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郭耀华博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


   日期:2021/10/27 20: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郭耀华谈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
                                         作者简介: 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
北京大学宗教哲学研究会第一届佛教学习小组
(2009年4月5日星期日第五次课程)   主讲人:郭耀华医师
            
三十七道品包括七部分: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
 
一、四念住(四念处):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Vipassanā 内观,观身、观受、观心、观法(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1、  从呼吸、观呼吸入门,由观入定,即毗婆舍那【Vipassanā】与奢摩他【Samatha】互动。(注:中国翻译成止观双运)
2、  心有贪、瞋、痴、慢、疑、昏沉、不定、掉悔、爱、恨、苦乐、睡眠不安、生、住、变异、灭等等→ 观无常与观察变化产生心定。
3、  法有色法、心法、一切法、方便法、正法、善法等等。
4、  持续地观察诸法生起和灭去的现象,修成了只有了知和觉照的境界,持续地远离执著,不再贪著世间的任何事物。 ----南传《长部》22经,《大念住经》第100条经文;另外第106条经文:这是唯一的道路可以使众生清净、克服愁叹、灭除苦忧、实践真理、体证涅槃,这条道路就是四念住。
 
二、四正勤(又称四意断、四正断):已生恶令断、未生恶念不生、未生善念令生、已生善令增长。
 
1、  善:戒、定、慧,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瞋恚、不愚痴、精进、舍、不害、信……。
2、  勤又称为精进,在大乘佛法中以平常心对待之。
 
三、四如意足:欲、勤(精进)、心念、智慧观察思维。(注:《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提到,以四如意足增上力得四种加行三摩地。)
 
1、  欲如意足【chanda-rddhi-pāda】:以善欲、善愿得定、解脱慧。
2、  精进,勤如意足【vīriya-rddhi-pāda】:依四正勤得定、解脱智慧。
3、  心念如意足【citta-rddhi-pāda】:以守心、摄心、专心、四无量心、正念心得定、解脱慧。
4、  观(思维)如意足【vīmāmsā-rddhi-pāda】:以智慧思维观察得到禅定解脱慧,观察觉知到轮回、地狱、天界知识。
 
四、五根:信、精进、念、定、慧。根【indriya】是指由支配者掌控的行为,想解脱时,一位修行人能掌握自己心灵控制力是根本的因素。
 
1、  信根:培养修行“信”。因为自然“信”无法控制住心灵,不能持久正念正行。
2、  精进(勤)根:四正勤,精进不懈。
3、  念根:四念住,努力不懈,念如意足得解脱。
4、  定根:在四禅(四禅天)定中找寻。心不散乱,精神意识集中,而四禅八定是世间的定,九次第定(解脱定、灭尽定、灭受想定)是八定之后的出世间定,不以定境为解脱,放下对定的执着。(注:八定:指身心处在色界的初禅天定、二禅天定、三禅天定、四禅天定及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
5、  慧根:在四圣谛中找寻慧根。(四圣谛:苦、集、灭、道)【道谛包含八正道】。
 
 
五、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无论何时遇见障碍,都会有一种无畏的稳定,因此称为力。对治破除邪信、懈怠、邪念、精神散乱、无明。
 
六、七觉支(七菩提分):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勤)觉支、喜觉支、除(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注:舍离也是南传十波罗蜜之一)
 
七、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  正见、正思维是慧。正语、正业、正命是戒。正精进、正念是定。
2、  八正道合称为戒定慧三学。
 
特注:
1、   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愿、方便、力、智。
南传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舍离、实相真谛、坚决、慈心、平等心。
2、   四正勤(精进)→ 四如意足 → 五根五力 → 七觉支 → 八正道  皆有精进(勤)。
3、   四念住 → 四正勤 → 四如意足 → 五根五力 → 七觉支 → 八正道  皆有心念
4、   五根五力 → 七觉支 → 八正道   皆有定。
5、   另参考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九:“七觉支”
菩萨于一切法,不忆不念,是名念觉分。一切法中,求索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不可得,是名择法觉分。不入三界,破坏诸界相,是名精进觉分。于一切法,不生乐著,忧喜相坏故,是名喜觉分。于一切法中,除心缘(注:除去心里一切攀缘),(攀缘)不可得故,是名除(轻安)觉分。知一切法常定相,不乱不定,是名定觉分。于一切法,不著、不依止,亦不见舍离心,是名舍觉分。
6、《维摩诘所说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虽行四念住,不毕竟永离身受心法,是菩萨行;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虽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萨行;虽行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是菩萨行;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慧,是菩萨行;虽行八正道,而乐行无量佛道,是菩萨行。”
7、十力:指佛的十种智力:1)清晰知道处、非处智力(处即道理);2)知三世业报智力;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4)知众生上中下根器智力;5)知种种事物殊胜解说智力6)知众生种种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等境界)智力;7)知一切至处道(生于何处,如何轮回过程)智力;8)知天眼无碍(观众生生死、善恶)智力;9)知宿命无漏智力(漏尽神通);10)知永断习气(不入轮回)智力与方法。
8、中国常用禅定方法五停心观:1)不净观、2)慈悲观、3)缘起观、4)界分别观、5)数息观。(注:大乘不执着不净观)
9、五门禅:1)阿那波那门(ānāpāna呼吸观)、2)不净观门、3)慈心门、4)因缘门、5)念佛三昧门。--智者大师《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三“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之二”(注:呼吸观与数息观不同)
 
主要参考文献:
1、雷迪西亚多(1846--1923)(缅甸):《三十七道品导引手册》(《阿罗汉的足迹》),台湾法雨道场。
2、圣严法师(1930--2009)(台湾):《四正勤》讲记,《四如意足》讲记,《五根五力》讲记,《七觉支》讲记,《八正道》讲记,台湾法鼓文化出版社,随身经典系列21--25。
3、证严法师(台湾):《三十七道品讲义》,台湾慈济文化出版社。
4、《大念住经》【Mahasatipatthana Sutta】,台湾内观文教基金会出版印行。
5、姚卫群(北京):《佛学概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6、葛印卡(印度):《内观十日课程开示集要》,香港法喜出版社(香港内观中心印)。
7、韩廷杰(北京):《南传上座部佛教概论》,文津出版社,P117--120。
8、智者大师(中国隋朝):《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明禅波罗蜜门第三”;卷三“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之二”。
9、宗喀巴大师(1357--1419):《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二十四上士道毗钵舍那(参阅“止观双运法”),青海民族出版社。
10、马哈希尊者(1904--1982)(缅甸):《马哈希尊者谈毗婆舍那--〈附法的医疗〉》,台湾大千出版社。
11、郭耀华、王慕龄:《内观与地球和平》,宗教哲学季刊2008年6月第44期(台湾)。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