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黄心川教授:开展四川佛教研究的意义


   日期:2021/6/4 8: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开展四川佛教研究的意义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研究员    黄心川

秋高气爽的深秋,满山红叶遍开,我们有机会参加成都佛教文化节,并聚会在石经寺,召开纪念楚山绍琦禅师诞生650周年和能海上师诞生120周年学术讨论会,心情感到无比的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所有参会的学者,向会议主办者表示深深的谢意,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国佛教之所以能够融入传统文化的范畴,应该说离不开历代佛教徒的辛勤努力。佛教有句名言“法赖人弘”,正是有了一大批为法捐躯的法子,才使佛教光大,永远流传。楚山禅师和能海上师都是我国杰出的僧人,他们两人一个是古代佛教界巨擘,一个是近现代高僧,两人都是在中国佛教正处于低谷时从事复兴佛教的活动,虽然楚山禅师力推的是汉地佛教禅宗,能海上师宣扬的是藏传佛教,但是他们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为佛法普及人间做出了贡献。今天我们所在的石经寺,是两位伟人居住过的地方,楚山和能海的前后经历,给这座沧桑的寺院添上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的使命感,使寺院成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结合的典范,这段经历将让寺院永垂青史。

我们谈到中国佛教,不能忘记区域性佛教的特点,四川的佛教就是带有明显地方文化特点。在中国佛教史上,四川的的佛教不仅仅是有汉传佛教与藏佛教两大系,更应该看到四川文化在四川佛教身上留下的深深烙印。我自己认为,四川的文化有鲜明性格,突出个性,勇于攀升,善于融通是四川文化的特点。四川一直是培养文学家的地方,巴山蜀水薰陶出像苏东坡等一代文学大家。历史上着名的文人学者,都与四川有缘,李白、杜甫等一代诗宗都在四川住过,留下了感人的诗篇。四川文化的特点也融铸在四川佛教里,并且表现得十分明显。中国禅宗史上的马祖道一,是什邡人,他建立了禅宗的丛林,又将禅宗活泼泼的禅风广行天下。其后人圭峰宗密,是四川西充人,他圆融儒、释、道三教,会通华严与禅,将中国佛教哲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雪窦重显禅师是四川人,他所开创的文字禅的禅风,影响了一代学人。楚山禅师是心性禅的推广者,他强调参无字公案,棒喝禅机,明心见性,举扬临济宗风,行看话禅的余绪。楚山虽然推崇看话禅,但是他并不反对文字般若,他也与历代禅师一样,在参无字公案的同时,给后人留下了厚厚的语录。阅读楚山的法语,除了看到他对佛教一片深情,充满机锋话头之外,还可以读到他对当时社会的理解,对三教合一时代思潮的呼应,楚山继承了四川文化善于融通的特点,将佛教与当时社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创了四川佛教新的局面。

今天我们聚会讨论楚山与能海上师的事迹,实际上就是讨论整个四川佛教。关于四川佛教的学术研究,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年来虽然不断有专着和文章出版,但是四川佛教许多领域至今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并予以深入的研究。举例来说,楚山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中国佛教缺少创造力的时代,佛教在民间的影响更加普及。明代的四川佛教具体情形,至今我们还没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而研究这一时代课题又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佛教形式,无不是沿袭了明清佛教传统,所以明代佛教作为当代佛教的先驱,更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我觉得研究讨论楚山禅师意义这在于这一点,如果我们能够对楚山禅师给予深入的研究,找出他所在的社会时代的佛教重心,清理勾勒佛教理论的特点,深入阐明政教关系,那么我们就能将四川的佛教,进而乃至全国的佛教取得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值得高兴的是,这次会议,与会学者集中撰写了与楚山有关的文章,从各个角度对楚山与社会、楚山与佛教做了深入地研究与说明,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我所知,以研究明代佛教为专题的会议在我国这是第一次,由是也就突显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与现实性。我相信,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将会对未来的佛教研究,特别是四川佛教的研究,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四川佛教界人士和石经寺方丈与法师们,为这次会议的如期举行做了大量的工作,这让我们十分感动。他们在寺院经济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拿出巨资,举办没有经济效益的学术会议,对他们的远见卓识,我们由衷地佩服。来这里参会的学者专家,都是近些年在佛教研究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中青年学者,他们是我国未来佛教研究的中坚。长江后浪推前浪,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一些正在成长的年青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他们也是即将跨进学术界的生力军。通过会议这个平台,大家共同切磋,集思广益,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贡献出来,这既是佛教界之幸,也是学术界之福焉。

当前佛教研究在我国已经成为人文科学里重要部分,有更多的人不断地加入这个队伍。这次学术会的召开,有力地证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的正确实施,同时也表明了佛教界对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关心与参与。学术研究需要不断积累,更需要大家的支持,众人捧柴火焰高,只要大家都重视学术研究,未来的佛教研究一定能够走上世界,为国争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黄心川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黄心川教授)  

 黄心川教授:佛教造像艺术之路 

 黄心川教授:论玄奘精神 

 黄心川教授:中观派简介 

 黄心川教授:《第三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一 

 黄心川教授:地藏精神与当代社会 

 黄心川教授:法显大师与改革开放精神 

 黄心川教授:《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序二 

 黄心川教授:法显《佛国记》所载印度超日王时期佛教盛衰情况 

 黄心川教授:“三教合一”在我国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周边 

 黄心川教授:印度瑜伽与少林武功 

 黄心川教授:鸠摩罗什和中国民族文化 

 黄心川教授:佛教应该与中国社会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