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亲佛法师:二课合解 第十讲


   日期:2021/12/9 16: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课合解》第十讲

2月15日,天气乍暖还寒,清冷的风掠过平原大地,卷起阵阵尘土。上午9:00点榕桦寺清亮的钟声在北张庄上空回荡,各方信众集合在念佛堂,聆听释亲佛法师讲授《佛说阿弥陀经》。

释亲佛法师在正文之前的开场白中讲道——

佛的本怀是“渡尽一切众生都成佛”,所以佛教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宗旨就是“弘法为家务,利生为事业”。只有弘法的因,才有利益众生的果。若不明白解脱之道,茫修瞎炼,就会误导众生。前些时日,一些修密的居士带领信众在家搞宗教活动,结果被110带走了。对此我感到很悲哀。做为一个居士,第一要爱国,第二要爱教。爱国就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虽然你没有练*轮功,但是不在国家开放的宗教场所进行活动,无论内容是什么,这都是禁行的。若要清净闻法,必须在国家批准的开放寺院,允许的活动场所进行宗教活动。

有些居士追求神通灵异,这是不对的。修学佛法修的是一颗清净心。佛在我们的清净心中,若心不清净,就不是佛。观音菩萨的法门就十个字,“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心外无一法可得,心外无一物可求。一切法都在我们心中。《观无量寿经》讲,是心是佛、是心做佛。修德有功,性德方显。我反复强调,八万四千法门,都是门径,佛法以佛为体,念佛直接进入佛之本体,不讲阶级,不论渐次,念兹在兹。黄念祖居士曾讲过:“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净土法门真的是简而易行的圆顿之法。佛在《大集经》中讲,“末法时期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念佛法门属于万人修万人去,一网打尽,一个不漏。最殊胜的是,五逆十恶重罪的众生,临命终时只要提起正念,佛就会来接引。修别的法门必须业尽情空,若未业尽情空,依旧在六道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再来,才能做到身口意三业完全净尽,感情清澈自然毫无造作。

再座的各位,你们常来听闻正法,多受熏陶,犹如染香之人。正是“人若常在檀香边,身必常沾檀香气,人若常处鱼市中,身必常怀臭鱼味。”所以大家要勤修啊。有些居士念佛不得当,是因为不听闻佛法,不明原理。明理修行一日千里,不明佛理要走弯路。大家修行要按三皈依中所讲,“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佛教叫“三无漏学”,即勤修戒定慧。戒——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戒而生定,不被物欲所牵。所以有言道:心能转物即通如来。而凡夫多被境所转,被物所转。假若在你面前放了十万块钱,恐怕就要动心了。悭贪就会堕饿鬼道。为什么说人死后会变成鬼呢?这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的共性是贪,无非是贪的程度轻重不同而已。真正念佛的人,没有生灭来去,他是活着走的,面带笑容,表情非常灿烂,因为看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而造业的人,脸面铁青,表情狰狞,因为看到了鬼来捉拿自己。人在阳世上,一定要熄灭贪嗔痴,这样才能得到戒定慧。慧即智慧,佛的智慧是圆满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修行的首要任务是深入经藏,在解门上努力。第二要在行门上下功夫,否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解、行对于修行人,犹如人之两足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很多往生的愚夫愚妇,他们在解门上很清楚,就是坚信一句佛号定能解决生死问题,这是大的解门。所以说唯有上智与下愚能解决生死问题。古德讲,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不用心念佛,即没有信与愿。净土法门三资粮是信愿行,这是往生的必要条件。信即六信:信自(自性是佛)、信他(十方三世诸佛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信事(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信理(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信因、信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六信具足才是真信。历代祖师们讲,一门深入不加杂不间断,一门通门门通。印光大师讲过,学佛最主要是两个字“诚敬”,你对三宝有一分的诚敬,就消一分的业障得一分的功德利益。有十二分的诚敬,消十二分的业障得十二分的功德利益。外道小庙,还讲心诚则灵。何况我们对正法,更要有颗诚敬心。

现谨取释亲佛法师正文内容如下: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佛恐彼众闻久而隋,故化诸禽说法以警策也。种种奇杂色之鸟者,言多而且美也。今略举六种,舍利翻鹙鹭,或云春莺。迦陵频伽,翻妙音,未出卵时音超众鸟。共命,一身两头,识别报同,此二种雪山等处有之,然是业报所生,西方之鸟非业相也。昼夜者,西方要无日夜,权以华开为昼,华合为夜,亦可鸟鸣为昼,鸟寂为夜,今六时出和雅音,则诸禽说法无间,言其鸣寂无二,使闻者悟即定而慧,即慧而定,定慧圆融,得法欢喜也。五根等,即三十七道品,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者,即该前之念处,正勤、如意足、并余四念、六度、十力、四无所畏、无量法门也。欲修位,非此道品岂能直进。闻是音已,即念三宝者,以诸化禽,大小乘法无所不说故。彼鸟若赞诸佛功德,闻者即悟本觉常住清净佛性,故念佛。若演三乘之法,闻者即悟自性本具恒沙法门,故念法。若说三乘之位,闻者即悟理智和合自性之位,故念僧。要之,彼鸟圆演三宝功德,闻者而能圆念自性一体三宝故也。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

『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此释化禽所由也。良由西方多善乃生、既生、而时时法音润心,则恶念不生,故无恶道之名,名既无闻,岂有实业之鸟乎。既尔,则皆是弥陀慈愍,特化诸禽说法,令闻者得四悉檀利益故耳。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此无情说法也。栏网行树皆四宝所成,风动则声,协八音而成律,演高玄之妙法,故使闻者自然起念三宝之心。良由净土法法唯心,如栏网行树,是唯心所具万善智德菩提故。池阁莲华,是唯心所具大乘慧行胜因故。天乐华供,是唯心所具天然华乐,供养自性十方法界诸佛故。化禽说法,是唯心所具圆妙道品,净识变起神妙珍禽故。风树协韵,是唯心所具无量法门故。是以净土有情无情皆是唯心现,若人见闻是经者,应须直下承当,勿使觌面错过,净土弥陀不从他得。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结上也。释尊赞扬净土依报庄严,欲人断疑生信,故经云,信为道无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又曰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所以信不切,不生极乐是也。然十方诸国皆有四土,各分净秽,唯极乐同居便得纯净,况上三土乎。又生同居,即能横见上三土庄严。此皆自性清净八识所现而成实有,虽实有,然亦事事无碍。若能信者,如是极乐岂非唯心所成,若不信者,则自障矣,诚为可惜。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此释。梵语阿弥陀,此翻无量光,又翻无量寿。要解云,法身光明无分际,报身光明称真性,此则佛佛皆同。应身光明有照一由旬,或十百千由旬,一世界或十百千世界,唯弥陀应身光亦普照,故名无量光。又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皆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寿命则随愿随机延促不等,唯弥陀应身寿命,及彼人民亦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然则三身光寿不一不异,特彼佛独擅其胜也。自性寂而常照即无量光,照而常寂即无量寿。带业往生未破见思及下品者,皆称人民,一生彼国皆得不退,光寿亦无量,主伴并寿并光者,唯有极乐耳。

『舍利弗。阿弥陀成佛已来,於今十劫。』

此明彼国教主始成也。法身清净,本来是佛,非成非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报名成。应身随机感现,八相成佛名成,皆可论劫。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者,是举报应二身也。又佛,迹行圆满曰成,而依正伴侣,种种庄严,亦皆成矣。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此言声闻菩萨无量也。

问:论云,二乘不生,今何有声闻无量。答:藏通二教定性声闻,不信他方净土,若别圆二教,虽或名声闻,行即菩萨,如别七住断见思,圆七信断见思,虽同藏教四果,实是大心之行。观经疏云,习小之人本不得生,由彼临终大乘心亦乃得生,以惯习小,遂证声闻小果,而向大之心已成。设临终时不发大心,则决不生彼。若既生,则时时亲觐弥陀,亲闻法音,岂不速得增道损生而证高位耶,故今举声闻者以暂有故。或专念而不解,或专念而为自利者,生彼同居,初居声闻故也。又十方念佛众生,生彼犹如雨点,故云非算数所知。则菩萨众多不言可知,故曰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此结示也。净土圣伴皆是弥陀愿行所成,一成一切成也。

问:愿行云何成他身耶。答: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刹中菩萨神通智慧辩才相好威神,悉皆如佛,此愿成圣伴也。又云法藏教化众生,修行六度,广行教化,致无量众生发菩提心,此行致圣伴也。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此明往生不退兼多高位也。阿鞞跋致,翻不退转,有三,一位不退,彼未登圣位者,据此土判教者,藏教初果,通教见地别教初住,圆教初信,皆初断见惑,初入圣流,不堕凡地故。二行不退,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皆断思惑,并破尘沙,恒度众生,不堕二乘地故。三念不退,别初地,圆初住,俱初断无明,亲见佛性,心心流入性海故。且极乐不然,五逆十恶,命终十念成就,即能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亦得三不退,十方佛土无此阶位。若非专念之功,及弥陀大愿者,岂免躐等之过欤。一生补处者,如释迦缘尽法灭,则有弥勒补佛之位,彼若彼弥去位,则有观音补佛之位,以有一品生相无明,而为一生故,破此一生无明,即证无上佛果,以净土缘胜,故多一生菩萨又且同居众生,可与无量一生补处菩萨作伴,他方净土何能有此。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此劝愿也。上善者,天道虽善未出生死,二乘虽善犹沉空寂,皆不名上。圆教初住,乃至等觉,显真法性,皆即上善。俱会一处者,极乐同居,即能见上三土,则等觉以还,及至下品,俱不离同居而圆证上三土矣。此则教不能收,迥出寻常故。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信愿持名,念念注心,为菩提正道,即亲因也。散善诵持,及施戒忍进禅,即助缘也。正道为多善根。助缘为多福德。世间不论男女老少、六趣四生、五逆十恶,但闻佛名善根即成,未来世必定因此得度。执持名号,有事有理。事持则未达即心即佛,但决志信愿,忆佛念佛,声声无间,心心相注,无时暂忘故。理持则了知是心是佛,句句从自心流出,声声还入自心,能念所念理自空寂,感应道交,或时忘身,唯有佛号历历,自然成一片故。一日至七日者,克期取证也。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无定。又利根,七日中俱不乱。钝根,仅一日中不乱。中根,六五四三二日无定。一心不乱亦有二,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烦恼,断见思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自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见思不乱故。临终感化身佛,及化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生死颠倒之想,即生同居方便二种净土。二边不乱故,临终感报身佛,及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之想,即生实报寂光二净土。唯兹执持名号,三根普被,至简至易,永明大师所谓万修万人去是也。然此六字宏名,八教尽该,五时都摄,无问自说,良有以也。临命终时者,吾人现前一念虽善恶双彰,唯临终时念力最强,一生善恶,或千万生善恶诸境,一时俱现,境恶则心惧,境繁则心乱,或著心难舍,即随心现境,心便随境而入恶道。若一生念佛纯熟,或宿生善力,则临终时能起正念,随念见佛见华,即生净土。若临终现恶,得遇善知识提醒,策以念佛,承正念力,即见化佛化圣众来迎,一弹指顷即往净土。所以平时,当念无常不期而到,常提佛号使至淳熟,可免终时,致落汤螃蟹之悔,智者慎之思之。

问:结七念佛尚多,得一心不乱者何少。

答:七日持名,必须万缘屏去,身心放下,行住坐卧,吃饭穿衣,出屎放尿,一举一息,念念之中,佛号不忘,句句无间,如贯珠不辍,如斯七日中定得一心,信知如来决无虚语。

问:念佛礼诵能除业障,今观善信,或反遇灾殃者何。

答:此皆多生业障,或杂念念佛卒难得力故。良由果随因转,如形有影,丝毫不失。弥勒菩萨云,一弹指顷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善念善形,恶念恶形,丝毫无差,但人终日想杂,尚自不知,待欲静时,方知念多,由凡至圣,渐渐精细,至于弥勒观之尚有如许细想。况吾人乎。然众生介尔之心周遍法界,故起一善念功既广大,起一恶念罪亦难思。地藏经云,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况自有生以来尘劫无量,所造众罪岂可思算。今虽承宿根,念佛礼诵,奈何智力衰微,摄念不定如大雾中灯,又加以风,何啻不明,光且几绝,纵有得力,或生喜著难免灾魔所扰。所以念佛切宜注心一境,毋多杂念,纵见佛光诸相,忌生欢喜,但句句直前,心心归寂,则业障自谢。如庐山初祖三见圣相,含默不露,至命终时见佛方说。今人用工有丝毫相,以为得力,喜说于人,岂非自召其魔。

问:禅家固然多魔,而念佛者谅必无之。

答:禅者观智与妄想竞逼,则八识中所积五阴魔邪发现,见种种相,智力若亏,又生喜著,必遭魔事。念佛者,念念归一,则有四十里光明,灾魔远避,若见圣相,只消不生喜著,不炫口于人,但直进其工,西方决生。

问:禅者离心意识修,参透父母未生己前,念佛者或持名或观想,皆不离相是乎。

答:禅家必须一相不立一尘不挂,有丝毫细念,便是生死业因。念佛者内仗自己一心,外仗弥陀愿力,只消执持佛号不忘不歇,定若泰山,是为正念。若观想者,依观经法,注心一境,了了不遷,是为正观。此二决可一生成办。

问:念时,杂想昏沉反多逼己如何。

答:妄想是无始习惯,欲除则反重矣。但高声念佛,令音句句入耳,心心相注,渐自归一。

问:出声与默念如何。

答:其功无二,对治不同,多昏沉者当出声,多散乱者宜默念。又出声则昏散双治,默念偏多治散。

问:愚者念佛,但作钱物,将无太轻乎。

答:经云一句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又佛之一字众德圆备,奈彼愚蒙膠固不化,不以钱诱,以为别无功德矣。然此钱物亦随心量所现。如镜高悬,外无像,则内唯清虚周遍十方。外有像,则巨细分明,莫隐其形。发心念佛亦尔,智者念佛,反观内无其心,外无其佛,心佛俱空,二空相合,句句相应,念念清净,周圆法界,当体与无量光寿互显,如镜内外唯一清虚也。愚者念佛则多著相,一句作一钱,或求来生富,或寄冥库等事,皆妄计所现之虚影,如镜随像,巨细分明,冥虽可用,其功甚微,然亦可作远劫成佛胜因。

问:求寿念药师,度亡念弥陀可乎。

答:功德俱难思议,但未免心岐,盖阿弥陀即无量寿光,其愿叵测,若念一佛到底,则现增福寿,后报莲胎,决无疑矣,若心有岐,得力稍难。

问:菩萨长劫入尘度生,今既生彼,不能即回五浊,得非小乘乎。

答:长劫入尘,岂易易哉。必具智慧辩才,神通方便则可,若反此即如救溺无舟,自他俱没,欲发大心,必先生彼,华开见佛,然后回入五浊,则顺逆皆得自在利生矣。

问:娑婆一劫,为极乐一昼夜。生彼国者,如上中品,一宿华开,七日已,得妙菩提。上下品,一日一夜华开,三七日后,见佛报身等。尔则娑婆劫多矣。而此多劫中,吾若不度,恐人心识无定,造业堕苦,将无救耶。

答:虽发大心,自无其力,不如自先求脱,得佛慧后,入尘度生,自他方成妙益,但今大心悲切,后必果遂。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弥陀垂手时时不息,故释迦赤心念念勿忘,故有重劝发愿也。我见者,即五眼中佛眼所见,无不明彻故。是利者,即极乐依正庄严,横超三界,圆证四土,是不可思议上上功利也。夫馀行则唯仗自力,念佛则并承佛力,因众生无始生死妄想虚习所积业种,时时发现,且多外境扰心。复有狂慧者,妄谈空理。顽修者,著相迷心。皆因五浊障重,惑业炽盛,虽欲修持,卒难得力。纵证初果,尚迷于出胎,菩萨犹昏于隔阴。矧众生本溺尘劳,若非佛力,岂能自拔。文殊普贤、马鸣龙树,皆是法性菩萨,尚愿亲觐弥陀。喆老青公,五祖戒演,斯皆禅家大匠,转生犹入公门。然则我何人斯,唯仗自力者可乎。永明大师曰: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暼尔随他去。又曰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正斯谓也。是故当信弥陀四十八愿,愿愿悲度,若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同于形影,不相违远。

问:十方诸佛皆有悲愿,何独弥陀。

答:诸佛度生有缘则应,无缘不感,弥陀大愿,与诸五浊最有宿缘。诸佛虽悲,但化有缘众生,而无缘者自业为障,何能得度。

问:尔则佛慈岂有不普。

答:非佛不普,但佛众生宿缘未结,而众生惑业久蔽,自障佛慈,如无目人虽在日下,而不能见色,如来以为真可怜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