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传明法师:禅修的主要途径 九 心的层次


   日期:2021/9/5 21: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九)心的层次

    现在来分析一下心的层次。

    我们经常把心比作蛋糕,分成三层。比如这个桌子上放了蛋糕,蛋糕里面有两层。第一层是粗乱的,比较强的能所。第二层是细心行,比较弱的能所。第三层是桌子,本觉大海。

粗重的叫我相、人相。我相和人相就是强能所,是可以表达的,是意识心。可以用逻辑讲,能讲清楚的。第二层弱能所,比较不容易讲清楚,属于不具体的模糊状态。

寿者相仍然是我,细微的我,弱能。这个要能表达的话,必须要上升到我相。寿者相粗了、强了,就转成了我相。寿者相是仍然还觉得有一种细微的存在感,像命根一样难断。粗我是没有了,但仍然有一种隐隐约约“我”的存在感,这实际上就是寿者相,很难破。

    众生相就是弱的所,众生相怎么讲呢?众生相是觉得什么都没有了,所有的相好像都不存在了,认为就是空了。实际上,这仍然还是众生相。说到这,顺提一下,有的人在座上的时候,好像身体没了,感觉不存在了,就认为这是空性了。其实这只是身执松了,更细微的感觉不到,更不是什么空性,空性不是感觉出来的。

    所以对《金刚经》所讲的四相,我们花了很长时间,一直疑惑四相是怎么分出来的?最后才明白,原来我们的心可以分成强弱两对能所。弱的能所是有点模糊不具体,要表达就要上升到粗强的我能人相上来,才可以表达清楚。在下面那层是表达不清楚。

    比如划三条线,最上面一层是强的能所,第二层就是弱能所,最底下就是本觉大海了。第二层间于强能所和本觉大海间,这一层也可以称为无明,很难完全表述清楚。

    你感觉什么都不存在了,事实上就是众生相。如果仍然有一点隐隐约约的存在感,就是寿者相,这是最难破的。到了这个地方,很多人认为悟道了,实际上还不是,下面才是本觉大海。所以这个蛋糕,撕掉一层,进入第二层,第二层再撕掉,最后就回归到本觉大海。

    我们的一切活动,不管心里的还是外在的,事实上是离不开空性本觉大海。只不过被你扭曲了。就像是海中的波浪,浪打得高一点或者低一点,终究是离不开大海的。实际上,浪的下面,还有一层弱的在那里动,你看不到而已。据说大海深处,在40米以下是不动。这种明晰、本觉智,是在底下的,支撑着上面的。但上面的是离不开下面的,中间并没有什么界线,可以割裂开来。

    我们的表达有两种:一种是明行系统,一种是无明系统。明行系统是已经契入空性,不再为其能所假相所迷惑了。已经有了智慧,能够归于本觉大海。这时候,已经入于圆教,随拈一法都离不开整个法界。但是我们凡夫没办法,执少部分因缘法为我,执局部为我。这就局限了自己,因此需要觉破,回归到大海里去。

    所以佛法里面真的不太讲潜意识,只不过心有粗细之分而已。有些人能观察得到,有的人观察不到。

    心的层次,从结构来讲的话,我们再把它分成四层。

    第一层是我们能意识到的。有逻辑,有思想,用语言表达的清清楚楚,这是第一层。如果有人第一层都讲不清楚,那么是他表达有问题,或者他的思维逻辑有问题。

    第二层是我想要做某件事,已经有了想法,但我还没组织成语言。比如我明天想要到云门禅寺去礼拜云门禅师,我要去我是明白了,但如何去?乘什么车去,什么时候去,跟什么人去,走哪条路比较近等等。这些我都还没想好,没有组成有逻辑来的语言来表达清楚。所以很多人说“我已经有想法了,但具体如何,我还要再想想。”然后你慢慢组织成语言,把它变成有逻辑,这已经上升到第一层了。所以在这一层,我明确知道要做什么事情,但还不知道具体该如何进行去做。

    第三层又分两个小层。我想去做的想法、行为或者冲动,有部分是可以观察得到的,有一部分是观察不到的。能观察到的,有时候是一种直觉。就是知道我想去做什么,但是模模糊糊的样子,说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这就是一般人习惯所称的直觉。第二部分是连观察也观察不到,但你总有一种本能的冲动。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去做,但总倾向于这么样去做。有一种倾向,一种势能。“哎呀,这么讨厌?我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呢?”我也不知道,无意识的。这是你观察不到的。你们观察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情形?我自己觉得我就有这种体会。

    再往下一层,是什么样呢?轻微的将要动的那种倾向。那个动,是将动还没有动起来,这种动轻微的,快速的。一般没有深厚的禅定到达不了第四层,更谈不到观察了。

    这第四层讲的就是行。就是将要作业,还没有作业,没有具体动起来的时候。冲动有了,方向有了,但到底要做什么呢?不明确。比如你挨了一脚,要还手,将要打还未打出去的时候,这就是行。你挨完后,想动,还没有动,起码有种聚起来的倾向,那就是行的部分。

    行有内在的行为和外在的行为。内在是指细心行。行,也是一切业力的基础。行就是意志决定。在五蕴里——色、受、想、行、识,行是决定、抉择。我下定决心,做什么事情。行的过程,就构成了造业。

    上面简单的分析了心的层次。有助于我们对心的了解与修定的逐渐深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