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七章 听闻正法


   日期:2020/10/5 0: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第七章 听闻正法
 
  「尔时,世L告尊者舍利弗:『所谓流者,何等为流?』」

  这一章的简短问答满重要,佛陀曾经开示过,然后这一次又再问舍利弗,等于提出一个检验,世尊就问舍利弗:什幺叫做「流」呢?何等为流?「流」就是「入圣者之流」的方法,「入圣者之流」的方法为何?于是舍利弗就回答:「世尊所说流者,谓八圣道」。所谓「圣者之流」的方法,就是「八正道」,更具体就是「出世间法」的「八正道」,以后我们还会再区分什幺是「世间法」的「八正道」,什幺是「出世间法」的「八正道」,如果「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八正道没有区分出来,你很多的作为、修行,都在「世间法」里面绕都不知道。因此又有很重要的区分。

  「谓入流分,何等为入流分?」佛陀就继续问他,「向初果」的四个条件是什幺呢?「入流分」就是向初果,它所应具备的条件是什幺呢?舍利弗就回答有四种入流分,四个条件就是亲近善男子、听闻正法、内正思惟、法次法向。「亲近善男子」就是亲近善知识,然后听闻正法。当你听闻「出世间法」的正法,然后就会逐步的去思惟,你会闻、思并重,然后闻、思、修,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逐步去做,不是装填一些知识。比如我们今天已经上到第七堂课,如果这样七次下来,你没有觉得自己在明显改变与突破进展,表示还没有听闻到「法」的法味。只要你真正有真心、认真在听闻,每次的闻思之后,你回去都会不断的去闻、思、修,在日常生活中就在检验、就在体会,你各方面都会不断的在突破、在成长。所谓的「内正思惟」、「法次法向」就是这个意思,你会逐步按照解脱道次第,一步一脚印扎扎实实的走。

  佛陀就继续问:「入流者成就几法?」证到初果的,要成就哪些法呢?要做到怎幺样才算是证到初果呢?「有四分成就入流者。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圣戒成就」,亦即佛、法、僧、戒四种,成就了你的「不坏净」。所谓「不坏净」就是你的信心非常坚固、不会动摇,就像「海可枯、石可烂、此情不渝」的意思,然而世间男女都象是开一些「空头支票」。当然,也有可能有真的,不过一般所看到的,往往是「开空头支票」占满多的。

  「成就四不坏净」就是真正到达「海可枯、石可烂、信心不移」的意思。但是,「四不坏净」的一个核心点要掌握住,才能够到达「四不坏净」。这四种里面,哪一种是最重要的核心点?就是「法」的确认,才能够到达「四不坏净」。为什幺是「法」呢?如果你没有见到法,光是对佛的礼拜、恭敬、虔诚,核心都还站不稳,顶多只是宗教的一种狂热、一种情操,产生对佛的一种信心而已,都不是真正的「不坏净」。

  佛陀本身就是因为体悟到法,才体悟到真理实相、解脱自在,于是有了法,佛陀先说法之后,然后有跟他修行的这些圣者出现了,「僧」代表四双八辈的修行圣者,慢慢人数增加之后,因为大家生活在一起,要制定一些生活公约,「戒律」才这样产生出来。在最初,佛陀、佛法以及僧团人数还不多的时候,都只有讲一些重要的原则就好,因为一开始人数也不会很多,大家的素质也满高的,因此所制定的戒条就不多。

  如果大家素质越高,我们所需要规定的戒条就越少,最初就只有规定一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好,做事就从你的良心理性出发,掌握一个大原则,由于大家能够自动自发,原则分寸可以拿捏、掌握,然后进入实修,这样的证果才会快啊!如果你一直在戒律、戒条上面斤斤计较,「哇!这样如法、还是不如法?这样对、还是不对?别人这样做对不对?这个人怎幺是这样做?……」如果在那里绕来绕去,你会没完没了的。

  「四不坏净」整个重要核心,一定是闻法之后,经过你的正思惟,经过你的求证,所谓闻、思、修,你去实际体悟到了,这时候才对佛陀所讲的法深信不疑,这时候对「法」深信不疑之后,同样对佛的信心才会真正坚固。当你认为佛陀所讲述的是真话,佛陀他看的、所说的是真理,这时候才会真正对佛陀产生「不坏净」的信心,以前都只是宗教的情操、信仰而已。当你对法、对佛,产生真正的信心,再看到这些有修有证的人,也会对他们很有信心,因为你本身也是这样体悟到嘛!于是对「僧」会有很大的信心。

  至于团体生活公约方面,你也会持守得很好、所以,这样才能够到达「四不坏净」的成立,它的重点在于「法」,不是说表面上你对佛一直恭敬、一直礼拜,一直礼佛、一直礼忏,这些都只是还在外表上面而已,要掌握到重点。

  所谓「证初果」,这里讲是要「四不坏净」,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就是要断「三个结」,亦即「身见结」、「戒禁取结」、「疑结」。所谓「疑结」是来自于你对法的体证,「疑盖」的破除是来自于你的实修实证,要真正自己品尝到,所有的疑问才会破除。当你具有智慧,就会持到戒律的精神原则,一些不必要的戒条、戒相与束缚,就会知道怎幺去拿捏,于是「戒禁取结」也都要突破,不是被戒相所束缚。至于「身见结」方面,当你真正见到法,身心一定是很柔软的,「我慢」也有很大的降服,则「身见」方面就会破除。事实上,「四不坏净」与「三结的破除」,都是连结在一起。

  【法义分享】:「亲近有正知正见、有修有证的善知识,你就能够听闻正法、进而内正思惟、依法次法向而行。这是向初果。」所以,大家只要好好闻、思、修,一步一脚印去做,一定可以逐步上来。「闻、思、修具足,成就四不坏净、断三结,就是証初果,入圣者之流。但不要得少为足,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终止』的决心,一直向究竟解脱迈进。」最初的闻、思、修之后,你就说「我体会到『无常』了!」再来「喔!我体会到『无我』了」不错!有这样的体会是很好,当你稳定下来就是证到初果,但不是说事情这样就全部已了,为什幺会有初果、二果、三果……这样的层次出来?是跟你见法、体悟的深浅度有关系,如果你得少为足之后,就认为说「啊!我已经开悟了,我已经……」这样又会阻碍停止下来,而且「我慢」又没办法看到、没办法断除,于是这样就又停止下来。

  一个人「证初果」到「阿罗汉果」,历程期间有多大的区别?还有七次的人天往返,也就是还有七次的生死、头出头没,还有七世的轮回,「二果」是一次轮回,三果称为「不还果」,「四果」是此生此世就已经进入「无生」。所以,「初果」到「四果」之间,还有七次的轮回,亦即在往生的那一剎那,如果是「初果」而走,则还有七次的轮回。现在假设说一年之后,你证到初果,就志得意满停顿下来,就不上进、不精进,不继续再突破,你就是没办法继续上来。如果证初果之后,你又继续用功,则到达究竟解脱就越来越短。是有七世与此生现在、现世之分,因此「不要得少为足」,但是也不是说这一生这一世不可能证到阿罗汉果,只要大家好好继续用功,一定可以逐步上来,所以说「不要得少为足」。

  「尔时,世尊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毁呰欲为灾患,生死为秽,称叹无欲为妙,道品白净」。

  佛陀在讲经说法,一样都有次第的,而且会视根基而定。如果你的根基越好,就直接讲述越高深的法,你的用功越有基础,就讲述越深的法。如果是针对一般众生,一样会有次第引导上来。「为彼说法,劝发渴仰,成就欢喜,无量方便」佛陀还是一样会用种种方便来引导众生。

  现在比喻一个假设区分,为了引导幼儿园、国小阶段的心智层次,佛陀的引导教育方法就不一样,就像要教育幼儿园的小孩子,必须要有一套更活泼、更生动的方法。教育幼儿园、国小的小孩子,以面对大学生或是研究所的方法态度,来教育幼儿园的小孩子,可行吗?行不通的。如果众生的机缘不成熟,就必须要运用一些逐步引导他们上来的方法。所以,「无量方便,为彼说法」然后让他们慢慢的对法、对修行,产生渴仰动力。

  「成就欢喜已,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就是说好、说歹,让你慢慢激发起修行的道心,让你的心渐渐柔软下来,这都是属于「端正法」的阶段。如果善根福德因缘还不具足、心不柔软、闻思不具足,直接跟你讲「无上甚深微妙法」,是没办法体会、没办法消化的。

  所谓「先说端正法」的内容有哪些呢?就比如「说施、说戒」,佛陀就会劝说「你要多行善啊!多布施啊!慈悲啊!……」「说施」就是慈悲、布施、行善这些。「说戒」就是要受五戒、八戒、十戒,或是一些戒律方面。所谓「说生天法」,如果因缘还不成熟,就鼓励你先好好把「人天善法」做好,只要多行善,至少将来「不堕恶道」,可以生到天道。所以,这些都是鼓励大家不断上进。

  3/21所谓「毁呰欲为灾」,如果一个人迷失在名利堆中,一直在追逐欲望,他的祸患、后患会有哪些?佛陀解析「生死为秽」,也就是「有生有死是凡夫」,在生死海里面一直头出头没。所谓「称叹无欲为妙」,「无欲」就是远离了颠倒梦想,体证到「无为」,「我慢」止息,这样才能够真正体会到无欲。「无欲」就是没有个人的欲望,没有个人的我是、我能、我慢,但并不是说什幺事情都不去做、悲观消极,绝对不是那回事,他只是远离颠倒梦想而已。

  「道品白净,世尊为彼说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胜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说正法要。」这时候才讲述到「正法要」,一些前行方便是协助大家慢慢生出道心,让大家产生欢喜心,产生积极向上的心,一方面也让大家的心能够慢慢柔软。「柔软心、堪耐心、一向心、无疑心」才能够真正听闻更深的「无上甚深微妙法」,此时才「有能、有力堪受正法」。

  谓如佛陀所说的「正法要」,这时候要讲什幺呢?「世尊即为彼说苦、集、灭、道」讲出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很多的持戒、布施、行善……种种,都只是怎幺样呢?做一些「端正法」,一些人天善根福德因缘,这样才能够慢慢提升上来。当身心柔软之后,才能够听闻到正法。真正的正法,真正的解脱生死轮回,就是要深刻体证苦、集、灭、道,最后的关键一定要来到这里。所以,前面的那些只是「端正法」,后面这里才开始要讲述「正法要」,「正法要」的具体内容就是苦、集、灭、道。为什幺「正法要」的内容是在这里呢?因为你要深层体会什幺是「苦海」?身心的苦、自己的苦、内心的不安、众生的苦……,都要慢慢去如实的体会,要见到种种苦,然后再进一步去探讨苦的原因,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果」,当你去分析、去观察,看到自己的苦,看到众生的种种现象所呈现出来的苦,然后才会进一步去探讨苦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所以,当你体会到苦的原因在哪里,才能够对症治疗,才能够针对苦因下工夫。然而,「苦海」有没有出离苦海的可能呢?佛陀就进一步指出,佛陀我本身走过来,你们也可以去体会到、体证到「灭」,「灭」就是苦的止息,就是「涅槃寂静」,也就是解脱自在。所以,修行不是越来越苦,我们是要去体会「苦」的原因,但是找出原因之后,我们要把根本原因去除掉,就是到达涅槃寂静、解脱自在,解脱的快乐、解脱的自在,就是「灭谛」,这样的修行才有意义。如果说你了解苦、了解苦因,但是却没有解脱的可能,也不用修行了,反正了解之后,认为「反正命运就是如此啊!」就会落入「宿命论」,就没有出离的可能。

  但是,佛陀讲说「苦海」是可以消失的,「苦海」是可以出离的,就是「灭」。所以,我们有信心之后,要到达涅槃解脱自在的世界,要怎幺样做呢?就是「道」,我修「八正道」、走在「八正道」上,就可以到达解脱自在。「端正法」就是包括布施、持戒、还有人天善法方面,原始佛法是这样讲,后来大乘佛法是怎幺讲呢?把在体悟、在闻思、在体悟苦、集、灭、道的人,说成是小乘的人、二乘的人,认为这些是不了义的,然后要去实行「六度波罗蜜」,要去持戒、布施、行善。

  所谓的「六度波罗蜜」,就是前面的「端正法」,于是又变成一直在人天善法的「端正法」上面下工夫,对究竟解脱却是排斥、不去重视,你疏忽了这些,结果导致后来要成佛、要解脱,要多久?就要三大阿僧祇劫。所谓「三大阿僧祇劫」是多久?以前当我在读佛学院研究所的时候,也照上面所写去推算,至少至少三十亿年,你从现在开始修。所以,后来有很多的那些说法,实在是不正确,佛陀最初都没有讲说解脱要三大阿僧祇劫,没这回事啦!只要你这样逐步上来,「六度波罗蜜」都只是在培养善根福德因缘的「端正法」,当你慢慢有因缘逐步上来,就要能够有因缘听闻到正法。

  在因缘尚未成熟之前,想要讲述「正法要」,你就是会认为它是小乘的、不了义、这不重要……,就是善根福德因缘还没有具足,你还要慢慢去磨啦!所以,真正的解脱就是要这样逐步上来。

  当佛陀与郁伽长者讲完一个次第,这样慢慢引导他上来,「犹如白素,易染为色,郁伽长者亦复如是,即于坐中见四圣谛」所谓「犹如白素,易染为色」是什幺样的一个心态?他能够归零、身心柔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这时候佛陀才能够引导他去体证苦、集、灭、道。如果还在很多的知见,认为「苦、集、灭、道」不重要的,认为这是小乘的,因缘都还没成熟,还没办法讲述「正法要」,这样就随缘啦!随便你们再去继续绕。

  「犹如白素,易染为色」就是愿意把过去的归零,然后身心柔软、如实来探讨。很快「即于坐中见四圣谛」事实上,由于佛陀以前的开示,大部分都是在禅修期间,实际的修行之中,开示一些法义之后,然后又实际去做、去体会,很快就可以体证。

  (第三节)「过去世事虚妄不实,不足喜乐,无所利益,佛则不记;或过去事有实,无可喜乐,无所利益,佛陀亦不记」如果过去事有事实、可乐,但是对众生没有利益,佛陀也不喜欢说这样的法。佛陀、阿罗汉会讲哪些法呢?过去事有实,就是「过去事实、可乐、有所利益,如来尽知然后记之」,对众生「有所利益,如来尽知然后记之」,说法的一个很重要原则,就是「过去事有实」要是事实,再来「可乐」,修行是越来越乐的,因为让你出离苦海,因此是可乐、有所利益,对大家心灵智慧方面的成长、解脱自在,有实质的帮助,而且「如来尽知」要本身自己实际去体证过的,然后才宣说出来。

  「未来、现在,亦复如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所以,「如来于过去、未来、现在,应时语、实语、义语、利语、法语、律语,无有虚也」一个真正实证过来的解脱者,所讲的都是真实不虚,绝对不会有欺诳众生之心。「佛于初夜成最正觉及末后夜,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当佛陀大彻大悟,出来与众生讲经说法,35岁开始到他80岁圆寂涅槃,总共45年期间,也就是初、中、后,整个佛陀所讲的,都是怎幺样呢?「于其中间有所言说,尽皆如实,故名如来」都是根据事实而讲,不会欺诳众生的,没有欺骗之心,就是「如来」。

  「如来所说如事,事如所说、故名如来」这是很重要的原则,众生通常是怎幺样呢?「见不如实、知不如真」而不知道,当你有贪、瞋、痴,甲的贪、瞋、痴,与乙所呈现的贪、瞋、痴不一样,所谓的「实相」是透过你的心镜看出来的世界,当你戴着蓝色的眼镜看这世间,这世间就通通呈现蓝色,当你戴着黄色眼镜在看,这世间就通通成为黄色。你带着什幺样的心境在看这世间,在你面前所认出的实相就是这样,但是你所了解的实相与事实不相符合,你不知道,所谓的「不知道」就是无明遮障。

  如果你有觉察到我们所知所见,与事实有相当的出入,代表你有反观觉察的能力、有认真在反观,这时候你的惭愧心才会生起来,才会虚心、才会柔软心,才会慢慢要来净化我们的贪、瞋、痴、身、口、意,这是一般众生。如来呢?他一个没有贪、瞋、痴的人,他所看出来的线就是一条直线、就是实相,实相是直的线,看出来的就是直的线,因此能够怎幺样呢?如同事情的本来面目来看待它,不会去扭曲它、不会去污染它,叫做「如来」,。你只要还有贪、瞋、痴,你的心镜就会凹凹凸凸;你的心镜有凹凹凸凸,你对事情的看法,就会去扭曲、污染,没办法如同事情的本来面目来看待它。

  当你没有贪、瞋、痴,你的心是很明、很清,是一面很客观、很如实的镜子,因此当事情呈现到你的心,你所看出来的,就能够如同事实的本来面目来看待它,这叫做「如来」。「如来」就是没有贪、瞋、痴,十个结断除的人,他才能够看到实相。十个结断除,就四果阿罗汉、佛陀,这样才能够看到实相。

  「如来所说如事」我所讲的事实就是如此,实相、真理就如同我所说的,因此我不会去欺诳、不会去扭曲,不会去迷惑众生,这叫做「如来」。

  「佛所知见、所灭、所觉,佛尽觉知」要体证到哪里,才说到哪里;体证到什幺,你再说什幺;你做到多少,才说多少。「佛尽觉知,故名等正觉」,「等正觉」是佛陀、如来的另外一个诠释,就是你可以与事实相等的角度来看待它,「等」就是平等,所谓「无上正等正觉」,事实上它的真义就是你会以一种很平等、很平静、很客观、很如实的来相对待,但是凹凹凸凸就是与实相不相等。如果能够心平静,你会以相等的心来看待,「等正」代表不会去扭曲、污染,而且能够看到万事万物的实相,「故名等正觉」。

  【法义分享】:「佛陀、阿罗汉讲经说法的原则:(一)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理。」实相真理是任何时空都可验证的,因此佛法不是佛教所专有。「(二)对众生可乐、有所益助。(三)本身亲证、尽知」我们本身一定要亲证,当因缘不成熟,就保持圣默然,若有说法、尽皆如实。当我们要跟人家谈话,尤其要讲经说法,我们要如实,你体证到什幺,再说些什幺;做到什幺,再说什幺。不要本身没有努力看到自己的贪、瞋、痴,然后却在指责别人的贪心、我慢,或是本身「我慢」很强,却处处在指责别人的我慢,或是没有做到「无我」,本身却很会说,但是没有去做到……这样都不是正确的。所以,你要本身体证、做到,然后再跟众生宣讲。

  有时候说话太率直,会容易伤人,因此在历缘对境之中,有时候不得已,我们要做一些善巧方便。如果你太率直,处处会去得罪人,而且有时候无形中造成很多的障碍。大家在工作的历缘对境中,当情况容许我们说实话,就要说实话;如果因缘情况不容许我们说实话,有两种情况,一个是保持沉默,另外一种情况是有时候不得已,要做一些善意的欺骗谎言,因为今天因缘情况不容许我们说实话,我们做一些善意的谎言。虽然说一些说谎,但是明了这是善意的,也不会去伤害你。

  举例来讲,当你对「阿含解脱法」的「出世间法」很有心,一直很想去多闻思、多实修,但是你家里的另一半很反对,一跟他讲说要去学佛、要修行,他就很反对、就阻碍,这时候如果跟他说要去听闻《阿含》课程,他就很不高兴,甚至种种阻碍就会显现出来,这时候你怎幺办?因此有时候就要善巧的跟他讲,今天要去聆听一些有关心灵讲座方面的课程,大家要有一些权巧方便,有时候如果情况不容许我们说实话,我们要有一种善巧与众生解说,但我们善意的谎言里面,没有恶意、没有不良企图,才能够在世间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障碍。然而,只要情况可以,我们愿意实实在在、坦诚面对一切众生。

  「真正解脱者,绝不会为名闻利养而说法」如果自认修行很厉害、很高深的法师,宣称「你要供养我多少,你要拿多少钱出来,我才帮你加持、灌顶、消灾,跟你讲更高深的法……」我是觉得这方面,大家要冷静理智去面对,不要盲目的迷信。真正的解脱者,绝不会为名闻利养而说法。「真言不美;美言不真。要达究竟解脱,就要学习听真话,听逆耳的忠言」因为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判断、死角,我们不见得能够觉察得到。如果我们没有真正要解脱,当真正明眼善知识看到,他也没办法讲出来,因为你的心没有打开。

  所以,当你真的心柔软,而讲出一些我们不喜欢听的话,或是说一些逆耳的忠言,记得!这些越是针对你的盲点、你的「死角」在讲,只要你能够心柔软去接受,你的突破、你的成长就会很快。

  (第四节)佛陀跟一群比丘到森林里面,然后抓起一把树叶,于是就问大家:我手上的树叶多,还是森林里面的树叶多呢?当然这是很明显的一个比喻,所以比丘就回答佛陀:世尊手中的树叶很少啊!而森林中的树叶无量啊!百千万亿倍啊!相差得太悬殊了。佛陀就回答:不错!是这样,当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后,「自所见法,为人宣说者,如手中树叶。所以者何?彼法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明、慧、正觉、向于涅槃。如大林树叶,如我成等正觉,自知正法,所不说者,亦复如是。」

  因为「彼法非义饶益,非法饶益,非梵行饶益……」对「四圣谛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佛陀以很简短的字眼,标出整个修行闻、思、修、証的核心,佛陀就坦白讲:我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后,与大家所讲的法,真正帮助大家修行解脱的这些法,就如同我手上的树叶这样多,而我所不讲的那些法,因为觉得对大家的修行、解脱,没有真正具体的帮助,因此我不讲那些法。那些所不讲的法呢?就好像森林里的树叶那幺多,我虽然知道很多法,但是对众生都没有真正具体的帮忙,很多都是一些世间法、一些方便法、一些权说,这些我都不讲。

  真正要解脱,我佛陀就跟你们宣讲这些法,你们不要以为就这样而已,佛陀就坦白讲:真正的解脱法就是这些,像我手上所掌握的这些树叶,这样而已。真正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好好体会苦、集、灭、道,就可以真正到达解脱涅槃的彼岸,因此不要见诤不断,不要还在种种世间的方便法里面绕。所以,佛陀归结到后来就说:我手上的这些树叶是什幺呢?就是「四圣谛」,「没有到达无间等」就是还没有真正去体会,还没有间断去体悟、体证。「当勤方便」你要透过种种的方法,慢慢去体证到、慢慢去实修。

  「起增上欲,学无间等」你要有出离心、求法之心,要有解脱的决心,这样就能够契入「无间等」,也就是没有间断的体证到法印。所以,真正要解脱,就是要直接契入、听闻正法,然后体証「三法印」、体証「四圣谛」,注意!体証「三法印」、「四圣谛」,就是核心。所以,种种方便法都是用来体证到此。如果你的修行核心不是扣住这里,那幺都只是在世间的方便法上面绕而已。

  所以,真正有益于解脱的法,不会多而庞杂或不切实际,《阿含解脱道》是有次第、有方法,现世就可修、可证、可达,因此不要小看这一本书,认为「好像没什幺、不会很多,人家《大藏经》那幺庞大,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那些都是在展现我是、我能。如果你真正要修行,这一本《阿含解脱道次第》,要好好去闻思、好好去修习,里面已经把《阿含》的精华都整理出来了,大家要好好去珍惜它,然后不断去闻、思、修。当你把这本书看过几遍,再经过我的讲述,你的体会更深入。

    【幻灯片】

  由于我们现在要逐渐进入「正法要」,因此今天播放一些比较深的幻灯片,让大家慢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慢慢去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呈现在大自然之中,呈现在你的身、心之中,慢慢解开「无字天书」,慢慢去看懂「大地风云经」。如果你还没有体会到「三法印」、体会到「无常」,还没有体会到缘起法,只能说在禅宗「见山是山」第一个阶段立场。如果我们现在慢慢要体会到「无常法印」,当你体会「无常法印」、「缘起法」之时,就可以进入到「见山不是山」的阶段,现在看你能够体悟到哪里?

  这是什幺?是属于日出的景色,但是太阳不是在这边,太阳是在相反的这一边,「大地风云经」很深奥,我们现在只能够点到为止,以后大家再去慢慢阅读这「无字天书」,这就是不断的变化、奥妙。以前你在看的时候,觉得这好像没什幺啊!当你现在心慢慢越沉静下来,慢慢的去体会,大自然都不断在跟我们宣说「无上甚深微妙法」,这是「大地风云经」,慢慢心静下来去体会,甚深的这些法义,我们以后再解开,现在只要大家先看、先看看。如果没有好好去体会法义、体会缘起法,你看不到这「无字天书」里面的奥妙,大家慢慢的闻、思、修,越来就会越体会到「缘起甚深」,这都是「大地风云经」,慢慢去体会。

  这是什幺?「空」啊!但是「空」,你看不出什幺啊!这是我实际用相机去拍摄这个天空,这是实际的「空」,不是用一般的底色把它衬托,但是你看不出现在这个「空」,它有多微妙、多奥妙、多深啊!现在看不到啊!如果我们一开始都讲这个「空」,每一张都是用这个「空」,你也体会不到啊!所以,要体会到「空」,你要透过什幺?透过「有」啊!你要透过现象界,因此龙树讲过一句话,你要见到「第一义谛」,必须要「先知世俗谛」。我们在经典里面、这一本书里面也有提过,你要先知法住智、后知涅槃智,这是「涅槃智」,这是「空」,含意很深、很玄,但是你现在没办法体会到,你必须要从现象界的这些缘生缘灭,现象界所跟我们宣讲的这些,你慢慢去体会,到后来才能体证到「空」。

  所以,这一样都在衬托出「空」的玄妙、「空」的深义,但是要透过这些「有」,你才能够体证到「空」。因此,不要急着要去了解「涅槃」是什幺、「空」是什幺,必须要先能彻见「三法印」、「无常」。首先要先体证到「无常」,然后再慢慢去体证到「缘起甚深」,你要去看到「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要看到前景、也要看到背景,更重要你要去看到「空」,下一堂课,我们从六界、界分析、界相应方面先讲。

  以前看木瓜是木瓜,不觉得什幺,当你慢慢去体会到法,去体会到缘起,你看到这些就是会赞叹啊!原来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会透过你不断去深观缘起现象界的这些,很多的「我慢」就会一直在淡化、减少。

  这是什幺花?向日葵。这一张向日葵里面,看看里面的图形花样,很美喔!很奥妙喔!这里面都藏有很深的缘起,缘起甚深啊!所以,大家对这些解析、解读的能力,要越看越深,我们先透过文字,再来看到幻灯片、相片,它已经比文字更容易去体会到实相的深义了。所以,为什幺我们要透过幻灯片来跟大互动?大家经过文字的理解,然后再藉由幻灯片方面的介绍,帮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缘起甚深。

  这是蜜蜂,活生生的佛法是在大自然之中,大家要慢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蜜蜂腿边都夹着花粉,一方面采花蜜,一方面也都在收集花粉,以后大家慢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大地风云经」里面的一部分,都是很深奥的,我们要慢慢去看到缘起甚深、看到无常法印。以前看起来,你不觉得什幺,当你心越宁静、越闻思之后,然后你慢慢去看,处处都可以看到很深的法。

  这一张是蝴蝶,活生生的蝴蝶是在大自然中,经典里面所描述的蝴蝶,是文字、文字上的蝴蝶,或是说经典里面所绘画的,是书本里面抽象的一个图形的蝴蝶,里面那只蝴蝶牠有没有生命?那是没有生命。我在经典里面夹一只蝴蝶,经典里面的蝴蝶是个尸体,这里面的含意很深!如果你被经典的文字所障碍住,你看不到活生生的佛法,因为经典里面的蝴蝶,不是抽象的文字叙述,不然就是木乃伊、尸体。所以,如果你没有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体会不到「缘起甚深」;体会不到缘起甚深,更不容易体会到「空」的玄妙;你体会不到「空」的玄妙,深层真正核心的「自我」,它不会降服的、不会消失的。

  所以,大家要逐步越看越深,才能去看到甚深的法。你看这只蝴蝶牠在舞动着,活生生的法是在大自然中,大家要从文字方面慢慢去闻思。我在书本里面提到没有所谓的「末法时期」,法它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法它是活生生的呈现在大家的身、心之中,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啊!大家要慢慢去看到活生生的佛法、活生生的法。活生生的蝴蝶,在大自然中飞舞,这里面蕴藏着「无上甚深微妙法」,蕴藏着缘起甚深,慢慢去看,就能够把这些密码解开,就可以解开里面的秘密,这里面有密码,要慢慢去解读,要用宁静的心、柔软的心、平静的心,慢慢去看。

  我们要不断去提升我们的觉性,以及让我们粗糙的心,慢慢越来越明、越微细,这也是一样,都是很微妙的、很微妙的,这是燕子所做的一只猫的形状、燕巢,燕子能做出这样一个形状,你看!这是猫的耳朵、猫的眼睛、猫的鼻子、猫的嘴巴、猫的脖子、猫的脚、猫的尾巴,燕子牠做出这样的一个形状出来。

  这是灵芝,里面一样都在告诉我们缘起甚深啊!所以,不是说一加一等于二,一加一它会变化无常啊!何况一加一加一加一加一,五个「一」加起来,不是单纯的五啊!它会有无穷的变化,慢慢去看!这一张也是一样,要慢慢去消化、慢慢去体会,因为你越来越心静,你的体悟越来越深,你的心胸越开阔,到后来你真的是要去体悟到一体的世界,超越一切的二元对立,这都要慢慢去体会、慢慢去包容,不同于自己的颜色,不同于自己的思想,不同于自己的观念那些,你一切都能够包容,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一体的,心胸要不断去拉开。

  这一张与下面一张,是有连贯的。这是什幺?这是草菇,有没有像一位风华绝代的少女?她戴着一顶斗蓬帽,后面还拖着一些尾巴,这代表一个年轻漂亮的美少女,没几天、没多久你看,刚才那一朵经过两、三天之后,就成为这样啦!所以,当你年轻漂亮的时候,当你英俊潇洒、志得意满的时候,不要忘了「无常」、「无常」。当你能够体会到「无常」,你在每一个剎那都不会有「我慢」,而会珍惜你每一个当下。真正体会「无常」,真正体会正法的人,绝对不会消极悲观的,他是会很全然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当下因缘我该做什幺,就全然去做。

  这是士林官邸玫瑰花园,你现在是一朵漂亮的花朵、盛开的花朵,但是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而骄傲,你要看到你的前后啊!这是凋萎的玫瑰,因此要去看看这些啊!体会「无常」的法印,现在要去体会「无常」你的生命就像一个波浪,从升起来、冲到岸边,然后消失啊!后面的一浪又过来了。所以,当你不在位的时候,后面一样继续有人接上来,一个方面我们要体会生命它就是一个波浪,一波起、然后消失,后面的一波又起来,但是这一波跟这一波,已经是不同了。因此,潮水、波浪的一生一灭,都是一直在告诉我们无常生灭变化,它们都在告诉我们法,以后大家到海边、到山上、到各处去,或是你现在每一个历缘对境,都要慢慢体会「无常法印」,现在每天都要慢慢去体会「无常法印」。不错!你有看到对「无常」的害怕,很好!有如实在看无常。

  为什幺会对「无常」害怕?因为没有真正去了悟「无常」的实相,更深入一点就是你不了解「无常」它是中性、是中道,所以才会惧怕。如果有一天你慢慢去了解到「无常」是中性,「无我」也是中性,这时候你绝对不会去惧怕那些,你会全然的放开、全然的接受,这个就是我们要闻、思、修逐步上来。我们今天等一下,也会介绍「无常」中性方面,也是要去体会「无常法印」,生命你所抓的,到最后就是荒冢一堆草没了,如果你没有把生命的意义找寻出来,一直跟着世间众生后面的脚步,一直这样走、走、走,走到后面就是无可奈何的去面对这方面,荒冢一堆草没了!

  所以,修行真正的动力,一定要去面对这些,如果没有好好去思惟、面对这些,你的修行不会扎实,你会抓更多的「有」、更多的成就。这个就像一个人的生命,这是过去、这是现在、这是未来,所以你要看到全景,要看到实相、要看到全景,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你每一个当下,你不会傲慢,也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悲观消极,然后又会很全然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当下因缘所生,你该做什幺,就会全然的去做,上班、该做什幺事情,你就是活在每一个当下;该做的,我们就是认真去做。

  这个就是无常法印,这本来都是一栋一栋的别墅,但是一个九二一大地震,只是在几秒钟,全部都化为瓦砾,大家慢慢去体会。这个就是朝露,所谓生命如朝露,你不要以为说七、八十年很长,如果你没有好好去珍惜,很快、很快就消失了。一回想三十年前当我在学佛的时候,很快啊!是在民国六十年,那时候就读嘉义高中之后,然后开始积极的、慢慢的再去探讨人生哲学,回想以前那个年轻人,现在三十年很快就过了。所以,如果大家没有好好珍惜生命,很快!十年又过了,二十年又消失了。不过,三十年这样一路上来,逐渐找到解脱法,跟随着佛陀的脚步这样走过来,也真正找到所要找的这些。

  这是九二一的一场大地震之后,这里是草岭,本来是一个风景区,下面只是一条小溪而已,这本来是整座山,结果在一夜之间,一个大地震,它不只是山崩下来而已,而是整座山爆裂开来,本来这里是云林县,这边是嘉义县,结果这个山一爆裂之后,把云林县的这边,全部都打过来嘉义县这边,这边本来是风景区,这里面有不少的住家,住在风景区里面,一样有一些经营者,有不少人在这边。但是,一夜之间深埋在底下,而且还没办法挖,因为埋得太深了。所以,要去体会这些,这个都是「大地风云经」啊!在告诉我们无常啊!你不要说这个地球「无常」,我跑到他方世界去,就可以找到一个恒常不变的地方,那是不了解无常法印、真理实相啊!、、、所以,我们用一些现代天文物理方面的,让大家更深刻了解体会无常法印、真理,它就是遍一切处、都是如此,超越时空的。

  这里是士林官邸里面,以前是宋美龄他们常在这里,等于是他们的家庭花园,等于说皇宫花园,这里我们没有指射任何人,而是说这以前曾经是台湾的最高掌权者,他们所在的一个官邸,经过几十年后的改朝换代,蒋家慢慢退出了政治舞台,留下了一片皇宫花园,让大家可以来这里。这个处处也都告诉我们无常,以前不管你权力有多大,总是没办法长久,保有你的权力,一定会无常变化的。所以,这个地方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个无常生灭变化,不断世代交替的地方。对蒋家来讲,可以说是一种负面的,他们不希望、不喜欢看到这种情况,但是对一般众生而言,现在的士林官邸,如果没有「无常」演变,蒋中正他们还是住在这里,你有可能进去吗?不可能进去啊!就是因为有这些无常的演变。

  因此,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们是有所损,但是现在一般百姓却可以进来里面,所谓的无常变化,对一般市民百姓来讲,好不好?对不对?所以,无常并不是代表绝对的不好,也不是代表绝对的坏,而是它有好、有坏。这个地方就是因为有无常的演变,大家才可以进来这个皇宫花园,我们要认真体会无常法印,要如实面对这些,不然修行不会扎实。

  这里你看,溪声尽是广长舌啊!处处大自然都在跟我们讲经说法,这里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剎那,每一分每一秒,水都不断一直在流走、流走、生灭、变化,我们身体里面一样是有地、水、火、风组合而成,我们身体里面的血液、液体,它是不是每分每秒都一直在运转?我们的心脏每分每秒都不断在运转,因此大家要去体会我们身体里面的血液,我们每天在喝水、小便,水界不断在我们身体里面进出,进、出就是一个生灭。

  你慢慢要去体会,流水不断的生灭变化,这个风因为是无形,你照见不到啊!所以必须要透过重复曝光,显示树叶的动摇,就是因为有风在流动,每一分钟穿过这里的风,有没有相同?都不同啊!因此大家慢慢去体会,每一分钟吸进到你身体里面的空气,它的组成、它的成分,已经都不同了。当你吸进一口气进来,再呼出一口气出去,你里面的风界、风的元素,都已经在生灭变化,成分、演员已经不同了,大家要慢慢去体会,一个是无常、一个是无我。

  再来你要慢慢去看到,你是大海中的一条鱼,你的存在是很多因缘聚合而成,这样你的「我慢」才会降服,你才能够悠游自在的活,你是很多的地、水、火、风,火就是阳光,种种界形成因缘所生,各种界的支撑,你才能够存在着。当你慢慢去体会到这些,很多的我是、我能、我慢,才会消失啊!如果没有去体会这些,你很多的「我慢」,不管你多大条,不管有多大尾,你只是像大海中的一条鲸鱼,虽然比别的鱼大,但是你也只是大海里面的一条小鱼而已,你的存在都是整个大海、整个因缘在支撑着你,所以要慢慢去体会到这些,深层的「我慢」才会断除,这个是「大地风云经」啊!无上甚深微妙法都浓缩在这里,跟我们讲经说法,慢慢去看、慢慢去看。

  纵然我神通具足,也没办法无中生有,生一堆稻谷给你,这是「大地风云经」的深奥,你慢慢去看,才不会自诩我修行很高、我拥有总总神通、我可以怎幺样……,你需要而没有的我可以给你,我连一个稻米、一个稻谷,都没办法无中生有制造出来啊!稻米、稻谷它的形成,都需要整个大自然种种因缘的配合才会产生,要慢慢去体会「无字天书」、「大地风云经」。当你能够看到活生生的法,体会到无上甚深微妙法,你的心会越柔软,你的智慧越成熟,你会越谦虚、越柔软,实实在在这样脚踏实地,当你能够不断去闻、思、修,就能够花开见佛。

  这是白色莲花,一方面是代表我们的开悟、修行证果,一方面这里一样都是在诉说着「无常」与「缘起甚深」,「大地风云经」很深、很深,慢慢去看、慢慢去体会,包括我们本身的身体,就是一个精义的小宇宙,以前有一套的资料,是日本人拍摄制作出来的,精义的小宇宙,把我们身体的构造与生理方面,全部以动态的这些制作出来,越是深入去体会、深入去研究,那些顶尖的生物学家,才越发现「哇!太奥妙了!太深奥了!」精义的小宇宙。

  这一张含有地、水、火、风,还有「空」,含意很深!以后我们再慢慢解开。我们修行就是要慢慢回归大自然、反璞归真,这一张是我小时候的出生地,在嘉义县大林镇的一个乡下,本来都没有建造这些水池,是在民国六十几年才建造的,以前我们就是常常在这池边游玩,这一张的体会就是当我们回到故乡,会有满亲切的那种感觉,当然以后是要突破亲疏观念,但是只是透过这方面跟大家互动,当你在外面游荡做一个流浪儿,当你回到故乡、回到家的感觉,不一样!

  这一张是让我们体会众生内心的苦、内心的不安,当你没有了悟生从何来、死往何处去,生死大事未了,对宇宙的真理实相不明了,你不知道生死大事,所以内心的不安就会存在,你不知道家在哪里,不知道家在何方,于是到处在流浪、飘荡啊!所以那个心就会不安啊!现在这语言没办法百分之百的诠释,以大家比较容易了解的解释,当你慢慢了悟生死大事之后,哇!生死大事揭开之后,你处处都是大安心啊!你会处处溶入,溶入处处无家处处家,到哪里都是大安心。当你慢慢体会到「缘起甚深」,体会到很深、很深,涅槃解脱的世界,是没有苦、安祥自在,绝对不是负面的悲观消极,宇宙中、天地中的种种因缘来支撑着你,种种缘起支撑着你,你才能够存在,才能够做种种事情,要慢慢去看到这整个大因缘支撑我们,我们才能够做种种工作,今天才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互动,因此慢慢体会这些,那种我慢、我是、我能这些都会消失的,到后来就是反璞归真、快乐自在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