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关於「四相」之01:我、人、众生、寿者相


   日期:2020/11/30 12:3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人、众生、寿者相

梁乃崇教授

有关「我、人、众生、寿者相」的意思,《圆觉经》里的解释方式我想大家都还有印象。另外我的师父 华藏祖师对「我、人、众生、寿者相」也曾做过深入浅出的解释,是在《莲华金刚藏上师开示录第三辑》(红皮封面)的六十八页:

所谓「四相」:

(一)我相:执我。

(二)人相:别人事与我不痛不痒。

(三)众生相:人我界限截然分别,无慈悲心。

(四)寿者相:执寿命、爱命。

这个解释是非常浅显的,当然也有人觉得深度不够,好像太浅了,没有像《圆觉经》所讲的那么深入。我今天就是要让大家晓得,其实 华藏祖师这个解释有多么深入,而且也要让大家体会一下《圆觉经》那样解的深度及用心的情形,与这个解释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我相」,就是执我,认定有一个「我」;这个没问题,大家一看就知道「我相」是什么。其次是「人相」,什么叫「人相」?这里说:「别人事与我不痛不痒」,也就是说对别人的事不痛不痒,就是「有人相」。

照这样的解释,那么别人的事与我痛痒相关,就叫做「没有人相」。但是还是有「人」啊!其他的人还是在呀!

照《圆觉经》的讲法,若有他人、另外一个人——「彼人」的话,就是有「人相」。现在他人(别人)虽然还是在,可是那个人的痛痒与我相关了,这样就叫做「无人相」;如果痛痒不相关,就叫做「有人相」。

你看看,这个没有「人相」的说法,正好是儒家的说法「忠、孝、仁、爱」中「仁」的意思。孔子所提倡的「仁」就是:对人家要痛痒相关。这也就是我常常在讲的「有感觉」——对别人的事有感觉,有感觉的时候就叫做「没有人相」。

别人的事我有感觉了,为什么就叫做「没有人相」呢?要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别人的事与我痛痒相关,不就是我的事情了吗?别人跟我就相通了;这一相通,人我之间就不是两个不相关的个体,而是一个相关的整体。

虽然形体分开、躯命不同,可是两人之间有关连,如此就打破了认定不关连的情形,这样「人相」就没有了。所以 华藏祖师这套解法非常好,已不只是理性上的推测,而是实质上的感受了。

我们说有些人「麻木不仁」,「麻木不仁」就是别人的事与他痛痒不相关!对人家的事情,根本没有感觉,和自己痛痒无关,这也就是「有人相」或「麻木不仁」了。当然,如果一个人对人根本没有感觉,却说他有爱心,那他这个「爱心」是莫名其妙的。

常常有些人会在口头上一直提倡要「爱」呀!对人要有「爱心」、要怎么样去爱人,可是他对别人根本什么感觉都没有,却又要讲「爱」,我就不知道他在讲什么,那只不过是一个口号而已,没有一点实质的意义。

「人相」经 华藏祖师这么一解释,则什么叫做「没有人相」?一个仁人君子就是没有人相——对别人很关心,对别人的情况都很能体会、很能感受的,就像感受自己的痛痒一样那么容易感受,这个人就是做到了「无人相」。

了解了这层道理,我们要修到「无人相」,就不是像《圆觉经》所说的那么抽象难学了。因为这个解释既实际好学,深度也一样深,一样的没有「人相」,而且还合理。不像以前讲「没有人相」,要达到去「我相」、「人相」,好像是一个推理的状况。这解释不是,是很实际好学的。

再来要谈的是「众生相」。「众生相」是什么呢?华藏祖师的解释是:「人我界限截然分别,无慈悲心。」它的意思就是我和别人、以及其他动物截然不同——这是狗,那是猪,而我是人;而对人呢,我又是上等人,别人却是下等人……如此这般,界限画分得非常清楚,这就是「人我界限截然分别」。

界限清楚到这种程度、这样子断然分明,那就没有了慈悲心。譬如说,佛教是主张吃素的,密宗则可以吃肉,其他宗教当然也有吃肉的。有一个宗教,它告诉信徒:这肉是可以吃的,因为这些动物是上帝创造的,创造出来就是给你吃的,所以你可以吃。那佛法呢,佛法里的密宗是可以吃肉的,但是却没有这套说法。动物的肉我们是不得已才吃的,并不是生来就是给我们吃的。

又有些人认为:动物的肉很好吃,而且我们杀它,它也不能跑,要杀就杀,显然生来就是给我们吃的。如果说动物生来就是给我们吃的,那我们人类就是生来给蚊子吃的、给细菌吃的啰?所以这一套说法佛教里是没有的。而有这套说法会陷入一个什么问题呢?陷入「人我界限截然分别,无慈悲心」。一旦陷入这个问题,就是有「众生相」。

在我们学了密宗以后,常常很自然的有一种情况出现:像一些狗在我家门口,有的有人养,有些不见得有人养,反正就坐在那儿。你看它们的眼睛,常常会觉得好像是人;而且我观察它们的时候,发现它们根本不觉得自己是条狗,而认为跟我是一样的!

尤其是其中有只狗曾经满神气地蹲在那地方顾盼自雄,并不觉得「我是狗,我没有穿衣服,我很丢脸……」,它根本就没有这个想法。所以我看见它的时候,发觉它根本就觉得和我是一样的。那时我不去注意它的身体,因为你一看身体时,它仍是条狗;如果只注意它的眼睛,只看它的眼神的时候,我没办法知道它是狗——这个经验相信满多人有的。

(旁边有人补充:「 华藏祖师以前说过猫和狗最容易变成人。他说它们很有灵性,一下子就可转过来做人,尤以狗的灵性最高。我想这也有一层意思:人也很容易变成猫、变成狗。」)

因为这些是家畜,这个「畜」字一念错,就变成「家属」了,就是它们和人太接近,所以很了解人。有时候牛也是这样的,我曾经走过牛的旁边,发现牛也是一样的。所以有些牛被牵去宰时,是会流泪的。

有一次我记得电视播新闻时,播到菲律宾有人抓了一些狗,专门杀来吃。那些狗都养得好漂亮,可是硬是被绑着,它们的眼睛无助地望来望去,我就觉得它们是人。

当然人类不只对狗残忍,就是对和自己一样的人类也会做出残忍的事情。在他残杀别人时,就一定会想成:他们这些人都是该死的、该杀的——如此会造成一些想法、一些认定,那时「两边」就出来了。

他要造成这个观念的时候,就要先「人我界限截然分别」,一定要弄得「那个人和我不一样,我是高等人,他不算人」,或者「他就是差劲的、该杀的人」,他总是要分出很清楚的界限,比如说当年希特勒杀害犹太人就是如此。而界限一弄出来,就是「众生相」。这些界限本身就是「众生相」,弄出各类众生的不同界限,就有所谓的「众生相」。

这个「众生相」你要把它去掉,怎么去呢?心中没有分别,就去掉了。或是觉得他(或「它」)和自己是同体的,那么这个界限也就去掉了,这是佛法「同体大悲」的来源。这个「同体」的感受是真有的,不是嘴巴上创造出一个理论来,然后大家就可以去掉这个问题了;不是的,而是真的觉得是「同体」。

就像我看见那只狗,觉得它像人,和我是一样的;而且它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条狗,不觉得「我是狗,你是人,我要尊敬你」,没有呀!它一见到我就汪汪叫,把我当坏人看。「众生相」就是这样子的,如此浅显明白的解释很容易懂,而若想要破除「众生相」又很好实行。

最后要谈的就是「寿命相」,「寿命相」就是「执寿命、爱命」。我再把它解释一下:「寿命相」就是生死有分别,即有生死的分别。如果生死没分别了,就没有「寿命相」;对生死有分别,就有「寿命相」,这很简单、很好解的。如果你觉得「生」和「死」是有差别的,而且是截然不同的差别,那你就是有「寿命相」。

像我以前也不知道这样子解是「寿命相」,但是我记得曾经说过一些话:「我不知道自己是死的,还是活的?」其实用现在的话讲,那时的我就是没有「寿命相」。如果认为生死有很大的差别,而且是「爱生恶死」的状况,就是有「寿命相」;如果是「爱死厌生」,那就变成了「死相」——但一般人都是爱寿命的。

以上这四个相都和「分别」有关,现在用 华藏祖师这个方式来解,深度和《圆觉经》的方式是一样深,却很容易懂,而且好实践,所以是非常高明的解释。那么「四相」要怎么去除?就是依照 华藏上师所教的方式去实践。如果照《圆觉经》的解释,一般人比较难懂,实践上也比较困难,而深度与华藏祖师的解释是一样的。今天就报告到此,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公开提出来讨论的,就请提出来。

【编者的话】

「财团法人圆觉文教基金会」筹备已久的「第二届佛学与科学研讨会」已于八十一年七月二十五、二十六日两天在国立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大楼二演讲厅圆满完成,与会听众约两百多人,亦有多位出家法师前来参加。十七位佛学修养深厚或学有专精的人士在会场发表了精湛的论文,获得了听众普遍的回响。

此次研讨会曾讨论《圆觉经》「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及寿者相的问题;亦有听众讯问「安乐死」与「器官移植」的问题。编者现将本会董事长梁乃崇教授以前演讲「我、人、众生、寿者相」及同修讨论器官移植的记录移作本期「圆觉之友」的内容。希望透过这两篇文章,启发大众对这些问题有更正确而深入的了解。

资料记录-林杜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法与人类文化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现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教的财富观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回头是岸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工商时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十二因缘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医事人员如何学佛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理性与感性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我们的未来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自性与生死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探究真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