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他日籍作者:禅师们


   日期:2020/12/10 21:0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禅师们

冬至 译 松本丁俊 校
 

日本江户初期的曹洞宗僧侣慧薰风外说:“出家这件事不难,难的是出家后再走出寺院这件事。”风外曾潜入相模的曾我山中,开始穴居生活,但因厌烦听了传说而来向他讨教的修行僧,而移居到了别的山中,度过了自己的穴居生活。

象这样度过一生漂泊生活的禅僧有很多。比风外稍晚些时候的挑水云溪也被称为古古怪怪的“乞丐挑水”,他一边乞食,一边为人做轿夫牵马,打扫卫生,一边云游。晚年,他并且作醋来卖,度过了漂泊疯狂的一生。

象他们这样的人不奢求积累物质的东西。如果有了东西,会马上当场分给其它的乞食者。他们常常被迎到寺院,却不知何时又无影无踪了。因为他们是真正一无所有地生存着,对在大寺院一心提高声望的僧侣们来说,是不顺眼的存在,但他们自己是非常地快乐。挑水等禅师仿《法华经》的“三界无安”称自己“三界有安。”今天,这个时代是有安的吧!

慧薰风外之后100年的风外本高不喜欢做大寺院的住持,他说;“大的寺院,收入多的寺院是狐狸的巢穴。”有一天,高松潘的家臣受主人之命,以最高礼仪邀请风外,受到风外的谢绝,还是一再地邀请。这时候,风外和尚便猛然做出鬼脸来拒绝了家臣。这样的气概,收入多的大寺里的僧侣们到底有没有呢?

有人托美浓的清泰寺的仙崖义梵和尚说:“请写点什么吉祥的话吧!”

仙崖和尚马上取笔写道:“祖死父死子死孙死。”

托请的人非常惊奇,不满地说:“不管怎么说,这太过份了。这样不吉祥的东西是不能挂在家里的。”仙崖和尚却微笑着说了下面的话:“什么不吉祥的东西?首先爷死,其次父死,再其次子死,最后孙死,这是最正常的顺序。家中没有年轻夭折的,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恭喜的话了。”

这样的随机应变、妙趣横生的境界,的确有禅的趣味。书法乃人为之物,这样的说法确实和禅僧的书法更吻合。以禅来说,书法是“有声的画”,禅画(即水墨画)便是“无声的诗。”我们对用文字写出来的东西,有取其反射之意的习惯,这种对什么事情都一喜一忧地探求其意义的劣根性,是看不见本来的原因。所以,接近书法的时候。要抓住其全貌才有其意义。还有,看见了禅画,如果没有体会到那画外之诗便是假象。“什么呀,不就是单纯的圆,三角、四角吗?”这等于虽然你看了实际上却没有看。禅画一方面是画,另一方面又是“无声之诗。”

良宽禅师厌恶的事情中有“诗人的诗,画家的画。厨师的菜。”做作的事情可以刺激人的智慧,却不能打动人心。但象仙崖那样故意做出勉强之事却是禅。禅师们是非常爱捉弄人的。

日本江户末期到明治时代的临济宗僧侣乐乐北隐,确实非常有禅师的风范。夏时蚊帐一顶,冬季棉袄一件,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并且,他总是常坐不卧,是一位从不躺着睡觉的禅师。

明治28年,这位北隐和尚对一位侍奉自己多年的尼姑说:“你已经照顾我多年了,今年盂盆节的时候,咱门告辞吧!”

“老师父,你要死吗?”

“对啊!”

“在很忙的盂盆节死去,大家都要来举行葬仪,我们会手足无措的。”

“是吗?如果那样的话,就快点儿,今天死吧!”

“那样太着急了。”

“那么,明天死吧!”

这样的谈话,尼姑当然以为是开玩笑的。但北隐和尚却是十分的认真。那一天,北隐和尚向各位旧友知己写了如下的信:“明天正午,欲向各位告辞,请到此对证。云云。”

到了翌日,北隐和尚入浴净身。尔后,内穿白色棉衣,外加麻布汉涅,端正而坐。离正午还有些时间,他便对来对证的祖舜等和尚说:“给你们讲一个你们从来未听过的故事吧……。”于是,便唱起了《太阖记》中的净琉璃。唱着唱音,不知何时变得宁静起来。尼姑慌慌张张地叫道:“老师父,老师父……。”但却没有回应。

北隐和尚就这样坐着往生了。

“人世间,吃、赚、睡、醒,然后便是死啊!”一休和尚曾经这样说。对于禅僧们来说,这“只是死”是很常有的事。死后归还原野归还山。其实,他们从生的时候起,就已经在净土之中了。

(择自《禅の本》,日本学研社1993年4月版)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他日籍作者)(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他日籍作者)  

 其他日籍作者:中国佛教的“心”(木村清孝) 

 其他日籍作者:印度密教研究之现况及其研究方法(松长有庆) 

 其他日籍作者:初期大乘佛教之成立过程——原始大乘的存在( 

 其他日籍作者: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岩本裕) 

 其他日籍作者:宽容与和解的精神(中村元) 

 其他日籍作者:马祖的思想与时代精神(伊吹敦) 

 其他日籍作者:马祖与《楞伽经》、《二入四行论》 (石井公 

 其他日籍作者:坐禅的哲学(柳田圣山) 

 其他日籍作者:禅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柳田圣山) 

 其他日籍作者:临济的说法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柳田圣山) 

 其他日籍作者:铃木大拙禅佛教研究的成就与贡献(玉城康四郎 

 其他日籍作者:文字与修行——道元留学谈《典座的开示》(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