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仁俊法师:仁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超定法师)


   日期:2021/11/21 17: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仁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超定法师 
        
佛门四众同赞仰
一代高僧仁俊老法师,今年二月九日圆寂于台北慈济医院。人间寿命九十三,出家僧腊八十六,戒腊七十七。美国佛教四众弟子,择定于二月十九日,在仁公自创道场─同净兰若,举行追思赞颂法会。是日有本土诸山长老、大德法师、护法居士,逾三百人不畏天寒地冻,专程上山参加盛会,敬悼这位年高德长,四众同钦的人间菩萨。
 
  九时开始,法眷拜祭、诵经、礼赞。十时正式公祭,恭请三师:印海、净海、洗尘三位长老主法,超定代表报告仁公行状。三位主法长老及菩提比丘致词后,再由我上台赞述仁公的崇高德行。接着,兰若当山住持,服侍仁公多年的果庆法师致谢词。最后,大会全体同仁,各道场暨居士社团,依序一一走上仁公法相前拈香致敬。原本遵从菩提比丘之命(他是北美印顺导师基金会会长),仪式定在十一时半之前结束。结果因参加法会的团体太多,负责司仪的张维光居士,以最快速而又隆重的法式,把握时间,前后不间断的上香、问讯,直到十二时半才圆满。
 
  赞颂会上布置简朴,没有传统式场的挽联、花圈、读祭文等。坛上仅供奉「圆寂比丘仁俊老和尚之觉灵」与从台湾荼毗后带回的舍利(因老人咐嘱,身后遗骨,磨成灰洒在大海)。西侧放影长老一生献身为佛教、为众生的实况记录,处处流露着老人慈悲与智慧,人间菩萨的心行。从佛法的一期生灭而言,仁老的色身已随无常的变迁,生住异灭的铁则,宣告寿终正寝。下次再来兰若,见不到他的慈容,听不到他的觉音。然而,他的法身慧命,言教与身教,典范永远活在我们的每个后学者的心中,令人无限景仰,信受奉行,一直到弥勒降世,龙华三会,解脱生死,共证菩提!
 
我亲近仁公的因缘
回忆半世纪之前,我以沙弥身份就读于新竹青草湖畔的灵隐佛学院,民国四十八(1959)年元旦,补行开学典礼暨传授沙弥十戒仪式。南北各地佛教界,前来观礼的长老、法师、居士相当多,堪称盛况空前。在众多的善知识中,有一位约莫四十岁的壮年法师,仪表庄严,法音嘹亮。主持教务的续公介绍:仁公法师是导师印公门下,最尊严、杰出的大法师。承蒙他大发慈悲心,这学期起应允来院担任训导兼讲授佛学。同学们听到这一喜讯,无不雀跃万分。
 
  新学期开始,眼看这群生龙活虎的学僧,对佛教未来前途,充满信心与希望。因为佛教的兴隆,端赖培养僧才,有师资健全的佛学院,肯定能教育出一群龙象众,负起弘法利生的任务。诚如虚大师所言:「佛法弘扬本在僧」,僧伽教育显得太重要了,如何陶冶出德学兼优,能说、能写又能行,出类拔萃的高僧,便是佛门中为人师表者,所必须正视的课题。
 
  仁公自二十五岁那一年,应聘为天宁佛学院训导主任,三十岁任教于上海静安佛学院,三十五岁来台应演公之邀,在佛教讲习会当老师。深入三藏,学养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尤其对年轻学僧的管教方式,既严格又慈祥,真是人如其名,仁爱、慈悲、端严、英俊,兼而有之。佛学院请到这位法师来当训导主任,实在是学僧们的福报,也是未来佛教的新希望。
 
  灵隐佛学院三年毕业,亲教上人续公为令这班沙弥学僧,有个比较理想环境,继续进修的机会,乃商得印公导师同意,在福严精舍创办「学舍」,不另外招生,由灵院毕业的学生,直接升学,接受更完善而如法如律的僧教育。除社会文史、理化外,佛学课程的讲师有:续公、演公、仁公和幻老等诸大法师。
 
续公报告福严学舍三年,提及仁公其人,「在负责管训学僧方面,起初,因诸位法师不肯负责任何名义,不得已乃由我一人负责,而一人的精力究竟有限,有些地方照应不过来。后来就由仁俊法师和我共同管理。仁俊法师是位生活严肃,刚正勇健,镇日埋首书卷的人。他对学僧的期望非常深远,认为做人小处非常重要,所以凡见到学僧有不如法的地方,无不立即呵责,详予指正。在义正辞严中,不失慈悲爱护的挚意,所以学僧闻其教诲,莫不感奋有加。这种古道热肠的作风,对于学僧的品格,有很大的裨益」
 
我永远尊敬的老师
我第一次在灵院拜见仁公,他大约四十岁,经过五十二年后的今天,我从宝岛、香江、越南、暹罗、狮城,到处游方,终于落脚新大陆,几乎走遍天涯海角,亲近过当代佛门善知识。我在十八岁那一年,佛学院办壁报,自拟「我最尊敬的法师」题目,描述仁公的种种优胜品德。数年前纽约的弟子们,拟编印「仁俊老和尚年谱」,作为庆祝老人九十崇寿献礼。负责编辑的居士来电邀稿,我还是沿用学僧时代的旧题目,记述我所认识的仁公老法师。(全书编校已毕,但未得仁老同意,故延至身后出版。)如今,人间佛教导师—印公得意门人,硕果仅存的一位,也在导师示寂六年后跟着走了。仁公在印公座下,算是最长寿的一位,因为与仁公同年的续公,以四十八岁的壮年,示寂于印度圣地;妙钦老五十六岁,告别人间;演公则与佛同寿,八十高龄在狮城入灭。记得仁公八十岁那一年,买下天主教的修道院,改成同净兰若。当时他发愿再活十年,广宣正法。屈指一算,已逾十二载。临终前两年,虽备受病苦煎熬,但他还是秉持其刚毅特性,与病魔和平共存,作息正常,最后在正念分明中,安祥舍报。正如立法院院长王金平于仁公入灭前,上法鼓山拜访,敬佩之余,至诚赞言:「不愧为一代高僧,清净、慈祥、庄严,一点看不出病相!」
仁公的崇高德行,自非此短篇所能详述,在此谨略举一二,让读者起见贤思齐之志,以增进菩提道上之资粮。(一)、珍惜寸阴,精进不懈:宿世善根使然,七岁出家,学习佛门仪规外,入私塾读古书,奠定了汉学深固基础。二十岁起进佛学院修学,深入法海,手不释卷,直到临终前,分秒必争,从不松懈。
  (二)、自我警策,如履薄冰:我在佛学院,常读海潮音月刊,每期都有仁公的精辟论文。文尾注明日期,「写于警危室」。年轻沙弥,不知那是何处。后来年事稍长才悟到:五浊恶世真恐怖,处处都是令人致命的陷阱;一失足则成千古恨,稍微不警觉则铸成大错。所以日常生活,二六时中,念兹在兹,如置满油钵于头顶,走过五欲场所,制心戒慎,不许溢出一滴。
  (三)、古道热肠,爱深责切:仁公二十五岁即为人师表,在天宁佛学院做训导主任。他以身做则,严以律己,而对学僧的操行,也绝不姑息。有年轻比丘抱怨:为何对待居士客客气气,对共住僧众却如此苛求?殊不知:住持三宝以僧伽为中心,有健全僧格的出家众存在,佛法才得以久住世间。少年比丘、沙弥是佛教明日之星,法门龙象众,岂能纵容不管不教?仁公每每苦口婆心,劝告他的出家晚辈:「既已出家为僧,应立志做个高僧,切莫在袈裟下失去人身!」
  (四)、永怀师友,知恩报恩:据我所知,仁公是在香江才亲近印顺导师的。他对导师的言教与身教,深深感到:亲切、真实、精湛莫测。他自述:安住福严精舍,专心学法,广读经论,常听导师开示,深获法益。他坦诚地说:「我的学佛精神,学法观念,都是(在福严亲聆教益)这时树立起来的。」饮水思源,对导师感恩之余,不能忘怀的是续公与演公二位学长。因为如不是他们二人的引进,在导师前称叹、赞美,也就无缘亲炙印公导师。所以对于这两位可敬、可贵的学长,始终以师长之礼来恭敬他们。直到晚年,每于晚课时,心念口言:「印导师、演法师、续法师,我当尽未来际恭敬之,归依之。」简单一句话,仁公一生在佛法中,所作所为,莫非为报师恩,报三宝恩!
  (五)、法海汪洋,坚持本质:中国佛教思想是以大乘为主流,虽然小乘经论入藏者,数量相当可观,祖师们也曾经致力研究与宏扬,而成立毗昙宗、成实宗,但毕竟是旁系而已。仁公评语:「溯源不足,承后有余。」意思是说:对后期大乘的博大精深,玄妙圆融,非其他思想体系所能及。但是中国佛学界,一向轻视小乘学,贬低阿含与毗昙的地位,所以对佛法源流的掌握明显不足;头绪摸不清,而运用佛法的机灵性也有限了。这是仁公中年禁足阅藏期间,以研读小乘论为主,以温习大乘经论为副。发觉阿毗达磨论书组织严密,内容丰富,精义特见非常多,实为佛法最基本而急需的。继起的印度大乘论师造论,自龙树至无着、世亲,无不以毗昙的法相作参考。肯定其价值,绝不可等闲视之。这是仁公思想以大乘菩萨道为主体,而不数典忘祖,深信小乘经论确是佛法本源、本质所在。我在《正觉之音》写几篇文章,信众发起编集成书流通,承蒙仁公慈悲惠序,感恩不尽。他向读者推荐:「其内容都从阿含的『空诸行』及初期大乘经的『法法本性空』着笔,具有正知净行的启导性。」最后他说:「藉此因缘,我想与超法师订一誓约:生生世世倡践缘起正法、性空实相,遮绝『真空生妙有』的世俗(执)见!」
 
劝请仁者、勇者、智者乘愿再来
  从仁公学程看,早期在寺院听经时,适逢大醒法师来访,遂即恭请开示,听后法喜无量,深觉真够味,真起劲!之后考入闽院(与印公成为前后期的校友),主持教务的虚大师、大法师等,便是宏扬人生佛教的大善知识。印公导师于人生佛教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地提倡人间佛教。仁公来香江,亲近导师。当时在海刊发表多篇阐述人间佛教的文章,便是由仁公笔记的佳作(查阅妙云集下篇「佛在人间」)导师门下诸位法将,仁公对人间佛教,用心至勤、至专、至久,应有更深入更透彻的领悟。故此,为佛教在人间的光明前途,正法久住,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追随导师的愿行:「生生世世在这苦难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恳祈仁公上人,不违本誓,乘愿再来!并期盼着:同愿同行者,历劫相逢!
 
  2011年3月9日写于洛城观音禅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