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佛光法师:解读《楞伽经》第八讲


   日期:2020/12/29 11: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八讲

楞伽王能够以自证智去远离一切心意意识的分别,而断三相续见,三相续见是什么?就是我们说的根尘识之间的互相作用。一切外道所修行的意义离不开这个所谓的相续见。而如来藏清净法性不是表面意义上的作用。我们认为道应该是有所受,实际上不是那样,道是相的一种本质,本质的就不是相分。

你只有去理解这个东西,为什么?用一种比喻内自觉悟。你看这里说“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著,内自觉悟,入如来藏”因为你只有去超越现象的束缚,才能够离外道执著这种见,外道见就是从心外求证一些东西。这就应用到我们学习某一种技术的做法,实际上我们学习某一种技术的做法,这种能力我们是比喻的心能,那就是典型的外道见。

因为我们在思维心意识时,你得有一个技术作为所对境,然后才能把心能训练出来,实际上这是属于外道的一种修行,但是你能把外道外在形象的执著放下,你取的是内自觉悟;我们不是取的那个见。什么见?比如学一样技术学开车,我们不是执著在开车技术上,我们把能力掌握的时候,你这个能力可以圆融,内自觉悟,觉悟的是你这个能力,而不是开车这个技术好坏,是这么一个分别。

内道和外道区别是三相续根尘识分别的不一样,你能够断三相续这种认识,不在根尘识这个范围里头再去寻找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断,断掉它,你就内自觉悟,这叫内道;不断就叫外道什么叫不断?你学东西的时候还要再假设一个因缘出来再学,这就是有学。你总要在心外执著,在心外想一件事情出来,这就叫外道。这个三相续见就没有断,还得用根尘识的分别作用才能所谓学成一件事,这就是凡夫得在缘起法当中成就。

圣者道就不是这样,不需要,以心能一照了知,所以称为无学,没有根尘识相续的过程。我们学一样东西得用根尘识的作用在相续当中才能会。你得用眼、耳、鼻、舌、身、意去分别执著然后你才学会一样东西,那些圣者则不用。圣者用心,没有执著、分别,一念了知。

龙树菩萨能把所有天下的经典全部倒背如流,而且他把世上所有的经典看完还不甘心,又到龙宫看到上品华严,上品华严有多少字呢?有一大千世界微尘数偈,就是这大千世界有多少粒尘沙,就有多少偈颂。这么多偈颂都收藏在哪呢?可能龙王有电脑。(呵呵)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的是上品华严。有中品华严,中品华严是一小千世界微尘数偈,下品华严就是十万偈。咱们看到的几本的华严经就十万偈颂。十万偈颂给你背,你能背得过吗?

凡夫在相续过程之中才能认识一个问题,假我的意识执著,所以说三相续见就麻烦在这里。你断除这个成就的就不一样了。断除这个你叫无学,一念正觉了知。当你六根不分别不执著的时候,你的心体就像摄影机一样,眼睛就像照相机。哪是储存卡?我们的第八识是储存卡。你的第八识有多大储存量?无量无边,称为无量光智。什么都能储存进去,而且点点滴滴不会遗漏的。

你想吧,你这么多年来的一切不都是在储存吗?储存——搬运——再用,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但是为什么你的假我意识不能自在,不能完全了知你内存的情况?就是你的假我太执著、太清晰了。实际八识都是平等的,你突出任何一个,别的都显得作用差多了。我们太突出假我意识第七识,你总恋它、总用它,它就最清楚,它的作用最明显。什么都必须你认识了,你才“哎呀,我认识了。”

实际上不是,当你的第七识,就是你的假我意识还没有产生所谓的感觉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都接触到了,只是你的认识,才感觉会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得道,为什么那么笨的原因。前五识的作用从来没有耽误过,就像平常我们别管认同不认同,接受不接受,你的眼耳鼻舌身意里面全部都有存在,全部都能够接收进来。

我们人人都喜欢黄金、美玉,你喜欢也没有说多一点儿来,你不喜欢大粪,天天不断地产生大粪。这就是你的根是不分别的,分别的是第六识执著的是第七识,最冤枉的就是第八识和前五识。这两个是最有作用的,就是劳动者,劳动者在这儿完全是被剥削的。最不劳动的假我,实际上不是第七识当家,它自己楞要当头儿。当头儿当傻了,处处都认为我得有感觉才行,实际上是错的。

它这个感觉来自于什么?截留,本来应该放到第八识里藏起来,它不,它看见了就说这个是它的。然后下次就拿这个来印证别的东西,因为它有个执著的毛病、被染的毛病,总被前五识帮上第六识染,第六识很会分别,分别得很快。我不知道你们试验过没,你的念头比任何一个计算机都快。真的一念了知,别管世界大地微尘、人物鸟兽,一切万物缘起法一念全部了知,它所有的全部都知道没有丝毫的差异。我们天天在用,你的一念的功德真的了不得。大到世界宇宙,小到一粒微尘,你没有不了知的。

这个一念的分别,第六识的分别就是这么厉害,真正能把这个世界的一切万物分别的清清楚楚。你能分别到什么程度?突然你后背痒痒了,你不用去想就挠过去了。还用想吗?你的第六识多聪明,听到刚才声音吗?一下你就知道这俩家伙在干啥来。大小善恶没有你不清楚的,这就是我们的一念分别。

“一念分别始自觉悟”,我们要觉悟什么?我们要觉悟断三相续,我们不要在根尘识里打转转,就是根和尘(所对境),不要掺和识,就是不要分别。分别和执著长养的就是假我。那个根本来就具有那个功德,你再强加观念。那个多余,你不用故意再去想它,它也是很清楚的。我们故意想又增加了个自我的认识,把第六识的影像当作真的了,实际上我们应该分别平等法性。

让它修平等观,用第六识分别前五识跟第八识是一样的,清净的,用我们能听懂的话就是我们的念头往哪分别?不要往你对六尘的相上去分别,你不去分别它,它也经历,那你思维它的理性,思维它的空性,分别它的本质,那你就会回归到空性里头去。然后你的第七识我执就变成那种圆满的报身受用了,它就不会有那种执著的作用,就会产生放下解脱的作用。我们平常用第六识分别前五识的作用,产生第七识的执著。把它归纳到理性、空性里头去,你第七识就产生的是解脱作用。

这道理就像什么一样?我跟你一说,你就清楚了,你从不怀疑你是女的,你们自己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是女的呢?就是前五识跟第六识决定的,眼、耳、鼻、舌男的女的都一样吧?因为身体不一样,然后第六识产生分别,“我是女的”,第七识就开始产生执著,三岁以前是不分别的,三岁以后开始逐渐有分别。

分别执著就产生所谓的假象性作用,我们众生界就是这样,你能远离外道执著的时候,要把三相续这个作用断掉,自然就“内自觉悟,入如来藏,趋于佛地”你就完全正确的认识一切缘起法的本质,一切万有真实的本质正确的认识它、掌握它、改变它,那就叫佛地。那是佛所安住智慧的真实的地方。

我们的假象意识是怎样形成的?一念无明执著。什么叫无明?我们认为有的实际上没有,D大夫学妇产科,你知道胚胎一百天之内是分不出来男女的,一百天之内都可以变的。为什么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因为了解道理,了解这个道理才有一种感受。

楞伽王已经证到空性了,然后佛就给他现身加持“闻虚空中及宫殿内咸出声言:“善哉!大王,如汝所学,诸修行者应如是学、应如是见一切如来,应如是见一切诸法”这个“应如是知、如是见”就是从这里来的。这几句话讲的是佛祖认可他的知见,前边那段经文是讲的楞伽王自己思维的智慧,这句话是佛认可他的知见了。

空性是什么?是佛的法身,这里并没有明确告诉你说是佛给他现身说认可他,不是。只是听到“虚空中及宫殿内咸出声言”虚空中本身就代表佛性的本质,宫殿代表现象当中的生命,我们的生命现象和本质是相通的,这两种境界同时认可他的意识分别的东西正确了。同时告诉他“你看到的和认识到的是正确的”。

“咸出声言:‘善哉!大王’”赞叹他。为什么他能听得到?这就是空性、我们的本能告诉自己,这种经历我们人人都有过。这种事情对呀还是不对呀?我们自己实际上都很清楚,只是你训练的力量不够,有时候错了你认为对了,对了你认为错了。

我不是给你们说过一个例子,你不去分别的时候保证出不了错,这里讲的分别是你不用去故意想。尤其念楞严咒的时候最明显,你只要脑袋一走妄想准念错,脑袋不走妄想的时候念得哗啦哗啦的。就说早上开佛堂门拿钥匙,那上面有两把一样的小钥匙,不用想的时候保证拿不错,一开就开进去。只要你一想,突然起了个念头说“哎?是不是这把?”你别管是和不是,一定不是那把。这个都是自己在训练这种事,你自己训练训练很有意思的。

你怎么利用这个空性的智慧?不要去分别对错,你只管去做就好了。依着什么做?依着你的心在做,只要我在做就行,对错也不是我说的,就行。平常你就可以训练,越训练空性智慧那种力量就越来越大。越来越精细,最后念念你都了知对错来源。每一念你能知道所有的念头的时候,哪天你家儿子干啥来?你不用想,一下就知道他。一盯一个准儿,跑不了他。比卫星还灵,卫星还需要条件,你这个不需要条件,随时可以监测所有人。但是比你高的人,你监测不到,什么意思?就是比你定力深的,禅定功夫好的,你看不到人家。人家的心境超越你了,他不在你的视力范围内,跟你的频率不相应。你的频率在人家那不起作用,所以你就看不到,就像我们见不到佛菩萨一样。

我们看不到佛菩萨,为什么?人家那频率太高了,高清晰度的,咱们这接收器是最烂的,就像院里的锅一样,快完蛋了。你想你能接收人家那样的高清晰度的信号吗?不能。但是不代表人家没有。我们应该知道这是空性的证言量。

“如汝所学”正像你所学,所学是什么?就是你所认识到的问题。这个学就是我们在体会空性的时候,一种思维的过程,称为学。“诸修行者应如是学”正像你所思维的,我们要想真的掌握修行的过程,就应该这么去认识思维。一切所有的修行的人,都应该这么去认识这个问题。

“应如是见一切如来”,应是什么?跟这个道理相应,自然能够见一切真理,就是跟这个模式、思维方法相应,自然见到一切真理。跟哪个道理?跟我们要证入空性这个道理,要“远离心意意识,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著;内自觉悟,入如来藏,趣于佛地”你必须得证入空性。你证入空性就能以如是见而见一切如来。

在学的时候证入空性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你适应的过程。你在接受这个道理的时候,你在思维辩取它,刚开始我们有这么个过程,随着你相续的功夫深了,你就不需要去想自然成就它的一种能力,这是我们要认识的。

为什么我们念经的时候有种种感应,我们求佛的时候有时候有感应,有时候没感应,有感应的时候是你跟你的空性相应了。为什么时有时无?因为你的相续不行,就是你的正觉的菩提种性的相续不行,你还没有完全进入到那种空性里。但是你不是没有空性,你有,偶尔碰一下,感觉佛菩萨真是那回事,一念过去,一念欢喜心得了,好,又没了。

实际上就像我们检舍利子一样,这里满地都是,为什么咱们看不见?因为咱们太欢喜、太执著的时候就没有了。因为你的念头已经又成了三相续见了,必须得在意识当中看得到了,你才看得到,但是我们的意识是很慢的。反映速度是太慢太慢了,佛菩萨的心量可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的。那天的舍利是怎么来的?你看得到吗?你念佛,佛就在,佛是怎么来的?你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现在的认识。

你现在的认识认识不到的时候,就去好好思维空性,你证得空性的时候自然就一切了知了。那怎么就证得了?你始终跟它相应,相应的标准是“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著”。不再用主观意识去判断东西,我们去看待问题,去观察问题,但是我们不去论断问题。不要再加你的认识论断他,他的对错你不完全了解,他的好坏你并不完全知道,这时候你就静观其变。静观其变也不是你看到的问题,你怎么办?内守自心,别叫他把你干扰掉。别拿别人的冲动当作自己的感觉,记住这个话就行了,那样的话,你就不会受外界的干扰,不会受身心世界的干扰,你就进去了。

怎么叫受身心世界的干扰呢?你们看电影尤其挺感动人的片儿,一边儿看一边儿流泪,这就叫替古人担忧,拿别人的感觉当感觉,这就是一种想续见。作为父母来说你天天拿孩子的感觉来当做你自己的感受了,天天孩子冷了热了,高兴不高兴了,舒服不舒服了。他再不舒服你能替得了他吗?所以说你怎么办?平常用智慧来教导他,给他正确的一种方式,他就会远离一切的不吉祥境界。小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怎么健康快乐?你要给他以智慧和方向,而不是说给他条件怎么样,条件是他自己带的。

“诸修行者应如是学、应如是见一切如来,应如是见一切诸法”一切诸缘起法都是如此,我们只要能认识一切缘起就是这样。“若异见者,则是断见”如果你跟这个认识不一样,那是错误的。断见就是灭,你不要认为灭,认为这个事不是这样,那就是断见。有些认识认为人死了啥都没有,那就叫断见,人死如灯灭,谁说这个话,你就说他一句,“你不要后悔就行”既然人死如灯灭还留什么呀?还烧啥呀?费那火干啥?叫你家孩子把你剁巴剁巴喂狗多好啊?他保证不喂狗去,他执著呀,他要弄骨灰盒,开追悼会的。他执断见,认为什么都没有了,实际上不是,叫臆想猜测之法。

我们不要有这样的认识,“汝应永离心意意识”我们应该永远离开根尘识三相续的作用的干扰。你的根尘识的判断性,这种干扰都应当彻底清除。“应勤观察一切诸法”应该非常善于观察,这个观察是智慧,以理性、空性的智慧这个观察来看待一切缘起现象的发生,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应修内行”内行就是你要顺应你的智慧的思维,你像小孩儿就不叫内行,叫什么?叫有无相续,这叫断头意识,你发现吗,小孩子干什么没准儿。属于意识断断续续地形成,你看他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他漫无目的,完全是过去的业力种性在支持他。实际上平常我们大人也是这样,但是你好像给自己套了一个观念似的,其实你的观念是不起什么作用的。

比如人年纪大以后就懂一天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自己好像形成了一个所谓的程序,但是你这个程序真的起作用吗?实际上约束不了你,为什么?要是你真的安置于这种认识的时候,那你就不会有不顺境的时候。有时候你想睡睡不着,不想生病的时候生病了,为什么?这就是你的境界和你的心不相应。你的境界和你的心不相应的时候就会出毛病。我们应该永离心意意识,这样去观察然后修内行。

什么叫内行?一定要用智慧来理解看待这个问题,从你心底里的认识就要说我们要符合空性,不要执著外境也不要在乎内心的感受,在乎这两样儿都是错的,都是执著的。你在乎没有用因为毕竟是无常的、不存在的。我们观察一切诸法缘起的时候就要顺应空性,我们在看待内心世界的时候也要顺应空性莫著外见。也不要著一个固定的认识说“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

外见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定要学习某一种形式,不对。记住我们不是学习来的某一种特定的形式,而是我们要学习真理,真理是什么?是约束你的身心,规范你的身心世界,这个并非内外的东西。什么叫外见?我们必须今天一到上班的时间,你就得去,这叫外见。因为你知道我不去上班就没有工资拿,这叫外见,但是你内心那种理性的规范不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你今天说我很困不想起,你就可以多睡一会儿,因为你的心能可以做得了主。

世人则不同,世人不想起的时候也得起,为啥?到点儿了就得起,睡觉都不自在,你想睡,睡不着,不想睡倒困死了。就是你不上班儿,你得给自己规定个“哎呀天亮了,我得起。”尤其当妈妈的,天再黑也得起来给孩子做饭去,为啥?孩子饿着肚子呢我得起来。这就是不由自主,这叫外见。由外界环境而形成的一种认识,称外见。这是我们修行的最大的弊端。

还有个什么弊端?看某某大德修行,“哎呀,人家修行好呀,人家咋咋咋”你就跟人家学呀。比如过午不食,好不好?绝对好,你像我们F居士贵体欠安的时候就别过午不食了,晚上饿得心慌冒虚汗,那你就可以适当地吃一点儿。出家人还有三餐药食呐,把第三餐当做吃药一样。佛法不是死板的,是让你约束自己多余的想法,不必要的想法,在你的范围内正确的好的是保护你的。人要懂得不要著外见,不要让人家的认识把你给箍死,我们要量力而行,就像我们弹琴一样,琴弦不能松不能紧那样去做。这叫修行中道,体会中道义。这叫“莫著外见”。

“莫堕二乘及以外道”二乘就是所谓的空思想,一切皆空也不对。比如磕大头很累体力跟不上,二乘人告诉你“这时候应该观身皆空,身受是空,身是苦,放下!”放下就是接着磕,一会儿磕死了。人有病的时候就赶快调理调理,让你的身体运行状况正常过来再去修行思维佛法。佛法不在苦行,是在思维智慧,你的心能辨析智慧,自然获得解脱而道证圆通。而你偏得弄出来个啥的时候,你就死了。

这一点儿“长老”做的特别好,人家从来不强求自己,但是长老又过于著他这个(身体)外见,把这个东西太在意了也不行,这是你的中道义显不出来了,这是我们的自我意识没有把握好。就像“二长老”太不在意了也不行,就是要恰到好处才好。“二长老”满不在乎,山东大汉武二郎一样,无所谓,“大长老”就谨小慎微的,这些个都不可取。是外见道。

不要执苦,执苦就会厌离心生,你就不愿意实践佛法的恒常性,你就远离了妙有境界了。佛性之中的真实功德你体现不出来了,堕入二乘外道思想了。以后你再听到谁说佛法修行就应该苦行,你可以骂他去,谁苦行你让他把他家房子烧喽,别卖喽,卖喽还不行,烧喽。把衣服烧喽到山里住着去,他保证不去,好多人的观点,学佛就应当受苦,实际上不对,佛祖早就说过,苦行不是道。

小乘人观苦才能厌离,修的是厌离心,厌离心你们都能修出来,不一定要观苦,你想吧看见谁讨厌谁不就厌离了嘛,你看这个世界很讨厌你就厌离世界,你总这么想总这么想就厌离世界了。厌离世界你有佛法智慧行,没有佛法智慧的话,最后一个结果,自杀。起初证罗汉果位的人,很多人都渴望人家把他杀了,他不能自杀,为啥佛在戒律上规定一个不能自杀,这下就把那些修小乘的人给制住了。

他们厌离心很猛烈,完全道理纯熟了,这叫证道了,在他思维的境界里全是这个知苦厌离的心了,好,他就渴望别人把他杀掉。而且说“谢谢你,帮我解脱吧,你把我杀掉就解脱我了”所以佛就制定戒律,修行人不准自杀,不准叫别人把你杀掉,你反正不能死,你死了就不是道了。这种事可明显了,你去想想那些空苦无常意,你真的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什么兴趣都没有,什么都不愿意干,看什么都特别厌离。对这个世界简直恨之入骨,这样修行不对。我们不要这样修行。

我们要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但是也不要贪执,要持以中道我们在尽力为这个世界做自己本分能做到的事,以你的智慧和光明来感染这个世界,不是以你贪嗔痴的业力来污染这个世界。云云众生是在以贪嗔痴的业力来污染这个世界,学佛的应该警悟这一点。这叫“莫堕二乘及以外道”。

“所修句义,所见境界,及所应得诸三昧法”二乘所修的句义,句义就是他们所依的道理和境界,包括所得的诸三昧法都不应该去戏论和笑谈,但是我们也不要去看不起人家。人家修行有人家的方便和智慧,我们也不要说人家那个就咋样咋样,都是智慧方便解脱的法门,“汝不应乐戏论谈笑”。

“汝不应起围诸见,亦不应著王位自在,亦不应住六定等中”我们对现象更应该放下看破,他们都说看破才能放下,不是那样,是应该放下才能看破,啥叫放下?你首先不在意它你才能看破。你在意它怎么能看破?先放下后看破,是这么个过程。
昨天我们讲了妙慧转所依识了,我们今天再理解前面的这也叫妙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佛光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佛光法师)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四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三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二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一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二十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九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八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七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六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五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四讲 

 佛光法师:解读《金刚经》第十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