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劝发菩提心文(唐相国 裴休)


   日期:2022/2/11 8: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序

  终南山草堂寺圭峰沙门 宗密 撰

  发菩提心者。崇德广业虚心外身圆觉之谓也。自非达恢廓之道。禀仁恕之性。怀远大之志者。其谁能发斯意焉。岂其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佛法衰。末世人少信。时有儒门上士河东裴公而当此仁。吾与裴公交佛道久已。知其入佛门到佛境及览劝发菩提心文。知其为佛使行佛事。吾为佛子宁不感之而踊跃乎。凡归佛者可宝之为龟镜。然佛门难入。失在偏邪。佛境难到。失在怠速。心外求法或身中计我邪也。唯尚理性或但宗因缘。偏也。持解迷行或沈空住寂。怠也。劳形苦神而克期待证。速也。今裴公所得所行所演所劝。佥异于是。所谓洞了自心。德等于佛。非心外求也。洞了形识。空如幻化。非自计我。真如本觉。是其所宗。非但缘也。四谛六度。是其所弘。非唯性也。礼供赞念。率身励人。非速行也。福智悲愿。孜孜是务。非沉住也。气和神适。乘缘应事。非劳苦也。以时消息。为而不待。非求证也。如是备众德。离诸病。非入佛门到佛境何耶。吾久同其愿又览其文咏歌。不足故辄为序。今而后有欲入佛门造佛境者。宜信受奉行。


  普劝僧俗发菩提心文

  唐相国 裴休 述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有能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愿生生常为道俗。同宗同趣。同愿同求。同运大悲。同修大智。递相辅助。直至菩提。普告大众。若僧若俗。有能同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愿生生常同净业。各领眷属。分化众生。龙华会中。同受佛记。广修大愿。直至菩提。

  初明菩提名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此云无上正遍知。觉(无上者。究竟也。正者。如理知遍者。无量智正觉知真俗智)是诸佛所证最上妙道。是众生所迷根本妙源。既慕如来永离诸苦。自悲己身久失大利。慨然奋发将求佛身。即是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

  次明菩提心体

  既发菩提大心。须识菩提心体。夫菩提心体不从真心发。无由得至菩提。故须拣择分明。方是正因法行。且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身者是地水火风从合之身。旋聚旋散。属无常法。非我身也。大众从无始来常认为我心者是缘虑容尘虚妄之心。乍起乍灭。属无常法。非我心也。我有真身圆满空寂者是。我有真心广大灵知者是也(圆满者。法身无量功德本自具足也。空寂者。法身离诸色相永无动摇也。广大者。真心体兼法界包含虚空也。灵知者。了了分明鉴照清彻也)。空寂灵智。神用自在。性含万德。体绝百非。如净月轮圆满无缺。惑云所覆不自觉知。妄惑既除。真心本净也。十方诸佛一切众生与我此心三无差别。此即菩提心体也。舍此不认。而认自身妄念。随死随生。与禽畜杂类比肩受苦。为丈夫者岂不羞哉。既发无上道心。当行大丈夫事。起三心立五誓。修一切助菩提法。以诸佛为师。以菩萨为侣。以六道众生为眷属。以生死烦恼为园林。誓尽未来济拔度脱。是则名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

  次明三心

  一者大悲心。既悟自心。本无生灭。遂悲六道。枉受沉沦。己虽未证菩提。且愿众生解脱(即经云菩提心己。虽未度。愿度未度。老子云。圣人后其身身先。儒家云。仁者博施济众。先人后己三教皆同)。于是广发同体大悲。尽未来行四摄法。摄彼众生。皆令归真。同成佛道。此即大悲心也。二者大智心。既兴大智。誓度群品。品类既多。根器不同。即须广事诸佛。广学妙法。一一证入。转化众生。此即大智心也。三者大愿心。既欲广度众生。遂兴广大悲智。然心惟本净。久翳尘劳。习性难顿。销除法器。须资磨宝。自虑轮回诸趣。不遇佛法胜缘。故发大愿。备修万行。行愿相资。犹如车翼。运行不退。直至菩提。此即大愿心也(华严经云。菩提心灯以大悲为油。大愿为炷。大智为光)。然三心之中。大愿为主。常持悲智。以度群生。故初发心必先起愿。华严行愿经云。若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一切财宝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常为引导。直至菩提。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华严最后普贤所说。定非虚妄。依此修行)。

  次明五誓

  一者众生无边誓愿度。二者福智无边誓愿集。三者佛法无边誓愿学。四者如来无边誓愿事。五者无上正觉誓愿成。持此五誓。念念运心。无有间断。是为具菩提大心。是为持菩提心戒。三心五誓重叠相资。佛佛道同不过于此。即是具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也。

  次劝常持菩提心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既已发菩提大心。修菩萨妙道。至诚普启诸佛。一心普摄众生。行住坐卧常持此愿。不欺诳于六道。不失信于如来。广设津梁。护持教法。弥勒座下。皆证无生。千佛会中。俱为导首。能持此心。则永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劝度脱众生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从今身至佛身。誓欲度脱一切众生。普令入佛知见。黑闇岸下为作明灯。生死海中为船筏。力虽未及。常运此心。念念相续。不令间断。能持此心否。若持此心。则永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劝积集福德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从今身至佛身。誓欲于悲田敬田积集福德。亦舍内财外财成就万行本。为众生修道须资福德胜缘。令无私己之心欲受天人之报。力虽未及。常运此心。念念相续。不令间断。能持此心否。若持此心。则永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劝修学佛法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从今身至佛身。誓欲修一切佛法。穷一切教门。四无量心。六波罗蜜。法义深浅。因果有无。性相二宗。顿渐二教。悉皆通达。开导众生。力虽未及。常运此心。念念相续。不令间断。能持此心否。若持此心。则永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劝亲事诸佛善知识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从今身至佛身。誓欲承事诸佛。一切诸大菩萨。诸善知识。见善知识情无厌足。事善知识心无疲懈。闻善知识所有教诲欣乐顺行。常学善财童子所行之行。力虽未及。常运此心。念念相续。不令间断。能持此心否。若持此心。则永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劝修唯求佛果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从今身至佛身。常愿当来作佛。不起二乘之心。愿普与一切众生。同体速成正觉。所修善业。一一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劝众生。一一令发无上道意。常修宝海梵志广大悲愿力。虽未及常运此心。念念相续。不令间断。能持此心否。若持此心。则永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劝结菩提道俗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从今身至佛身。与同发菩提心道俗。生生世世不相舍离。同愿同心。同行同德。各修定慧。分化众生。或为兄弟。或为师长。迭相劝发。彼此护持。一人失路即同拯拔。一人证道即共归依。永无猒倦。不相舍离。能持此心否。若持此心。则永不退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次劝通圆顿经典

  普告大众。若僧若俗。既已发菩提大心。运菩提大行。若不彻菩提心体。未合菩提法源。虽已发心。必滞摧小。故须先悟圆明净觉。本无无明。幻翳空华。俱非实体。远离执取。平如虚空。常于寂照。心中流出广大大悲智。如此则不滞诸相。不堕二边。始为菩提正因。方免枉受劳苦。若金刚圆觉。简妙通明。华严涅槃。广大具足。傥同我志。并望通经。

  次明一切助菩提法

  宝海梵志。劝无量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取佛世界皆得受记。复劝三亿弟子令其发心。中有一人名曰树提。白言。尊者云何菩提。云何助菩提法。云何菩萨修行菩提。云何系念得于菩提。尔时。其师报言。菩提者。即是菩萨之所修集四无量藏。所谓无尽福德藏。无尽智藏。无尽慧藏。无尽佛法和合藏。是名菩提。如佛所说助菩提法。所谓摄取清净度生死法门。善男子舍财是助菩提法。调伏众生。故持戒是助菩提法。随其所愿得成就。故忍辱是助菩提法。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具足。故精进是助菩提法。具足一切诸事。故禅定是助菩提法。其心当得善调伏。故智慧是助菩提法。知一切诸烦恼。故多闻是助菩提法。得无碍辨。故福德是助菩提法。一切众生之所须。故思惟是助菩提法。成就断疑。故慈心是助菩提法。成就无碍心。故悲心是助菩提法。教化众生无厌足。故喜心是助菩提法。于正法中生爱乐。故舍心是助菩提法。成就断于爱憎。故听法是助菩提法。成就灭五盖。故出世是助菩提法。舍除一切世间。故阿兰若是助菩提法。灭不善业。故随喜是助菩提法。增长善根。故念处是助菩提法。分别身受心法成就。故正勤是助菩提法。离一切不善法行一切善法。故如意足是助菩提法。成就身心轻利。故诸根是助菩提法。摧灭一切烦恼。故觉是助菩提法。觉如实法。故六和是助菩提法。调伏众生令清净。故是名摄取清净度生死法门。如是修行。即系念得菩提也。如是等菩提心。今应生欲。是道清净。是道无漏。是道正直。是道安稳。汝等应当专心作大誓愿。取庄严佛土。随意所求(庄严佛土各各不同也。或取净土或取秽土。具在悲华经中)。

  次明菩萨四懈怠法

  宝藏如来告毗舍那无垢言。菩萨有四懈怠。若菩萨成就四法。于生死狱。受诸苦恼。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四。所谓下行。下伴。下施。下愿。云何下行。或有菩萨破口身戒不善护业。是名下行。云何下伴。亲近声闻及辟支佛共与同事。是名下伴。云何下施。不能一切舍诸所有。于受者中心生分别。为得天上快乐。故而行布施。是名下施。云何下愿。不能一心愿取诸佛净妙世界。所作誓愿不能调伏众生。是名下愿(出慈华经)。

  次明菩萨四速疾法

  复有四法。菩萨成就。则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者能持禁戒净。身口意护舍法门行。二者亲近修学大乘之人。与共同事。三者所有之物能一切舍。以大悲心施于一切。四者一心愿取种种庄严诸佛世界。亦为调伏一切众生。是名四法(出悲华经)。

  次明发菩提心功德

  天帝释白法慧菩萨言。佛子菩萨初发菩提心所得功德其量几何。法慧菩萨言。此义甚深。难说。难知。难分别。难信解。难证。难行。难通达。难思惟。难度量。难趣入。虽然我当承佛威神之力而为汝说。佛子。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一劫。然后教令净持五戒。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此人功德宁为多否。天帝言。此人功德唯佛能知。法慧言。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如是亿分.百亿分.千亿分.百千亿分.那由他亿分.百那由他亿分.千那由他亿分.百千那由他亿分.百万那由他亿分.乃至优波尼沙陀亿分.亦不及一。佛子且置此喻。假使有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然后教令修十善道。如是供养。经于千劫教住四禅。经百千劫教住四无量心。经于亿劫教住四无色定。经百亿劫教住须陀洹果。经于千亿劫教住斯陀含果。经于百千亿劫教住阿那含果。经于那由他亿劫教住阿罗汉果。经于百千那由他亿劫教住辟支佛道。是人功德宁为多否。天帝言。此人功德唯佛能知。法慧菩萨言。此人功德比菩萨初发心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一切诸佛初发心时。不但为以一切乐具供养十方十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经于百劫。乃至百千那由他亿劫故。发菩提心不但为教尔所众生。令修五戒.十善业道.教住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教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故。发菩提心为令如来种性不断故。为充遍一切世界故。为度脱一切世界众生故。为悉知一切世界成坏故。为悉知一切世界中众生垢净故。为悉知一切世界自性清净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乐烦恼习气故。为悉知一切众生死此生彼故。为悉知一切众生诸根方便故。为悉知一切众生心行故。为悉知一切众生三世智故。为悉知一切佛境界平等故。发于无上菩提之心故。常为三世一切诸佛之所忆念。当得三世一切诸佛与其妙法。即与三世一切诸佛体性平等。已修三世一切诸佛助道之法。成就三世一切诸佛力无所畏。庄严三世一切诸佛不共佛法。悉得法界一切诸佛说法智慧。何以故。以是发心。当得佛故。应知此人即与三世诸佛同等。即与三世诸佛境界平等。即与三世诸佛功德平等。得如来一身无量身究竟平等真实智慧。初发心时。即为十方一切诸佛所共称叹。即能说法教化。调伏一切世界所有众生。即能震动一切世界。即能光照一切世界。即能息灭一切世界诸恶道苦。即能严净一切世界。即能于一切世界中示现成佛。即能令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心。即能入一切法界性。即能持一切佛种性。即能得一切佛智慧光明。此初发心菩萨不于三世少有所得。若诸佛。若诸佛法。若诸菩萨。若诸菩萨法。若独觉。若独觉法。若声闻。若声闻法。若出世间。若出世间法。若众生。若众生法。唯求一切智于诸法界心无所著。是名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功德(出华严经发心功德品。此约初住菩萨说。今凡夫位中是初发菩提心。至初住位中是成就菩提心也)。

  次通凡圣差别疑

  或曰。菩提大心。圣贤境界。固非凡夫浅识所能造拟也。故菩萨初住。发大心。便能游历十方。广作佛事。今以大法劝诸凡夫。无乃根器不同乎。对曰。不然凡圣同源本无差别。一念迷倒自取沉沦。若悟性本圆明。便与诸佛平等。性上起菩提心。以此修行即为菩萨(菩萨者大心众生也)。何苦自薄而谓凡夫隔绝哉。且凡夫位中三毒为本。今既誓舍财宝以化众生。虽未尽行自然少贪。誓行四摄以化众生。虽未尽行自然少瞋。誓修定慧以度众生。虽未尽证自然少痴。三法在心便成法器。所以菩萨不断烦恼唯兴大悲威德。法门诚不虚设。又何疑而不为哉。且凡夫发心是初发菩提心也。初住发心是成就菩提心也。若待初住方发此心。初住之前当修何法。除此菩提正路。尽为生死因缘。但至轮回何由证入。故释迦如来从初发心。即于无量生中事无量诸佛一切佛。所发菩提心直至然灯佛前方受远记。宝藏佛会始号大悲。固须千百生中方得成就。所以劝诸道俗学我本师世尊。无以才辨教门。便为甚深法藏粗识心性。定言无上菩提须度一切众生。须求一切种智。贤劫千佛皆种善根。自然福智弘深。永作世间道首。普愿大众以此文示此郡及他州。与我有缘者见此文当发菩提心。欲发心时。请先随力舍财物。或投一斋供养三宝。或画一像精进道场。然后依此正文。虔发大愿(准贤劫千佛经。一一佛于因地遇佛时。皆先以财宝乃至柳枝净水等世尊供养。然后发菩提心。悲华经。宝海梵志。劝无量人天发菩提心。先令以物献佛。然后启愿。佛佛道同。故须导禀)。

  启发之后。念念运心。便为成佛正因。宜自深加喜庆。道俗不乖于法侣。山川岂碍真智。幸因路人垂示姓字。

  开成三年六月二十日绵州刺史裴休记

  劝发菩提心文(终)

  No. 1010-B

  菩提心文乃李唐相国裴休制作。诚为吾教革凡入圣之基本。建烙火之后。想多漂没。往往缁素未广。闻见今访古今刊流通。少答王臣赞护佛乘之深意者。

  绍兴壬申季夏既望日 净照谨题

  No. 1010-C

  建保三年四月十八日从大宋国得此本。披阅之处随喜尤深。仍同五月十八日夜子克于梅尾之练。若台草庵切句加假字乐同心道俗。时属末代人无大心。今值此文。如秽庭得摩尼无限。末世有凭成佛。愿生生世世须此文矣。

  沙门高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隋唐居士名家文集)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请施庄为寺表(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为僧等请上佛殿梁表(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王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为幹和尚进《注仁王经》表(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能禅师碑(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给事中窦绍为亡弟故驸马都尉于孝义寺浮图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绣如意轮像赞(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西方变》画赞(王维) 

 隋唐居士名家文集:赞佛文(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