢?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梵就代表清净,就是修慈悲喜舍成就,这个心常具足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七者修世禅得成就。】

  修世禅就是世间禅定,不是出生死的,不是了生死的禅定,是四禅天的定。

【八者所欲受得妙戒。】

  你拜忏,拜忏的目的想得到轮相,得到轮相的时候想得到戒体。我们在求戒时候,没有得戒,以拜忏来求得戒,请地藏菩萨授戒。所欲,就是我求戒,想受戒。得妙戒,得了戒体了。

【九者所曾受得戒具。】

  所曾受,就是你过去你受过五戒、八戒、菩萨戒,或者受比丘、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你在拜忏目的是求得戒,那轮相你已经得了。但是得清净,就现的这个轮相,现个第九。你掷三次,数字加起来是个九。必须三次数字,一百八十九那个数字轮,你掷三次,其他都是空白,加起来是个九,来对这个。

【十者求上乘未住信。】

  我想求上乘法,只能求得个信心,住到信心上了,信成就。

【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

  你现在信心还没有成就,你还继续修。我不论修小乘、中乘、大乘,声闻、缘觉、菩萨法,你现在还没有成就,轮相告诉你没修成。你问你得戒不得戒的时候,修成没修成的时候,告诉你没修成。

【十三者所观人为善友。】

  这个人想来跟我交朋友,好人、坏人,能不能跟他交朋友?你掷掷轮相,三次数字加起来是十三,你观察这个人是善友,善友是好人,就是善人。

【十四者随所闻是正法。】

  你听见人家讲的都是正法,不错。

【十五者所观人为恶友。】

  这是观这个朋友我交得交不得。如果是善友你可以交。说你观这个人是坏人,你不要跟他做朋友。你要想交一个人,你说我用占察轮掷掷轮相,看地藏王菩萨叫我交他不交他?地藏王菩萨说这个是好人,可以交。说这个人是坏人,你不要交。

【十六者随所闻非正教。】

  你要听人家讲经,有哪边开讲座时候你要听,你先占察一下,他所讲的是不是正法。随所闻非正教,你听到的他们所说的不是正法。

【十七者所观人有实德。】

  你看这人貌不扬,相貌也不怎么样,那你掷掷占察轮观一下。说他有实德,德不在外,在内。观这个人有实德,就是内含着有德,我们一般说叫内秀。

【十八者所观人无实德。】

  就是这个人没有实德,但是不是坏人,说他德还不够。

【十九者所观义不错谬。二十者所观义不错谬。】

  或是这个经,或是这个论,它这里头所讲的道义是正确的、是错误的?不错谬就是正确的。所观义是错误的。你看一本书,你不知道,你判断不出来这个书所讲的是正义、不是正义,那你掷掷占察轮就告诉你了。

【二十一者有所诵不错谬。二十二者有所诵是错谬。】

  这不要解释了,大家都能懂的。

【二十三者所修行不错谬。】

  先是诵读,这个是行道。修行,或你修定的时候,对不对?你修定,怕走邪定,怕走错路,你用占察轮占察一下子。不错谬,你可以继续修了。

【二十四者所见闻是善相。二十五者有所证为真实。】

  这个自己证得自己不认识,或是断了烦恼了,或是断了习气了,乃至于自己认为自己好像开悟了明白了,求地藏王菩萨来给你证实一下。

【二十六者有所学是错谬。】

  你学这个不正确,不要学了。

【二十七者所见闻非善相。】

  所见闻不是善相。这个包括你作梦,梦见菩萨现身了,或者梦见观世音,梦见地藏菩萨,或是梦见阿弥陀佛,你掷掷卦,告诉你不是善相,是魔业。

【二十八者有所证非正法。】

  自己感觉证得了,或者有通了。说你这是邪门,不是正法。

【二十九者有所获邪神持。】

  你感觉有护法了,你掷掷占察轮吧!地藏菩萨告诉你,这是邪神,不是正神,那你要断绝。

【三十者所能说邪智辩。】

  有些人口才很好,讲解很干什么。那你问问地藏菩萨,他是不是真智慧?说他不是真正的智慧,是邪知邪见,告诉你不能亲近他。

【三十一者所玄知非人力。】

  玄就是妙相的意思,微妙的事,说这人做事玄了,玄了就好像不可思议了。这种玄妙现象不是人力所能为的,有的是邪神加持的。这个所玄知是佛菩萨加持的,因为对照上文“所见闻非善相”。

【三十二者应先习观智道。】

  在你修行时候,你不知道自己的根机学什么好。地藏王菩萨就告诉你了,先学观想,就是观智道,由你观想发出智慧。这个道是指着菩提道说的,由你观想才能入道,才能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三十三者应先习禅定道。】

  对于你的根机,对于你的情况,应当修什么好,地藏王菩萨告诉你先修禅定。但是我们修禅定的道友,有的时候先练腿子,练双腿双盘膝,这个不一定。习禅定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坐,一种是行动,在行动的禅叫动,你念经也好,你做一切佛事也好,都能够入定。但是第一个要调你的身,完了要调心,调身调心以后才能习定。调身的方法就多了,看你依着哪一门最适合。说打坐,你身体要坐的不前仰不后靠,要坐的正当的。这个我不要在这详细讲了。在你要想学禅定时候,你得先练习练习,渐渐能入门了,你才能定下来;或者解说的时候也能入定,或者行动时候也能入定。但是在我们这个国土,在我们的身体当中应该静坐,静坐你的心才能够相应,动中静咱们比较不容易,应当静下来习定。

【三十四者观所学无障碍。】

  我要想学习一个法门,自己拿不定主意,对不对?你用占察轮占一下,让地藏王菩萨告诉你。说可以学,没有障碍,能成就,那你就去学。

【三十五者观所学是所宜。三十六者观所学非所宜。】

  你所学的相宜不相宜?告诉你相宜,或者告诉你不相宜。不相宜,你不要学了。相宜的能够得到好处,能够进入,那你就学。

【三十七者观所学是宿习。三十八者观所学非宿习。】

  观察你所学的。因为你过去学习过,一学就进入,这就所学宿习有的。如果你所学的过去没学过,很生疏。所以你在学习当中,你不知道这个过去我学过没学过。相似,好像学过,好像又没学过。我们出家都有这个感觉,你感觉过去自己出过家,前生出过家,今日你有这感觉。你用占察轮时候,它告诉你,你过去就是出家人,你今生更能进入。

【三十九者观所学善增长。】

  观你学的能够增长。增长你的善根,能够增长你的道行。

【四十者观所学方便少。四十一者观所学无进趣。】

  观所学的方便少,你学这个法门对你来说善巧方便不够。没有善巧方便,你不能够进入,进入很困难。如果我是学戒,你掷到这个轮,那你就得先学。持戒必须得先知道开遮持犯,每条戒律都有很多开缘,不论哪条戒,有八缘的,有六缘的,有十缘的。我持这条戒的时候,遇着障碍怎么办?佛有几种开缘不犯戒,每一戒条都有。如果道友们看过弘一法师做的戒相表,你看不了戒律全文,你看戒相表就可以了,如何是开遮持犯。

【四十二者所求果现未得。】

  我们修行时候想求证得,现在虽然没得到,你将来能得到,你不要放弃,坚持下去。你修这个法门现在没得到,将来你也得不到,那你还学它干什么,你可以把它放弃了,不要学了。

【四十三者求出家当得去。】

  我想发心出家,请地藏菩萨告诉你能出得成、出不成?说你求出家当得去,你去吧!一求就能求得到。

【四十四者求闻法得教示。】

  求闻法得教示,能够闻得到。

【四十五者求经卷得读诵。】

  能够得到经诵,能够得到经卷。

【四十六者观所作是魔事。】

  不要做了,你做这个事情跟你修行没有关系,连不上号,做错了。你不要做了,再做产生魔障。

【四十七者观所作事成就。四十八者观所作事不成。四十九者求大富财盈满。】

  求大富财盈满,这是对在家道友说的。你想求发财,你要得到这个号能发财。

【五十者求官位当得获。五十一者求寿命得延年。五十二者求世仙当得获。】

  求官位当得获,求寿命得延年,求世仙当得获。学道教,学仙术,学气功,这些你学时候用占察轮占一占。说你能够成就,但是不能了生死,只能成就世间的财富。

【五十三者观学问多所达。五十四者观学问少所达。五十五者求师友得如意。五十六者求弟子得如意。五十七者求父母得如意。五十八者求男女得如意。五十九者求妻妾得如意。六十者求同伴得如意。】

  访师学道能够满你的愿。求弟子得如意,求父母得如意,求男女得如意,求夫妻妾得如意,求同伴得如意。

【六十一者观所虑得和合。】

  所虑是忧虑,你做什么事决定不下来,很忧虑的。告诉你,这件事你可以做,不必忧虑,能够和合。

【六十二者所观人心怀恚。】

  你看见这个人好像不舒服,你占一占,为什么?说他对你已经很瞋恚了,你别再惹他了;你再惹他,说不定他要跟你报复,就离他远一点的意思。

【六十三者求无恨得欢喜。六十四者求和合得如意。】

  观这个人跟我的关系。我你他,人不离开我你他。没有瞋恨心,这样的人可以来往,彼此能够产生欢喜。那个心怀恚的你不要来往了,他本身对你就不满意,你还跟他亲近,那他要报复的。这是说我们跟交往人,问问地藏王菩萨交得交不得。这是告诉你人事关系。

【六十五者所观人心欢喜。六十六者所思人得会见。六十七者所思人不复会。】

  不复会,是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或者你跟他缘尽了。

【六十八者所请唤得来集。六十九者所憎恶得离之。七十者所爱敬得近之。】

  所请唤得来集,你要请客,你先打打卦,请得来请不来。所憎恶的得离开,所爱敬的得近之。

【七十一者观欲聚得和集。七十二者观欲聚不和集。】

  欲聚就是求,或者求妻子、求朋友、求六亲,能够和能够聚在一起。又者,观欲聚不和集,你想求跟人家打一块堆,不可能,聚会不到一起。

【七十三者所请唤不得来。七十四者所期人必当至。】

  你请人家,或者没时间,或者人家不愿意来,不要再请了。这都预示给你,你请的人请不到,你就不要请了。你请的人马上就能来,你也不要等了,他会来的。这都是遇着有急难怀疑,你请的人紧着不来,你打个卦,来不来?说能来,你再等一下吧!说你请的人不能来了,你不要等了,人家不会来。

【七十五者所期人住不来。】

  所期的人不能来了。

  这一百八十九种,地藏菩萨什么事都跟我们说了。学占察相法的人,你要用灵了,大事小事都要到佛堂去问问地藏菩萨,烧上香,磕个三个头,掷掷轮相告诉你。不是说你天天拜,等你拜忏成功圆满之后,以后你用占察轮这个相法,随用随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