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义孝居士: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 心得开明


   日期:2021/6/22 12: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四十) 心得开明

弥勒菩萨长跪白言:佛威神尊重④,所说快善⑤,听佛经语贯心思之⑥。世人实尔,如佛所言
   (此后是弥勒代表大众申说心开意解,先叹佛三业。)
   这时弥勒菩萨代表听经大众长跪地上,向佛禀白:佛之身相,有威可尊,佛心慈悲,有德可重,佛无戏言,讲经时所说的每一句话,字字珠玑,句句精华,听了令人贯澈于心,发人深省。佛在前面指出世人三毒过患,确实如此,跟佛所说的完全一样。

今佛慈愍显示大道耳目开明长得度脱闻佛所说莫不欢喜诸天人民,蠕动之类⑦,皆蒙慈恩,解脱忧苦
   (这是说听经大众皆得解脱忧苦)
   今天大家得到佛的慈悲怜愍,为我们特别开示如此至顿、至圆,且又至简、至易的成佛大法,人人皆得念佛三昧,目得见十方诸佛,耳得闻诸佛说法,而且长得涅槃妙乐,度脱生死之苦报。所以今天大家听到佛说此经,莫不皆大欢喜!以后天上人间的人,和一切的畜生虫类,如果有缘听闻此经,欢喜信乐,老实念佛,皆可蒙弥陀慈恩加被,带业往生,解脱一切之忧苦。
附记1:经文中提到的“蠕动之类”,是指畜生与虫类。关于畜生与虫类也能往生,近代著名的台宗大德谛闲老和尚,曾经说过一个“公鸡往生”的见闻。老人家说他在温州头陀寺做方丈的时候,常住作息的规矩,是每天早饭、晚饭之后,大众都一起念佛,绕佛三匝,然后回寮房休息。那时寺里没有钟表,只靠一只大公鸡报晓。这只大公鸡很特别,当大众上佛殿念佛,或是吃饭时过斋堂,它都跟着一起去。人们掉在地上的饭粒,它都一一的把它吃掉。每天在大众念佛时,它总是跟在众人的最后面,人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它在后面也嘎叭嘎叭地叫着,仿佛也是在念佛。它还跟着大众绕佛,人们绕出大殿,它也跟着出来,大家都觉得很稀奇!有一天,人们绕佛都出来了,它还站在大殿里,不肯出来,香灯师对它说:“你还不出去,大殿要锁门了。”大公鸡站在佛桌前面,仰着脖子,嘎叭嘎叭地大叫三声,就死去了,是站着死的。这个真实的故事足以证明畜生同样也可以往生。
附记2:古德有诗云:“念佛门如大渡船,渡人浑不择愚贤;若知这畔风波险,便好登舟过那边。”

佛语教戒,甚深甚善,智慧明见,八方上下⑧,去来今事⑨,莫不究畅。今我众等,所以蒙得度脱,皆佛前世求道之时,谦苦所致
   (这是说佛的教诫,道理很深,方法很善。)
   佛对我们所说的教诫,道理很深,方法很善,这都是佛依照自己亲证之无上菩提,彻底见到十方三世之事理因果,无不究竟畅通之后,才契理契机地为众生说法的。今天我与所有听经大众,能够当下得到度脱的利益,这都是世尊前世发菩提心,行菩萨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谦卑勤苦修集一切之善法所致。
附记:《涅槃经》中说:释迦佛在过去因中修菩萨道时,以敬心求道闻于世,帝释(俗称玉皇大帝)为了考验他,便化作一个食人的罗刹鬼,对他说了半个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释迦知道尚有下半偈,乃请说完全偈,罗刹说:“我以人为食,你若能舍身给我食,我就为你说。”释迦答应他,于是罗刹鬼继续说:“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迦听了,法喜充满,乃遵守诺言,攀登高树,从树上跳下来,准备给罗刹鬼食。正当其时,罗刹即恢复帝释身,自下抱之,顶礼赞叹。释迦宁舍身命以求半偈,固然是表示他求法心切,朝闻道,夕死可矣;但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度众生,此即这里经文所说的“今我众等,所以蒙得度脱,皆佛前世求道之时,谦苦所致。”阿弥陀佛也是一样,他为了度众生,在因地作法藏比丘时,用了整整五大劫的时间,来构思他的极乐世界,和集结了许多庄严净土之法和帮助一切众生修证成佛的48大愿。在在说明,世人有机会往生净土,不退成佛,此皆“佛前世求道之时,谦苦所致”啊!我们能不从心底深处,向佛致予无上之敬意?能不对佛,感激涕零?

恩德普覆,福禄巍巍,光明彻照,达空无极⑩,开入(11)泥洹(12)。
   (这是说佛对众生的恩德广大)
   佛对众生的恩德,有如天之普覆一切,又如地之普载一切。佛所成就的福禄功德,亦如须弥山之巍巍盛大,殊胜微妙;智慧光明,则彻底明达一切诸法,毕竟空无;并以此智慧方便教导众生,向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以令众生皆入于空有无碍之大涅槃。
附记1:《法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又是什么呢?就是佛所证悟之诸法实相(空有不二)的智慧。众生本具如此能力,但由于业障深重,所以不能开。为此,诸佛世尊以其大悲心出现于世,向众生开示佛的知见,使之领悟,从而进入佛之知见。
附记2:涅槃与大涅槃有何不同,方伦老师说:“涅槃与大涅槃的性质,有所不同,按狭义的涅槃,是断除烦恼,不起惑业,灰心灭智,始终不生作用,这是小乘涅槃的情状;说起广义的大般涅槃,就不同了,诸佛法身,在湛然寂灭之中,为了有悲愿加持的缘故,能变化无量应身,示现八相成道。或创造佛国,广度众生,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所以体用俱备, 这是大乘涅槃的情状。”
教授典揽(13),威制消化(14),感动十方,无穷无极。佛为法王(15),尊超众圣,普为一切天人之师,随心所愿,皆令得道。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这是说听经众生皆心得开明)
   佛今天所教授的这部经典,总揽了佛法之要义,既可摄受一切苦恼众生往生极乐,见佛成佛,且其威力能够制伏一切众生之妄想分别执著,使生清净心,消灭生死,化除烦恼,跳出三界。故此,今天从十方来听经的声闻菩萨大众,都被佛广大无边的慈悲和智慧所感动
   佛为法王,圣中之圣,最尊无上,所以普遍地成为一切天、人之导师,能够应机说法,尤其能随娑婆众生之所愿,开示此净土法门,皆令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同成佛道。今日我们遇到佛,又亲耳听到佛说《无量寿经》,真是太希有难遇了,所以大家无不欢喜,人人心中都开悟明白!
◎注释
④威神尊重 指佛的身相有威可尊,佛心慈悲有德可重。
⑤所说快善 指佛欢喜劝人向善,绝无戏言。“快”是欢喜、快乐。
⑥贯心思之 贯彻于心,发人深省。
⑦蠕动之类 指微动之虫类。
⑧八方上下 即十方。
⑨去来今事 过去、未来、现在之事。
⑩达空无极 通达诸法毕竟空无。
(11)开入 开、示、悟、入。开者开佛知见,示者示佛知见,悟者悟佛知见,入者入佛知见。此开示悟入,乃诸佛出世之本怀。
(12)泥洹 即涅槃。
(13)教授典揽 指佛说此无量寿经,总揽一切佛法之要义。
(14)威制消化 指这部经的威力能制伏众生的妄想,消灭生死,化除烦恼。
(15)法王 佛福慧两足,于法自在,故称“法王”。

佛告弥勒:汝言是也。若有慈敬于佛者,实为大善。天下久久①,乃复有佛。今我于此世作佛,演说经法,宣布道教,断诸疑网②,拔爱欲之本,杜众恶之源。游步三界,无所罣碍。典揽智慧③,众道之要④。执持纲维⑤,昭然分明,开示五趣,度未度者,决正生死泥洹之道
   (这是说佛法难遇)
   世尊印可弥勒之所说而告诉他:你说的话,对极了!如果娑婆世界的众生,能以诚敬的心来信仰三宝,那实在是一桩很大的善事,因为世界要过很久很久以后,才会再有佛出现。今天我在此五浊恶世作佛,为一切苦恼众生演说经法,宣扬符合真理的教化,目的是欲使一切众生断除见解方面和思想方面的诸多疑惑。世界上只有佛教才能拔除众生生死之本的爱欲,和杜绝一切罪恶之源的贪、瞋、痴三毒。
   佛虽然在三界之中遊化,但毫无牵挂和障碍,因为一切所为,皆随智慧而行,故所说的一切经典,总揽真俗二谛之义理,这是世出世间修行成道之心要。佛先教导众生断恶修善,以世间的道德来纲维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使人人循规蹈矩,对善恶是非,昭然分明;然后再教以出世的佛法,如本经所倡导的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以度脱仍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尚未得度的苦恼众生。而且非常明确地告诉世人,什么是生死的因果,什么才是涅槃之正道。
附记1:这里所说的“典揽智慧,众道之要”,是说本经总揽包括了一切的智慧,在智慧里面又总揽包括了真俗二谛,而真俗二谛又是世出世间修行成道之心要,故说“典揽智慧,众道之要。”三宝歌中有云:“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德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槃城。”
附记2:这里所说的“断诸疑网”,指的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见惑,和贪、瞋、痴、慢、疑之思惑。此见思二惑乃众生生死之根,也是众恶之源,断之即了生死,出三界。

弥勒当知,汝从无数劫来,修菩萨行,欲度众生,其已久远。从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称数。汝及十方诸天人民一切四众,永劫已来,展转五道,忧畏勤苦,不可具言,乃至今世,生死不绝。与佛相值,听受经法,又复得闻无量寿佛,快哉甚善,吾助尔喜。
   (这是说修别的法门多劫难成)
   佛进一步地对弥勒菩萨说: 你应当知道,你在无数劫前便已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欲度众生,同成佛道,这是很久远以前的事了。现在要等你成佛,普度众生,证得涅槃,还要等不可称说那么长的时间。总之你及十方世界,诸天人民,乃至一切出家在家四众弟子,从久远劫以来,辗转五道,沉沦生死,忧悲怖畏,其苦说之不尽,一直到今生今世,还是生死相续,尚未断绝。
   你及众生与我有缘,故与佛相遇,听我讲经说法,又听到我特地介绍无量寿佛,那实在是太好了!以后你们不需要再那么多劫的修行了,就在这一生,便能了生死、离轮回、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不仅你与一切众生值得欢喜,我也会帮助你们得到欢喜的。
附记1: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竖出三界,一是横超三界。竖出三界,是修行人要修九次第定,由一定入另一定,次第而升,修了世间的四禅八定,最后得第九灭受想定,方能竖出三界,而了脱生死;横超三界,是说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同在一个刹种,此刹共有20层,娑婆极乐同居第13层。《弥陀经》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是说从娑婆去极乐,是平横而过。娑婆众生念佛成功往生极乐,即是横超三界,一生极乐,即了生死、出三界。古德说:竖出三界,如蚊子上于高山;横超三界,如风帆行于顺水。又说:譬如竹中之虫,欲求出离,若向上咬竹节,咬穿一节,复有一节,努力咬去,未到竹梢,命已先死。这是比喻众生竖修九次第定,求出生死之辛苦;若从竹边咬一洞,洞穿即能得出,这是比喻众生精修念佛法门,横超生死之容易。老实地说,两者之难易,不啻天渊。
附记2:念佛法门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能使人就在这一生中,往生极乐,也在这一生中,成就佛道。关于在这一生中往生极乐,《观经》里说,下品下生,临终十念,即得往生。本经中弥陀佛第18愿说,十方众生,十念称名,即得往生。《阿弥陀经》中也说,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七日亦得往生。宋朝的莹珂法师,是一位破戒造业的和尚,他自知死后必堕落,于是请教同参,有何方法可以得救?同参劝他念佛,求生净土,可免恶报。他即关起房门,三天三夜,不眠不修,专心念佛。终于感得阿弥陀佛现身,对他说:“你尚有阳寿10年,到时再来接你。”他说:“我业障深重,再过10年,不知又要造多少罪业,决定10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跟佛去。”佛见他意志坚决,就说:“好!三天后我来接你。”他很高兴,打开房门告诉众人,三天后往生,众皆不信。时间到了,他要求众僧为他助念,众僧见他神情不似有假,遂依他之所请念“阿弥陀佛”,送他往生。念不到一刻钟,他告诉大家:“佛来接我了,我要走了!”说毕即往生去了。莹珂法师只念佛三天,便能蒙佛亲来接引往生,此足以证明本经之所说“摄取不舍一切念佛众生”之语,同时亦显示念佛人真的可以很快地得偿往生之心愿,决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附记3:念佛法门的另一大特色,就是能令人也于此生中,成就佛道。无量寿佛第11愿中说,一切往生者,皆住正定聚,必证大涅槃,而大涅槃即是成佛。按照一般来说,凡夫成佛,都要经过52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即成佛)。论时间,要三大阿僧祇劫(若以万万为亿,万亿为一兆来计算,一阿僧祇劫等于1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大劫。)而且,这是从十住中之第一发心住算起,以前所修的时间还不计算在内,可见从凡夫到成佛,肯定不止三大阿僧祇劫的。可是《阿弥陀经》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成佛至今只不过十劫,在短短的十劫中,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证得等觉菩萨地位的人,已经“非是算术所能知之”那么的多,实在快到令人难以置信。《观无量寿经》更清楚地指出,下下品往生者,十二大劫就花开见佛悟无生;下品中生者,六大劫花就开;下品上生者,只要十小劫就能证入初地。这是下辈的往生者,若是中辈及上辈的往生者,时间就更加地短了,像上品上生者,即生即证无生法忍,立刻就成为法身大士了。
附记4:这里必须指出的一点是,弥勒是补处菩萨,早已了生死,而经文中佛说他“乃至今日,生死不绝”,是指他“留惑润生”。佛门中有些大菩萨,志向很大,他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因此不急着断烦恼和了生死,就在无限的生死中度众生,这种情形叫做“留惑润生”。弥勒菩萨就是其中之一,凡是地上菩萨,都能如此。

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端身正行,益作诸善,修己洁净,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
   (这是佛劝世人要清净三业)
   佛告诉弥勒菩萨,及一切苦恼众生:你们若想一生成就,先要自己厌弃生死老病的痛苦,观察此身九孔常流不净之恶露,终生也没有什么是值得快乐的。你们应该下定决心,端正身体方面的行为,要多多益善地修诸善行;还要把自己那颗被贪欲、瞋恚、邪见所污染的心,用佛法来洗涤,使之恢复原有的洁净;同时在言语方面,要言与行相符,表(外在的行为)里(内在的心想)一致。能乎此,则三业清净,必能自度,成就往生,将来乘愿再来,辗转拯拔救济那些尚沉沦于生死苦海中的有缘人。
附记1:“端身正行,益作诸善”,是指要端正身体方面的行为,诸如断除杀生、偷盗、邪淫等等之恶行,反之要多做放生、布施、梵行等等之善业。
附记2:“修己洁净,洗除心垢”,是指在意念方面要把自己被贪、瞋、痴所污染的心,用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等等佛法来洗涤,让它恢复无染清净之本来面目。
附记3:“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是指在言语方面,要诚实语、质直语、柔软语、和诤语,不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并要言行相符,表里一致。
附记4:端身正行和洗除心垢,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正心修身”,这是入道的要门。若能修心,则一切坏念头,皆不敢发;若能修身,则一切坏事,皆不敢做。

精明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长与道德合明⑧,永拔生死根本,无复贪恚愚痴,苦恼之患。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自在随意,皆可得之,无为自然,次于泥洹之道
   (这是说一生可以成就)
   在清净三业的同时,尤要精明的深信净土法门,切愿往生极乐世界,力行称念阿弥陀佛。像这样一面努力断恶修善,清净三业,一面又无间断地执持名号,积功累德,虽然勤苦一世,但那是很短暂的时间罢了,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便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而且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即与佛完美无缺的福慧结合,永拔生死之根本,亲证不生不灭之涅槃。一证永证,从此不会再有贪欲、瞋恚、愚痴之烦恼祸患,一切都是自由自在,欲寿一劫百劫,千亿万劫,都可以随心所欲,那种无为自然的境界,已与佛果之大涅槃非常接近了。
附记1:此段经文,很清楚地指出,如依本经所说的念佛法门去修,便可避免多劫难成之苦,即得一生成就之乐。钝根人,或几年,几十年,虽勤苦一生,但报尽命终,往生西方,永享妙乐;若是利根人,七日即能一心不乱,往生西方。一生也好,七日也好,拿来跟无量劫相比,只不过是须臾之间而已,所以经文说,“虽一世勤苦,须臾之间,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
附记2:修念佛法门,之所以可免多劫难成之苦,因为修其他的法门纯靠自力,不靠他力,故自己必须把见惑(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共有88品)和思惑(即贪、瞋、痴、慢、疑,共有81品)统统断尽,才能了生死、出三界;而念佛法门,自他二力兼有,只要一心念佛,见思惑虽未断,亦可仗弥陀威神愿力的加持而了生死、出三界,往生西方。故佛在《目连所问经》里说:“无量寿佛国土,易往易取,而人不肯修行往生,反事九十六种邪道,我说是人,名无眼人,无耳人。”又佛在《大集月藏经》中说:“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意思是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事实证明,即今之世,若舍净土,果证全无。
附记3:世人如果清楚知道娑婆实苦,西方实乐,作一对比,他就会努力念佛,求生西方了。佛经常说,娑婆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兹略述如下:
A何谓三苦?即苦苦、环苦、行苦。苦苦是世人既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加上众苦逼迫,简直苦上加苦;环苦是偶而出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
B何谓八苦?即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C何谓无量诸苦?即除了上面所说的三苦、八苦之外,尚有来自人事方面的无礼、侮辱、诽谤 、污蔑、漫骂、冤枉、加害等等,并有来自自然界的日晒、风吹、雨打、饥渴、寒热……。
   由此可见,娑婆世界,样样皆苦,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极乐世界,却与此相反,兹略述如下:
●但受身心安泰之乐,而无苦苦;
●但受依正庄严之乐,而无坏苦;
●但受三昧寂定之乐,而无行苦;
●有莲花化生之乐,而无胎狱之生苦;
●有相好光明之乐,而无衰坏之老苦;
●有自在康宁之乐,而无病痛之病苦;
●有寿命无量之乐,而无四大分散之死苦;
●有海会相聚之乐,而无与所爱别离之苦;
●有上善俱会之乐,而无怨憎相会之苦;
●有所欲如意之乐,而无有求不得之苦;
●有五蕴皆空之乐,而无五阴炽盛之苦。
附记4:明代楚石大师有诗曰:“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华开。称身璎珞随心现,盈器酥酡逐念来。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楼无地著尘埃。法王为我谈真谛,直得虚空笑满腮。”

汝等宜各精进,求心所愿⑨,无得疑惑中悔⑩,自为过咎(11),生彼边地(12)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13)
   (这是说不得疑惑中悔)
   你们要各自努力,精进不懈,以实现心中之所愿,往生极乐。不得怀疑或中途退悔,若有疑悔那是你自己的过失,那就不能生到极乐世界,七宝池中莲花化生,只能生到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在500年中,见不到佛,也听不到佛法,这是一面念佛又一面疑惑的人所受的苦难。
附记1:念佛法门有三要,即:深信、切愿、力行;也有三不,即: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里的经文说“汝等宜各精进”,就是三要中之力行,三不中之不间断。力行与不间断,是一而二,二而一,都是说要努力修行,念佛不可间断。我们平日念佛要绵绵密密,心不离佛,佛不离心,毋令暂忘。这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所说的“净念相继”。要做到念佛不间断,和净念相继,我们除了每日定时地早晚课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如行、住、坐、卧、路上、车上、船上、飞机上、做事、娱乐、运动,乃至大、小便时,皆应念佛。只是于卧时或大、小便时,只宜在心中默念,不可出声念佛,出声念不合律仪。念佛是八万四千法门中一个最方便的法门,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念佛,方便之至,谁说没有时间念佛,那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自欺欺人,扪心自问,必然有愧。
附记2:又经文中所说的“无得疑惑”,就是念佛三要中之深信,和三不中之不怀疑。深信和不怀疑,也是一不是二,都是说要深信不可怀疑。念佛人对下列事项绝对不可有丝毫的怀疑:
●不可怀疑自心。自心即佛性,有佛性者,必定成佛。
●不可怀疑佛言。佛说有极乐世界,肯定有极乐世界。
●不可怀疑佛愿。佛愿要接引众生,肯定前来接引众生。
●不可怀疑因果。念佛为因,往生为果,又往生为因,成佛为果,有其因肯定必有其果的。
●不可怀疑佛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乃集十方佛国之美好于一身的净土,故其他佛国都不能与之相比。
●不可怀疑法门。此法门乃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一个极其奇妙特别的法门,能令人就在这一生中,了生死、离轮回、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故十方诸佛皆出广长舌相,同声赞扬,谁若对之怀疑不信,那便是放弃了在这一生中成佛作祖的绝佳机会,实愚不可及。
附记3:谈到不怀疑,世人虽念佛,但只要有一丝毫的疑情存在,有福报的人,也只能如经上所说“生彼边地七宝宫殿,五百岁中受诸厄也”,福报差的,疑障一起,就不能往生,太可惜了。

弥勒白言:受佛重诲(14),专精(15)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这是说弥勒如教奉行)
   弥勒菩萨向佛禀白:今天有幸接受佛这么深重的教诲,决定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对佛宝贵的教诲,丝毫不敢有疑。
附记1:弥勒菩萨是此土之未来佛,是等觉菩萨的身份,听了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无量寿经》,即刻向佛立愿:“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这是告诉我们,像他那样的等觉菩萨,尚且要专精修学,一心专念无量寿佛,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我们只是博地凡夫,更应该听佛的话,及向弥勒菩萨看齐,一句佛号念到底,决不转换题目。能乎此,则往生极乐,决定有份矣。
附记2:关于“专精修学”,就是念佛法门三不中之“不夹杂”,也就是修行念佛不可夹杂着其他的法门,要一门深入。为了避免念佛人患上夹杂的毛病,净宗建立了“五正行”如下:
   读诵正行:即专读诵净土经论;
   观察正行:即专观想极乐庄严;
   礼拜正行:即专礼拜阿弥陀佛;
   称名正行:即专称念弥陀名号;
   赞叹供养正行:即专赞叹供养弥陀。
   又世亲菩萨在《往生论》中,也为我们立下了“五念门”如下:
   (一)礼拜门:以我之身礼拜阿弥陀佛;
   (二)赞叹门:以我之口赞叹阿弥陀佛;
   (三)作愿门:一心发愿,愿生其国;
   (四)观察门:以智慧观察彼佛菩萨,及依正庄严;
   (五)回向门:以我之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彼此皆成佛道。
附记3:净宗为什么要建立“五正行”与“五念门”呢?因为念佛法门最忌夹杂,要一门深入,不可夹杂别的法门,若夹杂则“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后果堪虞。我们不妨想一想,一列出了轨的火车,或一架偏离了航线的飞机,它们能抵达目的地吗?念佛若夹杂别的法门,就与出了轨的火车及偏离了航线的飞机一样,永远达不到目的,修行岂不白费功夫?
◎注释
①天下久久 是说这个世界要过了很久以后,才会再有佛出现。
②断诸疑网 这里是指断除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之五不正见(亦即见惑),及贪、瞋、痴、慢、疑之烦恼(亦即思惑)。
③典揽智慧 是说这一部《无量寿经》总括包揽了诸佛的一切智慧而无遗。
④众道之要 是世出世间修行成道之心要。
⑤纲维 维系伦常道德的原则。
⑥决正 决择分别邪正。
⑦恶露 指人身九孔所常流的不净之物。九孔即人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大便处、小便处。
⑧道德合明 “道”指佛所证的菩提智慧;“德”指修善而得的福德;“道德合明”就是福慧俱足的意思。
⑨求心所愿 努力求取实现心中的愿望。
⑩疑惑中悔 对所修的法门怀疑迷惑,或是中途退悔改修别的法门。
(11)自为过咎 自己所造的过失。
(12)边地 又名边地疑城。“边地”边隅之地,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边隅,有地名懈慢界,又名胎宫,往生到那里的人,五百岁间不得见闻三宝。“疑城”因此处为疑根未断的人所居,故名。
(13)诸厄 这里是指往生极乐世界边地疑城的人,有五百岁不得见闻三宝的苦难。
(14)重诲 很深重的教诲。
(15)专精 “专”是专一;“精”是精纯。专精也就是不夹杂的意思。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陈义孝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陈义孝居士)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示念佛三昧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三、科学时代的往生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二、古德时贤的金玉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一、一个简单的念佛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十、往生极乐的三种福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九、往生极乐的九字真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八、往生极乐的三要三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七、认清我们的娑婆世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六、净土三经的特别提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五、特色如云的念佛法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四、说之不尽的往生利 

 陈义孝居士: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三、美妙绝伦的极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