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曹越:性相圆融


   日期:2020/10/20 9:0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性相圆融

问:“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何理解?

答:色蕴空,则五蕴空;五蕴空,则诸法空;诸法空,则度一切苦厄,证究竟涅槃。“色不异空”一句,乃破凡夫执色法为真实之常见;“空不异色”一句,乃破二乘不达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离色断灭空,及外道不信因果相循的豁达之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则全显真俗圆融,色空不二之般若实相。

此四句亦可破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边。色不异空,是对有边的破除。色是代指一切所知法,本来无有自性,虽显现而本体为空性;空不异色,是对无边的破除,由此了知空性不是断灭空,不是于显现外另有一个空性存在,而是于空性当体即显现一切色法;色即是空,是指现空双运,破除亦有亦无的俱二边,由此了达显现与空性不是如搓黑白绳一样各成别体存在,而是如金与黄色,水与湿性般无二双运。空即是色,是指离戏,断除非有非无的二俱非的微细边执,了知现空双运也是非有实体的存在。如此四边破除后,更无任何实执戏论,抵达了诸法之究竟实相。色空圆融的道理既明,受想行识四法也是同样道理,无一法可得,而又具足一切法,当体真空妙有、明空不二。

般若以现空无二为要,即修习者并非将所现为世俗,将空为胜义而分别,而是修习现空无二,即是双运。如果将显现的色与空性分离,则二者都无有建立的基础了,又即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显现皆为“本体”自性空性的显现,即现空的空,此空又为显现所依的空性本体自性。又以现空的空破本体空性的空,即现空与空性本体的空,无二一体无有离合。而未证到现空者,便以信、解修之力,而积修道资粮,此资粮以现空双运的义趣,也为功德的之果。

见地抉择

问:见地如何抉择?

答:修行首重见地,《法华经》说,“三世诸佛皆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故”。也可以说,六凡四圣十法界的根本差别就在于各自的见地不同。凡夫及外道为见惑所困,执著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见,身见是执取肉身为自己;边见包括断间和常见,有人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断见,有人说,人死了还永远存在,这是常见,不离断常两边,所以叫边见;邪见是指拨无因果,不承认因果规律;见取见是迷执妄见,即执取前三见为正见;戒禁取见是指外道妄执邪戒与苦行,妄想升天解脱。

二乘是修法真空见,已证我空但法见犹存。大乘菩萨则有唯识见、中观见等差别。

问:什么是唯识见?

答:简而言之,知道三界一切万法、一切事物都是我们自心所现的影像,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中观见也称为无生见,知一切法胜义无自性,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一、不异的。

此外,中国汉地以教外别传的禅宗见最为高超,西藏宁玛派则以大圆满见最为殊胜。

禅宗见与大圆满见颇有相似之处:法尔如是,本来清净,本来就是佛,不等你修才是。法尔、自然,就是如此,一切法本来清净,本来就离开生死涅槃,离开取舍等等垢染,原本无缚,也就没有什么解脱;没有解脱,也没有什么叫修,本来就是佛,也没有什么现在才证的,所以是无修无证。

可以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话,说的是本体空性,般若体性空。见地不同,所证之果亦有不同。

圭峰宗密禅师说:修道人因知见的差别,修证的果有五种不同。第一,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第二,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第三,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第四,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第五,悟此心本来清静,原无烦恼,无漏智性本来具足,此心即佛,是最上乘禅,达摩门下所传之禅即是此禅。

问:“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何理解?

答:佛法非观文字,但向自心体认,本来如是,本来具足,不假修证。修行人每以有法可修、有佛可成、有生死可了,则未通达般若,尚未见道,念念皆是生死。若一念明悟,则当体即空,本自圆成,还有什么我见、法见吗?

义释:舍利子,照见诸法空相之时,妙明真心法尔如是,无有生,灭,垢,净,增,减。

问:何谓诸法空相?

答:诸法空相即是法界实相,实相无相亦非无相,也称为一真法界,十法界皆为妙明真心所显,唯有这妙明真心真实不虚,所以叫一真法界。妙明真心无相可得,却又具足一切妙用,十法界皆不离此妙明真心。

从法相缘起而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是以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缘生如幻,本无自性,所以不生不灭。真心本来清净,垢净都是相,而其体性本空,相不碍性,所以非可以染之使其垢,治之使其净,众生虽然作恶,真心不因被恶缘所染而污垢,众生虽然行善,真心也不因被善缘所熏而清净,所以不垢不净。因为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空,从开始时就是圆满的,不因诸佛证之而增,也不因众生迷之而减,所以说不增不减。

依藏传佛教宁玛巴大圆满见而论,心之本体空,非作之使其生,非坏之使其灭,故不生不灭;众生因无始无明,而执心为实有,因而有生有灭。心之本性明,明则能感受万物,但不为万物所染,如镜照影,影有美丑而镜无染着,故不垢不净;众生不知对诸法之感受皆为心之明的反射,执心外另有相对之实法,所以妄生垢净之见。心之功用周遍法界,证果时无增一分,众生时无减一分,因真理特性不变,所以说不增不减;众生执二元对立而有取舍,故有增有减。

古德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说的就是这个自性本体。

此自性本体向何处认取呢?

只需回光一鉴。

这个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的是什么?

无论参禅、或修大圆满、大手印,首先应认识这个明空双运的自性本体。明空双运的“明”字,非指世间现象的有相光明,而是指真心本具之觉性光明,众生妄念无明的本体即是觉性光明。“空”者,亦非世间现象与有相对之顽空,而是指诸法皆无自性之理体。依自续中观而言,世俗谛为有,胜义谛为空;依应成中观而言,一切法远离四边八戏,为无生大空性。双运指一切法既是缘生,又是空性。缘生不离空性,空性不离缘生,如水与湿性,金与黄色。非缘生之外另有空性,亦非空性之外另有缘生。此明空双运之心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不断不常,除了展现此心体之智慧光明外,别无佛道可成。

《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本来即是觉空不二,只需不随妄执流转,心性本体自然安住,则本性了了分明。《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破一切相,唯显空性。《金刚经》又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一切法都是诸法空相,众生妄起尘劳也是空性的妙用,诸佛成就佛果庄严,也不过是空性的显现,所以说世出世间,无一处不是法界实相。

问:“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依无所得故”如何理解?

答:般若本体,由用而显,般若之妙,在能起作用,一切世出世法,皆为法性妙用。故知一切蕴处界诸法,虽属有漏生死染污之法,亦无一法不是法性之妙用,性真相妄,故说是无;二乘及菩萨所修道法,虽属出世解脱之法,而无一实法可执,法执应舍,故亦说无。修道位菩萨,朝于斯,夕于斯,无所执取,无法可得,亦无法可舍,廓然无圣,乃为真圣。

义释:于本性清净的空相中,一切法性空,无一实法可得,所以不见有实有的色受想行识;不见有实有的眼耳鼻舌身意;亦不见有实有的色声香味触法;也不见有实有的眼识界,乃至不见有实有的意识界;不见有实有的无明,亦不见破无明后之空性实有,乃至不见有实有的老死,亦不见老死断掉后之空性实有;不见有实有的十二因缘法,亦不见有断尽十二因缘的空相实有,即断尽实有后之空相,亦非实有;不见有实有的苦集灭道诸法;不见有实有之智,亦不见有实有之得。因为空性本自圆满,无能得所得的分别。

问:何谓蕴处界皆空?

答:首先,我们对五蕴、六根、十二处、十八界的相互关系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五蕴为色受想行识;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也名内六处,分别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称六境),也名外六处,合称十二处;根与境相会之时,识心加以了别,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此六识与六根、六尘各有其自性,别名为界,故合称十八界。界是界限义,根尘识共十八法,各有自性,相互差别,互不混淆。所以六根有六根的界限,六尘有六尘的界限,六识有六识的界限。若详细来说,眼根有眼根的界限,乃至意根有意根的界限;色尘有色尘的界限,乃至法尘有法尘的界限;眼识有眼识的界限,乃至意识有意识的界限。比如,色为眼所缘之界,眼为色所入之界,合眼根色尘则为眼识所发之界。耳鼻舌身意例此可知。又色境在外为外界,眼根在内为内界,识生其中为中界。因各各界限不同,故以十八界名之。

六种识心中,前五种识心,所依的是有形象的眼等五根;第六意识所依的,是没有形象的第七识意根,第七识专执第八识见分为我,而成我执,由我执发生意识,而见万法。前五识的功能是直觉的,前五识缘境时,唯感现量,全无分别作用,而且只能各缘一境,又只能缘现在境,不能缘过去或未来。第六识则长于对法境的分别计度,既感现量,也有比量、非量,同时能回忆过去,预想未来,作为一切善恶行为的主谋。

凡夫所执我相,不出色、心二法。迷心则执缘影虚妄以为心;迷色则执四大幻质为实我,执万有假象为实法。因其所迷不同,所以佛以善巧方便,因人施教。遂使法有开合不同,对于迷心偏重而迷色轻者,为说五蕴之法,合色法为一,开心法为四——受想行识,此谓合色开心之法。对迷色偏重而迷心轻者,则为说十二处,开色法为十个半——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尘(色声香味触)、及法境之半分(法处所摄色),合心法为一个半——意根一,法境半分,此谓合心开色之法。对心色并迷者,则为说十八界,开色法为十个半(与十二处相同),开心法为七个半——识六,意根一,法境半分,此谓心色俱开之法。

所以对于迷心偏重而迷色轻者,说无色受想行识。依缘起性空而论,五蕴诸法,从因缘生,原无实性,其性即是空性,所以说五蕴皆空。依实相理体而言,众生本具妙明真心,本来空寂,五蕴诸法如幻如影,无可得,无可执。既可以从现象推论至空相的本体,也可以拨开现象的假相,但显空相的真性。现象虽有,但其性本空,有等于无。所以真心的空相中,根本就没有五蕴可得,故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对迷色偏重而迷心轻者,则为说十二处空,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正如洞山良玠禅师所疑,眼耳鼻舌身意明明是有,为什么这里说是无呢?须知此眼等六根和色等六尘,皆是真空实相中的一种虚妄现象,本无实体,因缘假合而有,本无自性,故空。空是性空,不离十二处而另成一空法,空性亦不废却十二处的作用。《大般若经》云:“眼处但有名,乃至法处但有名,眼处空,乃至法处空”,即此意也。

对心色并迷者,则为说十八界空,即于十二处空的基础上,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眼等六识,是由于上面所说眼等六根,对色等六尘境界而引生,众生因眼缘于色境,再由色境的刺激,而产生视觉的眼识;是以眼识的生起,必有其所缘的色境。所以眼根、眼尘、眼识的关系,是彼此互相为因,互相为缘而生起,完全是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下存在,此有则彼有,此无则彼无,本无自性,当体即空。其他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十二界,也是同样道理,皆无自性,所以说十八界空。

因此,清净真心的空性中,本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当我们彻底明白般若真空妙理时,真空中还有什么实体可得呢?于是心自清静,不为妄心幻色所迷,能够视而不贪色,听而不恋声,食而不爱其味。不执不取,心自空净,于是内而忘我,则无六根;外而忘境,则无六尘;于其中间,不起分别取舍之心,即无六识。根尘识三俱皆空寂,返妄归真,契入一真法界,自然灵光独耀,一切万法融归真空妙有之自性。至此,自无六根、六尘、六识可得,亦无六根、六尘、六识可舍,乃至十八界悉为法性妙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