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林崇安教授:临济义玄禅师及其禅法特色


   日期:2021/1/6 8: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临济义玄禅师及其禅法特色

林崇安

一、前言

汉地的禅宗,在慧能以前是一潜酝时期,从慧能到临济义玄禅师是一竞起时期,其后是拓展时期。从慧能到义玄禅师的一百五十年间,各家竞起,其中的一个主流传承是:1 慧能大师(638~713),2 南岳怀让禅师(677~744),3 马祖道一禅师(709~788),4 百丈怀海禅师(720~814),5 黄檗希运禅师(?~850),6 临济义玄禅师(?~867)。在义玄时期,有沩山(771~853)、赵州(778~897)、普化(?~860)、大愚等,都是义玄的师叔辈,他们相互之间留下许多互动的公案。义玄禅师的机锋峭峻,以喝叱等显大机用,别成一家,后世称作临济宗,门风兴隆,成为禅宗五家(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中最盛行的一派。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而禅宗又以临济为代表,所以对于创始者义玄禅师的禅风要给予特别的重视,以下针对禅师的悟道因缘及其禅法的特色略做探讨。

二、义玄禅师的悟道因缘

义玄禅师是唐代曹州(河南)南华人,俗姓邢,出家受戒后,研习戒律和经论,不久决心到他处探究教外别传的禅宗。义玄禅师参学时,在黄檗希运禅师处随众参侍,行业纯一。当时的首座是睦州,见而叹道:「虽是后生,与众有异。」有一天首座问他:「上座在此多少时候了?」

师(义玄)答:「三年。」

首座问:「曾经参问过堂头和尚吗?」师答:「不曾参问,不知问个什么?」首座说:「何不问和尚: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便去问,问声未绝,黄檗便打。师回来,首座问:「问话作么生?」师答:「我问声未绝,和尚便打,我不会。」

首座说:「但更去问。」

师又去问,黄檗又打。

如是三度发问,三度被打,遂向首座告辞说:「幸蒙慈悲引导向和尚问法,但是三度发问,三度被打,自恨障缘,不领深旨。今且辞去,到他处行脚参访。」首座说:「汝若要离去,须辞和尚去。」师礼拜退。

首座先到黄檗处说:「这问话的上座,虽是后生,甚是如法,若来辞时,方便接引,以后成一株大树,与天下人作覆荫。」师来辞黄檗,黄檗说:「不须往别处去,你只往高安滩头的大愚处去参,必为你说。」

师到大愚处,大愚问:「什么处来?」师答:「黄檗处来。」

大愚问:「黄檗有何言句?」

师答:「我三度问佛法大意,三度被打。不知我有过、无过?」

大愚说:「黄檗恁么老婆心切,为你得彻困,更来这里问有过、无过?」师于言下大悟,说道:「元来黄檗佛法无多子。」

大愚掐住说:「你这尿床鬼子!适来说有过、无过,如今却说黄檗佛法无多子。你见个什么道理?速道!速道!」师于大愚肋下筑三拳,大愚拓开说:「汝师黄檗,非干我事。」

师辞大愚,却回黄檗。

黄檗见了便问:「这汉来来去去,有什么了期?」

师答:「只为老婆心切,便人事了。」侍立,黄檗问:「什么处去来?」师答:「昨奉和尚慈旨,令参大愚去来。」黄檗问:「大愚有何言句?」师便举述前话。

黄檗说:「这大愚老汉来,待痛与打一顿。」

师答:「说什么待来,即今便吃打。」随后便掌。

黄檗说;「这疯癫汉却来这里捋虎须。」师便喝。

黄檗唤侍者说:「引这疯癫汉参堂去!」以上是临济义玄禅师悟道的因缘。最初临济义玄「不知问个什么?」落入寂止,所以睦州首座要他生起「如何是佛法大意?」的念头,一步步引导他走向见性。

有一天,师(义玄)栽松次,黄蘗问:「深山里栽许多作什么?」

师云:「一与山门作境致,二与后人作标榜。」

道了将镢头打地三下。

黄蘗云:「虽然如是,子已吃吾三十棒了也。」

师又以镢头打地三下,作嘘嘘声。

黄蘗云:「吾宗到汝大兴于世。」黄檗禅师入灭于850 年,义玄禅师于854 年到河北镇州(正定县)的临济院弘法,以三玄三要、四料简等法接引徒众,有普化佐助义玄禅师,但普化不久就全身脱去。义玄禅师于咸通八年(867)四月示寂,敕谥「慧照禅师」,门人以师全身建塔于大名府西北隅,塔号「澄灵」。义玄禅师的嗣法者有兴化存奖、三圣慧然等二十二人,都是宣扬祖风的佼佼者。三圣慧然编有《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一卷传世,简称《临济语录》,可说是临济宗最重要的语录。

三、临济义玄禅师的禅法特色

临济义玄禅师接引学人采用的方式有四宾主、四料简、三玄、三要、金刚王宝剑、踞地狮子、探竿、影草、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一喝不作一喝用,以下引用宋智昭(1188)编刊的《人天眼目》来作解说:

1、四料简者:中下根人来,夺境不夺法;中上根人来,夺境夺法不夺人;上上根人来,人境两俱夺;出格人来,人境俱不夺。

2、四宾主者:师家有鼻孔,名主中主;学人有鼻孔,名宾中主。师家无鼻孔,名主中宾;学人无鼻孔,名宾中宾。

3、三玄者:玄中玄、体中玄、句中玄。

4、三要者:一玄中具三要。自是一喝中,体摄三玄、三要也。

5、金刚王宝剑者:一刀挥尽一切情解。6、踞地狮子者:发言吐气,威势振立,百兽恐悚,众魔脑裂。

7、探竿者:探尔有师承、无师承,有鼻孔、无鼻孔。

8、影草者:欺瞒做贼,看尔见也不见。9、一喝分宾主者:一喝中,自有宾有主也。10、照用一时行者:一喝中,自有照有用。11、一喝不作一喝用者:一喝中,具如是三玄、三要、四宾主、四料拣之类。

以上是临济禅师引导学人的原则,以下举出《临济语录》中的一些实例作说明。

(1)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便喝,僧礼拜。

师云:这个师僧,却堪持论。

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

师云:我在黄蘗处,三度发问,三度被打。

僧拟议,师便喝,随后打云:不可向虚空里钉橛去也。

(2)又有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便喝,僧礼拜。

师云:尔道好喝也无?

僧云:草贼大败。

师云:过在什么处?

僧云:再犯不容,师便喝。

是日两堂首座相见,同时下喝。

僧问师:还有宾主也无?

师云:宾主历然。

师云: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问取堂中二首座。

便下座。

(3)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便打。

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亦竖起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师乃云:大众!夫为法者不避丧身失命,我二十年在黄蘗先师处,三度问佛法大意,三度蒙他赐杖,如蒿枝拂着相似,如今更思得一顿棒吃,谁人为我行得?

时有僧出众云:某甲行得。

师拈棒与他,其僧拟接,师便打。

(4)有定上座到参,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师下绳床,擒住与一掌,便托开。定伫立。

傍僧云:定上座何不礼拜?

定方礼拜,忽然大悟。

(5)问:如何是西来意?

师云:若有意,自救不了。

云:既无意,云何二祖得法?

师云:得者是不得。

云:既若不得,云何是不得底意?师云:为尔向一切处驰求,心不能歇,所以祖师言:咄哉丈夫!将头觅头。尔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

(6)赵州行脚时参师,遇师洗脚次,州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师云:恰值老僧洗脚。

州近前作听势。

师云:更要第二杓恶水泼在?

州便下去。

(7)师问僧:什么处来?僧便喝,师便揖坐。僧拟议,师便打。

师见僧来,便竖起拂子。僧礼拜,师便打。

又见僧来,亦竖起拂子。僧不顾,师亦打。

由以上这些实例就可以看出,义玄禅师的禅风峻烈,凡僧有问,义玄禅师即喝破,或擒住,或拓开等,他接化的热辣方式,五家中罕见其比。

四、探讨

义玄禅师为何采用这种峻烈的手腕?因为一般人都心外求佛,所以,禅师运用这种打喝的方式,直接指引学人回到当下的「本心」,不容拟议。《临济语录》中说:

1 山僧无二法与人,只是治病解缚。尔取山僧口里语,不如休歇无事去。你若能歇得念念驰求心,便与祖佛不别。

2 尔若欲得生死去住,脱着自由,即今识取听法底人,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活拨拨地,应是万种施设,用处秖是无处,所以觅着转远,求之转乖,号之为秘密。

3 大德!觅什么物?现今目前听法无依道人,历历地分明,未曾欠少,尔若欲得与祖佛不别,但如是见,不用疑误,尔心心不异,名之活祖,心若有异,则性相别,心不异故,即性相不别。

4 夫如真学道人,并不取佛,不取菩萨、罗汉,不取三界殊胜,迥无独脱,不与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诸佛现前,〔无〕一念心喜;三涂地狱顿现,无一念心怖,缘何如此?我见诸法空相,变即有,不变即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梦幻空花,何劳把捉?

上述这种直指当下的本心的禅风,其源流可由《六祖坛经》来理解,《坛经》说:

1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徧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2 诸善知识!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可知教外别传的禅所重视的是「能观之心」而不是「所观之境」,义玄禅师以手势、喝、打等技巧,使学人直接透过眼识、耳识、身识等当下体认本心。如果回到教内所传的《阿含经》来看,佛陀说:汝于所见唯有所见,汝于所闻唯有所闻,汝于所觉唯有所觉,汝于所知唯有所知。

也就是说,行者在见、闻、觉、知的当下,只是见、闻、觉、知,没有多余的贪、瞋、痴的生起,这是一种内观的捷径,在内观的当下,看清五蕴的缘起无我而不起执着,佛使比丘在《一问一智慧》中说:

1 看只是看,听只是听,闻只是闻,尝只是尝,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这表示不要造作出「自我」。佛陀教导我们:如果这样修习,「自我」就不会存在,当「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2「看只是看」这句话需要解释:当所看的对象和眼睛接触时,只要认清对象,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就好了,千万别让喜欢和讨厌的念头趁虚而入。如果你生起喜欢的念头,就会想拥有它;如果生起讨厌的念头,就会厌弃它。如此一来,我们自己就成为那「喜欢的人」和「讨厌的人」,这就是所谓的「自我」,走向「自我」就是走向痛苦和错误。

3 这是一个最好又简洁的修行原则:看只是看,听只是听,尝只是尝,嗅只是嗅,触只是触,起念只是觉察。让一切只停留在这个层次,当下就能产生智慧,可以正确又恰当地处理一切,不会产生爱、恨的「自我」。如果随着喜欢或讨厌的欲望去做,「自我」就会生起,让心不能自主,也就无法具足智慧了。

4 行善、布施、持戒、修定和修慧,终究都是为了使我们成为「如如不动」的人,而修习看只是看、听只是听等等,就足以使我们成为「如如不动」的人──当接触任何外境时,都不会产生「自我」,能保持平常心,而不被境转。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破除「自我」。在此我不想多谈,而只讨论每天最迫切的事情──眼睛要看、耳朵要听、鼻子要闻等等,只要守护六根就是已控制一切,修行圆满了,这正是修习佛法的核心。

此处修习佛法的核心,其实是和禅的精神相通,只是义玄禅师以打喝等特殊的方式导入。

五、结语

总之,临济义玄禅师的机锋峻烈,接引学人单刀直入,入处痛快,扫除情见,直接省悟。唯悟后涤除习性,仍须长期努力。此宗流传最广最久,实来自其独特的宗风。后期禅书充栋,今人想体会禅宗旨趣和祖师西来意,其实只要直接深入《坛经》和《临济语录》就够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