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空海(惟传)法师:身念处修行法要


   日期:2020/10/1 0:4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身念处修行法要

一、身念处修行法要
从现在开始,大家要好好一步一脚印地用功,跟着佛陀的脚步走,跟着古圣先贤那些解脱者的脚步,在解脱道上一步一脚印地走。很快!你就能够不断地脱胎换骨。现在跟大家介绍,「动」跟「静」两个修习原则。
1.动态方面
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要贯彻身念处的修行。身念处的修行,那是不管你在禅堂内或是禅堂外;不管你在吃饭或是上下楼梯、或是要睡觉、或是在盥洗。这全程你都要明觉你当下的动作——你现在正在做什么,你要清清楚楚地觉察到。只要你有在「动」的时候,你就清楚地觉察那个比较明显的「动」。如果你在走路,你就清清楚楚地觉察你的每一个脚步;你要喝水也是一样,清楚地觉察你喝水的这整个过程;你要上厕所也是一样,这整个过程都清楚明觉。要吃饭、要穿衣、要做其他的,你都是清楚明觉你当下正在做什么。当下最明显的动作,你就把你的注意力、觉察力放在这上面。凡是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要清清楚楚地觉察。你不要想说:「我应该在那里做什么才对呀!怎么觉察这些呢?」现在,没有其他任何的法门比这个更重要;没有其他任何的工作比你觉察你当下的动作更重要。

你要修行、要迈向究竟解脱,第一个关卡就是「醒过来」,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如果你越急,你反而越错失掉了那个要领。现在,没有什么要让你急的;没有什么要让你操心的,你在这里这几天就好好地大死一番——真的让自己大死一番,全然地归零、全然地活在当下。所以,把你的动作放慢一点,我们的时间都很够,不用急、不用躁,把三妙行这些都要展现出来,身心柔软——松、柔、明、觉。你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动作,包括你要举手、要抓痒,这个过程都清楚明觉。

要成为「佛陀」,第一个关键就是要醒过来。醒过来,最具体的就是你有觉察到当下的动作。记得!你的动作一定是存在现在;你的动作不存在过去、不存在未来,它都是当下。你要走路、要吃饭、要洗澡、要穿衣,也都是只有当下。当你坐得腿酸想要换腿,也是当下要换腿;不是不可以换腿,而是你要清醒明觉当下的「动」。这是身念处修成很重要的一个关键。

当下你比较明显的「动」,动作的「动」,是在哪里,你就把注意力放在那上面。这是身念处的全然开发。包括你要睡觉、要上床,这整个过程,以及你要铺床埝、要铺枕头、要摊开棉被,这个过程你都不要忽略啊!你忽略的话,你就没有活在当下。没有活在当下,严格讲,你又死掉了啦!你又成为行尸走肉了。
修行很重要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全然地、全面地醒过来。修行那是遍一切处的,不一定是在禅堂内才是修行,我们整个禅堂内外,全部都是在修行啊!你真的能够把握到这样的要领的话,你的法堂、你的禅堂,那是整个虚空法界啊!你每天一醒过来,不管你做什么,那都是在修行喔!所以修行第一关很重要的就是,记得!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观察你现在正在动作的现象,如实地观察它,是非好坏不要去论断,你就只要觉知、觉察。不要小看这个喔!你真的好好用功一天下来的话,那不得了喔!你这几十万年来的生命,你很少有一天好好的清醒明觉地活着呢!你真的能够好好的这样一天很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那你沉睡了几十万年,现在你终于要渐渐醒过来了。你很少身心合一地活在当下啊!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方面,真正修行很重要的方法、很重要的要领,就在刚才跟大家讲的这些。

有了身念处全面性的开发,你才能够开发后面的心念处啊!身念处没有开发出来,你的心念处是不可能开发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呢?假如你的心跑掉,打妄想去了,也没关系,只要你能够觉察到你去打妄想的时候,那你又醒过来了。你在那里打妄想,或是心又跑掉了,心猿意马、心很散乱,都没关系,把它拉回来,活在当下。记得!不要自责、不要在那里责备、不要在那里拉扯,只要你觉察到之后,就是回到了当下、回到了现在。这样,你可以不用其他修行法门,这是「正直舍方便」啊!你可以放下八万四千法门的种种方便法,直驱无上道。不一定要持咒、不一定要念佛,你才能够觉察当下。你就是保持明觉,你的持咒、你的念佛、你的种种方法——礼佛、拜忏,也都是要让你醒过来,活在当下而已呀!如果种种方便法你可以不用,那更快、更殊胜地,能够活起来、醒过来。所以大家放慢、放轻你的动作,脚步保持轻柔,身心也轻柔,觉察你每一个步伐。这样,你会全面地醒过来,三妙行也会因为你的觉醒而展现出来。这是身念处方面的开发。记得!当动态比较多的时候,你就用身念处来修,来开发你的觉性。

2.静态方面
在禅堂内有静坐的时候,静坐可以让我们的身心更稳定、更宁静。当你在静坐的时候,你可以采用观呼吸——出入息——的方法,除非你的心散乱,你才配合数息法,或是配合深呼吸。因为数息或是深呼吸,可以让你那散乱的心比较容易地收摄下来。如果你的心已经渐渐稳定下来,那你就只要保持客观的觉察与放松。很客观地觉察你当下的出入息,这就是四念处配合出入息法的修行。
当你在吸气的时候,你清楚地觉察:「我现在当下正在吸气」;呼气的时候,也清楚地觉察:「我现在正在呼气」。你看喔!这也是让你在静坐的当下,觉察你身体当下出入息的进出。它是一种流体,也是一种动态、动作喔!这也是身念处的贯穿啊!那是观察更微细的「动」。知道吗?所以你不要刻意去练呼吸,也不要刻意去操纵呼吸,更不要去作意、想像呼吸。若是作意、刻意,你就没办法来到如实观。

呼吸不要用意念去引导,除非你的心很散乱;不然,你就是保持很客观的觉察就好。这样,你才能够看到当下的呼吸一进一出,在我们鼻孔这里,一样有气息的进出。你的呼吸也是在当下、也是在现在,你能够觉察到你的呼吸,那表示你有活在现在、有活在当下。你不要修了老半天之后,然后才来跟我讲:「老师!我还觉察不到我的呼吸。」你会没有呼吸吗?你每一分、每一秒都一定有在呼吸的。所以这个觉察点,你要放在鼻孔这里也可以;要放在丹田也可以;要放在胸腔也可以。重要的是你不要去用力、不要去引导、不要去掌控。你越放松,越容易觉察到呼吸的进出。这个方法,比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种种方法)都更微细、更单纯、更简便。你真的要觉醒过来,就是方法越单纯、越简便,越好。而出入息它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进行。

观察出入息,第一个要领也是让你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活在现在。如果你已经能够稳定地活在当下、活在现在,进一步你又可以配合去体悟——你的呼吸,它是不断地在生、灭、变、异啊!这时候,你也可以在吸气的时候配合「生」,呼气的时候配合「灭」;再来吸气的时候配合「变」,呼气的时候配合「异」。就在吸气、呼气,吸气、呼气的当下,你可以去看这个生、灭、变、异的现象。你在那个现象的背后,默念「生」、「灭」、「变」、「异」这四个字。一字一字地分开——吸气的时候你默念「生」;呼气的时候默念「灭」。这不是你去引导喔!而是你看到现象发生之后,才「喔!我看到『生』了!」,呼气的时候「喔!我看到『灭』了!」;吸气的时候看到「变」,再呼气的时候看到「异」。一吸、一呼,你身体里面的风界元素已经是变异了啦!你这个「我」组成的元素已经跟一分钟前不相同了。

运用呼吸配合生、灭、变、异这四个字的要领,一方面是让你的意根比较容易收摄、比较容易活在当下,对于妄念的消除会很快;另一方面生、灭、变、异这四个字,它可以让你除了「止」下来之外,又含有甚深的法义。你可以从中去观、去体悟无常法印;去体悟无我的法印。所以,从今天开始到明天这一段期间,你在静坐的时候就把出入息方面好好地熟练、好好地明觉,开发出清楚的觉察。如果你觉得胸闷、觉得紧,你可以回来检查自己的身体——哪里没有放松?哪里在绷紧呢?这时候,你要提醒自己全然地放松。如果你觉得胸闷,那是因为你在用力;因为你去干扰呼吸,觉察到马上放开就好了,不要责备、不要懊恼,你只要放开、放松,活在当下,如实观。这样就好。

3.小 结
在静态方面,大家要好好地把出入息法做好;而动态方面,则全面性地展开,开发明觉。不管是静或是动,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清醒明觉地活在每一个当下。你这一个功夫能够做出来,你才能够做到初步的觉醒。有了初步的觉醒,再来你才能够真正地见法、真正地了悟真理实相,而远离颠倒梦想,你才会成为真正的觉醒者。这都是可修、可证、可达。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能不能随时归零,身心柔软地活在当下。只要你能够随时归零,身心很柔软,一步一脚印地去做,这些都是可修、可证、可达。一天的用功,一定会有一天的收获跟脱胎换骨。

身念处修行关键解析
1.概 说
请大家先看手上这份资料,也是在《阿含解脱道次第》书里面的第二○○页,各位手上资料是5b。我们先把这一段看一下。佛陀告诉众生说:「比丘、比丘尼(我们现在把这个称呼改为各位精进用功的修行者),七年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也就是你有可能此生此世就证到阿罗汉果,在七年内。「或有余得阿那含」,至少你也可以证到三果。「置七年」,也就是说不必到七年,甚至六年、五年、四年、三、二、一年都还不必。你如果有好好地精进用功,「七个月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二果是说有两种果位,而这两种果位呢?就是证到三果或是四果的阿罗汉。甚至不必到七个月,如果大家能够好好地精进用功,「七日七夜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必得二果,或现法得究竟智,或有余得阿那含。」这都是立竿见影,可修、可证、可达,绝对不是空谈。

佛陀甚至进一步再跟我们讲,如果你没有因缘七天七夜,那你只要有一天一夜的用功呢?就会有一天的成长与收获啊!如果你「少少须臾顷,立心正住四念处者,彼朝行如是。」早上精进用功,到傍晚黄昏,你就会觉得有成长、有进展。如果你傍晚黄昏用四念处的方法好好用功,明天早上你就会觉得在成长、在突破,这也都是可立竿见影的。

再请大家看前面「四念处」的最前面,也就是《中阿含》九十八经,大家手上资料的第四页。第一段佛陀很明白地跟我们讲:「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有一条解脱道,它能够让我们很快地超越过苦恼、苦海;让我们断除生死轮回来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那就是四念处的这一条解脱道。佛陀进一步再说,过去佛、未来佛,以及现在佛呢?都是因为立心正住四念处,修七觉支,而得无上正等正觉。你看!这里都很明显地跟我们讲,不管过去或是现在、未来的佛,都是如此地走过这一条四念处的解脱道。这是很重要的修行历程。我们今天有幸,有因、有缘能够听闻解脱法,进一步再落实到实修实证,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这样的殊胜因缘。你真的要解脱,好好地活在当下,一步一脚印地走,你一定很快能够迈向究竟解脱。

四念处具体的内容就是身、受、心、法,我们在这几天内会逐步地跟大家介绍,协助大家一步一步地去体证。昨天有概略跟大家讲过身念处。现在我们再具体、深入地来解析一下,因为这方面你如果体会得到这些要领的话,你这几天的修行会得心应手、会很得力,而且就算你禅修结束之后,你也能够溶入在历缘对境之中,应用到历缘对境之中。那都是在修行啊!所以修行,那是全面性的。
再看第二段的第二行,身念处的修行法要就是,行则知行,住则知住,坐则知坐,卧则知卧,眠则知眠,寤则知寤,眠寤则知眠寤。隔壁一行下面,「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屈伸低仰那四个字,应该要把它顿开来,因为它跟行住坐卧一样,那都是要分开来的。因为它的含盖范围很广,「屈、伸、低、仰,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这是身念处修法非常重要的关键,这方面希望大家好好地去体悟,逐步地落实来修行。

真的!修行要迈向解脱,你向心外去找,你绝对找不到净土啦!唯有心净,净土才会现前啦!那你的心要怎么清净呢?一定要回到当下来,活在眼前、活在当下。这样,你才能够现观身口意;才能够如实观察是否有贪、瞋、痴、我慢…。如此,你才能够把那十个结一一地去除,而来到究竟解脱。

2.行则知行
修行很重要的关键就是,你要清醒明觉活在当下。现在,当你在走路的时候——行则知行——你就很清楚地知道你当下正在走路的状态,每一脚步都清楚地觉察。如果应用在禅修经行方面的话,那你每一脚步的提、移、落、触,从最初比较慢、段落比较分明的阶段开始,你能清楚地觉察当下每一脚步的提、移、落、触之后,你再慢慢地加快,再把这几个步骤缩减为起、落;起、落,再慢慢地应用到你在工作上班的时候,你也是清楚地觉察,左脚、右脚;左脚、右脚。所以这个「行则知行」,你要从慢动作、分解动作开始清楚觉察起。慢动作、分解动作你清楚觉察到,你就可以慢慢地加快。分解的过程从比较多的分解,慢慢地减少到后来的没有分解,它只是一体,行云流水地运转,但你都要保持清醒明觉。

「行」的范围很广,你每天都要走路,包括你在禅修的时候要经行、要上下楼梯、要到哪里,你都需要走路。「行」也包括你其他的动态方面,那不止只有脚啊!如果你在走路的时候,比较明显的动作是在脚。但是当你移动脚步不是很明显,而是在工作的时候。一样,把你的觉察力放在你当下正在做的工作上。两手正在工作的这些过程、内容,你正在做什么,你清楚地觉察:「我现在的动作;我现在正在做什么」。你在工作、在炒菜、在洗衣、在扫地,一样,都保持清醒明觉。

你在跟客人交谈,也是一样。跟客人交谈,是口语,也是口行,你清楚地知道你当下正在做什么。你说话的内容,你也都很清楚地觉察;你要讲话给别人听,你必须先清楚听到你自己讲话的内容。像我现在跟大家在讲话,我都溶入那个声音里面,如果我没有听到我自己讲话的声音、内容,那就是无明、冲动。所以你要在历缘对境的当下,讲话或是听话,都要一心一境。讲话,清楚地知道正在讲话的内容,清楚地表达;听话的时候,用心去听对方的心声,不要心不在焉、不要分心。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慈悲。

所以「行则知行」的范围很广,你不要一直急着当下的工作,很马虎、很草率地在做,然后就等着什么时候是你打坐修行的时间;什么时候是你禅修的时候。如果这样的话,你会浪费掉很多很多的生命。修行,就是安住在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它是过程,也是目的;每一个当下,它是起点,也是涅槃彼岸的终点。

3.住则知住
「住则知住」——「住」就是站立或是停止。当你站立不动,也就是静态的时候呢?你清楚地知道你现在身体所处的状态,你也保持明觉在当下,不是身在那里,而你的心却跑到九霄云外。你当下都是身心一体的,清清楚楚地知道你现在身体的情况、状态。

4.坐则知坐
「坐则知坐」——平常不是在禅修的时候,你一定也会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那你一样,保持清醒地觉察:「我现在要坐下、正在坐,以及坐姿,现在有没有弯腰驼背?」这些也都清楚觉察。禅修的时候,一样,你在打坐的时候,不只呼吸要清楚觉察,你全身的一些状态,你也要能清楚觉察:「有没有用力?有没有绷紧?有没有倾斜?」这些也都要清楚明白地觉察。我现在的坐姿是怎么样?要清楚觉察;如果酸痛,要换腿,也都很清楚地觉察这整个换腿的过程。

5.卧则知卧
「卧则知卧」——如果你准备要休息、要上床睡觉,不是说:「我今天很精进用功,好累喔!我要赶快回去躺在床上休息了。」然后「啪!」就倒下去,好像你这个修行现在:「喔!下班了!解放了!全部放松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把修行溶入在一切境界之中。本来修行,它就没有绷紧,它是很放松的。你要准备卧,则知卧;你要到床上、要铺棉被、要埝枕头、要盖棉被、要躺下。这整个的过程,你也都清醒明觉,不是含煳笼统、不是囫囵吞枣。所以「卧则知卧」,你一样保持清醒明觉,正知正念地躺下来休息。在还没有入睡以前,你可以把你的觉察力放在呼吸上面,看着它生灭变化;你也可以扫瞄全身有没有放松?身心有没有柔软?你现在睡觉的姿势,是怎么样的姿势,你也要清楚觉察。还有,如果你在睡眠的时候会有鼾声,那你就采取侧卧,这样鼾声会比较小。

6.眠则知眠
「眠则知眠」——也就是你要准备睡觉之前,你也都清醒地觉察:「我现在准备要睡觉了!万缘放下了!」睡觉的时候,你就好好地休息、好好地睡觉。「眠则知眠」,并不是说:「我在睡觉的时候,不可以睡着,一样,都要保持很清醒明觉。包括睡觉的整个过程,都要保持很清醒,就像半醒半睡。」如果是这样,那你撑不了几天,你就会垮下去的,而且因为你整个身心没有放松,很快!你会弹性疲乏啊!「眠则知眠」是说,你躺在床上,准备要睡觉,睡前的这些情况,你都保持清醒明觉。禅宗也有提到:「饥来则饭,倦则眠。」白天,我好好地用功;晚上,让身心休息的时候,我就很安祥地躺卧下来,让这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与充电,用慈悲心、用爱心来入睡。这样,你的睡眠品质会很好,而且你的精神会很饱满,隔天你又能够提起精神不断地止观双运。所以连这个睡眠,也是要让你能提、能放。白天精进用功,是让你提起正念、正知;晚上睡觉,则是让你全然地放下,能提、能放。一般众生常常是活在要提,提不起;要放,放不下。说要精进用功,又在那里打妄想、昏沉;睡眠时间到了,躺在床上,又在那里胡思乱想、打妄想,没有好好地休息。所以,修行就是要这样——能提、能放。这就是「眠则知眠」。

7.寤则知寤
「寤则知寤」——当你早上一醒过来,通常你都很快地就继续后面冲动的动作,急着要去做什么、做什么。能不能在你一有觉知,醒过来的时候,一样,不要马上就下床,你先觉察你现在的睡姿、你现在的状态,然后才慢慢地下床。你清楚地觉察这整个过程。你身体要起来,包括你的脚要触地、要下床,这些过程你也都维持清醒明觉。这也都是在修行。你不要想说:「我现在要赶快啊!现在是团体禅修,我要赶快冲去洗手间啊!我要赶快去占个地方啊!我要赶快去做什么…。」像这样的话,你会绷紧,会错失掉很多的机会让你如实观。所以要掌握要领——每个当下都是在修行——安住在每一个当下。你真的能够安住下来,你整个生命品质就会脱胎换骨;你真的能够安住下来,你的生命才会活起来;你真的能够安住在每一当下,你才能真正处处见法。

8.正知出入,善观分别,屈伸低仰
「正知出入」——包括你的往来、前进后退这些都是啊!「善观分别」——也就是你一切的动作你都很清楚地觉察。「屈、伸、低、仰」——这是包括你身体的所有姿态、动作啊!你的手臂要屈、要伸,身体要低下来、要俯腰、要抬起来、要仰头、要转身。这些你都要清楚觉察啊!因为大家平常冲动习惯了,动作都很快,忽略了觉知。所以我们要透过禅修,让大家在单纯的环境、状况下,把动作放慢下来。让你在最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够好好清楚地觉察。慢动作你能够觉察到,在禅修的过程,你就可以渐渐地加快了。经过这样的练习,将来你回到磙磙红尘,你也就能够继续把这个品质再贯穿到一切境界里面。所以,修行不是在那里求神通、求感应;修行不是在增长我慢。修行,那是每一个当下都保持明觉,处处见法。

9.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
「仪容庠序,善着僧伽梨及诸衣钵,行住坐卧,眠寤语默皆正知之。」——你平常的种种动作、状态,包括穿衣服、吃饭、洗澡,行、住、坐、卧、眠、寤、语、默,也都很清清楚楚地觉察。就算没有讲话的时候,也清楚知道现在的状态:「嘴巴没有讲话,内心有没有与空相应呢?有没有与涅槃寂静相应呢?还是嘴巴虽然没有讲话,但是内心里面却不断地嘀嘀咕咕,一直在自言自语、一直在自编自导自演呢?」这些都要清楚觉察。所以身念处的修行非常重要、非常基础。这些大家要好好地开发出来。

出入息法修习
身念处动态这些,你能够清楚的觉察;静态方面的出入息,也是一样。但那是更微细的观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禅修要有静、有动;有动、有静。禅堂内的静态,是要让你的观察更微细。而观察更微细的这些,出入息法的配合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当你在禅堂内静坐的时候,你就把出入息法的前面几个步骤配合应用,全身放松,让呼吸完全自然地运作——吸气长的时候,知道:「我现在正在长的吸气」;呼气长,一样,清楚地觉知。这是第一阶段长呼吸。如果慢慢地进入到短呼吸、微细呼吸的时候,一样,清楚地觉察:「我现在的呼吸是微细的」、「我现在的呼吸渐渐慢下来了」。这是第二阶段短呼吸。第三个阶段是觉知全身的呼吸。全身的呼吸有两个意义:

一是呼吸的全程。你在吸气的时候,气从鼻孔、咽喉、胸腔、腹部,到丹田,这整个管道它都会动作、起作用——渐渐地膨胀,渐渐地凸起——你清楚觉察这整个过程。如果在呼气的时候,一样,你清楚觉察从丹田、腹部、胸腔、咽喉、鼻孔,这样一个逆势的方向,空气由里面跑出来。这全部的过程,你也都清楚觉察。这也就是说整个呼吸的进、出,以及吸与呼之间的停止,你都清楚的觉察。这就是第三阶段全身出息的第一层意义。

另外,全身的出入息有更重要的含义,也就是第一阶段长呼吸跟第二阶段微细的呼吸,你都清楚觉察之后,你的点——觉察力的点——可由鼻孔移到丹田;再来,因为你的觉察已经渐渐地敏锐,你的心渐渐能够安止在当下,这时候你可以把你的觉知力放大到全身。初学者如果比较不容易掌握到,那你可以从丹田的起伏,把它扩大到全身就像丹田一样、就像气球一样,在吸气的时候,它会微微地膨大、膨胀;在呼气的时候,身体就像气球消气,它会慢慢地向内缩、伏下去。如果你不能清楚地觉察到,那你可以深深地吸气,再深深地呼气。深呼吸几次,你就可以清楚地觉察到身体的膨胀、收缩。能够清楚觉察到之后,然后你就放开,让呼吸回归自然。这时候,你越放越松,整个身体它会跟着呼吸起伏。
如果你的觉察力又继续更敏锐的话,你可以观察到身体全身上下的脉动。前面是呼吸的起伏、韵律,后面更微细的是全身的脉动。你会感觉到你全身就像浸泡在大海的海浪里面,它是不断地在脉动。如果你能够安住在当下,继续地去体悟、去觉察,那你对无常——生灭变化——就会有更具体的体悟。这时候,你的身心会安止在当下。这就是来到安那般那念第四阶段的「安息身行」。「安息身行我出息」就是,这时候你的身心是很柔软、很安祥地处在当下,你身体的冲动、浮躁、不安、绷紧…都消失了。

「安息身行」这个阶段你能够做到了,又能掌握到全然放松的要领,你就能够进一步,很自然地,喜觉支就会产生,这就是来到第五阶段了。第五阶段喜觉支产生之后,你一样不迎不拒、不用力,第六阶段乐觉支就会产生,你会浸泡在法喜里面;你会浸泡在那无常的法流里面。如果你能止观双运,去体悟什么叫做无常法流生灭的话,这时候你就能够全然地浸泡在那无常法流里面,喜觉支、乐觉支自然地会生起。如果你能够继续稳定、明觉,你就能够觉知你的心行,你的起心动念,你也都可以清楚觉察到。你的各种感受——酸、痛、胀,麻,以及有没有烦躁的心?有没有浮躁、浮动?你的各种觉受这些,包括胸有没有闷?心有没有紧?你都可以清楚地觉察。这就是安那般那念第七阶段「觉知心行」。
当你能够继续再安住在每一当下,继续在呼吸上面用功,那你会来到「觉知安息心行」。前面的第四阶段是「安息身行」,身体的冲动已经在第四阶段的时候安止下来了。你继续用功、继续浸泡、继续打坐的话,那你整个心会来到安息心行,也就是来到一心一意的境界。当你能够稳定这样——觉、观、喜、乐、一心——的话,这就是浸泡在初禅的世界里面。而这个初禅世界,如果有觉、有观,那你就处处能够见法。如果你有觉、有观,又来到身行安息、心行安息。这样,那个见法的力道就会很强。

礼佛与身念处之配合
所以,礼佛也是一样,安住在每一当下。你当下的整个过程,哪个动作比较明显,你就把你的注意力,觉察那最明显的动作,身心很柔软,全面地开发明觉。你礼佛半个小时,如果应用得当的话,这半个小时你都是很放松、很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要知道喔!这半个小时活在当下,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的话,那个功夫、那个力道,那是不得了啊!那就是佛陀所讲的:「你早上用功,你下午就可以见到效果啊!」所以,大家把礼佛方面的这些明觉,都要清楚地开发出来。如果你是有参加过禅修,这些要领你有觉察到,由礼佛的过程,你可以进一步地去看到那个起心动念、意念——你要合掌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导啊!现在只简短地讲一下。心念处——意根方面,我们明天会继续再跟大家来解析。

现在,当你一步一脚印地做,你会越来越明觉,你的心会越来越明亮。「明心」之后,你就能够「见性」。但在「明心」之前,你要先「明身」啊!你这个「身」,要清楚地觉察啦!「身」,你能够安住又明觉,你的心就会明觉。明心,你就能够见性,也就是见到法性、见到真理实相。如此,你就能够断十结,远离颠倒梦想,进而解脱自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空海(惟传)法师)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附录--「空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六章 知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五章 至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四章 溶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三章 成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卅二章 涅 

 空海(惟传)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一章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