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凯法师:略述中国佛教禅净双修思想的发展


   日期:2020/10/30 7: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略述中国佛教禅净双修思想的发展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大德们对印度佛教经过长期地整理发展,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八大宗派。而其中,禅净二宗将大乘佛法的精髓,总摄于简单切实的圆顿修持法门中,充分表现出中土本有的儒道二家之说尚简重行的传统,因而能适应中国的民族文化心理,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的主流,至今仍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
  禅净二宗,禅宗主自力解脱,明心见性,入门扫荡一切,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佛”之一字,亦无安立之地,并以疑为门径,有“不疑不悟”的说法;净土宗则依赖他力救度,以深信为前提,信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实有不虚,发愿往生,一念单提,孜孜念佛不辍,临终得佛接引,往生西方净土。两家的路子似乎是南辕北辙,风格迥然相异,似难兼修或融通。两家人中,互相是非,尤禅宗人低贬净土,不乏其徒。但是若深入两宗的高层次里面,则可见在理论和修持方法上,两家不但可以融通,而且禅宗人兼修净土,我们通过对中国佛教史上禅净二宗关系的考察,发现大有人在。


一、禅净双修的萌芽时期

  从大乘究极义理看,禅宗所欲明见的自心佛性,是真如实相乃至佛的同义词;净宗所念的阿弥陀佛,梵文原义为无量光、无量寿,是对真如实相的形象化,是人格化的表述,净土宗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就是说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即是自心的心性的显现。达磨东来,禅宗传入东土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达磨禅凝神壁观,圣凡一如,原与念佛的方便不同,但从净土宗所修的念佛禅高层次,也须观佛法身、观实相,明见真心佛性,乃至见道证果,才能得上品往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禅宗的四祖道信开始,引用了“一行三昧”,一行三昧是念佛三昧之一。什么是一行三昧?《文殊般若经》卷下说:“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这就是说,所谓“一行三昧”,就是专注于无差别相的法界,达到念兹在兹,一心不乱,“系心一佛”,念念相续的境界。《文殊般若经》又说从称念佛名入一行三昧的方法,“欲入一行三昧,应赴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这说明用无分别心专称一佛名字,便能于定中见十方三世诸佛,尽知诸佛共同的法身理体实相,亦即明心见性。按照这种说法,那么净土宗人所修的持名念佛,念至功深力极,即可达禅宗所期的明心见性,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禅宗四祖道信,就是依《文殊般若经》所说的一行三昧,教人“并除三毒心、攀缘心、觉观心念佛,心心澄寂,更无所缘念”,识无所缘念,平等不二的心即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道信在《入道安心要方便》中说:“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息一切妄念而专于念佛,心心相续,念佛心就是佛,形成了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的双峰法门。
  继承道信法统,光大道信门庭的,公认为是弘忍。弘忍是以念佛为净心方便,如《传法宝纪》说:“及忍、如、大通之世,则法门大启,根机不择,齐速念佛名,令净心。密来自呈,当理与法。”在弘忍以前,禅法是“法匠默运,学徒潜修”,这是审察学人的根性,决不轻易地传授。到了弘忍,不问根机怎样,本着“有教无类”的精神,一齐教他们修习念佛净心的禅。道信是“心心念佛”,弘忍以“念佛名”为方便,成为公开的、普遍的禅门新方便。
  自从弘忍传六祖慧能,禅宗发生巨大变化,专门主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因此,念佛法门是著相有所得的法门,对净土宗采取嘲笑的态度,他们举《六祖坛经》说:“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而对于禅宗的这些主张,净土宗的慧日大师在《往生净土集》中曾加以破斥融合,慧日大师认为凡夫发菩提心,行菩提行,纵然是有漏修习,也非同龟毛兔角的妄法;而且,圣教所说的正定,是制心一处,念念相续,离昏沉掉举,持心平等,若有睡眠覆障,马上即策励念佛、诵经、礼拜行道。如此修习禅定,名为佛禅定,与圣教相合,是佛所印可的禅定。这是批评有些禅者堕于空见,废舍万行的偏见,奠定以后禅净双修的基础。
  达磨大师以后,禅宗修念佛信仰净土的人还是有的,据史传所载,有牛头宗第四祖法持大师。大师是江宁人,得黄梅弘忍的心要,继牛头宗的祖位,常系念净土,发愿往生净土。又有南阳慧忠和智钦也常修念佛,智钦后于郑州阿育王塔烧臂发愿往生,禅史不明。唐代百丈怀海禅师示众法句中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他制定的《百丈清规》现已失帙,后世清规多规定于病僧、亡僧前称阿弥陀佛名号。现存的《敕修百丈清规》是元朝德辉所编辑,元朝是禅净一致盛行的时代,故规定病僧诵念时,大众同声和唱“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百声千声,愿归安养,原来的《百丈清规》也许有这种思想。


二、禅净双修的发展时期

  从修行法门的难易来说,净土念佛显得比禅宗更简易有效,更有保障。从唐代以后,随着中国佛教的发展,禅净二宗逐渐有融合的趋势。
  真正提倡和鼓吹禅净双修,最有力的是五代末年法眼宗的永明延寿禅师,寿公发愿求生西方,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吴越忠懿王特别为他在永明寺内建西方香严殿。他撰写了《万善同归集》,建立圆修十义,述禅净一致的思想。在《万善同归集》第三举古德之释中说:“禅宗失慧之徒执理迷事,云性本具足,何假须求,但要亡情,即真佛自现。学法之辈徒执事迷理,何须孜孜修习理法?合之双美,离之而伤,理事双修,以彰圆妙。”这正是宣示永明延寿的主张。他认为禅宗之徒执理废事,故劝令理事双修。他的圆修十义中第一是理事无碍门,提到菩萨以无所得为方便,行有不乖空,入俗不碍真,住无为之理体,作有为之佛事。凡万善诸行皆为菩萨入道资粮,成就般若的助缘,般若如慧目,万善如行足。如无万善行足,般若慧目则不能到达清凉地,所以禅宗虽明心见性,但仍须修念佛、诵经等六度万行。他被后人尊为净土宗第六祖,他所撰的《禅宗四料简》,强调禅宗人必修净土,对后世禅宗的影响颇大,其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这就是说参禅即使彻悟,烦恼尚未断除,若不修净土,十人中有九人要于中阴境迷惑,随所现烦恼而受生于六道中。只有“有禅有净土”,参禅开悟兼修净土,才十拿九稳,“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有如猛虎生角,无所畏惧;即使不参禅而专修净土(无禅有净土),也可“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依此可知,延寿禅师是认为利根上智者,应禅净双修;钝根下智者,专心念佛,期生净土,何愁不开悟。永明延寿这一教化与善导可说是同一旨趣。
  云门宗的天衣、宗本、善本师资三人是禅净兼修的有名人。天衣义怀为雪窦重显的法子,永嘉乐清人,师事重显有省悟,后住越州天衣寺广布化导,同时密修净土,撰《劝修净土说》一篇,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七十二岁圆寂。他曾经对设问曰:“若言舍禅取净,厌此欣彼,即存取舍之情,为众生之妄想也。若言无净土,则违佛语。果然,修净土者当如何行?”大众都不能回答,他自己回答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譬如雁过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这是唯心净土的意思,求生决定生,然而实无去来,说明了生即无生的道理。宗本是天衣义怀的弟子,住净慈、慧林等巨刹,为延和殿说法的高僧,常修净土之业。有一次,雷峰才法师神游净土,观见一座庄严的宝殿,据该处人说,此是待净慈寺本禅师生西所住的宝殿。宗本曾说:“宗本修禅之时,必在极乐世界,无二相。”宗本又著《归元直指》,述说禅净一致的宗旨,并说:“法门固有八万四千,总不如一句阿弥陀佛;公案虽有一千七百,亦不如一句阿弥陀佛。”其门下有法云善本、姑苏守讷、守一法真等,都受到宗本的感化而兼修净土。
  云门宗还有禅净兼修的名人是慈觉宗赜,他是长芦应夫的门人,即天衣义怀的法孙。他在天祐四年(公元1089年)于真州兴结社念佛,名之为莲花胜会,著有《莲花胜会录》、《劝修净土颂》等文,他在《莲花胜会录》中说:“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者,第一义谛也。是以实际理地不受一生,则上无诸佛之可念,下无净土之可生。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则总摄诸根。盖有念佛三昧,还原要术,开示往生一门,所以终日念佛,而不乖于无念;炽然往生,而不乖于无生。故能凡圣各住自位,而感应道交;东西不相往来,而神迁净刹。……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解脱之要门,修行之捷径,是以了义大乘,无不指归净土;前贤后圣,皆愿往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应皆念弥陀,求生彼土。”他在此文中极力宣扬净土的庄严、此土秽恶,劝生净土,并且以“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生即无生”的道理来说明禅净一致。
  曹洞宗人潜修净土者亦不少,著名的有真歇清了禅师,清了禅师曾著《净土说》,但失传并未见到,但从天如禅师的《净土或问》中所引该书之文,可窥见当时洞宗一派皆修念佛法门。《净土说》中说:“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皆悉能入。”同时,真歇禅师对一心不乱进行阐释,“谓一心不乱兼含理事。若事一心……由持名号,心不乱故,如龙得水,似虎靠山;若理一心,亦非他法,但将阿弥陀佛四字做个话头,二六时中,直下提撕,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亦有亦无心念,不以非有非无心念,前后际断,一念不生,不涉阶梯,径超佛地。”这就是说,离绝名言分别心而持佛号,念到明见自性,名理一心;事一心是有能念所念的二元对立,严格说来称不上一心,所谓一心,即绝对心,即超绝能所对待,不生不灭之真心,这就是真歇禅师的禅净融合的思想。


三、禅净双修的兴盛时期

  元朝以后,中国禅宗几乎是念佛禅,堂堂禅门硕德终日从事念佛。如惟则
  《净土或问》中说:“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悟与未悟,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其中,主要人物有丽水盘谷、中峰明本、天如惟则、北涧居简、善继绝宗、自缘会堂、梵琦楚石、显示警庵、无愠恕中、普智无碍、憨山德清、悟本无际、紫柏达观、云栖祩宏、惠通大阐、月江觉净、鼓山元贤、为霖道霈等等。
  明本主唱禅是净土之禅,净是禅之净土,尝作《怀净土诗》一百八首,《劝念阿弥陀佛偈》及《怀净土》十首,《怀净土诗》中说:“禅外不曾谈净土,须知净土外非禅,两重公案都拈却,熊耳峰开五叶莲。”楚石梵琦是明初最负盛名的禅师,自幼兼修净土,后名其室为“西斋”,撰《西斋净土诗》三卷,倡导念佛。普智无碍有《阿弥陀经集注》,惠通大阐、月江觉净均依念佛之公案而契悟。鼓山的永觉元贤与为霖道霈师资为曹洞宗门下之人,前者有《净慈要语》,后者有《净土旨决》,均提倡禅净一致的道理。
  明末四大高僧皆曾参禅有悟,皆弘扬净土,莲池、蕅益专弘净土,被尊为净土宗的第八、第九祖师。憨山德清曾经住在庐山双乳峰专修净土,有他的遗文《憨山老人梦游集》三十卷,全集中有关念佛法语数篇。蕅益大师依天台阐释净土,别树一贴。云栖祩宏是复兴禅净二宗的明末佛教界之伟人,著有《阿弥陀经疏钞》、《往生集》、《净土疑辩》等等,莲池大师的禅净同归说是永明延寿禅师禅净兼修思想的发展。他在《弥陀疏钞》中,认为《阿弥陀经》正摄顿教,兼通终教、圆教,由于清凉国师以禅为顿教,所以这就显示了禅净二宗归一。莲池大师基于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么众生念佛,不过念诸佛心内的众生,众生是诸佛的众生。以另一方面说,念佛至一心不乱,念极归于空,即无念之念,这是名为真念。所以终日念佛不乖无念,而且念佛即念心,达生体不可得,生而不生,不生而生,炽然求往生,实在不能离开这一点,这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义。自心即佛,禅宗与净土,其途虽异,归即同一。这是继承永明大师以来的思潮,但以净土同禅为顿教所摄,并且就《阿弥陀经》一心不乱之说分为事理,以理一心为达磨直指之禅,主唱禅净二宗同归,实是伟大创意,禅净双修的思想终于达到圆满的顶峰,大师的功劳永不泯灭矣!


四、结语

  代表中国佛教两极精神的禅净二宗,由互补而互融,由对立而以念佛为净心方便,逐渐兼修而达到禅净同归,可以说是对《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了淋漓尽致发挥。禅净双修及禅净双融的念佛禅,至今仍为中国汉传佛教界禅法的主流,有待于进一步发扬光大。禅净双修的念佛禅还传往海外,直接影响了朝鲜的晚期禅宗和越南的莲宗、日本黄檗宗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圣凯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圣凯法师)  

 圣凯法师: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圣凯法师: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 

 圣凯法师:区域佛教史研究的典范——读崔正森先生的《五台山 

 圣凯法师: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圣凯法师:佛教思想史与佛教“人学” 

 圣凯法师:佛法谈做人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四)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三)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二)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一) 

 圣凯法师:僧教育的四个层面 

 圣凯法师:《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