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之五


   日期:2020/11/25 13: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五)
 
时间:2011年08月13日、8月25日
地点:台北科技大学
主讲:智崇上师
纪录:张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好,我们翻到132页,我先把经文念一下:
 
「王白佛言:『如佛所说。十方贤圣明达众生。因缘果报者。我父先王。奉事外道。随持禁戒。绝于酒肉五辛?蒜。供养梵天。日月水火。常行布施。求梵天福。年年常用千头乳牛。施婆罗门。计四十年。四万头牛。诸婆罗门。食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味。如斯功德。生何天也。愿佛垂哀分别教示。令诸行者普得闻知。』」
 
前面,波斯匿王听了很多佛的开导,他的心开始了解,也开始喜欢了;本来坐都坐不住的,结果愈听愈有味道。当时他自己、他儿子,还有他的皇后,有关的问题,佛都帮他解答了。人心都是一样的啦!接着他最关心的人就是父亲,所以就要问他父亲的事情。其实这样的演变过程,是很人性化的;我们现在也是这样,你去跟哪一个人学,学了之后很开心,你身旁人的问题也都问了,最后你总会问到,我的父母亲现在怎么样?这里就是在问这种事。
 
他说:「像佛您所说的,十方贤圣都是很了解众生的,因缘果报你们也都看得清清楚楚。那么我的父亲他怎么样了?」他的父亲就是「奉事外道」,意思就是没有来学佛。为什么没有来学佛?佛陀那时候还没有出来教化嘛!所以他当然奉事的是外道,「随持禁戒」随着外道守一些戒律。不吃酒肉、五辛,而且供养梵天,也供养日月水火,常常布施,希望得到生梵天的福报。「年年常用千头乳牛布施给婆罗门」,这样子做了多久呢?四十年。供养了四万头乳牛。那些婆罗门就吃这些乳牛的牛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醍醐是带有酒味的、用牛奶做的食物,婆罗门就吃这些。
 
他做了「如斯功德,生何天也」,就是要佛陀帮他看,看他父亲的因缘,生到哪一个天?「愿佛垂哀分别教示」希望佛能够讲出来,让我们大家都能够知道。我相信,他在这样问的时候,是问他父亲上到什么天?依照佛陀前面说话的那个方式,面对波斯匿王,祂说什么都是顺着波斯匿王,都说些好的。这一回你看祂的回答是什么。
 
「佛告王曰,前王果报,今在地狱。」不但没有在天,现在在地狱,很不给波斯匿王面子。我想,如果这个问题,在波斯匿王不怎么相信佛法的时候,比如这一部经开始的时候,他还坐不住、还不接受佛法时,佛绝对不会这样讲。现在会这样讲,就是告诉他真的,不跟他掩饰了。如果一开头波斯匿王还不怎么接受佛法的时候,佛陀不会把这个真相告诉他的。祂现在回答的就是真的了,也不是在吓唬他。因为祂知道,波斯匿王能够接受这个真相。如果他还不能接受这个真相的时候就告诉他:「啊!你的父亲在地狱。」他可能会说:「啊!你懂什么?你在乱讲什么?」于是就讲不下去了,就不会有结果了。
 
这一点,我就回想到达摩跟梁惠王在对话的时候,梁惠王说:「我盖了那么多的寺庙,有什么功德?」达摩说:「了无功德。」话不投机,就讲不下去,就结束了。看样子,达摩有一点像我这种,不懂人情世故的状况。如果是佛陀,绝对不会这样做。我们后代看到这样,对这个故事的解读是:「喔!达摩好高明,梁惠王程度很低。」我现在对这个的解读是:「达摩不通人情世故。」看法不一样了。
 
现在你看,佛陀就告诉波斯匿王说:「你的父亲,今在地狱。」很不给面子。祂现在可以这么说,是因为祂知道波斯匿王已经接受佛法了,对佛法已经有信心了,所以才会这么说的。「所以者何。」祂说:「为什么他是在地狱呢?唉!因为他没有遇到像我这样的善知识,如果他遇到像我这样的善知识,他做了这样子的布施,就不会下地狱了。」
 
祂说:「不遇善友,无善方便。」意思就是,他没有遇到像我这样的善知识,虽然他做了功德,他的罪还是不能灭。不过他的罪受完毕以后,他所做的功德,应该享受的福报还是会受,还是会有的。福报和罪报,并不是能够互相抵销一下,福报比较大的就不会受罪,不是这样!你该受的罪还是要受,受完了之后,另外你再享受福报。
 
一般人修福报、做功德,并不能够跟他的罪报,好像我们把它一加一减就抵销掉,并不能够!什么时候可以这样子抵销?要遇到善知识。如果有善知识的话,他就会给你方便,你的福跟你的罪就可以抵销,要遇到善知识才行的。什么样子的人是善知识?他要有正见,有正见的善知识,他就能够以正教来调伏你的心,就能够教你正法。我们所谓的正教就是正法,来调伏你的心。
 
当然,善知识是要有正见,意思就是没有邪见。怎么样才是有正见?就是能够了解因果。他的见解都合乎三世因果,不会跟因果律相抵触。这里的因果律比较广义一点,是三世的因果律,就是所谓的三世因缘,是时间看得很长的。如果你是违反因果律的话,就是邪见;你的看法都跟因果律抵触、相反,那就是邪见。有一种邪见,就是「非因计因、非果计果」那个不是因,你把它当作是原因;那个不是果,你把它当作那个就是它的果,根本就弄错了。因果都弄错、弄乱了,就是不合因果律,就是邪见。合乎因果的,那就是正见。
 
有正见的善知识他就会以正法来教导你。教导你做什么?调伏自己的心。教你怎么调伏自己的心,这样就是正法、就是正教。祂就举例了,譬如说要「观无常苦空无我」,经文里面那个「我」应该摆在上面,是「无我」。然后观「十二因缘、缠着生死」,怎么缘着十二因缘,在生死当中纠结在一起。然后再「修四真谛」,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四圣谛」。
 
四圣谛:「见苦、断习、证灭、修道」就是「苦集灭道」。「苦」见苦,就是你能够看见苦。「集」就是累积起来的习气,断习,要断那个累积起来的习气,习就是累集、就是苦集。「灭」证灭,就是证到寂灭,「道」修道,修这一个正道。当时,祂就有教四圣谛,就是要学这个。然后要观「无常、苦空、无我」,然后观「十二因缘缠着生死」这个是观。现在修的话,就是修「四圣谛」,苦集灭道;「行」,行什么呢?「六波罗蜜、四无量心」。这样子就是方便法,这个就是怎么调伏其心的方法。
 
那么就把「诸根调伏」了。诸根调伏了,就「定慧成就」,定慧成就了「其心正直」,你有定慧了,你的心就会正、会直。心正直了,就「能起精进」,就能够精进。「精进心故,能起戒慎。」就能够守戒,能够谨慎。「戒慎究竟。定慧明了。慧明了故。游诸万行。通达无碍。行无碍故。名为解脱。」
 
你那样修了以后,就会把心调伏,把心调伏了以后,就有了定慧;有了定慧以后,心就正直,心正直了,你就能够精进。精进了以后,就能够戒慎,守戒谨慎,慎其初念,守戒就审慎其心。当你的定慧成功了,就明白了,「慧明了故」,当你心中的慧,明白了、清楚了,你走到哪里,都通达无碍。就不会东撞西撞,老是撞壁,这样就叫做解脱。「解脱心者。即涅槃也。」你心解脱,就叫做涅槃。能够教你做到这样的,那个就是善知识,能够让你达到解脱,这就是善知识。
 
接着祂就说了:「所以大王啊!你要知道,『明师善导』就是善知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缘。大王你今天遇到我这样子的圣者,这是你前世的因缘福报,才能够遇到我。『闻法信解。复能解人。』你听懂了我讲解的东西,你还能够讲解给别人听。『是故我说。明人难值而不比有。其所生处。族亲蒙庆。是故当修般若智慧。』所以我说,遇到明师是非常难得的,能够生在一个有明师的地方、或者时代,这是你们整族人、整家人的福报。所以要好好来修般若智慧。」
 
波斯匿王听了以后就说:「闻世尊说。智慧方便。皆已贯心。如世尊说。祸福不同。我先帝大王。有何恶业。受苦报耶。」他还是不甘心,要问到底。我父亲是做了什么坏事,要受到地狱的果报?「佛告王曰。先帝大王有六种罪。何谓六种?一者傲慢妒弊。事无?细。便起鞭罚。不忍辱故。二者贪爱宝货。断事不公。致令天下怀怨恨故。三者游猎嬉戏。苦困人民。伤害众生所爱命故。四者禁闭宫女。不得从意。受大苦故。五者耽着女色。得新厌旧。抚接不平。致怨恨故。六者畏婆罗门。偷食酒肉五辛?蒜。恐被呵责,行诈伪故。是为六事。罪业因缘,生地狱中。」这种事情好像很平常,你看,都要掉地狱的。
 
第一个,傲慢妒弊,事无?细,一生起气来就拿鞭子打人。二者,喜欢宝货、宝物,评断纠纷的时候,断事不公,让天下的人怀恨在心。第三就是喜欢打猎。打猎的时候劳民伤财,又杀害畜生、动物,伤害众生所爱命故。四者禁闭宫女,不得从意,受大苦故。他那个王宫里面有很多宫女,就关在他的宫里,不让人家出去,让人家受苦。五者耽着女色,得新厌旧。人家的感情他不管,就只满足自己的淫欲而已;至于被他喜欢的对象,他并没有安抚她们的感受。她们心里面就会怨恨。再来就是偷吃了酒肉,又怕被婆罗门骂,就说没有吃,所以都在说谎。这种事情很平常的,后果是下地狱!这样就生地狱中了。
 
波斯匿王白佛言:「若如是者。佛未出时。弟子亦有如斯之罪。当如之何。修十善行。令得成就无滞碍也。」他就说:「这种事我也有。怎么办呢?」「佛告王曰:『如我先说。日光出时。众冥悉灭。有余暗不。』王曰:『灯火之光。尚能灭暗。况日光明。威势力也。今王福德。闻佛说法。成就智慧。喻若日光灭一切暗。无余罪也。』」佛就告诉他说:「我前面跟你说过了,当日光一出来,所有的黑暗都消灭了,对不对?」那个波斯匿王,当然就说:「对啊!光是一个灯火的光都能够灭暗,何况日光的力量」。
 
佛就告诉他:「今王福德,你的那个福德啊,因为你有福德,所以就闻佛说法,你就听我说法,就能够成就智慧;就像日光灭一切暗,所以你就没有罪了。虽然你做了这些事情,你做了你父亲一样的事情,但是你遇到了像我这样子的善知识,教你佛法了,你就有了智慧。智慧一出,所有的罪都灭了;就等于日光一出,就把所有的黑暗都消灭了一样。」所以,做这些坏事,什么时候也可以没有罪呢?就是跟着佛修行。你跟着佛修行,所做的坏事就可以灭。但是要修得有般若智啊!如果你还没修到般若智,日光还是不能出来,也是没有用的。祂说的日光,就是你这么一修了以后,你的般若智慧出来了,那这些罪都会被消掉。
 
「王白佛言。我父所事。婆罗门师。精进智慧。修习苦行。为求福故。不惜身命。或有投岩。五热炙身。或断饮食。求生梵天。或大积薪。生自烧身。或有翘脚。张口向日。或于高树。以绳系脚。而自倒悬。或卧刺棘。抱石?胸。有如是等种种苦行。苦行之功。福德因缘。归何所耶。」我想波斯匿王问这个问题,就是他当时所遇到的事情,他心中还有的疑问。
 
他说:「像我父亲都是拜那些婆罗门师的,他们也是精进有智慧的,他们也修苦行,他们为了求福,也不惜生命、很努力的去做。他们在做的时候,常常有投岩,就是从悬崖上跳下去。五热炙身,用烫的东西来,譬如说,一个铁棒烧红了来炙身。或者断饮食,为了求生梵天。或者把材薪堆起来,自己点火自焚。还有翘脚、张口,把脚翘起来;张口对着太阳,修这种苦行。或者在一个很高的树上,把自己的脚拴起来,倒吊在那里。或者睡卧在有刺的荆棘上面,或者抱着石头一直捶胸。修这种种的苦行。
 
他们的苦行之功、他们的福德因缘又怎么样?愈问愈多了。他问的这些,我们在经典上就也看到过,当时的婆罗门是这么修的。开始的时候,佛陀也跟他们修过一阵子;后来祂知道这个没有用,所以就脱离了。这个时候,佛就回答他了:「这个我就跟你讲过啦,『行苦苦报。行乐乐报』。你们这么苦修,就得苦报;你们行乐,就得乐报嘛!你能得什么报,是看你怎么做,就得什么报。苦修就得苦报,你行乐就得乐报。」
 
「王言世尊。制诸弟子。令持禁戒。非为苦耶。夫人饥时。不即得食。烦恼横起。忿怒隆盛。不自觉识。起瞋怀害。杀修迦罗。如斯之事。累世受苦。岂非恶也。」波斯匿王的疑问还满多的,他说:「世尊!您规定了一些戒律,要您的弟子守那些戒律,不是为了修苦行吗?人饿的时候,得不到食物,烦恼就起来了,瞋恨心也不自觉地就起来了,而且起了杀害的心,就像我想要杀我的厨子修迦罗。这样子的事情就会发生,事情一发生,累世就要受苦,这样不是恶吗?」
 
「佛告王曰。吾前所以制中前食者。为诸比丘。舍外道法。于我法中。出家为道。先习苦行。饥饿心故。得诸弟子。肥美饮食。贪食过饱。食不消故。则致众病。是故制食。非为饥苦。求福德也。又节食者。见诸比丘。纵横乞食。无有昼夜。食无时节。为诸外道之所讥责。而作是言。瞿昙沙门。自言道精。何以不如外道法也。是故节食。非于饥苦。而求福也。以要言之。所制禁戒。正为痴人无方便慧。非为智人知时宜也。如我前说。般若智慧。即是解脱。智者所受。圣所行处。王闻是已。益加欢喜。更起恭敬。为佛作礼。一切大众。皆亦如是。」
 
佛就告诉波斯匿王:「我前面之所以会制定过午不食,『制中前食』就是在中午以前可以食,中午以后就不行了,过午不食。『为诸比丘。舍外道法。于我法中。出家为道。先习苦行。饥饿心故。』先这么做,就是让你修一点点苦行,中午以后,你就要忍一下饥饿。我们有些弟子,吃得太好了,食物也不消化,就会得病,所以才要制食的。『非为饥苦,求福德也。』不是为了像外道那样子,忍受饥饿这个苦,想要得到福报。」佛陀是不相信这样子的,外道才是这样,好像我忍受一个苦,我就可以得到一个福。佛是认为,你去行苦,就得苦报;你去行乐,就得乐报。所以你去修苦行只能得到苦报,并不会得到福报。
 
为什么又要他们节食,过午不食呢?因为看到那些比丘到处乞食,从早上到晚上,一天到晚在乞食,没有昼夜之分,吃东西也没有时节之分,被外道所笑。外道就说:「唉呀!你们沙门啊,自己以为自己的道修得好,你们还不如我们。你说我们是外道,你还不如我们外道呀!」所以要他们节食,过午不食。这个过午不食,不是为了饥苦而求福也。
 
这样子的规则、禁戒、戒律是为了笨人而设的;因为那个愚笨的人,他没有智慧,没有方便慧。这个规定、戒律是死的规定,为什么会要设这么一个死的规定?因为有人是没有智慧的,你跟他一讲活的,他就乱搞;只好跟他讲死规定,那他还可以做、还可以修。这个不是为了有智慧的人而说的,有智慧的人,不需要这样子的死规定,他们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有了智慧,他就解脱了,不需要这一些禁戒,他们怎么做?就是「圣所行为」。
 
大王听完了以后,他心中所有的疑惑都解了,也把他心中的疑惑都问了。我想,他问的应该是很满意了,都给他解答了。他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很多人都想问的;很多人如果有机会,都会要这样子问的。不过他的运气也真的很好,遇到了佛陀,佛陀给他的回答,都浅显易懂、清楚明白。
 
这个时候,波斯匿王就跟释迦牟尼佛说:「我们听了这么多佛所说的、这么好的因缘法,把我们很多疑问都解了;就好像太阳一出来,把所有的黑暗都消除了,使得大家看到一片光明,所有的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佛恩,我们要怎么报答呢?我们应该做什么供养,或者做什么样的设施,才能报答世尊您所讲这么好的经文呢?」
 
佛就告诉波斯匿王说:「现在所教的甘露法,给你们的功德,你们是很难回报的。假如有人以恒沙劫,就是无量的时间;尽心的奉祀佛法,以及供养传播佛法的圣者,供养他们一切食衣住行,还有他们所需要的医药。做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的供养,所建立的福德多不多?」波斯匿王说:「很多,多到不可称量,已经算不出来了。」佛就告诉波斯匿王:「这样的甘露法所提供的功德,精妙难量,是很难测量的。祂在细的部分、粗的部分,都能够帮助你。不是天界或世间的人,用他们的福德力量能够回报的,你做再多的回报都回报不了的。
 
但是有一件事情可以回报,就是你以慈悲的心,自己来修习佛所教的这些甘露法;了解、修成了之后,再把你所会的、所了解的,拿来转教给其他的人,也让这些人能够有信心来学,也成就了;然后再辗转的教出去。当然条件是你要真的修,修对、修好、修成了。而不是你也不懂、糊里糊涂的,也没有修好;那个就不算了。必须是你会了、你了解了、你通达了,把你所会的,再转教其他的人,其他的人也能够再转教下去,那么这个状况就没有穷尽了,这样就能达到无量。
 
这个状况,就好像以一个灯去点燃无量的灯,一灯燃无量灯;这样子做就是报了师徒的恩,报了佛陀的恩。你这样子来报,等于是你自己得到解脱,学好了,再运用你的智慧,来帮助众生解脱。这样不仅仅是报了师恩,报了释迦牟尼佛的恩,也报了三世诸佛、所有一切佛的恩,这样子的报恩是最大的。如果用你世间的作为,以人的功德、福德来报恩,是报不完的;因为你太渺小了、福德太少了,唯有照佛所讲的方式来报,才能够报得了,才是真正的报恩。」
 
这时候,波斯匿王又说了,希望佛陀能够讲一讲,像这样子自己学会、修好、解脱了,再辗转把佛法教给其他众生,让他们也能这样子做;然后他们还有能力,再让其他的众生又再学会,一直不断地这样传下去。这样子做能够得到什么福报呢?
 
释迦佛就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从师闻法,一句一义,展转教化,乃至一人,未信令信,未解令解,如是功德无量无边,非是凡夫所能知也。」喔,他这样子做,得到的福报多到什么程度?多到你完全不会了解,凡夫没有办法了解。「大王,假使有人,」祂就举一个例子:「于千岁中」在一千年当中,「饮食医药,上妙衣服,供养恭敬佛法圣众。」他从饮食、医药、还有衣服,一直供养佛教的修行者、圣者,「那么他的福多不多呢?」
 
波斯匿王说:「很多,多到不可称量。」佛又告诉波斯匿王说:「善男子、善女人,从师闻说诸佛正教,展转教化,乃至一人,令其信解;其所得福复过于彼。」你只要教人的话,你得到的福德,比那个在一千年里面,做了那么多供养的人还要多;而且多的超过千万亿倍。为什么呢?「法化之功,应无量故。」法化,就是用法来教化的这个功德,是没有限量的,是无量的。
 
这里我们剩下最后的一段,就是告诉你怎么报恩,怎么做才能真正的报恩。讲到这里,我对大家有一个限制,说不可以去教人,这个事情就被阻止啦。现在我们来把这个事情再说一下。如果我教你的法,你修成了是可以教人,之所以不能教人,因为你没有修成,没有修成的话是不能教人的。因为现在我所知道,没有人修成,所以就不能教。有些人,他以为自己修成了就去教人,一教人就出毛病。据我所了解的,还没有人修成,所以我做出这样子的规定。如果你修成了,我是会要你教人的,这个时候才能够教人。
 
什么样子叫做修成了呢?修成还是没有修成,怎么去鉴别?我现在的了解,你们应该还没有能力自我鉴别,没有这个能力。我也没有办法教你们怎么自我鉴别。鉴别的方法是有,但是方法你一用就会出毛病。因为那个方法,你以为你听懂了,事实上你还是不懂的。我现在就先告诉你,方法我可以讲,现在就可以讲。
 
怎么样子就是修成了?因为我们现在修的就是消业法,现在教给大家的就是《金刚心菩萨念诵法》消业。也教了十善法,那么这两个法,什么样子的状况下就是修成了?简单来讲,就是你把业都消干净了,十善法一做,从此以后再也不造业,那就是修成了。可是你能鉴别吗?你还是没有办法鉴别啊,虽然讲给你听,你实际上还是没有办法鉴别。什么样子叫做业消掉了,怎么鉴别?什么样子叫已经没有业报,已经不再造业了,你怎么知道?你根据什么鉴别?没有这个能力鉴别的。事实上很多事情,已经显示你们没有办法鉴别。因为那个测试一直存在,如果测试都没有过关,怎么会是成功的呢?
 
我再讲一个方法,更真实一点的鉴别方法。讲《圆觉经》的时候讲到「对境不生」,什么样子的对境?让你大喜悦、感觉好开心的、贪心大悦的那个状况出现了,譬如说,让你中了六合彩、中了乐透、好比说中了两亿,大量的钱就这么砰地一声,掉下来给你了,你会起什么反应?一试就知道了。根据你会起什么反应,就知道你是否能够做到对境不生、贪心不起。还有,譬如你的杀父仇人,不共戴天的仇人跑到你面前来,你能够瞋心不起吗?这就是对境不生。
 
「贪嗔痴慢妒,对境不生」,那个状况出现在你身上,你这些贪嗔痴慢妒没有起来,完全生不出来;那就算是成功了,业消掉了。这样才是业消了,很好鉴别吗?很难喔!你说那个状况出来的时候,你没有生起那个心,其实你是生了;你已经生出来了,但是你还以为没有生出来,这种状况多的是。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鉴别,这也是《圆觉经》里面提出来的。你能够把仇人看成跟自己的亲生父母没有不同,做得到吗?不是真的要去做,只是检查一下自己做得到吗?如果你觉得你真的很孝顺、很敬爱父母,当你看到一个不共戴天的仇人,你能够看他像你看你的父母一样吗?做得到才算成功了。
 
不是没有鉴别的方法,但是你真的能做到吗?当你能做到的时候,你所学的法就是成功了,你可以教人。现在也不让你们自己鉴别,你们只要说:「我现在这个状况是不是算可以了?」你来问我,我检查一下,觉得可以了、对了,那就可以用这个法,就可以把你们所会的法辗转教人。但是辗转教人并不是做法师,很多人在辗转教人的时候会想:「我是法师了,我是上师了。」不是哦,就只是辗转教人而已,不要自己自抬身价。「我现在可以教人,所以我是老师。」有这个心理就是不可以,所以我特别规定不可以的。
 
中国文化是尊师重道的,这个文化的内涵,却让大家养成了一些负面的恶习。尊师重道本来是好的,但是会变成一个阶级,我做老师了,我就高人一等。,因为中国有这个恶习,所以我才会规定不可以教人。佛陀是在印度讲这个经典的,印度没有这个恶习,他们不会认为我教人了,我就比你高一等,所以没有问题。可是弄到中国这个文化内涵里面,它本来是好的,后来就变成有恶习了。为了防止这一点,所以我才会做这样子的预防措施,原因在此。
 
那么大家会想:「如果我心里没有这个恶习,是不是就可以了?」我本来也这么想,有的人心里并没有这个恶习,虽然他在这个文化当中,但他自己没有这个恶习,是不是就可以了?我后来发现不行,还是不行。为什么?因为你周围的人有呀!你周围的人有,你这么一做以后,周围的人就会把你捧上去;被捧了以后,你也飘飘然,不知不觉还是要中招的。所以只有在你的业障消净,对境不生真做到了,人家捧你也不会受影响,才能去教人。因为你自己里头真的干净了,没有业障了。
 
人与人之间,人群之间的影响力,你也不得不考虑。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修行,我们其实修的是整体,是一个群体在修的;顾虑到这些问题,所以我才有这个规定。也就是说,你们要使用辗转再教化的这个方式,是要有条件的;当你的业障消除了,你的法修成功了,是可以做的。而且你不做我还要鼓励你做,因为这个功德是非常大的,但是条件不合的时候是不行的。
 
好,我们再看到最后一小段。「佛告阿难,如此法教精勤宣化,一切人民其福无量。阿难,我今以此无上妙法,付嘱于汝,宣布教化,过度众生,则为供养一切诸佛。」能够这样子的宣布法化,教导一切众生,这个就是供养一切诸佛,这个是最高的、最好的供养。
 
阿难叉手白世尊曰:「佛嘱此经,当何名之?」佛告阿难:「此经教者,名《未曾有说因缘经》,当勤修行。」我们这边已经叫做《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原来经文里面,你看祂说的是《未曾有说因缘经》。以前没有说过的因缘经,所以这部经,如果要简称的话,就可以称《因缘经》。只是以前祂没有说过,在这一部经祂才开始说,这部经是佛第一次说因缘。
 
「尔时波斯匿王、祇陀太子、夫人、后宫四部弟子、释梵诸天、八部龙神、八十万人,闻佛所说,皆大欢喜。各各发心,向三脱门,礼佛辞退,如法奉行。」好,这部经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
 
我们还剩一个多钟头的时间,所以我们把这一部经,前面所讲的部分回顾一下。你们从这一部经里面学到了什么?我自己觉得,我学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从哪里学的呢?就是从经文讲到扇提罗的故事里面学到的。
 
故事里的扇提罗,在无量劫前原来是五个比丘,在讲这部经的时候,这五个比丘已经变成了波斯匿王皇后的仆人了。这五个仆人,四个就是给皇后抬轿子,还有一个是打扫厕所、清理粪便的。这样子的工作,在印度是由最低的阶级在做的,印度有种姓阶级,最低的一个种姓就在做这种事。
 
扇提罗的这个故事里面,这五个比丘不怎么会修行、修得不好,没得吃没得喝了,他们就开始动脑筋,把自己装得好像很会修行的样子。就是表面上在修行,但内心没有在修。只是因为没吃没喝了,就想:「我们要怎么样可以混到吃得好一点,过得好一点。」所以就想到装模作样,在山里面弄一个道场,在那里打坐、修行,环境也很清幽,让人家觉得,这五个人一直在那里修行,就被人家注意到了。有人注意了以后,就拿了很多物品来供养他们。
 
他们只不过这样子啊!混吃混喝一生而已,也没有做什么大坏事,只不过混点东西吃喝而已。后来那个提违,就是皇后的前身,就来供养他们,请他们住在她家的林园里面。这五个比丘有东西吃了,又有更好的地方住了,还不满足,觉得应该还要弄多一点,所以派一个人出去宣传,说有四个比丘在那里修行,他们修得很好。做做广告啦,也没什么大坏事嘛,是不是?所以得到的供养就更多一点。然后他们心里面很得意:「人家都要很辛苦、做很多事才能够混到吃喝,我们都不用努力,就混得那么好。显然我们很聪明,很有智慧,我们是有头脑,有经营能力的。」他们所做的事情就这样而已,实在没有做什么大坏事,怎么会掉到地狱那么久?为什么还要做扇提罗,那么辛苦?
 
我想,他们混吃混喝了一生,再去辛辛苦苦做苦工偿还一生,不就还完了吗?不行的话就两生嘛,应该还完了。为什么到现在还在地狱?三千年前他们做了扇提罗,现在又回到地狱去了。这个事情让我大吃一惊。这个业报啊,原来不是简单可以还完的。我本来以为就像欠钱一样,我欠你一百块,我就还你一百,最多再加一百利息,还你两百总该还完了吧?不是喔,还不完的!这个事情让我大吃一惊。
 
因为讲这部经,我才发现:怎么他们还不完呢?他们又没有杀人放火,只是骗吃骗喝而已,怎么那么严重?做别的行业骗吃骗喝没那么严重,做比丘来骗吃骗喝,打着修行者的名号骗吃骗喝,这就比较严重了。好吧,就算比较重好了,还十倍也该很够啦,怎么会还到无量劫、无量生,到现在还在还。这件事我真的不懂。
 
在此也奉劝大家,要骗吃骗喝,做别的行业骗,不要去做修行者。做其他的没有那么严重啦!做修行者来骗吃骗喝,真有这么严重吗?我想也不是这么单纯。要怎么样才可以把这个业报清偿掉?原来是要忏悔,要忏悔才能够还,不是一般的还可以还得了的。喔,这一点让我警觉了。
 
这个扇提罗有没有忏悔把它还完的机会呢?有。当时波斯匿王的皇后就求释迦佛:「怎么样让他们可以还完?」佛陀就把他们叫来,要教他们怎么把它还完。怎么还?就是教他们赶快来忏悔。可是这个扇提罗不肯,打死都不肯。当时的情景,是因为他们抬轿子,那个轿子上的一个宝珠被偷了,说是他们偷的。他们是抬轿子的人嘛,管理他们的黄门就打他,说是他们偷的。因为这样一件事情才引出来这个故事的。这个时候佛陀要他忏悔,他们心里会想:「我又没有偷珠,我还被打,要我忏悔?没道理!怎么讲都没道理呀!」
 
他们心里怎么样都不会认为这是合理的,因为他没有办法知道过去无量劫前,他做五比丘时混吃混喝的事情。就算讲给他听,他也听不懂。遇到的现实状况就是:「明明我没有偷啊,我被你们打了,现在还要我忏悔!」他们死也不肯。所以佛陀要他忏悔,就像我们一般人:「唉呀,冤枉啦,怎么要这样子逼我。」那就没办法啦。从这里我们就知道,你真的没办法知道过去世的事情。
 
我们要知道过去世的事情,那么长远的、无量劫前所发生的事情,很难哪!当事人不会知道的,一般算命的人也不知道;要像佛陀这样子的功力,才能一看就看出来。佛陀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其他在旁边听的人,皇后、其他的人全都相信了,尤其看到扇提罗那样子的反应,更加相信;但是扇提罗不相信,完全不相信,他们就是没有办法接受。
 
我在这个故事里面学到,当恶运、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了,你不要去想什么理由,你只要承认:一定是我过去世做了坏事才得到的,你就接受这一点。如果你能够接受这一点,你就等于有那个什么天眼通、宿命通,就像佛陀那种本事一样。你就接受这一点,然后就忏悔,认定自己过去一定做了坏事,那个错一定就是我;不然这些倒楣的事情怎么不找别人,都找到我身上。只要我们能够接受这一点,你就是有智慧了,你不需要修练到有宿命通,也等于就有宿命通了,这样子就可以达成,你就是有智慧、有般若智。
 
你会认错就会忏悔。所以我就会设想,当时扇提罗他们,如果就接受这样子的观点,愿意忏悔了,他现在早就出来,早就解脱了。要忏悔之前,一定是能够认错,在认错之前一定是能够自我检讨。很多人都能检讨,但就是不能自我检讨;他能够检讨别人,可是没有办法检讨自己。
 
能够自我检讨、检讨自己,是一个本事,先要有一个能力,从我执、我相,暂时的跳出来,跳到外面来看看自己;有这个能力,才能自我检讨。跳不出去的人,没有办法自我检讨的;他只能检讨别人,没有办法自我检讨。大家也不要以为,检讨别人就是坏事,检讨别人也不见得是坏事;但是检讨自己一定是好事。所以你能够检讨自己,就表示你能够暂时的脱离我执我相。如果你不能自我检讨的话,就表示你暂时脱离一下我相、我执都做不到。我们修行,最终就是要去我执,虽然一下子去不掉,但是脱离一下也是一个能力,也是一个本事。
 
有了这个本事,才能够自我检讨,才能够认错,才能够忏悔,有这样的一连串的关系,才能够达成消业。你不会忏悔,就没办法消业。就算你修《金刚心菩萨念诵法》,也不见得能消业。修《金刚心菩萨念诵法》能够达成消业的功效,就是在于会忏悔;会忏悔的源头,原来是要能暂时的脱离我执,是要有这个能力。我执是很难消除的,业障消得干净的话,对境不生,贪嗔痴慢妒不起,那就是我执消的差不多了。
 
我执有浅的、有深的,浅的我们就叫我执,深的叫俱生我执。俱生我执是什么东西?有一天袁启中说,他发现他有好多执着、好多偏见,是根深蒂固的,与生俱来的、一生出来就有的,那个就是俱生我执。他讲的那个与生俱来的、根深蒂固的,换一句话说,就是俱生我执,那是比较深的。我们第一步当然先消我执,第二步还要去消俱生我执;我执都还没有消除,俱生我执那就免谈了。
 
所以从扇提罗这一个故事就发现,我们要消业,原来是要忏悔。要忏悔,原来是要认错,要认错原来是要自我检讨,要自我检讨,原来是要暂时的脱离我执。这一步步的关系,是这么密切的关连。所以消业,大家以为只是把业障消除,喔,那个工程浩大哦,那就是在消除我执,那就是在修行,这个是相关连的。
 
这些业障消不掉,也可以说就是我执消不掉,这是一体的东西。消不掉只好受罪,只好生生世世都在地狱受罪。当然我们说他在受罪,也许他觉得还不错。就像扇提罗,我们说他抬那个轿子是在受罪,皇后说:「啊呀,你以前是我的师父,我怎么可以要你帮我抬轿子呢?你就不要抬啦!」,「不行啦,怎么可以失业呢,我做得好好的,我没有做坏啊,怎么就要把我辞退,让我失业了呢?不行啦!」所以你说他在地狱,他做扇提罗,他觉得不好吗?好像也没有。就他来看,他没有觉得不好,这是他要力守的职业。所以很多都是观点问题。
 
看到这里,如果我们以佛法的观点来看的话,那是在受苦。那你为什么不做皇后,不是很好吗?让人家来抬轿不是很爽吗?那是观点不一样。不过我们就知道,众生有众生的观点,这一点是我自己觉得,我在这一部经里面学到的东西,觉得非常非常的感恩,学到这么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对我来讲非常重要,在其他的经典里面,我还没有学到,只有在这一部经典里面学到了。
 
此外,我觉得我学到了因缘。因缘非常、非常深奥,这部经让我看到、了解了何谓因缘。虽然这两个字我们常常在讲,一学佛以后就碰到这两个字了,以前没有想到它是这么深奥的,真是深奥到我都不晓得怎么办了。经典里面也常常有一句话:「随顺因缘」。当然我们也有另外一句话,叫做随顺众生。这话听起来好像也很平常啊!可是现在我真是觉得非常深奥。事实上,「随顺众生」完整的意思,就是随顺众生因缘。我最近才比较了解;以前我说随顺因缘,常常都是随顺我自己的因缘,我以为随顺因缘是这样子。
 
其实不是,它真正的意思是随顺众生因缘,不是随顺我自己的因缘;对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佛经里面讲的随顺因缘,是随顺众生因缘,这是祂要随顺的。什么叫做随顺因缘?我以前对随顺因缘是很反感的,我觉得随顺因缘,那不就是乡愿吗?我把它看成是一种乡愿。我也把它看成是一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行为。
 
我以前对「随顺因缘」真的搞不太懂,搞不太懂为什么要随顺因缘。现在我知道,因为我自我检讨,我以前做了很多不随顺因缘的事情;我都喜欢扭转乾坤,喜欢做中流砥柱,那都是不随顺因缘。所谓的扭转乾坤,都是自以为是,要这样才好;要做中流砥柱,就是看人家不顺眼,我就是要跟你反着干,那是极其的不随顺因缘,随顺因缘不会做这样子的事情的。我因为搞不懂呀,我就想,那随顺因缘是不是要随波逐流?是不是要同流合污?唉,以前常常会把这个随顺因缘解释成这样子。错了,随顺因缘不是这个,不是这个又不是那个,那是什么?不懂,就是不懂。
 
后来又再想,股票市场里面有一个成语,告诉大家要「顺趋势」。喔,这个趋势是不是就是因缘?要随顺,不要逆趋势而行,要顺趋势而行。那就是顺水推舟,不要逆水行舟,是不是这样?有一点像,我现在的了解是有一点像。因缘不是这样,一直以来,我对因缘都有误解,后来就承认说:「喔,所谓因缘,就是要宿命通,能够知道过去世所有发生的事情。」而且不是一生两生,要像佛陀,无量劫前发生的什么事情都知道,前因后果都知道。我现在还不会这个,没有这个能力,我就承认自己不会。不懂得因缘,就承认自己不懂得因缘;所以才会告诉大家,我没有无量劫的宿命通,我承认自己不懂因缘。
 
所以我才发明了一个事情:「咦,不需要懂啊!」我会有这个般若智,我不需要懂无量劫的宿命,我只要承认这个就是我以前干的坏事,我认错、忏悔,我就变成懂因缘了。不懂因缘的状况,又变成懂了因缘;就得到了懂因缘的好处,有了懂因缘的般若智。这是在没有办法之下,自己想办法找到了出路。我觉得这个出路,不只我自己可以用,你们也一样可以用。
 
在用这些事情的时候,我间接的多了一些体会,这也是我自我反省的结果。我们有时会觉得要做一些事情,但是那个事情一做下去,其实是违反因缘的。举一个例子,譬如说你有一个女儿,年纪到了可以婚嫁的时候,她找了一个男朋友,这个男朋友在你看起来是很糟糕的,这个人是不行的。做父母的就会采取行动,想办法把他们拆开,不要在一起。这是举例而已,就像这一类的事情。
 
这一类的事情,我想我也会做,但是那样子做,就是没有随顺因缘;那是把这个因缘阻绝掉,然后自己就去找到一个,认为这个对象很好的,让他们相亲,然后安排让他们结婚,就把整个的给包办了。我是没有干这种事啦,但是我知道,这样子的事情很多的。我也做过似类这样形式的事情,就是你有一个看法,认为这个是不好的,你有另外一个看法,认为这样才是好的;然后就把这一些主张、方法,加在你的儿女或者别人身上去执行,去完成,让他成功,以为这样才是好事。
 
我现在知道,这样的事情全部都是违反因缘的,完全不是随顺。我现在就体会出来,这是反因缘了,不可以这样做。怎么做才是对的呢?我们比较清楚的举例,如果这是你的女儿,你不能够站在自己的角度、观点来看,你要站在你女儿的角度,来看她跟她男朋友的交往。第一个,就不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你女儿的身上。你要跳出自己的观点,站在你女儿的立场,以她的观点、感受,来看这件事情。你做为母亲或父亲,可以做她的顾问来协助她,这是第一步,一定要先跳出自己的立场。
 
所以你要先有能力跳出我相、进到人相,进入你女儿的状况去了解。你不要预设这样就是坏的,以后的结果就是不好的。你真的觉得你会算这个因缘吗?你会看因缘吗?因缘发展下去会是什么,你有这个本事看吗?我相信是没有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的。所以这个时候你就尊重她,做她的顾问,帮她设想。你不要帮你自己想,你要站在她的角度去想,然后去协助她。至于下面怎么走,那太复杂了,变化太多了。后面会变成什么,让他们自己去筹画、去发展,他们要分开的时候就分开,要合起来继续走下去就合起来,你不要去决定。但是你可以去关心、去协助,让他们自己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这件事情使我想起来,去年到美国,李秉信就讲说,他有一个副业做房屋仲介,在美国卖房子,大部分是中古屋。他讲出他卖房子的心法,我觉得好厉害。他说,房子常常会自己找主人,他带人家去看房子的时候,只注意一个事情:这个来看房子的客人,看到这个房子的时候,如果眼睛一亮,他就知道有机会了。如果客人眼睛没有亮,他也就不去努力了。
 
只要看到眼睛一亮,他就晓得这个人跟这个房子有缘,他就陪他。他说,买房子大多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大的一个财产上的决定,所以他看这个客人,当他心里想要这个房子,他就朝:怎么样子可以成交,怎么样子可以买成,这个方向给他的客户出主意。当这个客人心里面不想要这个房子,虽然眼睛一亮,亮过以后心里又反反复覆,嫌这个不好、那个不太理想。他就朝:「你只要做什么就可以不要买了。」就出那些不要买的主意,提供给客户。完全跟着客户的感觉走。
 
他心里要,你就跟着他要,就出要的主意;他不要了,就帮他出不要的主意。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他就会把你看成是他的朋友,然后他怎么想,他就会跟你讨论,就会告诉你;你就在当中顺着他的心,这样子走下去,后来生意就会做成。当然他先看到客户的眼睛一亮,已经看到有机会了;如果是不会成交的,那个眼睛根本不会亮的,他就不去理会他,接下去就没有联络了。
 
他说你这样子做,客户才会把你当朋友。有的人不是这样做,一心就想要卖房子,就一直夸房子:「好啊!好啊!」当客户觉得不好的时候你还在说好,他就觉得:「你跟我不是一国的。」所以呢,本来他可能会要的,因为你这样子,他就不要了。为什么呢?他要跟你作对,他没别人作对他就跟你作对。
 
当时别人也问他:「你对你的儿女是不是也这样?」他说是,人家说:「那你的儿子如果要吸毒的话,你怎么办?」他说他陪他一起吸。他说,他绝对不让他儿子觉得他跟他是对立的;他要让儿子觉得跟他是一致的,都是同一国的。他说:「在这个时候,你如果真的要阻止他吸毒的话,他因为跟你是一国的,那个时候你说不行,这个东西不行、不要做,他会听。」如果你跟他本来就是对立的,父子就是对立的,那你改变不了他;而且他就会变得,你愈说不可以吸,他就要吸给你看。
 
我听了他这个话,当时还没有反应。就是这几天,我把这件事情又再想一遍,什么样子叫做随顺因缘?后来我想,李秉信他的那个作法就是随顺因缘。当然我还是觉得他做得有点过头,但是他所做的这个方法,有随顺因缘的味道。他说的时候是这样子说的,但是我知道他做很多别的事情,并不是这样;反而是很强势的,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但是他说的这件事情,是有这个味道。
 
也许我还要从这里面去抓一些,因为我对于随顺因缘这件事情,还在摸索当中,觉得这里面非常深奥,深奥到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我觉得这一块是我很不擅长的,我现在还在摸索当中。以上都是我摸索的一些经验,提供给大家参考。也是因为读了这本经以后,才有的检讨、摸索。
 
好,我想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
 
【现场问答】
 
问:我是单身的男生,目前有一个女朋友,尚未结婚,但已发生关系。不知有无犯邪淫罪?如何改进?自慰可以吗?
 
师:好,这个是很实际的修行,以我们现代比较严格一点的标准,那么是犯了邪淫罪。但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也有不那么严格的标准,那就不算犯邪淫罪了。
 
我的观点,如果最终你们是结婚了,那就不算犯罪。如果到后来是不结婚,你去跟别人结婚;我的观点,这是犯邪淫罪。所以你要问如何改进,那就赶快结婚。自慰可以吗?自慰没有犯罪,所以跟犯罪无关。
 
问:临终时要以大罗金仙或虹光身而走,哪一种身比较好?
师:喔!两种都好啊。
 
问:什么叫意生身?
师:就是用意念观想出来的身。
 
问:《莲师心要建言》258页说,若是希望横越六道众生的深渊,就要去除罪恶、有害的我执。请问如何去除?
 
师:修《金刚心菩萨念诵法》、修十善法消业,就可以去除啊!消业成功了可以去除我执这部份,俱生我执,不是靠这样去除的,去除不了。
 
问:微观世界具有量子不确定性,这是否是观测者微弱的念力,扰动了量子客体,波粒二象性,和实验方法大有关系。这是否由观测者的心念投射所造成?
 
师:我不晓得问的人是不是学物理的,应该是一个学物理的人,才有兴趣问这个无聊的问题。不确定性意思就是不可测,就是测不准,量子力学有一个测不准定律,测不准定律就是测不准。为什么会测不准?因为无法分别,因为碰到了无分别性。
 
我们的心念是有分别的,他要去分别,所以去测,想要测得准,测得清清楚楚;那都是能够分别,分别得清清楚楚,我们的心是分别的。但是你要去分别、要测的时候,你就会碰到一个地方测不准。为什么会碰到那个测不准?因为法界本身有无分别性,碰到了无分别性,所以测不准。
 
观测者的心念是要分别,结果他没有办法分别,碰到了法界的无分别性,这些被测量的东西本身有无分别性,所以无法分别,才测不准的。这个不是量子力学的观点,这是佛法的问题。
 
问:如果观测者的心念投射会引发量子跃迁,那么只要念力够强,例如张宝胜,是否就能使宏观世界的物质发生量子跃迁,改变物体的位置,形成所谓的隔空搬运?
 
师:你只要把东西搬运就叫做跃迁,那我现在也跃迁呀!不是这样,量子力学开始的时候,是说在微观世界才有量子效应。但是现在我们知道,像英国的天文物理学家霍金,他把量子力学用到天文物理上,那根本是一个宏观的世界。所以宏观的世界也有量子现象,不是像原来的量子力学所说的,只有在微小、微观世界才有,宏观世界一样有量子效应。
 
霍金提出黑洞理论,本身就是一个量子效应;这个宇宙整个是从空无里面迸出来的,所谓迸出来,就是爆炸出来的。空无怎么会爆炸出实有的这一个物质世界?这个观念本身就是一个跃迁,就是一个量子跃迁。他都已经用在这里了,所以这个不是这样子的。
 
问:请问师父,对境不生是否就是无分别、不动心的状态?
师:不是,不是。对境不生就是对境不生啊。
 
问:什么是佛经里面讲的三脱门?
师:身口意都解脱就是三脱。
 
好,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法与人类文化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现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佛教的财富观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回头是岸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工商时代的佛法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十二因缘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医事人员如何学佛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理性与感性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金刚经》的实践-建立人间净土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我们的未来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自性与生死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探究真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