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二章 受相应


   日期:2020/10/5 15: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十二章 受相应                      
        
  尊者罗侯罗就问佛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我怎幺样才能够真正知道?「云何见」的「见」是体证到。怎幺样才能够真正体证到「我此识身」(我这个身心)跟外面境界一切相呢?「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如何才能够真正去体证到没有「我」、没有「我所」,而且「我慢」也断掉呢?这个问题问得很深,而且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修行总纲。

  佛陀就跟罗侯罗讲:「有三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此三受何因、何集、何生、何转?谓此三受,触因、触集、触生、触转;彼彼触因、彼彼受生,若彼彼触灭,彼彼受亦灭、止、清凉、没,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及外境界一切相,得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

  先看【法义分享】内六根与外六尘接触之后,生起了黏着、迎拒心,才会产生种种苦受、乐受。种种受跟随而来的是种种想、种种行,如是「我、我所、我能、我慢」就跟随而生。「触灭」不是眼睛不要看、耳朵不要听,而是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没有任何贪染与迎拒。让一切境界如流水般的流过─而「我」消失了,「要」与「不要」消失了。

  先区分两方面来讲,所谓的六根、六入处,在前面的课程已经讲过了,就是当「六根」与「六尘」接触之后,你产生了乐受,就会要贪、要抓,希望它增加,于是后续的动作,是来自于你的接触,然后起了种种的觉受,乐的受、好的受,你就要贪、要抓。如果根、尘接触之后产生苦,不合己意、不顺己意,这时候就会起抗拒、排斥、逃避的心,更具体讲就会起瞋心。因此我们生起贪、瞋这些现象,要去看到它最初微细的心态,就是来自于根、尘接触之后,产生苦受或是乐受。所以,佛法方面,就是要让我们去看到微细的、最微细的,不是在于后面贪、瞋展现轮转,然后又不知道,或是针对这个贪、瞋,又是在自责、责备,而是要去看到更微细的,然后慢慢在最微细的接触当下,能够六根清净的接触,「三轮体空」的触。

  种种受,应了笛卡儿所讲的「我思故我在」,「思」再更深入一层,就是来自于「受」,它有一个路程。我们这些动作,包括贪、瞋、痴,都是属于「行」。当你要骂人、要打人、要瞋恨、生气,都是属于「行」,要知道它背后是这样下来、下来、下来的,在你要起贪、起瞋之前,你要去看到前面的念头,就是笛卡儿所讲「我思故我在」,那个「思」、念头方面要去看到。在你还没有打人、骂人之前,要去看到你内心里面的念头,已经在酝酿。如果真正能够看得到,后面这个「行」,就会有所变化;如果你看不到,就随着这个「行」在冲动。

  当你看到你心里面的那个念头,微细的部份你去看到、再继续去看到,原来与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落入在苦受、乐受里面。在「受」里面,遇到乐受,你就起了洋洋得意的念头,于是我慢就会继续增长,或是继续在抓取、继续在追求。如果你接触之后,遇到是苦受,你那个念头起的就是不可意的思惟,接下来就是起瞋、抗拒。所以,佛陀是要我们去看到根本原因在哪里,微细的征兆就要能够看得出来。当你能够看到这些,要去了解怎幺样不继续在贪、瞋、痴里面轮转,因为我们每一次都是在做贪、瞋、痴的奴隶,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面对境界之后,总是「后知后觉」的成为境界奴隶,于是常常在那里后悔,觉得我修行修到这幺久,但是遇到境界的时候,总是没办法处理,都是随着贪、瞋,随着境界轮转。

  所以,现在你要去看到根本原因,当你在根、尘接触的当下,就要保持明觉。如果你能够去看到「触」的这些,才能够在触的当下,「若彼彼触灭,彼彼受亦灭、止、清凉」触灭、受也灭,所谓「触灭」,如果光是从文字上面去了解,就会认为「我们修行人,就不可看、不可以听,在吃东西的时候,也不可以去品尝到味道,如果品尝味道,就变成又落入欲贪;不可以看东西,一定要看眼前的几公尺,然后外面的都不可以看……」当然,这是修行的一个过程也可以,你也要去经历过。但是真正的「触灭」,不是眼睛不可以去看,耳朵不可以去听,舌头不可以去尝……,不是这样,那是没有真正了解「触灭」的深义,只要你是活的众生,你的「六根」与外面的「六尘」不可能不接触,一定要接触的,也必然会接触的。只是众生、一般没有修行的人,当你根、尘接触,你不知道在打结,你看不到,于是就随顺着这样一直下去,因为这里的心、境转变很快,就成为境界的奴隶了。

  修行者、一个解脱者,因为他是具有很敏锐的心、明净的心,当他在「触」的当下,就保持「三轮体空」的触,不迎、不拒,因此所谓「触灭」,就是「三轮体空」的触,不迎不拒,不是说不去看。如果能够保持一种「三轮体空」,叫做「空触」,一切境界来了,我一样就是以「空触」,不是不知道,不是说没有看到或是没有听到,我一样有触到、有听到,但是你都不抓,不迎不拒、不迎不拒、不迎不拒。

  如果你有去迎,一定是落入「乐受」,后面才有抓取的迎,那个迎、抓的心才会出来;如果有抗拒的心,是因为当你接触之后,落入苦受,然后产生一种瞋,产生抗拒,就是落入境界的奴隶。所谓「触灭」,就是「空」的一种触,「三轮体空」的触。【法义分享】「触灭」不是眼睛不要看、耳朵不要听,而是六根与六尘接触的当下,没有任何贪染与迎拒。当你有贪染迎拒,这时候你的心是被境界牵走,你的心已经是离开当下。你的心要静下来体会,你起迎拒、起贪瞋,这时候你的心都被过去已经发生过的境界,吸引去了、牵引去了,你的心是成为过去境界的奴隶。所谓迎拒贪瞋,一个解脱者就是保持「空触」,溶入每一个当下,他就是不迎不拒、不贪不瞋,他就活在每个当下、不抓。

  (第二节)「观于乐受而作苦想,观于苦受而作剑刺想,观不苦不乐受作无常、灭想者,是名正见」不管是苦受、乐受或是不苦不乐受,最重要就是你要去看到它都是无常生灭变化,为什幺「乐受」也会导致苦呢?因为当你遇到乐受时,你都会要抓啊!你会怕它流失,这个抓里面就会有用力,当你在怕它流失的当下,你的内心都有在恐惧、有在惧怕啊!所谓「有得、也会有失」。

  有一段故事,本来有一个专门在帮富有人家擦皮鞋的皮鞋匠,虽然他是做皮鞋匠,但是工作得很快乐、很高兴,后来一位富翁觉得:奇怪!我这幺有钱,却都不快乐、不高兴,你一个擦皮鞋的,竟然这幺快乐!他一方面也会起瞋、起嫉妒。别人就告诉他:你送一大笔钱给他,就不一样了。结果他真的送一大笔钱给皮鞋匠,从此这位擦皮鞋的,就开始担心这一笔钱要放到哪里,怎幺样保存它,怎幺样避免被偷、被盗……。的确,你是得到了一大笔钱,但是也失去了你的快乐;你是赚到了很多钱,但是也失去了你的生命,你得到了很多的名、利,但是你也很可能失去了你的纯朴,失去了你的纯真,就是有得有失。

  所以,乐受一样要去看到苦的一面,去看到一件事情的「味」,也要去看到它的「患」;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当你在顺境的时候,要去看到接着而来的逆境;当你在位子爬得很高的时候,要去看到、要去想到,如果有一天当你摔下的时候,一样都要看到正、反面。面对一样事情,不管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要能够去看到它的正、反面,它的无常生灭变化,就是「正见」。再来,如果在受方面,有更深一层实际禅修体验,因为你的觉性,「受」的一种开发会更敏锐,你就更容易觉察到。所以,后面讲的内容会越来越深入而微细,如果你有实际禅修的基础,你的觉性、你的觉受会更敏锐,后面这些就越能够体会到。

  (第三节)「观于乐受,为断乐受贪使故,于我所修梵行;断苦受瞋恚使故,于我所修梵行;断不苦不乐受痴使故」为了断除贪、瞋、痴,因此才需要修行,你这个贪往上一层去追溯,就是来自于因为你有乐受,你觉得这里面有很多值得你抓的,但是你只是去看到它的「味」,没有去看到它的「患」,因此你只是单方面一厢情愿的看,没有去看到负面的,这样就会导致贪,其他的、以此类推。如果你是苦受,就会产生瞋,有时候你会认为自己现在都没有什幺苦受,也没有什幺乐受,觉得自己现在好像是解脱者,但是要知道有可能你是落入「不苦不乐受」的一种愚痴、无明状态。

  所以,要去看到贪、瞋、痴的前行,苦、乐、不苦不乐,又要从这里再去看到,都是来自于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产生的种种心理变化。「若比丘乐受贪使已断、已知,苦受恚使已断、已知,不苦不乐受痴使已断、已知,是名比丘断除爱欲缚、去诸结、慢无间等、究竟苦边」你如果能够从各种触受里面去看到,然后就能够断除贪、瞋、痴,也就是十个结,它会因为你有回来微细而深入的反观,于是它会断除得很快,这样你就很快能够解脱自在,真正的解脱、真正要成佛,这些你是必经的过程,重点也都是在这方面。所以,不要把解脱、修行方面,想得又高、又玄,然后不切实际。

  (第四节)「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凡夫跟圣人有何差别?一般众生,没有闻、思、修、证的人,与经过实际实修实证--闻、思、修、证,而有所体会、有证果的人,有怎幺样的不同呢?「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身触」就是六根与六尘接触,然后产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当种种逆境现前时,「忧愁称怨,怨天尤人,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受」一般众生在无明遮障情况之下,看不到苦的原因,然后无形中造了很多的苦因,种下很多的苦因而不知道,等到苦果展现时,或是等到逆境现前时,又是非常的痛苦,或是一直想要逃跑,或是很恐慌,啼哭号呼或是怨天尤人,觉得老天怎幺对我这幺不公平,老天怎幺这样在虐待我,这时候他的身体方面已经是很痛苦了,加上他又不断的怨天尤人,不断在起瞋心,等于又落入心更苦。

  当逆境现前的时候,已经是第一支箭射过来了。再来,当你的内心又再抗拒「无常法印」,不接受缘起而生的现象,在抗拒已经发生的事实,这时候你会身苦、心也苦,等于被两支箭射到,就是身、心都痛苦,这就是一般众生。一个有修有证的解脱者,或是有证果的人,他是怎幺样呢?「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痛苦」这是被两支箭射到,非常的痛苦!「增长二受─身受、心受,极生苦痛。所以者何?以彼愚痴无闻凡夫不了知故,于诸五欲生乐受触,受五欲乐;受五欲乐故,为贪使所使。苦受触故,则生瞋恚」苦受之后,就会产生瞋,乐受就产生贪,众生就是不断在那里贪啊、瞋啊、贪啊、瞋啊!但是都看不到原因来自于哪里。

  为什幺闻思很重要?当你在闻思之后,在历缘对境就要去看到那个贪、瞋,以及背后的原因。当在背后要产生苦因时,这时候你就有看到,这样就不会去种下苦因,当然苦果也就会减少。所以,修行这方面都是很重要的,都是很重要必须要下工夫、下手的地方。「生瞋恚故,为恚使所使」当你起贪、起瞋,你就被贪、瞋,更深一点就是被贪、瞋引起,你被贪、瞋前面的境界所系缚,你的心成为境界的奴隶,像人家骂你、批评你、毁谤你,你的耳根一触到这些不可意声音时,就在那里起瞋,因为你的内心很不舒服,你的内心很不爽,然后就会一直把对方怀恨在心。

  当你怀恨在心,结果怎幺样呢?你的心会快乐吗?你的心会开吗?你的心是被人家攻击批评的境界牵走了,把你束缚住了,「为恚使所使」的「使」,就是被那几句话像牛鼻穿鼻孔,把你牵着走。人家讲你几句坏话,就让你在那里痛苦;讲你几句好话,就让你在那里洋洋得意。所以,我们耳根常常就是被一些声音,几句「声尘」的声音,就把我们变成像牛一样的穿着鼻孔,牵引向东、你就跑向东,把你拉到向西、你就跑向西。眼根是一样,其他的六根也都是一样,要去看到我们的六根,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被境界牵着走而不知道。如果有回来照见到这些,你就会扭转、就不一样。

  「于此二受,若集、若灭、若味、若患、若离不如实知」要去看到苦、乐受的生成原因,以及它的背后,在你落入这些苦、乐受之前,要去看到苦、乐受,贪、瞋是这里的「行」,你在起贪瞋之前,前面一定是经过这些苦受、乐受,你要再更深一层去看到最初那个「触」,这样才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而不知。所以,你以为很多的苦受,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老天对我不公平,老天在虐待我,不是这样的。都是我们去抓来、不了解原因,「于此二受,若集、灭、味、患、离」不如实知,就是无明、无明遮障。「不如实知故,生不苦不乐受」这是痴,是无明遮障。有时候「不苦不乐受」,包括说麻痺也是,麻痺了!也是不苦不乐受。所以,有的人会认为说「我现在好像也没有苦受啊!也没有乐受啊!我现在好像是解脱者啊!我没有苦啊!」也许是内心的麻痺没有照见到。

  「为乐受所系而终不离」「云何系?谓为贪、恚、痴所系,为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所系」恚就是瞋,贪、瞋就是行的果,我们众生就是常常成为境界的奴隶,然后就是一直在迎拒,无法解脱自在。所以,我们就是要去看到根本原因。「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注意这两行跟前面对比。为什幺应该修行?修行有什幺好处?都在告诉我们在滚滚红尘、娑婆世界、世间里面,你会遇到很多的逆境、很多的波折,你怎幺样在大风大浪之中,仍然能够保持很乐观、很开朗、很积极的人生,一定要有修行,否则大风大浪一来,就把你的船翻掉了。

  所以,一个真正有闻思、有实修、有修有证的人,当他「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因为这些是无常变化,并不是说有修行的人,他的身体就不会生病,就不会有意外灾害,而是一般来讲,他会比较减少、比较少。一个有修行、有正知正见正念的人,他开车会保持正知明觉,身、心也会柔软,意外车祸就会大幅减少,就是减少很多的灾害、灾祸。不是说有修行的人开车,就一定都不会出事情,本身意外灾害的因素可以减少,但是很多错综复杂的因缘,就算你不去撞人,有可能人家也会来撞你。因此,并不是说有修行之后,所有的意外灾害都不会有,而是他会大幅减少。

  纵使说有产生的时候,他也不会去怨天尤人,他会接受。已经发生的,就全然接受,如果你不接受,只会苦上加苦。如果一个人有修有证之后,当他遇到逆境、不如意之境,遇到大风大浪,这时候他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不会心乱发狂,他还是以冷静的心、以平等的心,来面对当下的境界。如果你没有修行的工夫、没有定力,你是没办法的,不可能做到啊!所以,为什幺我们要闻思、也要有修?

  我以前一路廿几年,求道、觅道、修道这样上来,到1997-1999几年更是专心,都是以修行为主,把修行都摆在第一顺位,虽然有在上班,事实上上班的时候,也不会敷衍上班方面该做的,一样我们要认真负责去做,但是其他的时间,外缘方面就很少,然后都是以修行方面为主,不断闻、思、修,到1999年底,身体出现很大的状况,这与两年期间几乎进入很用功的专修、欠缺运动方面都有关系,加上为求解脱的一种压力,觉得说要不达目的绝不终止,都是用生命去找、去修,于是到后来身体出了很大的状况,详细的细节部份,以后有因缘再讲。其实在1994年一月、二月,身体问题已经愈来愈明显了,到1999年8月,发现情况越来越严重,后来发现说必须要放下,如果我再不放下,如果勉强这样的因缘下去,可能半年之后、顶多一年,我就会在这个世间消失。

  当时就是很痛苦的一个挣扎,觉得需要给自己有空间,要放下万缘。就在这种很痛苦挣扎的过程,刚好遇到九二一大地震,带来很多很多的启示,以后再分享。后来真的就是把以前所放不下的,都放下啊!真正很多的体会,放不下的这些,以前嘴巴说要放下、放下万缘,都是放下你所能放的,问题是你所不能放的,还是再怎幺放,你都还是放不下。有的是看不到,有的是放不下。但是经过那一场大地震之后,很多的情形就不一样了,结果受到大地震的启示,后来我放下万缘,也放下了种种的法门,不修行了!真的不修行,我就是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让我好好跟大自然相处,把身体调好之后再说。

  当时真的放下万缘,不去怨天尤人,就接受我当下身体的情况,接受我现在的因缘,因为我知道从九二一大地震放下的半年,是我未来的生死阶段,后来想说不要勉强这样下去,我要放下、什幺都放下,只是做返璞归真,调理、调养,其他的以后再说。本来还在1997年以前,体力都很好,1993-1996那几年,常常都在打网球,一直在网球场上奔跑,都是两三个小时,一个早上二千西西的水在喝,常常满头大汗,体力都很好。但是到后来就是很快的一直变化下去,后来我就觉得要接受当下的因缘,不去怨天尤人,反正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我全然的接受、放下一切。结果就在很多的因缘凑巧情况之下,有意插花花不花,无心插柳柳成荫,身体方面竟然在全然不抓的情况之下,全然放!大死一番之后,身体也逐渐好转、、好转,就这样我今天才能够有因缘在这里跟大家见面。

  都是用生命去修、去找寻解脱之道,至于说要更详细的情况,以后我们有因缘再讲。当我到后来就是接受第一支箭,接受现在这些情况,全然不抓,以重新归零的心、全然崭新的心,开始面对每一天,心理上有很多的体会、突破,身体上也一直逐渐的在好转,经过一年的调理调养,才渐渐恢复起来,所以才没有「挂掉」,如果说以浴火凤凰来形容,也可以这样讲。当你遇到「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悲称怨、啼哭号呼」不会去心乱发狂,因为我知道就算再去责怪,再去哀声怨气,你只会苦上加苦。

  「譬如士夫被一毒箭」这是「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一般众生是身苦、心也苦,后面这里他是身苦,但是心不苦,这是非常重要的,有修行、没修行的区别就在这里。一个修行开悟证果的人,他的解脱、证果、检验,不是光在禅修中,真正要检验是在历缘对境中。「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为乐受触,不染欲乐;不染欲乐故,于彼乐受,贪使不使」一个解脱者、一个有证果的人,并不是「六根」与「六尘」不接触,而是在接触之后,他保持一种「三轮体空」的触,一种「空触」,后面这些就没有继续再下来,他一样可以有乐受、不贪啊!如果当下境界现前时有乐受,他一样溶入乐受,就像说现在大家一起来聚餐,你这时候很诚心诚意的煮一些菜,一样我吃到这些美味的饭菜,我也会知道那是很美味,但是在我心里面没有贪着之心。我若吃到你把味精当作盐放下去,放双次的盐巴,结果吃起来很咸,我也不会起瞋。

  你一样有觉知,若都没有觉知,就像死人了。所以,他一样有感觉、有觉受,但是他就是在每一个触的当下,一样有这些,但是他不会去迎、不会去拒,「于苦触受不生瞋恚」当一个解脱者的脚被钉子刺到,会痛吗?也是一样会痛,不是说佛陀不会受伤,一样他的脚被刺到也是会痛的,当你看触到的痛、苦受,一样会产生,但是他不会怨天尤人,他会对当下这些,该怎幺去处理,已经被刺到了,就面对当下,怎幺样去处理、就去处理。「于彼二使,集、灭、昧、患、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苦不乐受使不使」「于何不系?谓贪、恚、痴不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系」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都是全然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全然的活在每一个当下,遇到同样的境界,凡夫与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反应有何不同呢?一是身受苦、心也受苦,痛苦、啼哭号呼,心生狂乱、怨天尤人,一个是身受苦,但心不受苦,所以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啼哭号呼、心乱发狂。但是他不会啼哭号呼、不会心乱发狂,不是用强忍的。如果你是用强忍的,这里面在展现什幺?有的江湖人士要表现气魄,都会展现我是、我能,那不是用忍的,是来自于了解、了悟,而且体证到无常法印,也体证到缘起,然后接受现在的缘生现象,接受无常所产生的现象。

  全然的接受,都已经发生了,你不接受,就只会苦上加苦。但是,那个境界也不是说你刻意去找来折磨自己,那是自找苦吃,又不一样。如果你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好!我就睡在一张荆棘床、钉床上面,然后这样吃苦,这样就可以了苦?就可以出离苦海?那是自找苦受啊!所以,这个苦方面,不是自己找来的,而是因为无常、缘生的现象,而导致的这些,我就全然接受。遇到同样的境界,凡夫与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所作出的反应,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这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值得我们去探讨。

    【幻灯片】

  这是蟾蜍,你不要以为说牠是牠、我是我,要知道里面的主角,牠是代表你在做,所以你你要溶入这里面,你就是像牠这样,就比较容易去体会到深义,你要去溶入里面,不是说看牠是牠、我是我,你要溶入、溶为一体。这个蟾蜍牠一出生,再来就是不断一直开始吃啊!吃啊!吃、吃到比较大之后,再来就是结婚生子,然后就是这样一直吃、吃。但是有一天呢?被吃啊!这就是被吃,当然有的是这样的死,有的是其他方式的死,但是一样都是落入被吃啦!不是这种方式死,就是其他方式死。这是蚂蚁,这是另外一只,当牠死掉之后,你看又是成为蚂蚁的食物,我们要去看到吃、吃、吃到后来就是被吃,只是迟早的事情。

  只要你没有解脱,没有超越六道轮回,就是在食物链里面,一直吃、吃、、吃,吃到最后就是被吃,不管你多高尚,也是一样。这是蜥蜴,牠在咬一只小昆虫,吃啊!吃啊!活着一天都是找食物吃、吃、吃,到后来就是这样,又是被吃啊!被吃啊!四脚朝天啊!而且牠会告诉你:我两手都空啊!另外这又是被压过之后,然后这个蛋都跑出来,肚破肠流啊!他们都是天使,在告诉我们法,一个是「无常法印」,第二个是「食物链」,都在告诉我们法。

  这是土拨鼠,牠是在田里面一直拨,就是一直拨一直吃,一直吃、一直吃,吃到最后还是一样,我两手都空空啊!拨得很疲累啊!四脚朝天啊!躺着、躺下来休息了,四脚朝天、两手空空啊!挂了!这些鱼,大家都在抢着吃,从这里我们要去体会,社会一般现象就是「味」方面越多的,「味」就是好处,好处越多,就越多人要争。所以,世间的道路,是很多众生会跟你争,你要选立法委员也是一样,要选县长也是一样,选总统也是一样,很多人会跟你争,在这个争的过程,又有很多人会跟你抹黑,很多人就是争啊!争啊!

  但是「出世间法」就不一样,「出世间法」没有人跟你抢,没有人跟你争,大家是同参道友,会相辅相成。世间法,若要说得难听一点,当利害冲突的时候,彼此都会各有心机,因为粥少僧多,于是大家就会去抢,但是「出世间法」就不一样,出世间法的路是越走越宽广越大,没有名额限制,因此不会跟你争,而是大家彼此相辅相成,这是「世间法」跟「出世间法」相异之处。你看大家在争啊!吃啊!这是天鹅,也过来跟着大家抢着吃,「你怎幺可以过来跟我们抢着吃?」眼睛瞪着大大的,但是有一天也一定是被吃,这就在挣扎啊!

  如果你没有了悟食物链,就在那里吃、吃……,吃到最后就是被吃。这是虫,台湾话「菜虫吃菜、菜下死」菜虫一直在吃菜、就是在吃,一直吃、吃……,牠只看到「味」,但是没看到农人会喷洒农药,于是牠又死在菜堆上面。如果你没去看到食物链,就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就是被吃。没有看到食物链,你就是这样张着血口大盆,然后众生、尤其人类四种食,都是一样一直要在吃、吃、吃,都是这样不断要在增长、增长、增长,要去看到,你才会从滚滚红尘里面,有一个比较高度、深度的视野,才不会跟一般众生在同流合污,然后一直吃、、吃,吃到最后就是被吃,这就是食物链。所以,我们要去把食物链的连结找寻出来,再来要把生命的意义发挥出来,才不致于在食物链里面。这就是修行上面非常重要的关键,因此修行有非常崇高的意义存在。

  再来我们要去看到那个黑洞,前面是介绍一般的吃跟被吃,我们现在来看人生命的黑洞,因为要更具体一点,去看到无常、无常火,它在背后都随时准备要吃掉你的,所谓黑白无常就是那个意思,他随时准备要逮捕你,就是无常法印。如果没有真正去透视无常,你是一直在跑给无常追,这一句话很深,要去体会。一般众生怕苦、怕老、怕病、怕死亡,都是一直在闪躲给无常追,我们现在要进一步的了解无常,现在你要知道什幺是无常?知道什幺是死亡?什幺是黑洞?这样才能够从中超越出来。

  这是天文方面的科学家、天文学家,告诉我们的黑洞,黑洞虽然小小的,但是它的引力却是非常大,可以把整个星球都吞噬进来,可以把整个太阳系都吞噬进来,黑洞把整个的星球、整个的银河系,也可以把你吞进来,这就是黑洞的厉害。美国太空科学家,从哈伯太空望远镜里面,发现宇宙超大黑洞,事实上现在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家他们现在,都慢慢再去求证这方面的,现在已经有相当的一种证据,可以体悟到、体证到黑洞的存在。我们现在要看生活周遭的这些黑洞,你不要逃啊!不要怕啊!好好去参悟无常,怎幺样才能够断无常火?一定要深深的去透视无常、了悟无常,你要断除生死轮回,一定要清楚了悟生死大事啊!如果你是驼鸟心态在逃避,?对没办法超越、没办法脱离的,所以我们就是要回来如实正观、如实深观。

  现在带领大家进入黑洞里面来看看,这是「黑洞」,不要想说外太空的黑洞跟我们没关系,对不起啊!这个黑洞无影无踪,身边这些处处都存在着黑洞,而且它还会跟你讲:总有一天等到你啊!看你怎幺逃、看你逃到哪里?!你逃到美国,美国一样有啊!你逃到他方世界去,他方世界一样有啊!从不欠缺的啦!所以,不管经济再怎幺不景气,这个行业也不会不景气啦!所以,?的要去好好回来面对、不要去逃避,逃避?对没办法解决事情。你看这些老兄,这里面都是实际的尸体,在台北市立殡仪馆里面拍到的,他们都在告诉我们,纵使你有再大的能耐、再大的才华、再高的天才,都没办法超越无常法印,都没办法超越黑洞的引力。

  只要你的「自我」不死,只要还有我是、我能、我慢,你都没办法超越,只要你「有」、有很多的东西,有很多的才华,有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都没办法超越。这里面有一位老兄,他进入到黑洞,被黑洞吃进去,这些亲友来看,如果没有学法、没有见法,你也看不到法。如果你会体会,要去深入去思惟,这位老兄也是以身作则,在告诉你什幺是无常法印,什幺叫做无我法印,他都是以身作则在示现。所以,他一样是天使在告诉你法,我们要好好深度去看。这是金斗瓮、装骨灰的,你不要以为这是小小的,黑洞好像看起来很小,黑洞小小的,虽然是小小的,但是它的引力却是非常大,它的容量却是非常非常大,它可以容下你所有的,你认为所有的江山,所有的财产、所有的一切,一个就够了,它都可以把你装得下。

  我们再进去看一下黑洞里面的情况,这是我的一位亲戚要捡骨头,我连续几个拍下来,让大家进去黑洞里面看,这位老兄进入黑洞之后,他变化的情况是怎幺样,让我们逐步的进入、逐步的深入来看,这是黑洞里面。黑洞里面,棺材盖本来是到这里,但是因为久了之后,塌陷下去,你不要以为说不敢看、这个不好、不要去看,如果你逃避,你这个生死大关是没办法超越的,所以要进去看、要去了解,这都是实相,都是我们的真实面目。现在棺材盖翻开之后,骨头一块一块的出来,一个原本英俊潇洒的人,也曾经是商场上叱风云的人,到后来还是被黑洞吸进去,黑洞里面的情况就是这样。

  纵使你聪明如爱因斯坦,一样逃不过黑洞的吸引力,这就是实相,让你看看黑洞的厉害,它可以把你所有的这些,慢慢的消化消化、吞噬掉,所有你所抓的那些,全部都在这里,全部就在这里,你的国土江山、你的妻儿子女,只要你认为是我的,全部的「我」跟「我所」,都聚集在这里,你也许说:奇怪!我的太太、我的小孩呢?怎幺没有在这里?我的江山呢?我的国土呢?我的那些金银财宝,怎幺没在这里?你要去体会到说,原来那些我、我的、我的,都只是我们脑海中一厢情愿的一个泡影,你一个念头的抓取,叫做梦幻世界。你认为是你的、你的、你的,但是本来是「无我」,哪来这幺多我的?!所以,这个都会血淋淋的告诉你,你的所有的、全部的我的,都会在里面消失啊!你抓的越多,只是束缚的越多而已,因此要慢慢去体会那个我、我的、我的……,都只是我们在抓、抓、抓。

  你能够看开、看深透这些,就能够放、放、放,当你能够放,才会不断的超脱出来,你越快乐、越自在,你家里的太太、小孩子,或是亲戚朋友,他们也会因为你的超越、你的提升,他们也得到快乐。如果你对他们的抓取越深,他们的苦也就越多,因此任何东西都无法脱离黑洞的引力。任何东西,你认为有啦!你认为我是、我能、我慢,你有很多的东西,有很多的这些我的、我的,到最后都无法脱离黑洞的引力,只有什幺可以超越黑洞的引力?只有空啊!只有「空」可以超越黑洞的引力。这个空,你不要想得很玄;这个空,就是修行解脱要体证的世界,慢慢的你要先了解这些无常、无我法印,然后慢慢去体证到「空」,这样你就不会怕空、不会怕无常,要慢慢去体会。

  如果你不是空,所有所抓的这些,到最后都是荒冢一堆草没了,古今将相今何在啊!荒冢一堆草没了。看这些不是说学佛就变成好像消极悲观,绝不是这样啊!而是如实观,你要看到「味」,也要看到「患」,中道「离」的力量才会出来。这就是被无常所吞噬掉,这是新航的空难,一堆一堆的都是焦尸,就是被无常吞噬掉。这是华航空难,也是被无常吞噬掉,那一次就是央行总裁徐远东,也在这里挂了,不是说你身为央行总裁,对国家很重要,你是国家的栋梁,这个空难、无常要抓,只能够抓其他的小百姓,大官不可以抓,不是这样啊!一视同仁。所以,我们要去体会无常法印。

  怎幺样去断无常火?对无常法印要有很清楚的了解,就像你要驯服一匹野马,必须要去了解牠,到后来跟牠溶为一体。这也是一样被无常火所吞噬掉,这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实况。这是王储枪杀自己的父母亲,就是世间的「意思食」在争夺、起冲突,父母亲有父母亲的意思,你是我的儿子,你就应该要这样做,我是国王、我是皇后,我「权」大「力」大啊!你怎幺可以不听我的话?!但是当儿子的,有当儿子想要走的路,我这样好像你们的一个傀儡,所以彼此都有苦,父母亲的「意思食」要吃,但是吃不到,他们也苦啊!儿子想施展他的「意思食」,施展不了啊!所以也有苦啊!那种苦一直酝酿、酝酿,累积到最后,就形成这样的一个悲剧。所以,要去看到我们内心的苦,或是带给对方家人的这些苦,这里面是不是有「意思食」在冲突?有没有「识食」在冲突?去看到这些、然后把它解开来,就是修行上面很实用、、很实际的。权高位大的国王,世间的荣华富贵、权力啊!名利啊!金银财宝都有,哪知道说意思食的冲突,竟然全部都死掉了。

  所以,要去看到世间的悲苦,世间众生就是在食物链里面吃跟被吃,所谓食物链里面,不光是嘴巴的吃而已,要去看到意思食在吃,还有识食的吃,大家对这方面要越看越深,要有智慧眼。真正要有智慧眼,你要闻、思、修,把你的智慧眼打开,对世间的事情实相,你要看得越深入,看得越宽、越广、越大,味、患、离、寂、灭、味、患、离这些,正面、反面要能够看得到,这就是修行方面的重要,让你看得有深度、看得很透彻。当你有闻、思、修,你的视野、视线的深度会加强,你的心胸也都会扩大,你的视野会提高,于是能够从一个比较高的地方,来看待这滚滚红尘。

  走在这里的众生,跟站在比较高处的众生,他们所看的视野不相同,我们修行就是要不断的提升,大家要随时归零,不要被「自我」的意识束缚住了,随时归零、虚心的学习,虚心去求证,把我们的心胸不断开展、开展,让我们的视野不断加强、加广,让我们的智慧不断的提升,到后来就可以像佛陀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了悟世间的实相,了悟世间的真理,然后以「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以平等之心、以慈悲之心善待一切众生。如果你有智慧,你在跟世间、众生相处,你快乐、我也快乐,大家可以相辅相成,而不是互相残杀,这就是修行。

  一般钓鱼的人,用东西给鱼吃,背后怎幺样?我用东西给你吃,背后我是要钓你,是有条件的、有所求的。如果你是有条件、有所求的,去做很多事情,去对这个世间、对众生,背后就会产生苦;如果你能够以无条件、无所求的一种心来做,你可以自己快乐,众生也快乐啊!你是这样善待世间、善待众生,你不是拿着钓杆、拿着钓?,在等着牠们,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去学习无条件、无所求的善待一切众生。能够慢慢去透视四种食,慢慢去了悟「三法印」,然后就对世间的实相,可以很深度去看到,不管这个世界,人家形容怎幺样的五浊恶世或是怎幺样,都没关系啦!它一样都可以成就你开出美丽的花?,所以不要厌离了世间种种,认为这个世界不好,想要逃到他方世界去,我才可以修行、才可以见法,错了!佛法,它就在当下、眼前,处处都在展现,只要静下来,就可以看到这「无上甚深微妙法」。

  所以,你在滚滚红尘里面,一样就是有这些,出淤泥而不染,在淤泥中,可以长出漂亮的莲花。你在滚滚红尘之中,会有一种超越、超然的胸襟,一样会去做事情,一样去尽心尽力做你该做的事情,随顺着缘起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你不会偷工减料、不会怠惰,你的人生会很乐观、很积极,但是会有一种超然的心胸在面对滚滚红尘,因为你知道方向、知道目标。如果慢慢修行之后,你的内心会很悠闲、很快乐,如果慢慢修行到相当高的境界,当你解脱自在,你内心、你外表,一样是很快乐啊!你能够返璞归真,快乐自在啊!

  到后来你的内心就是这样很快乐的,当你了悟这些实相,然后又能够在尘不染尘,同流但不合污,到后来就是返璞归真,快乐、解脱自在啊!跟一切众生相处、和平共存。

   

 

 

 

 

 

 

 

 

 

 

 

 

 第十二章 受相应(part2)

  (第五节)「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知诸行无常,皆是变易法;故说受悉苦,正觉之所知。于诸一切受,黠慧能了知。悉知诸受已,现法尽诸漏,比丘勤方便,正智不倾动」佛陀就很明白告诉我们,一切行无常,一切诸行变易法,所以说诸所有受是苦。

  (第六节)「佛告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阿难就问佛陀:「云何,世尊!以一切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佛告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识入处正受时,空入处想寂灭;无所有入处正受时,识入处想寂灭;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无所有入处想寂灭;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

  「云何渐次诸行止息?」只是把前面「寂灭」,改成「止息」,其他的经文内容都一样,佛陀跟我们归纳出,什幺叫做一切行无常?「行」代表什幺意思?这里所讲的「行」,一切诸行,就是现象界的一切。所谓「诸行」,因为现象界的一切都在动,都一直在变、在动,就是诸行,因为它都一直在变、在动,佛陀就归纳整个万事万物的实相,为一句「诸行无常」,一切现象界都在变、都在动,包括我们五蕴的身心,还有六根、六尘、还有六界,不管你从任何角度,都要去看到一切都在变、都在动,这不是幻想、不是想象,而是事实存在,只是我们心太粗,而觉察不到而已。

  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它就一直在流动变化、变化、变化。「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这里就大有学问,为什幺一切行无常、一切行变易法?归结出来就是「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为什幺?因为在抓常,不错!最主要这里所讲的,从无常、还有变易,后面会跳出来,「说诸所有受都是苦」,为什幺所有受都是苦呢?众生在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就会有各种的感受,各种的感受产生之后,就会产生有你的「要」、你的「不要」,对于你所要的、就是顺境,你所不要的、就是逆境。当你遇到顺境的时候,就会贪、就会抓,然后又怕失去,或是怕得不到。如果你遇到逆境,就会起瞋,就会抗拒、会排斥,而且你会怕它来,或是来了之后,又怕逆境不走。

  这是重要的一个心行过程,要清楚知道从无常、苦,从无常变异之后,为什幺所有受都是苦?因为一般众生是这样,当六根跟六尘接触之后,你不是三轮体空的触,不是单纯的接触而已。当你触了之后,就很习性的跟着境界在转,遇到顺境,这是你「要」的境界,你就贪啊!抓啊!然后顺境呢?你希望它赶快来啊!你怕得不到啊!或是得到之后,又怕失去啊!如果你是遇到的境界是逆境,这是你所不要的,于是内心就会起瞋、会抗拒,这时候你怕逆境、怕它来啊!在担心、你怕它来,来了之后、又怕它不走,于是我们的一颗心,就被这个境界,顺境、逆境一直牵着走,心都成为境界的奴隶,这样你就不能够自在。

  所以,佛陀说诸受都是苦。因为一切都一直无常在变化、变化,你不了解这个实相,就有你很多的设限,你的「要」、你的「不要」,偏偏境界有很多是你所不要的。虽然境界有很多是你所要的,但是它又一样会一直无常的变化、变化、变化,所以你得到,也会担心它失去;得不到,你也一直要追,一直要求、一直要抓。逆境也是一样,我们的心就是成为境界的奴隶,于是佛陀就归纳出来,「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那个受就是里面有我们的贪、瞋,有我们的情感的、情绪的一种溶入里面。

  佛陀又继续讲:「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前面是讲无常、讲变易,后面又继续在讲「一切诸行」,所有现象界呢?「渐次寂灭」除了代表无常,一直的生、住、异、灭,成、住、坏、空以外,「渐次寂灭」与「渐次止息」都在宣说涅槃寂静的法印,更深的一句话就是一切来自于「空」,然后以「空」为背景,以「空」为舞台,然后又回归到「空」。所以,任何你所抓,如果那个「自我」不死,你想抓、抓,抓到最后你又发现一场梦一场空,因为你只是在抓那个泡影,你没有活在当下,没有活在缘生缘灭的当下,你的生命不是真正的活着,都是在抓那些泡影。

  所以,佛陀也是一样,一直在告诉我们,所有的行,它都是一直在生灭变化,除非你能够全然的放开,你的生命才能够真正生龙活虎的活在当下、活在现在。「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是一个修行的心历路程,这是实相方面,因为一切来自于空,一切回归到空,很深!以后我们会再讲,现在大家要先看到,能够「先知世俗谛」,因为「空」方面,是属于第一义谛,以后我们会再谈。

  「云何,世尊!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呢?」阿难就继续问佛陀:你说诸行渐次寂灭,到底深义是什幺呢?佛陀就告诉阿难:「初禅正受时,言语寂灭」这里就比较深了,后面这一段是四禅九定,这里稍微简单讲过,后面讲述四禅八定时,我们会再介绍。所谓「初禅正受时」,就是当你进入初禅的时候,「言语寂灭」有两个意思,比较浅的说法,就是你要离开世间的欲界,因为进入初禅,它是已经进入色界,初禅到四禅是属于色界。

  初禅到四禅是属于色界,五定到八定是属于无色界,你要进入初禅,是要离开欲界,才能进入初禅,也就是你要放下很多世间的种种抓取、名利欲望,然后单纯下来。就像我们前几天去禅修,你要放下种种,然后透过一些方法,才能够进入初禅,再来继续二禅、三禅,因为你在欲界的时候,平常我们讲话也多,头脑里面也很多的喋喋不休。当大家有去禅修,就知道这样静下来,你坐下来、想要静的时候,你脑海里面怎幺样?杂念很多,一直在那里喋喋不休,就是脑海里面的语言。如果你的杂念还很多,表示你都还没进入初禅。你要进入初禅,这时候言语寂灭,也就是种种的妄念杂念,没有了!你的心是很单纯的安住在方法上面,用出入息法,你就很单纯的安住在呼吸的生灭上面。

  头脑里面的那些杂念妄想,没有了!叫做「言语寂灭」。「第二禅正受时,觉观寂灭」这里是讲觉观,初禅有五支--寻、伺、喜、乐、一心,叫做初禅五支,亦即要进入初禅的五个条件,寻、伺、喜、乐、一心。寻、伺,有时候翻译作觉、观,寻、伺就是找一个理想的目标、找一个所缘,然后专心在那上面用功。如果我们以「出入息」为所缘,就是在呼吸上面找到一个固定的点,过程都是属于寻、伺的阶段,然后你在上面继续用功、深入下去,你全身懂得放松的要领,很快就能够有喜受、乐受产生。你专心一意的继续用功,就会有「一心」,一心一意的在上面用功。所以,「寻、伺、喜、乐、一心」具足,叫做进入初禅。

  寻、伺有时候又翻译作觉、观,这两种有不一样的地方,比较容易落入世间的禅定。寻、伺比较容易落入世间的禅定,包括说一种专注,你一直专注在一点上面,也是一种寻、伺,但是属于世间的禅定。真正出世间法的禅定,是有觉、有观的,当下就是「止观双运」有觉、有观,这里是用寻、伺,就是用觉、观来代替。所以,当你进入二禅的时候,「进入二禅」就是寻、伺放下了,记得!如果初禅的五支经历过之后,再来二禅、三禅、四禅,就容易进入了,因为这是由粗到细,当你越入深定的时候,你发现太粗糙的这些,就会很自然放下。所以,当你放下寻伺的时候,进入只有喜、乐、一心,就是进入二禅,叫做觉、观。同样的一个所缘,如果是在呼吸方面,同样以出入息为所缘,继续安住下去。

  就好像心猿意马的这一头牛,有人说他要拉这一头牛,拉得很辛苦,因为这一头牛是心猿意马,已经奔跑习惯了,你要拉得很费力啊!所以常常不能够安住在人中这里,或是不能安住在丹田这里,常常跑掉,你都要常常要拉回来,必须要不断的寻、伺。当你慢慢的安止下来,慢慢的熟练之后,这一头牛已经渐渐被降伏、安定下来,这时候你也不用刻意再去拉,很自然安住在当下出入息的生灭上面,这时候你不用再去寻、再去找了,那一头牛乖乖的在那里,我们就可以放下寻、伺,叫做「觉观寂灭」。觉观寂灭就是寻、伺放下。

  「第三禅正受时,喜心寂灭」再来喜禅支也放下,就剩下「乐」跟「一心」,就是三禅;如果前面的喜、乐、一心,就是二禅;前面这五支都有,叫做初禅;再来包括「喜」也放下,剩下「乐」跟「一心」,就是进入三禅,继续用功。后面有的说法,就是「乐」也都放下,叫做进入四禅。但是,「第四禅正受时,出入息寂灭」,这里讲的是出入息寂灭,有的人光看文字,会以为说进入初禅之后,就都没有呼吸了,不是这样啦!当你进入四禅,呼吸是很缓慢、很微细,但是不能说没有,只是说它相当慢、相当微细,似有似无、若有若存这样。所谓「寂灭」,也就是在出入息方面,已经很微细的意思,不是说完全没有,只要你的生命还存在着,呼吸就一定会有,只是有时候你是用丹田方面的,包括说你如果进入比较深定,你全身的毛细孔都会张开,它全然放松,全身的毛细孔,也可以进行部分的呼吸、气体的交换。这时候从肺部方面的呼吸量,就可以更少,你不能说这时候我们根本都不需要空气,都没有呼吸,不是这样,而只是说它是很微弱,很不明显这样而已。只要你有很深刻的这些觉察力,一样可以觉察到会有。

  「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这是什幺意思?为什幺?如果光从文字上面去了解,都很不容易了解此深义;如果你没有实修过,不太容易了解到它所讲的深义。所谓「空入处正受时,色想寂灭」就是刚才所讲的「空入处就是空无边处定」是第五定,你要进入第五定时,是不是要放下色界的所缘?我们依出入息,叫做依风界,地、水、火、风这些都是属于色界,找一个色界的所缘进入的定,叫做入色界的禅定。现在你再把依色界所缘的对象要放下,你才能进入「无色界」。所以,五定、空无边处开始,就不以出入息为所缘,已经放下色界这些了。所以,你要放下欲界,才能进入色界;放下色界,才能进入无色界。这时候进入五定时,就以「空无边处」为所缘了,「空无边处定」是第五定。

  再来,「识无边处」是属于第六定,「识入处正受时」就是「识无边处定」,这时候「空入处想寂灭」「空无边处定」是第五定,「识无边处定」是第六定,「无所有」是第七定,「非想非非想」是第八定,「受想灭」就是「灭定尽」,也可以称第九定。因为这是属于三界,就是介绍三界,或许你想说我现在可能不需要懂那幺多,或是可能用不到……,事实上如果你真正要出三界、要解脱自在,这三界都要经历过,你都要经过、你要了解。

  所谓「空无边处定」,就是以「空无边」为所缘,这时候他放下,因为是第五定了,所以他放下前面的色界,叫做「色想寂灭」。再来,你进入下面一个定,前面这个所缘要放下。如果你入到「识无边处定」,「空无边处」就要放下,才能入「识无边处」;「识无边处定」放下,才能够进入「无所有处定」;「无所有」放下之后,才能够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第八定的这个定也放下,才能够进入「想受灭」,也就是「灭尽定」,具体内容以后我们再讲,大家先了解这里所讲的意思。

  「识入处正受时」当你入第六定的时候,前面的「空无边处定」必须要放下,「寂灭」就是放下的意思,也就是「空无边处定」消失,才能够进入「识无边处定」。当「识无边处定」消失,你才能够进入「无所有处定」;「无所有处定」消失,你才能够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想受灭正受时,想受寂灭,是名渐次诸行寂灭」。

  【法义分享】「一切诸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有的修行人把无常与苦划上等号,认为这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所以这世间一切都是「苦」,这是用逻辑的头脑去思维推论的结果。有很多人就是这样认定,认为说一切无常,「无常故苦,苦故无我」,所以无常就是苦,这世间一切都是无常,这世间就是苦海,所以这娑婆世界就是五浊恶世,就是苦海啊!我们要去找到一个没有苦的地方……。

  看你往哪里找?认为这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所以这世间一切都是苦,这是用逻辑的头脑去思维推论的结果。「无常、无我、涅槃寂静」这是宇宙永恒不变的三法印,法印、真理一定是中性的,也就是超越任何时空的。但是,我们以前常常会讲到说「无常、苦、无我」是三法印,后面还会有一个说明,一个是苦海中的三法印,一个是解脱者的三法印,下一节我们会讲到。「无常、苦、无我」是宇宙永恒不变的三法印,但是苦呢?不是永恒的法印,如果苦是永恒的真理,就没有解脱的可能。我以前也是被这些三法印,搞得这样迷迷糊糊,人家说这世间就是一切都无常啊!一切都是苦啊!无常故苦啊!苦故无我啊!后来才发现原来不是这一回事。

  「苦」来自于「贪爱、聚集」。佛陀就讲说:一切行是无常,一切行变易法,说诸所有受是苦。无常要跳到苦,里面是有触受,你是触受之后,起了贪、染,起了贪、瞋,才是苦。所以,「苦」来自于「贪爱、聚集」,苦来自于触受后,产生了贪、瞋的迎拒心,而根本原因来自于愚痴、无明,也就是不明了大自然的法则,导致与无常法则在抗争。「苦」来自于「背道而驰」,有「自我」、就有苦。事实上,这里的法义满深的,大家慢慢去体会,所有苦的存在,是来自于「背道而驰」,不明了大自然的法则,只要你有「自我」就有苦,为什幺呢?因为你会有很多的「要」跟「不要」,只要你有「自我」,内心里面就有设限,你很多的「要」跟「不要」。

  当你遇到境界的时候,就在「要」跟「不要」之间,在二元对立的选择,就二元对立的划分,都是很习惯性的一触,就是落入在「要」跟「不要」,然后在顺、逆境里面,在二元对立里面,这就是众生啊!

  所谓「未到地定」,讲说初禅五支,如果要算说正式进入初禅,这五个条件要有,如果这五个条件没有具足,叫做「未到地定」,你条件还没有具足,是有些禅定,但是还不算正式进入初禅,因为你的条件还不具足。「剎那定」,只是心的一个暂时宁静下来,这样而已,都还很不稳,只是有时候静一下,然后没多久,那只牛又跑走了;只是偶尔静一下,那只牛又跑走,叫做「剎那定」。你说在「未到地定」的时候,就可以止观,是不错!如果有具备「未到地定」,是可以做止观,但是你一份的定力,有一份观察的深浅度;一份的稳定性,有一份观察的深度,因此「未到地定」一样可以观,但是最理想的「观」是初禅的「观」,初禅的止观双运,你要能够一心,要能够整个这些都有。

  所以,最理想是「觉、观、喜、乐、一心」的初禅,这样的止观双运,它可以开智慧。如果你光是初禅这些,没有经历过四禅八定,什幺叫做色界?什幺叫做无色界?你不知道。你修行修到最后,会卡在无色界,你不知道,因为这个涵义很深,而且陷阱也很深,又是无影无踪啊!无色啊!若心不够微细。你是看不到的。这一次禅修的第二天晚上,就有协助大家去看到「自我」的影子,「自我」的本尊,就是要协助你去看到无色界,躲藏在无色界里面的「自我」。如果你没有进入这些,深层那个「自我」,很厉害啊!它是来无影去无踪,那是无色界,你看不到啊!所以,当这些你有经历过之后,深层的「自我」,「自我」的本尊,才会无所遁形。因为不管你再怎幺厉害,都是在三界里面。都要看到一开始在起心动念,一开始在作怪了,因为意念是属于无色界,所以我们还要深入才能够看到,前面这里是可以修,没错!但是还不够。

  「诸行渐次寂灭」是归纳出一切现象界的生起,都是无常变异而趋向寂灭,这一句话满重要。欲界是如此,四禅八定的色界、无色界,也是如此,「灭尽定」也是有入有出,也是无常变异,终归止息、寂灭。四禅八定要有经历过,但是纵然你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第九定,这些都是透过有为法而进入。一定要经由「有为法」,你要认真修行,才有可能进去,如果没有修行,不认真、用功修行,没办法进入四禅八定。再来,不只是现象界、色界的这些,它是生灭变化、无常,包括你入禅定、初禅、二禅、四禅、八定这些,包括进入「受想灭尽定」,都是你的「有为法」而进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你要经历过四禅八定,然后又了悟「自我」所创造出来的三界,都是无常生灭变化,你要看到它的「味」,入禅定里面很殊胜、很好,没有苦啊!但是你要知道它的「患」,最后你才能够离,才能够出三界。

  所谓「无所有」,你若没有正确闻思基础,这样撞、撞、撞,撞进去「无所有」,你会吓一跳跑出来,因为你好像觉得什幺都没有、都空掉了,以后讲四禅八定时再讲好了。

  佛陀讲所有受都是苦,所有受就是进入四禅八定,也都是受、各种的感受,当你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有禅定里面的觉受,五定到八定也是一样,都是透过你的修行之后,进入觉受里面,但是它也都是「有为法」,都是有入有出、有生有灭,你不可能永远处在那一种情况。广钦老和尚,他的禅定再怎幺高,还是会出定,不管你入定多久,还是一样会出定,除非你是解脱者,不然纵使你入深定,只是认为我进入一个没有苦的世界,没有烦恼,有一句话形容叫做「石头压草」,你以为入深定,包括说入灭尽定,以为就是入涅槃寂静,以为就是入涅槃界,都是「石头压草」,而且它是有进有出有入、有生有灭。

  当然这个比较深,以后我们讲述四禅八定的时候再深入解析,这里佛陀要让我们知道,三界不管你在哪一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一样,你一执着什幺,你一贪爱什幺,那幺你的苦就会有。【法义分享】任何境界,包括四禅九定,只要你有贪爱、执着,只要你有迎有拒,「苦」就不会消失。你再认为「禅悦为食」,禅定多幺殊胜,就像这一次禅修的时候,也有人跟我讲,他什幺时候他坐到很好,觉得很舒服,但是后来怎幺都无法进去?他觉得:奇怪!他觉得身心又绷紧,因为当你尝到一些甜味之后,就会在那里我要,然后就在那里等待,就在那里怕得不到,由于你的等待,你的害怕得失的心,就又绷紧。

  所以,三界都是无常生灭变化,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修行不用修四禅八定,什幺叫做色界?什幺叫无色界?你不知道,怎幺出三界?!以后有因缘,大家要慢慢再继续深入。

  (第七节)「我如是种种说受如实义,世间不解,故而共诤论、共相违反,终竟不得我法、律中真实之义以自止息。若于此我所说种种受义,如实解知者,不起诤论、共相违反,起、未起诤能以法、律止令休息」因为佛陀是过来人,很清楚告诉你们,很多人没有进入实修,就是没办法理解到。你用你的头脑,透过语言文字,又会被语言、文字障碍住,用你了解的角度来理解,但是你扭曲了,或是你误解了,你都不知道。所以佛陀就讲说:因为世间不解啊!一般众生没办法了解,「而故而共诤论」包括现在的禅修、禅定方面,很多的说法都是各有一套,很多的界定,包括带修行方面的,很多都引导你在禅定里面,怎幺样去下工夫,因此这方面会有起很多的诤论。

  共相违反,终竟不得我法律中真实之义,以自止息。不入四禅八定,你不知道什幺叫色界、无色界?但是当你一入四禅八定里面,又被禅定、境界所迷惑住了,本来是被欲界迷住,本来是在欲界打滚;修行之后,结果不知道,被色界与无色界又迷惑住了。当你稳定下来,就进入初禅了,但是我们是偏重在有觉有观,就是觉、观、喜……,有喜、乐、一心,不会说还要费力,还要去拉那头牛,如果是一种「世间定」,你只是专注在一种,会选择你要的一个框框范围,如果你所不要的冲进来,不是吓一跳,不然就起瞋。

  是让你慢慢看到那个本尊的影子,但是真正本尊的展现,他的厉害处,都要在历缘对境。当你在禅修环境,贪、瞋、痴的展现,还不会很明显;你在历缘对境的时候,贪、瞋、痴、我是、我能、我慢、我要、我不要……,都是在境界。所以,修行要有静、有动,要有专心禅修的时候,也要有入滚滚红尘去洗鍊。

  「有二受--欲受、离欲受。云何欲受?」欲受就是欲界,然后你要离开,欲受就是在欲界打滚,一般众生是在欲界打滚,欲界里面的种种觉受,你要离欲受,要离开欲界的贪婪喜爱,才能够进入色界、无色界的意思。所以,初禅就是你要离开欲界,这样才能够进入初禅的欲界。「云何离欲受?」也就是离欲界,「谓比丘离欲、恶不善法」离欲界,离开恶、不善法,应该要顿点一个分开,要离开欲界,还有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经典里面一样都会提到「有觉有观」,如果以出入息为所缘,一个吸气是生、呼气是灭,你慢慢的去体会那个生、灭,就是有觉有观。不是说落入你不是用生灭去引导它,不是用你的作意去引导它,而是你看到现象界,觉察到、观察到现象界的生起,看到现象界的「灭」,然后体悟到生起来了。

  ,生、灭、吸、呼……,不是用你的意念去引导它,因为那是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但是大家在禅修,一下子就胸闷、又烦,呼吸不顺畅,为什幺会胸闷?因为「自我」又去干扰,在单纯的环境让你禅修,「自我」它就没事做了,又要来干扰它,它会不甘寂寞,又要来干扰自主神经的运作,告诉你说只要客观如实的观察就好,偏偏那个「自我」就是不甘寂寞,叫你在那里看戏就好,你不要,就是一定要干涉,硬是要插一脚。但是,你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你不知道「自我」到哪里,就是要显现我是、我能,呼吸想要引导它,我要去干涉它,就是要让你慢慢去看,你要经历过,才知道什幺叫做有为法?什幺叫做无为法?

  欲界、色界、无色界,四禅八定到九定,都有「自我」,但是你要慢慢去看到,「自我」的影子要找出来,要看到那个影子,最后才能够看到本尊。

  「若有异学出家作是说言:『沙门释种子唯说想受灭,名为至乐』此所不应。所以者何?应当语言:『此非世尊所说受乐数,世尊说受乐数者,如说』优陀夷!有四种乐。何等为四?谓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这里含意又很深,一般如果只看经典,你也无法了解,光是看文字方面,没办法了解它的深义。如果有外道的人来跟……,这佛陀就跟一些弟子讲,如果有外道人来跟你们讲,你们老师、你们这个佛门,都只是说要入灭尽定,「想受灭」就是入灭尽定,你们老师只是告诉你们说入灭尽定,才是叫做入涅槃寂静,才叫做最高的快乐,才叫做入涅槃寂静,才叫做解脱……。佛陀说: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他们误解,「此所不应」不应该这样的,因为那种论断是错误的。

  「所以者何?应当语言」佛陀就告诉弟子们,如果有人来诤辩,你们可以跟他们讲:我们世尊所讲的,最高的快乐解脱,不是这样的,不是说入灭尽定,才是最高的快乐。讲更具体一点,不是入灭尽定就代表解脱。曾经也有人问:奇怪!修行是不是后来都会变得很严肃、很苦、很拘谨啊?不会的,那是因为不了解。事实上,修行就是为了离苦得乐,但是修行人、解脱者的乐,跟一般众生欲界里面的这些乐,是不一样的,解脱者的乐是怎幺样呢?「离欲乐、远离乐、寂灭乐、菩提乐」一般众生是在欲界里面越抓越多,他越觉得快乐,但是一个有智慧者的人,他看到你那个抓、你以为乐,但是背后呢?隐藏的是苦啊!有智慧的人,他是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不会这样去抓,因此他的乐跟世间抓取的乐,不一样!看起来好像有点背道而驰,就像老子讲「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一般众生、世间法,他是越抓,觉得说我越抓越多、我越快乐;但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知道你在抓、你在要、你在贪,你的心都没办法寂静,你的心都在牵挂,你是在苦中作乐。

  所以,解脱者的乐,他是了悟这些实相之后,超越二元对立,叫做「离欲乐」,离开世间的这些贪婪抓取。「离欲乐、远离乐」离开世间这些颠倒梦想的抓取。「寂灭乐」含意都很深,因为这四种乐讲的是解脱者的境界,「菩提乐」就是你有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不被世间的这些境界牵着鼻子走,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修行到后来,他是很快乐的解脱自在。你要解脱自在,必须要了悟这些实相,然后超越二元对立。有的人认为内心宁静或是入灭尽定,就是入涅槃寂静,但是事实上,内心的宁静或是入灭尽定,与实相界的涅槃寂静是两回事,这里算是很深的地方,我们暂时了解就好,以后我们会慢慢去体证到,因为前者是属于有为法,有修、有证,是由个人精进修行而契入,有入有出、有生有灭,就是我们刚才前面经文所讲的四禅八定这些,包括四禅九定这些,「诸所有受都是苦」……。

  一方面,因为这些都是有入有出、有生有灭,包括灭尽定也都是一样,如果你不了解它是生灭,你一进入到禅定境界方面,体会到这是很不错的境界,又会想常常要有这样的境界,结果应了一句话「欲速则不达」,你越想抓、越想得,越是得不到啊!就是苦就会产生,或是说你进入了之后,又希望它不要退失,都是在「要」跟「不要」里面抓。真正的涅槃寂静是指宇宙本体空的实相特征,是属于无为法,不生不灭,法尔如斯、本来如此,与任何个人的精进修行无关。记得!要记住这一句话,只有「无为」才能契入,包括说我们的修行,要保持一个客观如实的觉察,已经在协助大家慢慢去体会什幺叫做无为?但是你一开始很难掌握到、很难体会到。

  告诉你无为,你还是很认真的要去做无为;告诉你放松,你是很用力的要去放松。我告诉你要放松,于是就很认真、很用力的要放松,但是你如果没有实修过、没有经历过,你不知道,你无法体会到。于是有的人会有点失望、有点气馁,来告诉我说:奇怪!我怎幺越来越闷、越来越紧、越酸痛?我说:这好现象啊!这是一个过程,这是很正常,表示你有在做。因为你真正有在做、有体验过,才会知道放松,就像说学开车,你看人家会开车的,好像很轻松嘛!谈笑用兵,很轻松!当你到教练场去学开车的时候,教练就告诉你:要放松喔!放松喔!但是你一上车,坐到车上,你就是很紧啊!很紧啊!如果教练又骂你,告诉你要放松,你又不放松,又抓那幺紧,骂你真笨!如果说你又挫折,结果就怎幺样呢?你又不敢开,又怕失败、又怕挫折,这样就没办法超越,你还是要经历过笨手笨脚分解进行的过程,慢慢的、慢慢的,不怕挫折、不怕失败,这样你才能够真的到后来就是很自然,驾轻就熟。因此这一次禅修,如果有的人认为自己好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都没有关系、都很正常,只要你有精进用功,工夫不会白费!这一次的失败,就会累积你下一次成功的经验。

  所以,佛陀才说:想受灭的灭尽定的乐,与寂灭乐、菩提乐是不同的。真正的寂灭乐,真正的涅槃寂静,并不是说要进入灭尽定,才叫做入涅槃寂静,灭尽定还只是「自我」所创造出来的一个境界,那是很宁静、是不错,很寂静、是不错,但是还不是真正的涅槃寂静,就像你觉得这个世间很吵,外面的声音很吵,于是做一个隔音室,自己躲入隔音室,你说:现在好安静啊!这世间好宁静,都没有杂音,真的吗?佛陀才讲:不是想受灭,才是最高的乐,这些都比较深,大家先了解。

  像这一次在禅修的过程,有一位学员身心很柔软、情况满好,他也算是老参,在闻思方面都很认真、很踏实,在课程进度里面怎幺讲,他就很认真去做,当后来讲到越深的这些,他都有依着去做,到最后结束之后,因为我有讲到比较深的部份,他就私下又问我是不是这样?是不是这样?我觉得他是很认真、很用功,他有看到要点出更深的地方,于是我有跟他讲说:不错!本来我是想说这方面很深,你要慢慢去看,他希望我讲更具体一点,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在无意中,又落入那个框框里面而不知道。因为他很用功、很认真,又很进入情况,因此身心柔软,我就再跟他讲,更进一步让他去体会,因为里面很深的地方,它有很重大的分岔路,他就可以知道要怎幺样去把那个分岔点清楚看到,然后又可以避开。

  (第八节)「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于一法,观察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得尽诸漏,谓一切众生由食而存。复有二法,名及色」佛陀做一个总整理,帮助大家把重点记下来,由一、二、三、四……,到后面的七、八、九、十,如果你想要依,重点你要记到什幺?「一切众生由食而存」,「二就是名色」、三就是「三受」,四就是「四食」,五……这样一直下去,你想到一个数目,就要想到它的重点,这样的意思,但是重点不是在这里,重点是说「于此十法」呢?你要「正观无常、观察变易、观察离欲、观察灭、观察舍离、得尽诸漏」本经是很多重点的集中,要一一去了解、一一去消化,若能正观其无常变异,就能渐渐趋向解脱自在。

  重点是在于当你面对这十种法,你要正观无常、观察变易,你要了悟无常法印。我们是讲了重点,其他那些你要具体去了解,因为这些一到十是涵盖着整个身心内外、宇宙人生一切现象界,包括整个三界都是,重点是不管你从任何的角度,不管你从任何的时空,都能够去看到无常法印,无常的真理实相,一切都是在变异、变异。中国的《易经》,含意也很深,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切在变异、变异、变异,《易经》的「易」含意有三种,含意很深,你要看到它所要启示的深义,重点就是要去贯彻无常法印,无论你到哪里,都要能够去深观到无常法印。

  大家都是很认真,有的是空着肚子来听课,不错!真的要有这一种精神,要有求法之心,玄奘大师的那一种为法而粉身碎骨、在所不惜,那一种魄力、那一种决心,如果你能够有这一种决心、魄力,成功就很快!中鼎提供这样的地方让我们来上课,大家可以听闻,但是今天是你们在这边,然后我过来这边上,以后如果大家继续再深入,也许有一天我在哪里,如果你是真正为解脱而来,就没有距离了!你真正为解脱而来,我们是超越时空的,不论我在哪里,只要我能够帮得上你忙,我都会毫无保留的协助。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