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果你活得累了──请不要轻生


   日期:2020/11/11 23:0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果你活得累了──请不要轻生

日前有网友留言给我说:「大师。我有很多问题想请教你。有时候想自杀。你可以帮我下不?」这个问题,不由得使我暂时把其他事停下来响应几句;以佛法来说「人身难得」,我们能够投生到这个世界,生而为人是绝不容易的事,为什么有些人却不知道生命的宝贵,而想到要轻生?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生命的意义,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迷失了生命的价值与方向,所以才会做出毁灭自己的不智之事。据数据显示,现时中国每年平均有28.7万人自杀,平均每小时就有32人用各种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依佛法来说,自杀其实绝不能解决问题,非但不能一了百了,反而造成转世投生更大的障碍,而且后果更是无穷无尽。所以,我们要认清生命的意义与自杀的真相。

生命无常.人身难得

关于「人身难得」,在佛教的《杂阿含经》里,讲了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某一个时候,佛陀住于猕猴池侧的重阁讲堂,一天,对比丘们说:「譬如大地全都变成了海洋的时候,有一只寿命无量劫的盲龟,每过一百年才把头伸出来一次,另外,海中有一块浮木,这浮木中间有一个洞孔,此木头在海浪里随风四处漂流,没有固定的处所,那每一百年才伸出头的乌龟,能够刚好遇到这块浮木,且又能穿入那个洞孔吗?」佛陀这样问阿难。

阿难回答佛陀说:「不能的,世尊!」

佛陀问:「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只盲龟若游到大海的东边,浮木随着风漂流,或许是漂到大海的西边,甚至到南边、北边,乃至是南、北四维,四周围绕的道理也如这样,依此道理思考,不一定能够相遇。」佛陀告诉阿难说:「盲龟与浮木,即使是向不同的方向漂流,也还是有机会相遇,然而世间上愚昧无知的凡夫,漂流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之中,要想再恢复人身,比那盲龟遇到浮木还要困难。」

「为什么这样说呢?」佛陀继续讲下去:「那一些愚昧无知的凡夫,不遵行正义、不行持道法、不行持善法,不修行真实法,而且随顺自己的贪、瞋、痴互相残杀,弱肉强食,造下了数不清的无量罪恶。所以,佛弟子如果对于四圣谛还不理解的,就应该要努力修行,勤求上进,断除烦恼,不被惑业所间隔。」佛说完此经,诸弟子听闻佛说法后,心中都非常欢喜的愿意奉行佛法。

佛教认为人道于六道中有其殊胜的地方,经中说人间有五事胜过诸天:勇健、有正念、有佛出世、是修业地、是行梵行处。又说「人间于天则是善处」,因为「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所以连诸天也求生人间闻思佛法。而人身却极为难得,一般人由于过去现在业力的牵引而会于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中轮回。因佛难遇、佛法难闻,众生起惑造业多,除贪离爱难,所以多堕三恶道,难得人身。

我们从这一则「盲龟浮木」的譬喻,便可知道要得人身极为不易,倘若不珍惜人身,努力修行,一旦失去人身,百千万劫想再有机会来做人,就很难说了。所谓「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这么难得,生命如此无常,我们怎能不好好珍惜?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可知道,世间上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但是我们往往却不懂得珍惜。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面对社会上种种不完善、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坎坷与不如意,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这堪忍世界中一切的一切,往往令我们不由得感叹一声:人活着实在太累了!

这说明了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脆弱的一面,感到活得太累了,也是一种自然的心态,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人生难免会有顺逆境,心情难免有高低起伏的时候,但是我们还得活下去,所以一旦发现自己的情绪陷入了低潮,就要懂得纾解与调节,以减轻压力与转换心情。

其实,人的一生,穷也好,富也好;位尊也罢,位卑也罢;再怎么过也是一生,谁也免不了生老病死。可是,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活在这世上,都有他活着的理由,都有其生存的意义。眼前的一切,即使你不认为这是上天瞑瞑之中的安排,但既然你存在着就有存在着的价值与意义。我们每一天都在庸庸碌碌的为生活奔忙,不管你付出的贡献是多是少,不管你的职责或轻或重,这都是你的使命,不要轻视这外表并不华丽的生活,这对于你来说却是珍贵的,因为只有在你的生命中才能找到!所以,不要那么随便想到轻生!想想自己已经很幸福了,可知道世界上有许多许多的人,因各种病苦面临死亡边缘,每天都在痛苦之中挣扎,根本连生命都难以维持,可是他们仍然那么顽强地坚持着,不肯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和他们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要知道,一个人这一期的生命,其实并不是属于个人所有的,这个四大所成的血肉之躯,最初是由父母结合而生养,然后经过教导抚育,并从社会接受种种所需而茁壮、成长。我们的生命,可以说是社会大众的众缘所成就的,因此长大成人以后,当然就应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以回报、回饙于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有责任,使自己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但是却没有权力毁灭自己的生命──自杀就等于杀生,是不道德的行为,是愚痴无知的行为,是佛法不容许的。而更可悲的是,当一个人自杀之后,他会在死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内,不断重复自杀的动作,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可怕。

佛教的「自杀」观


佛教是慈悲护生、珍爱生命的。而所谓「自杀」:(一) 据《四分律》卷二载,有自杀、教人杀、遣使杀等二十种。其中,「自杀」即指自己动手杀害有情生命。是故佛陀本「慈爱予乐,悲愍拔苦」之心,乃制定杀戒,严禁伤害任何有情众生,若犯此戒,属「波罗夷罪」。(二)即自己杀死自己。所以五戒之首即为「不杀生」,含有

禁止自杀之意。「不杀」戒的范围,不说虫蚁等微小生命,就连没有生命的草木都不得损毁。

前面已经说过,佛教强调「人身难得」,所以教人注重当下修行与现世解脱,且认为人间修行胜于天上,所以尤其珍惜人的生命。不杀戒以杀人为重罪,而自杀则其罪等同。佛陀在世时,多有比丘修不净观后厌患色身而以死为解脱,有的自杀,有的求人杀死自己,有的以杀人为度他。所以佛陀制戒,规定比丘自杀者犯「偷罗遮罪」;此罪障碍自杀者进入人天善道而堕入恶道。而比丘亲手杀求死者,或帮助求死者自杀,或赞叹死亡、劝诱和蛊惑别人自杀,最后别人因此而死,就会犯「波罗夷罪」;此罪又称「断头罪」,如人断头不可复生,

犯者从此失去比丘资格,不得再住在僧团之中,与道果无分,这是声闻戒律中极重罪之一。由此可见,无论是自杀或杀他,在佛教中都是极重之罪,都是不容许的。

要知道,世间的一切万物,从有情到无情,都有它的生命与生机,我们都应该保护尊重。所谓「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我们人类?所以把自己宝贵的生命结束,或因此牵连、伤害到别人的生命,这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加以规范、防止。人的生命要自然的生,也要自然的灭,强求的苟活与自暴自弃的放弃都是不正确的。所以自杀前,请再给自己几分钟的思考,想想,人活着才能解决问题,死了怎能解决呢?只要有心振作,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何必用自杀来逃避呢?何必把自杀当成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呢?事实上,自杀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徒然留给世间及后人更多、更大的问题与痛苦而已。

让生命活出意义与价值

所以,我们要认识清楚,我们的生命并不是属于个人的,而是天地间共生共有的,我们没有资格将之摧毁,而应该将之奉献给大众,我们应该尽力让生命活出意义与价值──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服务大众、就在于成就别人;我们活着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且要想到其他人的利益、要想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我们要能建立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亲人的责任感、对自己所受恩惠的人如父母、师长等的责任感;试想这么多人的恩惠,你还没有报;这么多的责任,你还未了,如何能一死了之呢?


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健康,珍惜亲情、友情、爱情!生命对于我们都是只有一次,所以要好好珍惜每一天!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为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所以,我们除了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外,更要学会知足。

我们生存在世界上,考虑问题之时要多些知足,少些计较──其实只要知足就会没有烦恼,就会快乐!虽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各种压力与考验,面对这些压力与考验,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要不就是快快乐乐地主动接受,要不就是闷闷不乐地被动接受;接受的态度不同,所造成的后果也就是天壤之别;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年,为什么我们不能快快乐乐的活着,去自利利他、自度度他呢?这样的生命,不是更有意义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