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林崇安教授:《大般若经》中菩萨正性离生的探讨


   日期:2021/1/5 21: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般若经》中菩萨正性离生的探讨
林崇安教授
 
一、前言
 
菩萨的正性离生,是菩萨道中不落入声闻地和独觉地的关键阶段,以下依据玄奘法师所译的《大般若经》来探讨其内涵。此中先厘清正性离生的意义,以及菩萨的正性离生在菩萨道中的阶位,并探讨如何入菩萨正性离生,以及已入菩萨正性离生的行者,是否一定成佛的问题。
 
二、声闻道和菩萨道的正性离生
 
想了解菩萨的正性离生,应先了解声闻道的正性离生,依据《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3 的解说是:
 
问:一切圣道,皆是正性,亦是离生,何故此中独说「见道」?
 
答:一切烦恼或诸贪爱,令诸善根不得成熟,及令诸有润合起过,虽皆名「生」而见所断。于此所说生义增上,「见道」能为毕竟对治,是故见道独说「离生」。诸不正见,要由「见道」能毕竟断,故名「正性」。世第一法无间引起,故说能「入正性离生」。……复次,「见所断惑」令诸有情堕诸恶趣受诸剧苦,譬如生食,久在身中,能作种种极苦恼事,是故「此惑」,说名为「生」;「见道」能灭,故名「离生」。
 
此处的一个重要看法是,「见所断惑」使众生落入恶趣中受苦,因而称作「生」,并以「生食」作为譬喻。能灭除「见所断惑」的「见道」,称作「离生」。所以,声闻道的「正性离生」就是「见道」,是由加行道的「世第一法」所引生。《显扬圣教论》卷3 说:预流向,谓如有一,纯熟相续,超过一切外异生地,入正性离生。
 
此处指出,预流向就证入正性离生了。有部和经部都认为预流向属于见道位。接着来了解菩萨道的正性离生,《大般若经˙第二分》卷468(无杂品)说: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有所得为『生』, 以一切无所得为『离生』。」……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法为有所得,谓菩萨摩诃萨以色蕴为有所得,以受、想、行、识蕴为有所得,广说乃至以一切智智为有所得。诸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种种法门为有所得,即有所得说名为『生』,如生饮食能为患故。……诸菩萨摩诃萨以如是等种种法门无行、无得、无说、无示为无所得,即无所得说名『离生』。」此处以「有所得」称作「生」,同样以「生食」作为譬喻;这种「有所得」的心理,可说是一种「法我执」。此处以「无所得」称作「离生」,意指菩萨行者要现观法无我或自性空。另外,《大般若经˙第三分》卷484(善现品)说:善现答言:「若诸菩萨无方便善巧修行六波罗蜜多,无方便善巧住空、无相、无愿等持,退堕声闻或独觉地,不得菩萨正决定位,不入菩萨正性离生,如是名为『菩萨顶堕』。」……善现答言:「生谓菩萨随顺法爱。」……善现答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安住此等种种法门起想、起着,是为『菩萨随顺法爱』,即此法爱说名为『生』;如宿食生,能为过患,除遣此故名为『离生』。」
 
此处以「法爱」称作「生」,同样以「生食」作为譬喻;这种法爱,可说是一种「法我执」。此处以「除遣法爱」称作「离生」,同样意指菩萨行者要现观法无我或自性空。此处并指出,菩萨若无方便善巧修行六波罗蜜多等,便不得入菩萨正性离生,会退堕声闻或独觉地,称之为「菩萨顶堕」。
 
前述声闻的正性离生,是声闻道的见道位,那么菩萨的正性离生呢?可由以下二段经文来厘清。《大般若经˙初分》卷366(巧便行品),佛说:
 
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以二故摄受布施波罗蜜多,……不以二故超诸声闻及独觉地,不以二故趣入『菩萨正性离生』,不以二故修行『菩萨十地正行』,不以二故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大般若经˙初分》卷386(诸法平等品)说:
 
或复现作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趣入『菩萨正性离生』,修行『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严净佛土、成熟有情,修行种种诸佛功德。
 
从上面二段经文的前后经义可以看出,菩萨正性离生是位于「菩萨十地正行」之前。此处可以理解为:菩萨入正性离生是菩萨的见道位,是初地菩萨的前阶段,紧接着是修行「菩萨正行」。「菩萨正行」特指菩萨道的修道位,从初地的修道位到十地的最后心。初地菩萨的前阶段是见道位,也就是正性离生;初地菩萨的后阶段是修道位,在于圆满初地的波罗蜜,而后才升第二地。声闻道中证入正性离生位后不再堕诸恶趣,菩萨道也是如此,《大般若经˙第二分》卷468(无杂品)说:
 
诸菩萨摩诃萨证入正性离生位已,圆满一切静虑、解脱、等持、等至,尚不随定势力受生,况随贪、瞋、痴等烦恼!若随烦恼势力受生,无有是处!是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中造作诸业,由业势力流转诸趣,亦无是处!
 
可知获得菩萨正性离生的菩萨摩诃萨,不会由业势力而流转到三恶趣。这种菩萨摩诃萨有能力取证声闻的「预流果」等而不去取证。但是为何不去取证?《大般若经˙初分》卷393(严净佛土品)说:
 
佛告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有二因缘,虽能得预流果而于中不住,虽能得一来乃至独觉菩提而于中不住。何等为二?一者、彼果都无自性,能住、所住俱不可得。二者、于彼不生喜足,是故不住。」……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菩萨摩诃萨为饶益故起菩提道,由菩提道拔济有情,令永解脱生死众苦。」
 
此处明确指出,这种菩萨摩诃萨为了利益有情,不断累积资粮,以成佛为目标,不满足于预流果等,因而继续累积波罗蜜而不住于声闻果位。这犹如有大富豪不愿买豪宅享受而宁愿将经费投入利生事业。
 
菩萨行者入正性离生时,断除了哪些烦恼和障碍?菩萨所要断的障,有烦恼障和所知障二类。菩萨为何要断除所知障?因为菩萨为了利益众生,要提升自己深度和广度的智慧和能力,要广学一切道,并将各种知识上的障碍断除掉。所以,菩萨将烦恼障和所知障一起断除是合理的:加行道时就要一方面减少粗的烦恼,一方面要博学和累积能力以利众,到了见道位入正性离生时,断除了见所断的分别烦恼障和所知障,此后可以不被烦恼牵引到三恶趣,能继续广学一切道,累积波罗蜜,最后去除俱生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而成佛。
 
三、如何入菩萨正性离生?
 
菩萨行者从发心后,想要证入菩萨正性离生,就必须经过一番努力,先遍学一切道,用菩萨道的「道相智」而入菩萨正性离生,《大般若经˙初分》卷369(遍学道品)说:
 
具寿善现复白佛言:「世尊!如是诸道既各有异,诸菩萨摩诃萨为欲圆满一切相智,于一切道要遍学已,方入菩萨正性离生。是菩萨摩诃萨若起第八道时应成第八,若起具见道时应成预流果,若起进修道时应成一来向、或成一来果、或成不还向、或成不还果、或成阿罗汉向,若起无学道时应成阿罗汉果,若起独觉道时应成独觉菩提。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成第八已,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无有是处。不入菩萨正性离生而能证得一切智智,亦无是处。……」
 
佛言:「善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然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道要遍学已,方入菩萨正性离生,亦不违理,谓诸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勇猛正勤,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以胜智见超过八地。何等为八?谓净观地、种性地、第八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独觉地。是菩萨摩诃萨虽于如是所说八地皆遍修学,而能以胜智见超过,用道相智而入菩萨正性离生。」
 
此经文中的「第八」,指预流向。
 
有部认为预流向属于见道,预流果属于修道。经部认为预流向和预流果都属于见道,见道前十五剎那是预流向,见道第十六剎那是预流果。在《大般若经》中,预流向属于见道的前阶段,称之为「第八道」;预流果属于见道的后阶段,称之为「具见道」,一来向等则是属于「进修道」。此段经文指出一些要点:
 
(1)菩萨摩诃萨要以道相智入菩萨正性离生;
 
(2)预流向已入声闻正性离生,以后不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所以,证入预流向、预流果等的声闻圣者都不能回小向大;
 
(3)菩萨要经由勇猛正勤,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要遍学阿罗汉道、独觉道、如来道后才能生起胜智见,超过净观地等八地。换言之,菩萨的胜智见是来自遍学一切道,使施、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蕴圆满,因而超过声闻及独觉地,《大般若经˙初分》卷372(渐次品)说:
 
善现!是菩萨摩诃萨既思惟已,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为普救度诸有情故,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由施、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蕴圆满故超诸声闻及独觉地,趣入菩萨正性离生;入菩萨正性离生位已,便能严净佛土成熟有情;严净佛土成熟有情得圆满已,便能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此处明白指出,菩萨行者只有经历长期的「作渐次业、修渐次学、行渐次行」,遍学阿罗汉道、独觉道、如来道后,才能超诸声闻及独觉地,趣入菩萨正性离生。这是菩萨行者的必修课程,不能省简,只是依行者根器的不同,修学的时间有快有慢而已。
 
四、已入菩萨正性离生,是否一定成佛?
 
菩萨行者已入菩萨正性离生,是否一定成佛?是否还会顶堕?《大般若经˙第二分》卷477(佛法品)说:
 
佛告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谓如实见四谛所摄及所不摄诸法皆空;如是见时,能入菩萨正性离生。由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故,便住『菩萨种性地』中。既住菩萨种性地中,则能决定不从顶堕。」
 
此处的经文是,「由能入菩萨正性离生故,便住『菩萨种性地』中,既住菩萨种性地中,则能决定不从顶堕」,字面是入菩萨正性离生的菩萨都能不退转,不会顶堕。然而凡是已入菩萨正性离生的菩萨行者,是否一定都能成佛?回答这一问题时,依据《现观庄严论》的解说,要将菩萨行者分成利根、中根和钝根三种根性来判定。此处经文所指的是利根和中根的菩萨行者,他们悲愿强大,入菩萨正性离生时,会主动迈向成佛之路,不会退到声闻或独觉道,会积极累积波罗蜜而成佛。但是钝根的菩萨行者虽已入菩萨正性离生,仍会因放逸而退转,他们住菩萨种性地时,只表示已经有菩萨的种子,但还要辛苦灌溉才能成佛,否则还会顶堕。譬如考上大学的学生,有的知道积极用功,有的还要不断劝导才能毕业,有的则放弃学业转去就业。所以,钝根的菩萨行者虽已入菩萨正性离生(初得菩萨初地),还必须继续累积资粮,一直到获得「无生法忍」后(相当于菩萨第七地或第八地),才保证一定成佛。南传菩萨道也同样将菩萨行者分成三种,依次称之为(a)慧者菩萨、(b)信者菩萨、(c)精进者菩萨。
 
五、结语
 
菩萨行者开始发心成佛,依次进入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于无学道时成佛。菩萨正性离生是菩萨道中的见道位,此菩萨行者有能力立得「初果」而不去证,是不落入声闻地和独觉地的关键阶段。依据《现观庄严论》的说法:(a)利根的菩萨行者,从加行道「暖位」开始,就能一路迈向成佛而不退转;(b)中根的菩萨行者,获得菩萨正性离生(初得菩萨初地)后,开始发起胜义菩提心,就能一路迈向成佛而不退转;(c)钝根的菩萨行者,从获得无生法忍(七地或八地)开始,就能一路迈向成佛而不退转。从自然界来看,当然还有「最利根」的菩萨行者,可以从发起世俗菩提心(进入资粮道)开始,就能一路迈向成佛而不退转,但这种行者毕竟是极少数的。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