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明奘法师:奘师于紫泉“读书会”对北大国学班的开示


   日期:2022/4/25 18: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奘师于紫泉读书会对北大国学班的开示

读书的三个阶段

知行合一

读书有几个方面:一个是 “求技”。“学而优则仕”,读万卷书,“货与帝王家”,把自己卖给皇帝和他的政府,服务于政府。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还是“货与帝王家”的意思。

另外一个是长知识。好比说“一事不知,儒者之耻”,“远取乎万物,近取乎身”,但这些都是一种比量上的认知,最根本、最明了的读书,是要明理。读书不明理,就像书的蛀虫,所得只是知识,技能。

“知行合一”,要把所明白的理,用在行为之中,而“行为之中”不是空泛的,无非表现在身体、语言和心念上。表现在身体的,叫建功。表现在语言上、著作上的,叫立言。表现在精神层面上,则可以更广义,像老子的《道德经》。那么,佛家的经呢?世界上被称为经的不多,天主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道家就两个被称为经,其他的《悟真篇》不称为经。佛家的经是最多的,有大藏经。乾隆年间的大藏经,《龙藏》,《高丽藏》,日本的《大正藏》,大正年间修的《大正藏》,《新修大正藏序藏》。

何谓经?
“经”是什么意思呢?它的梵文叫suterla ,当时翻译的佛经到中国来没有对应的文字,所以把它叫做经。经的最根本的意思,是摄受。好比那些粗制滥造的小说,看一遍就不想再看,而四大名著,《红楼梦》我看过四遍,《三国演义》看过二遍,《水浒传》看过一遍,《西游记》看的最多的了,十几遍,喜欢它,尤其喜欢孙悟空,接而喜欢唐僧,因为它对我有“摄受力”。经就是叫做摄受。

我们读小学的课本、中学的课本、大学的课本都丢掉了,现在你说读的国学班,没有哪个叫经的,可是佛学里边的《心经》260个字,早晨一遍,晚上一遍,每天一遍,还是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有摄受力,把你给融合了,就像摄像机把你融合在里边,你逃不出去,叫摄受。你看《圣经》也是一样,翻开《圣经》,第几章、第几节一样,有贯彻作用,这叫一以贯之,吾道一以贯之,这就是摄受的力量。

还有一个叫鉴照的作用。我们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是对还是错?是正还是邪?是圆满的还是偏狭的?老师不在,以老师的著作当老师,就是这样子。老师不在了,佛陀不在了,真主不在了,我们就以他留下的经,来看看我们的所做是否与他符合、相应。如果所做与圣人相符,可以为圣人的弟子,为门徒,为学生;与教学不符,我们叫旁门左道,歪嘴的念歪了经。

第三个作用,路径作用。是一条路,人人可行。所以,人人皆可为尧舜,为圣贤,人人皆可做菩萨,人人皆可为佛陀。

佛陀觉悟的实相

“佛”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叫觉者。它的觉悟的实质就两个东西: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环境。环境总括为世界,“世”指时间,过去、现在和未来;“界”指空间,十方。我们目前的认识能力局限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东南西北,上下十方。每一个过去都有十方,每一个现在有一个十方,每一个具体位置也有十方,所以,十方才是互融互摄,无穷无尽,演变了宇宙的万象。所以他觉悟的无非是生命和世界这两件事。

实相就这几个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

一切都是变化的,这一条放在哪里跟宗教信仰不相关,跟学识不相关,跟男女老幼,跟知识财富不相关,放之四海而皆准。

二是一切都是不能独立做主的,没有任何东西是独立自主的。你说“我”这个身体是我自己的,我可以做主,不可能。刚才我们跪了二十多分钟,你就受不了了,你说再坚持五分钟,做不了主。你说我让心停止两分钟,做不了主;呼吸停下来,潜水可以停下来,但过几分钟上来,脸都是青的,做不了主。连我们最为宝贵的“我”都不能做主,这个世界上都是不独立的,不能人为地做主。

所以,一切都要变化的,一切都要依赖条件而存在,一切要互相成就,互相制止,这才叫缘起。

佛法的智慧包括了精神,也包括了物质,这两个永远是相互影响的。没有什么物质决定意识,也没有说是意识决定物质。如果说物质决定意识,那么当年那些灌辣椒水的红岩先烈们,就应该当赵志高才对,但不是那样,而是精神抵抗了物质。但是你说意识决定物质,你去给我变一个宇宙飞船,变一个飞机来,谁也想不出来。所以,佛法把你无论偏重于唯物,还是偏重于唯心都各打三十板。它只是缘起,依赖条件。

佛陀所发现的不是他创造的真理,就是一切无常的、一切无我的、一切缘起,叫做三法印。了解这一点,任何人安住在这个实践之中,并且能够运用,那么他就是觉者。所以,人人都可为觉者,人人都可为佛陀。

佛法不是宗教

佛法不是一个宗教,跟宗教不同。宗教是因信得救,同时可以把它当成鸦片,这个鸦片是精神鸦片,不是贬义词。我们读的书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解释,是歪曲了马克思的原话的。这个鸦片,是当我的内心的力量,不足以解决外在环境的压力时,有一种力量把我归投在它那里,或者上帝,或者真主,或者菩萨,或者佛,这就是宗教的力量。当自己的心力不足以改变外境,那就暂时让宗教成为我的精神鸦片,让我相对心安。所以,宗教可以让人相对心安。

但是佛法不是。佛法是智者得救,没有谁能帮助你,佛陀只不过告诉你这个道理,走不走这条路是自己的事情。这条路,慢慢走,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去走,如果把自己的烦恼,通过拜佛、通过烧香这些来解决了,这是对佛法的彻底地歪曲。但是,宗教可以,宗教的教主可以:有问题,相信我,我来给你满足。所以,佛是人天的老师。

佛教里讲,佛是“三界慈父,人天导师“。本师释迦牟尼,本师是教给我们根本的老师。他的教育和儒家又有所不同。孔老夫子的教育是关注于眼前的利益与事,过去不管,将来不管,只注重于眼前。还有孔门的三千贤人还要择优而学,而释迦佛是有教无类。

你喜欢做人,有五条保证做人的道德准则:不轻易毁坏,不侵吞他人财产,不破坏他人婚姻感情稳定,不吸食任何麻醉精神的毒品,诚实守信。

你喜欢升天,行善法,那就是不杀生要护生,不偷盗,不邪淫而要清静的戒律,不欺骗而诚信,不麻醉还要教人以智慧,这是向外。对内要一心,远离过分的贪欲、过分的嗔欲和无知。

你注重个人的解脱,告诉你四圣谛、十二因缘。天塌了与你无关,你就去找到苦集灭道的原因,找到十二因缘的“无明缘行、行缘识……”,让你的身心如何流转的实相。

你愿意去帮助他人,就行持六度法,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无条件去帮助他人。

慈悲是无条件的。所说的无条件,就是没有任何条件,哪怕是我的仇人,哪怕跟我信仰不相同的人,只要他有求于我,我必须要无条件地去帮助他,这就是慈悲。博爱和大同仍然建立在共同的认知上,还是有条件的。所以说,佛法和宗教有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此:一个是信者得救,一个是智者因为了解了佛陀老师所说的法而去行、实践,自我得救。

读书的过程与根本

读经读书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满足技能,否则我们无法生存,这是谋生之道。然后是知识的,可以让人养心、怡性、怡情,让心性、情绪达到所谓的“君子之道”。最后一定要明理,明理没有超过见性的,心如此性,也就是说,是心的本体。这样一个读书的顺序。

一旦明心了,本立而道生,这个“本立”,就是知道了“心是一切法的根本”了,再来外用,任何东西都可以去读,但是这个读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可以提纲契领的,一下子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文眼在哪,据是在哪,它的意气在哪。可能你平时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四卷本需要花三个月的时间,但你明白了,只需要三个小时。不需要去读文字的雕琢,而知道它在讲什么,阐述一件事就够了。而再去读维特根维斯坦的,康德的,黑格尔的,可能都会抓住他的要领,包括读经。先是外用的,然后明理,最后再拿来我所用而不再受制,这样的一个读书的过程和态度是很享受的。

相信什么

民国时,太虚大师就提出“依心不依古”。佛陀说:勿以权威而相信,勿以经典所载而相信,勿以老人所说而相信,勿以印成经书而相信,要以你的心为唯一的皈依处和导向。安住在自我的指导,而不是盲目的信仰上,不是安住在迷信权威上,而是安置在你的内心。我所说的,暂时你不能了解的先放弃,接受那些你能了解的,但是,接受地再多,不如去实践更有效果。所以,佛陀的教学讲究身口意的清净行为。

我反对一切的迷信和盲目的崇拜,不是把宗教都否定了,是超越了。不是说不承认它的作用,承认了它的作用。宗教在安稳世人精神困苦层面,确实有巨大的功效,所以,历朝历代都会用它。包括现在全世界的教徒们,全球有六十多亿人,有信仰者占82%的比例,没有信仰者很少,在中国就占了很多。但是要分信仰什么东西。就好比把房子建在岩石上,把房子建在沙滩上,把房子那在芦苇上,把房子建在冰上,你看看哪个坚固?春天来了,冰融化了,不在了。地基没了,房子自然也就没了。建在芦苇上,芦苇不吃力,只能建个鸟窝。但房子建在岩石上,你看比萨斜塔,玉泉山塔,近百年屹立不倒。主要看你所信仰的是否经得起全人类的智慧的考验。经得起考验的可以信,因此,国家规定了五大宗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佛教,是可以信仰的,而其他的都排斥在信仰之外。

慈悲与博爱

博爱建立在自他相对的基础上,因为我不爱你,所以,我才要博爱,就是要拓展人的心量。

而慈悲,是因为我们都是生命,不管你是驴是马,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因为你也头顶蓝天,我也头顶蓝天,无条件的,就是慈悲。

博爱是我就跟你不同,优越于你,是不对等的。

慈悲是无条件的,哪怕你是大象之巨,蚂蚁之小,永远是平等的,这才是真正的“天赋人权”,在慈悲里有体现。

相反,西方所倡导的人权,是一个有条件的民主和人权。

缘起法

缘起,哲学上也讲究缘起,但是哲学上的缘起是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讲的所谓辩证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都是看到具体的事,完全在外相上。

佛法上的缘起完全是心和身的互相缘起。好比同样得了癌症,这个人心智成熟,很放得开,同样的治疗手段,同样的医院,同一个主治医生,他可能再延寿三十年不成问题。而换一个人心胸狭窄,整天担心死,又怕死,最后把自己吓死了。

所以辩证法的唯物的缘起,它没有把心考虑进来,哲学上叫能和所的对立,佛法上叫做心和物的对立。心和物随时在互相影响,这个互相影响就叫做缘起。

因此佛陀当年在世,14个问题不做回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先有上帝还是先有世界?先有人还是先有上帝?宇宙有边没边?毫无意义。你说先有鸡,先有蛋,都成立,都不成立。每个个体的经验是:我们先看到鸡然后再看到蛋,这个小孩子先看到那只鸡在那生蛋,然后孵出小鸡了。

所以,每个人从狭隘的时空段看到缘起,他就认为先有鸡或先有蛋。但是,放在无穷尽的宇宙时空中间,既有先有鸡的,也有先有蛋的,也有鸡蛋同时间的。在佛法里不做探讨,它不解决现实中的烦恼,缘起,就是随时随地互相成为对方的条件,随时随地成为对方的矛盾,也成为对方的友或者是敌。

佛法的积极的

缘起显现了有就叫有,等一会大家各自散了,缘也就灭了。但是这个“有”,佛法叫幻有。哲学上的空,有无相对的无,是什么都不存在了,把这个房子炸了,他认为这是空,是无。但佛法认为,曾经有,但不能持久,不能独立做主,必须依赖各种条件,所以叫“当体是空”。

佛法里面的“空”,是一种非常具有积极建设性意义的概念,包括无常和无我,都是最积极的,最有建设性的。但是佛教徒、世界的学者们,都把它消极地误解了,以误解的理解再去宣传他的错误认知,把一个好端端的佛法,歪曲成狭隘的好像都是混不下的,躲到深山老林的,叫做遁入空门。现在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正本清源

——只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灵问题

大家或者是谈论国学,谈论内心的领域,或者碰到直接要面临不能解决的事情,唯有心来解决的这些层面,而能给全人类带来利益的,超越宗教和哲学的,只有禅。我们每一年都举办生活禅夏令营,最近紫泉会馆要举办古道梵唱活动,这就是禅活动的体验,届时欢迎大家参加。

宗教的征战太厉害了,从有宗教开始以来,一直存在征战,从哲学上征战。但禅是超越的,它只解决普遍存在的、人心灵的困惑烦恼,不管你是什么教徒,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要不要做心灵的主人?要做。好,我有办法,那你解决了心的烦恼困惑,能做你心的主人,照样当大学教授,照样做企业家,照样做学者,照做先生,什么都不妨碍,只要活着。因为缘起嘛。哪怕你是生活在天堂,天堂有天堂的苦,人间有人间的乐。

佛家有个宗派叫净土宗,极乐世界就不苦了?仍然有苦。经书上说那里的鸟每天都在啼唱无常是苦。所以,释迦牟尼的教法的核心就是当下清凉,当下解脱。任何人都可以拿自己的身心做实验。这是人人都可以复制、可以检验的、禅的修行和实践技巧。但是,由于几十年的错误宣传、误导,“打倒封建迷信”,这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损害。每一颗心都是善良的、慈悲的、纯净的,这就是极乐,就是天堂。禅是有这个力量的,但是难信易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明奘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明奘法师)  

 明奘法师:禅修开示 

 明奘法师:禅宗思想和人生智慧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 

 明奘法师:石佛寺第一届动中禅开营 

 明奘法师:北大讲座:云在青天水在瓶——禅的生命意境 

 明奘法师:物本人本心本——奘师在“少林问禅”高峰禅会演讲 

 明奘法师:最优秀的人才来做和尚 

 明奘法师:禅茶一味——复星集团CEO沙龙无我禅茶会的开示 

 明奘法师:圣泉之旅·朝阳之道第二届秋令禅修营精彩开示 

 明奘法师:与新浪网友的问答 

 明奘法师:也许会引发争议的答问 

 明奘法师:企业家的心灵环保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