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教的未来


   日期:2020/11/27 21:2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教的未来

梁乃崇教授

我们进入这个时代,如果不进入组织、人群,

还是保持强调个人的修行,

佛教想要大兴、推广,其实是很困难的……

最近我在厦门精舍谈到佛教的一些特质,这些特质跟现在佛教的表现有关,和佛教后来在印度消失得无影无踪也有关系。

佛教与婆罗门教

佛教在印度曾经兴盛过差不多一千年。在印度,原来就有婆罗门(即现在的婆罗门教,或称印度教),比佛教更早就存在了。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创立佛教后,婆罗门教还是一样存在,并没有改变。后来佛教在印度非常兴盛时,婆罗门教有没有改变呢?没有!佛教和婆罗门教之间的关系互不干扰,是共存的。佛教很明显地表现其宗旨:它就好像是一所学校,专门教人如何体悟本来面目,其他的事情则不管。来学的比丘、比丘尼,或所谓的修行者,就是来学怎么样体悟本来面目。

而婆罗门教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主持印度人生活习俗中的一些庆典活动、礼仪。譬如人们结婚就有结婚典礼,死亡就有死亡的葬礼,小孩子成年有成年礼,出生时有为出生而举办的庆祝活动,乃至节庆的庆祝活动……这些都属于生活层面上的活动。

佛教根本不干涉属于生活层面的庆典活动,佛教徒一样可以参加庆典活动。就像大家现在在学校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回家后,一样可以过生日、参加结婚典礼。

这两个宗教互不相干、不会产生冲突,彼此有各自要进行的工作。因此佛教并没有把婆罗门教视为竞争的对手,而要去打击它,两者是相容的。但是这里有一个要点:佛教的比丘,像大和尚,是既不参加这些活动的典礼,也不会去担任主持人的;而其他宗教所谓祭师的职位,是要带领大家从事这些活动的。所以佛教在当时是非常单纯的,只是教人家如何修行,如何去体悟。至于在生活当中,大家原来怎么过的,就是怎么过,也不去限制教徒不可以参加婆罗门办的活动。

为什么佛教在印度消失了?

佛教以这样的方式在印度大兴,约有一千年的荣景。这段时间相当长久,后来为什么佛教在印度就消失了?有一说是因为回教入侵,也有人说婆罗门教复兴,所以佛教就在印度消失了。佛教将要消失之前,正是玄奘大师到印度的时候,那时佛教还是很兴盛,但是已经显露出消失的征兆,为什么呢?原来是一般的人民并不是要体悟本性,他们要生活,而生活里面一定要有祭典、节庆,这些祭典、节庆是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佛教没有涉入这个层面,这个层面等于是被婆罗门教所掌握。也可以说,佛教主要是在修个人,并没有去修团体,它的重点一直停留在如何让个人在灵性上体悟本来面目。

后来婆罗门教为什么会兴起呢?以前婆罗门教并不把佛教的一些哲理、修行方法带进来,只做仪式典礼这些活动,后来把佛教的哲理和修行方法吸收过去,这一吸收过去,婆罗门教就等于有佛教的内容,同时还有仪式典礼这些活动,对一般民众来讲,婆罗门教就等于什么都有了。佛教因为没有那些节庆仪式,也就开始没落了!佛教警觉到这个问题,也把婆罗门教的那些仪式吸收进来,但是大势已去。这跟两个公司之间相互竞争的情况相似,公司如果没有掌握到时机,一旦落后,就会造成对方的独霸,虽然想急起直追,赶快跟着改变,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佛教在吸收这些仪轨后,就形成了密宗。因为大势已去,所以就从印度迁移到西藏,而在印度就消失了!

佛教强调个人修行,不擅长团队修行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了解佛教一直以来的特质,就是着重个人的修行,至于进入团体、组织,带领整个组织来修行这个部分并不擅长。

我们进入这个时代,如果不进入组织、人群,还是保持强调个人的修行,佛教想要大兴、推广,其实是很困难的。我们需要为佛教重新开创一个契机、一个新的领域。这部分的开创,应该是菩萨道的修行。过去佛教在印度兴盛的一千年,应该是属于罗汉道。至于菩萨道的修行,还是很贫乏,虽然有菩萨道这个名词,但是内容很贫乏。只是用罗汉乘或者是小乘的内容,再把外面换上菩萨行的招牌。

至于菩萨行应该具备什么内容,目前如果想要从佛教的经典去找,其实可用的不多。佛经里有很多菩萨道的东西,但是适合现在这个世界的内容是非常少的。那么,这样子是不是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呢?不是的。这个部分要我们自己去创造、开发。并不是每样事情都要在经典写了以后,我们才有。我们是可以去创造的。创造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当然佛教是不会兴盛的。

大家已经注意到,科学园区里的老板,信奉基督教的老板占大多数,信奉佛教的老板是少数,原因是佛教对于经营工商企业没有什么帮助,甚至有妨碍,而基督教对于经营企业有正面的帮助。我们这个世界,未来工商企业的比重会越来越高,可以预言,往后再发展下去,佛教如果不改进,会越来越没落。当然我也不在乎佛教兴盛与否,我不会为了不让它没落,所以我就觉得我要奋斗。我指出这个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大家把这个真相看清楚;看清楚之后,要如何去做,那是另外一件事情。

我们即使想要让佛教大兴,也不过是希望它能够帮助人类,并不是纯粹为了佛教的大兴而努力,事实上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如果佛教对人类没有帮助,而其他的宗教对人类比较有帮助,那么我可以选择其他的宗教而放弃佛教。所以我们努力的真正目的是帮助人类修行成道、生活幸福、事业成功,而不只是为了让佛教兴盛。

如果我们能够把想法调整成这样,就不会为自己要出名、要建立丰功伟业,才要这样做。我们在做的时候,最希望的结果就是对全人类有帮助、有贡献;同时对佛教、对个人也有帮助、有贡献。如果这些帮助和贡献完全是一致的,那我是最高兴的了!

目前宗教的一些团体活动

因此在厦门精舍谈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我们想要人多,就要办节庆活动,像妈祖繞境,几十万人,但是我们要不要这样子做呢?我不知道。第一,我无法这样做,因为办这样的活动和节庆不是我擅长的,如果有人擅长,那另当别论。如果希望这件事情是由我来主导,那很抱歉,我没有这个本事。第二,即使有人有这个本事,愿意出来,我就要问:在这些节庆的活动里面,可以有很多人参加,这些人能够在这些活动里面学到什么吗?能够因此而修行吗?如果不能,只是热闹一番,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

还有,朝山、拜山,像西藏人一步一拜到拉萨,或是回教徒定时都朝麦加的方向礼拜,这样的宗教活动,有没有意义?这样子好不好?这个我实在不知道。我会认为这还是属于个人的,只不过比较多的人一起做而已,并没有形成有组织的团体。无法学到在组织团体里,可以做为修行的东西。在活动形态上,好像可以好多人一起做,可是还是缺少组织互相间的活动,较倾向单一个人的活动。

团体修行在企业中进行

我反而会觉得做企业家,去经营一个企业,形成一个老板团队,还比较丰富一点。或许我将来会鼓励成立一个个公司,每一个公司就是一个企业丛林,里面的人都参与这个公司的经营活动,生产本身就是修行。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才比较合我的想法。以上是我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什么意见?

问:老师,这问题我也想了很久。其实我也曾参加过妈祖繞境,依我的了解,他们是有组织的,而且在繞境过程中,对个人修行有帮助,因为在繞境的时候,一个好处是身体可以健康,另一个好处是在走的过程中,好像有点类似打坐的感觉,虽然功效不大,可是对他们来讲,他们就是已经有在进步。至于组织的问题,在繞境的过程中,各个大小庙宇,都是听命发号施令,他们已经形成了团体。

答:相信他们在进行繞境这种活动时,应该是有这方面的正面功效,那就是很好的事情。但是我们这个团体,现在要我们做这种事情,也不会做,最多是去参加别人的。

前一阵子有位王老先生,他整理了一些书。从他的书里面看到,我们台湾很多庙宇表面上是道教,但是里面最重要的主持者是佛教,也可以说佛教是核心的精神领导者。我们可以看到佛教的团体是在慢慢的做一些改变。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慈济所发展出来的组织,是满突出的。当然我们也会觉得他们在组织活动这一部分,是有改变、有成绩的,但是我们也会挑剔,觉得他们的修行程度不高。当然这样的挑剔也不见得是对,也许他们在组织上面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我们也不是直接去批评他们,这样挑剔是因为我们对做到那样子不够满足。如果要我们做,我们希望在修行的层次上,能够更加提升,但是我们这些人的气质较倾向罗汉乘,若要把企业做好,是有它的困难。

我们要注意,如果是罗汉乘根器者,就不要勉强他去做企业丛林,要挑选菩萨乘根器的人,才鼓励他做,倘若是罗汉乘的人,勉强他去做,当然会做不好的。

至于我们里面有没有菩萨乘的人?还是有,我们把那些人挑选出来,还是可以做。当然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我算是清楚的。

如何经营企业丛林?

团队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权力核心,如果权力核心组织不起来,这个企业是不会成功的。所有的组织都有三个问题:

第一、要先建立权力核心,权力核心建立了以后;第二、要监督这个权力核心,权力核心谁来监督?监督的机制一定要健全;第三、这个权力核心的继承问题。以上的问题做好以后,接着才是管理上的技巧、经营的技巧、制度的改进等等这些问题。这三个问题如果没有做好,根本谈不上什么经营、管理、制度。

我认为经营一个企业丛林,首先要建立一个核心,这个核心是一个团队。如果是单一个人,那是不可以的。现代的社会太复杂了,单一个人想要独当一面,做一个权力核心,是非常困难的。现在的社会不像过去那么单纯,所以需要是一个团队当权力核心。

权力核心者的特质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功劳、特长,几个人要组成一体的团队,是很难的。要组成一体,团队成员必须具备:第一、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互相有很深的沟通。如果这几个人没有沟通的能力,在沟通上面做得不够好的话,这个团队是无法生存的。第二、要一心一德,如何让这几个老板做到一心一德,就要让他们的生涯规划,以及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完全一致,如果是我们圆觉宗的企业丛林,还要要求与个人的修行成道的规划,也要完全一致,这三个规划要一致。第三、要忠心不二,所谓的忠心不二指的是什么?不能够有另外的公司要做,当然我们无法立刻要求,要把这些部分统统放下,虽然一时做不到,但至少要有这个目标,可以是一个缓慢放掉的过程,全部要回归到这一个企业,如果一个老板有二心的话,这个企业是无法发展的。第四、要有老板的能力。老板首先必须要有决断的能力,而且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他会做最坏的打算,把那个最坏的打算摆在心里,然后再去处理那个危机。可以处理到什么程度,就改进到什么程度。

像P公司前一阵子,我就做了最坏的打算──把它关了。这个最坏的打算已经准备在那里。在做一些改革措施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有一些人会要胁你的,如果你没有做最坏的打算,会被人家要胁。我已经准备要关闭了,你会得到什么好处?这个决心一亮出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要胁,要胁就自动不见了。同时他觉得没有什么好要胁,就会佩服你。如果不敢做,拿捏不定,人家看出破绽,就会一直要胁。所以做老板的人,一定要有这个特质,否则做不了老板的。

其次,做老板的人要会用人,能够叫人做事,而且能够教人做干部。所谓的干部就是经理人员,可以教人成为经理人。如果员工有什么问题来向老板求救的时后,老板的反应如果是跳进去做,把这个问题解决,这样子的人不是老板,他是员工。我是这样子定义:员工就是能够做事、能解决事情的人;干部就是能够叫员工做事的人;老板就是能够叫干部做事情的人。所以如果你当老板,不会用人,不会叫干部做事,不会叫员工做事,事情来的时候,你自己就跳进去做,那你是员工,不是老板。当然要成为一个老板是很不容易。第一,他已经是一个成功的员工,然后升级成为一个干部;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干部,此时才有机会升级成为老板,无法一步登天!

这个部分,因为我最近的历练,让我学到了很多,我知道怎么去做。我觉得最近这部分,我学得最多的不是制度、经营的技巧或管理的方法,而是了解权力的本质,和真正的知道一个组织、团体,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权力」,而老板就是掌握权力、运用权力的人。现有的经营学、管理学,都没有谈到这部分,从书里看不到这个部分。这部分我现在还不知道有什么地方讲过。

问:我们精舍在人才方面,菩萨乘的人才比较少。现在,在工商企业界,如果要成功,人才是很重要的。如何培养人才、吸收人才?请老师指点。

答:自己对权力的本质清楚到这样的程度,就会看到有这样本质的菩萨乘的人,对这样子的人就会有吸引力;自己没有清楚到这个程度,就根本看不见这样的人才。你能够看得见的时候,那就会不一样,状况就会改变,现状就不是现状了!所以我不会担心找不到人才的问题。萧先生你有什么意见吗?

萧:佛教从印度过来,到现在为止,它产生了一些问题。如果我们是要来拯救佛教的话,我觉得很难。怎么讲呢?佛教好像是一棵大树,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枝叶。还不如依老师讲的,把握佛法的要点,从要点去下手。我的感觉是,如果把握要点,然后去培养一棵树苗,这样比较容易。现在我们该做的事情是去培养这棵树苗,让它具备佛法对人类有贡献的特质,而且它有它的生命力,将来可以长大成一棵更完整、更大的树。刚好老师所讲的后半段,就是在讲这个理念。

答:对!我就是在讲这个理念。

(梁乃崇教授于90年4月1日上午,假新竹明星诺那精舍讲述<佛教的未来>此一主题。)

记录:张嘉发;整理:胡祖樱、吕秀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法与人类文化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现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教的财富观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回头是岸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工商时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十二因缘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医事人员如何学佛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理性与感性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我们的未来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自性与生死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探究真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