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感性直觉-汁与渣


   日期:2020/11/29 13:2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感性直觉-汁与渣

梁乃崇教授

其实每一件事情,都含有「表面」部份和「实质」部份。譬如读书,增加知识和智慧是「实质」部份,文凭是「表面」部分,如果很有学问和智慧,可是没有文凭,让人觉得还是少了点东西;如果学问和文凭二者兼俱,那是最好的;只有文凭,没有知识和智慧,则是最糟的。

婚姻也是一样,感情是「实质」,婚约是「表面」,很多婚姻,夫妻之间只剩结婚证书,感情一点也没有;有些男女感情很好,但是没有办理法律手续(在此不含婚外情),这比前者好,但是还有缺陷;最好的情况是,Feeling、感情、以及婚约都圆满。

修行也是一样,很多人注重打坐打几次,可是没有体悟本来面目,这就是只有「表面」,缺少「实质」;有的人也没什么打坐,没有学多久,就悟了本来面目,这是比较好,但是不圆满;最好是二者兼备,才是圆满。世间的事,一再告诉我们:实质和表面兼具才是圆满俱足,可是人在追求目标时,经常把目标锁定在表面,而忽略了实质,就好像吃甘蔗时,只吃「渣」,而把「汁」丢掉。所有痛苦都因此而生。

记得上次我问大家:「爱的Feeling」是什么?大家说完后,发现「爱的Feeling」是非常丰富的,而爱的感情是从Feeling生出。Feeling原本空灵丰富,当它一转化成爱的感情层次时,它的丰富性减少、广大性缩小,变得比较局部,比较简化;但是给人的感觉则是比较具体,不像在Feeling层次,好像空荡荡的,不怎么能抓得到。

所以Feeling与感情对比之下,Feeling 像「汁」;感情则像「渣」。一般人到了感情层次,还不死心,会把感情变成山盟海誓,变成约定,最后变成法律的合约。当它变成法律上、习俗上的婚约的时候,比感情这个层次又更加简化、表面化,但也更加具体。爱情与婚约对比之下,则爱情像「汁」,而婚约像「渣」。整个过程就是从「受」(Feeling),生「爱」(感情),再从「爱」生「取有」(婚约)。在演变转化过程中,是越来越局部、越来越缩小、越来越单调;但是越来越具体,这也就是顺着十二因缘的发展过程。

如果我们的心是越来越表面、局部和具体,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们要知道,表面部分不是不要,而是不要把背后那么丰富的实质忘掉。只要表面,丢掉背后的实质部分,就是只留甘蔗渣,丢掉甘蔗汁。做人也好,生活也好,都只要甘蔗渣,而不要甘蔗汁,这不是很悲哀吗?你到底是要甘蔗渣,还是要甘蔗汁?如果二者只能选一,当然选甘蔗汁;如果都可以要,当然汁和渣都要;千万不要落在只要「渣」,不要「汁」的地步。

最近谈了许多Feeling的问题,有些人因此来问我,大概都是问:Feeling在十二因缘中是什么?我答:是在「触」、「受」这里。又问:那「行」、「识」那里有没有Feeling呢?我答:那里也有Feeling,即使「生老病死」这地方也有Feeling。大家听了以后,不太了解,怎么解释呢﹖

我说给大家听,我们不要把十二因缘中的每个部分,视为分离独立的,「无明」就只是「无明」,没有别的东西;「受」就只是「受」,没有别的东西。十二因缘中的每个部分不是分割的,而是像《华严经》中所提到的帝网重重的宝珠一样,十二因缘可以说就是十二个珠(真珠、夜明珠、摩尼珠宝这样的珠),每个珠里面都含摄了其它珠的影像,譬如在「识」这个珠里面,就含有其他十一个珠的影像。

所以十二因缘中的每个阶段里面,都含有十二因缘,只不过在各各阶段中,各以那个阶段为主,譬如:在「识」这个阶段,以「识」为主,但也含摄了从「无明」、「行」、...到「生老病死」的每个环节,并不是「识」里面只有「识」,没有别的东西。它们是无法被切断成一个个独立、分开的东西,而是互相含摄的。

吕女士:我今天听到了一个重点:每一个举心动念都含有甘蔗汁和甘蔗渣。

居士:对的,所有事情都是同时含有甘蔗汁和甘蔗渣。譬如,做香功时的任何一个动作,像举手、合掌,有些人做就只有渣,有些人做就有汁。如果你真的懂了,随时随地,任何事情,都可以修行,这才是我要讲的生活中修行的最高法门。

陈小姐:

刚刚您讲生活中任何一个举心动念都有甘蔗汁和甘蔗渣。以此来检讨自己的心,在和家人或其他人相处时,有时候对方表现出一个动作,但是我们没办法感受到他内心是什么,有可能因此产生许多问题,这时候该如何做﹖

居士:

反观自已。我们是没办法去改造家人的,如果他不肯接受。大家已经是一家人了,我们不能强迫他,我们还是要尊重他。即使他是渣,还是要尊重他。能启发是最好,不能的话,还是要尊重他。我们要尊重众生,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他的问题,哪一天,他主动来问了,这时候就可以帮助他。

我不相信当一个人知道有汁的时候,还会只喜欢渣,而不喜欢汁。我相信所有的人都喜欢汁,他之所以只要渣不要汁,那是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有汁。我们会想:「他不知道,我就教他、告诉他」。汁这个部份,你教他,告诉他是没有用的,他听不懂,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已经体会到汁的人,面对周围只要渣的人,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常常展示汁的好处。忽然有一天周围的人注意到这个汁,就是启发成功的时候。

我最近讲的东西,甚至包括今天的甘蔗汁与甘蔗渣都是为了启发大家。经过这样的启发,我想很多人都会懂。以前大家懂是懂了,但是认为「汁」是很难求的,世间大部份人都在追求「渣」,我们也无可奈何。

所以虽然我讲了很久,但是还是没有变成大家追求的重点。虽然也启发了一部份人,但是又加入了一些误解,就会形成阻碍。所以我今天再把它讲得更清楚一点。其实随时随地都有,这就是启发,我们只要多做启发的动作,就有办法感染周围的人。当你真能体会,真的去实践,你会表现出很强的影响力。譬如说,有个人在学问上有很多的甘蔗渣,有很好的学位、文凭,若跟一个非常有智慧,但是没有文凭的人在一起,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文凭实在没意义。这时候,他绝对不好意思拿文凭来炫耀。

另外,你也要警觉,当你有这个能力时,别人就会封你为「大师」,就要把你「甘蔗渣化」,以后他们就会说:「你会这样,当然嘛,因为你是大师,我们不是大师所以不会。」他们不但倾向甘蔗渣,还会制造甘蔗渣,你自己不去制造,他还会制造来套在你头上。这些本事我是很清楚的。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要不断地奋斗,并不是听我说明一下,听清楚了,问题就解了。大家会想:「真无聊,还要为这种事情不断奋斗。」其实不断奋斗也是很好玩的。

石先生:我是第一次听师父开示甘蔗汁与甘蔗渣。我是直觉的把甘蔗汁当作本来面目,甘蔗渣当作被知的部份。

居士:这样太概略。没错,这是个大类的分别,但是太粗糙了,不够精细。

石先生:要精细的话,就要去奋斗。唯有实际去体验,才会做到。

张女士:听师父今天讲,我发现我这八、九年来,都是在做「渣」的部份,从今以后,我会朝「汁」的部份去做。

王女士:生活上每一件事,感觉上都很简单,但是都很丰富,我想那个丰富就是「汁」。

朱先生:听了您的讲话,让我去思考我们每天有很多烦恼、忧愁、快乐,这些喜怒哀乐、忧悲苦恼的「渣」跟「汁」该怎么分呢﹖

居士:

这要自己去体会。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我们怎么分辨,哪个是「渣」﹖哪个是「汁」﹖这就是自己要下功夫的地方。就像经营企业一样,里面有「渣」也有「汁」。当然最大类的分别,「渣」就是「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汁」就是「现如来」、「悟本来面目」。但是不要这么大的分类,要精细的去体会。属于Feeling的、直觉的、实受的,就是「汁」;规则、符号、口号、外相的,则是「渣」。其实很容易分别。

有位同修打电话来,谈到有朋友听我讲:「 Feeling是不思维的」,觉得不太懂,她就举了个例子说明,她说她有一次手指头被门夹到了,痛得要死,她说:「那么痛,是思维出来的吗﹖当然不是,是直接感觉嘛!」那位朋友听了,就觉得懂了。我觉得她举的例子很不错,不过她指的这个感觉,不像我讲的Feeling,但是她所指出的,确实是不思维的,而且非常明确。难道你被夹了,还要思维才会痛吗﹖

资料整理-胡祖樱 梁玉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法与人类文化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现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教的财富观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回头是岸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工商时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十二因缘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医事人员如何学佛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理性与感性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我们的未来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自性与生死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探究真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