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士强教授:《楞伽师资记》游意


   日期:2020/9/25 9: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楞伽师资记》游意

陈士强

《楞伽师资记》,又名《楞伽师资血脉记》,一卷。唐东都(洛阳)沙门净觉居太行山灵泉谷集。日本以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敦煌残本为底本,1931年朝鲜金久经整理本为校补本,将它编入《大正藏》第八十五卷。

净觉,俗姓韦,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中宗时韦后之弟。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玄赜的门人[案:此据王维《大唐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塔铭》及净觉《楞伽师资记序》。佚名的《历代法宝记》则称净觉是“神秀禅师弟子”]。着述尚有《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敦煌写本),据日本学者考证,《楞伽师资记》当撰于开元四年(716)。

《楞伽师资记》书首有净觉《序》(起首部分已阙),说:

大唐中宗□□(缺“和皇”)帝景龙二年,敕召入京(指玄赜,其时神秀已卒),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众归依,一心承事,两京来往参觐,向有余年。所呈心地,寻已决了。祖忍(弘忍)大师授记之安州有一个,即我大和上是也。乃刑(形)类凡僧,证同佛地,帝师国宝,宇内归依。净觉宿世有缘,亲蒙指授,始知方寸之内,具足真如,昔所未闻,今乃知耳(第1283页上)

《楞伽师资记》是早期禅宗的重要史书。由于它所记述的禅门“楞伽师”的最后二代,主要是禅宗北宗(神秀派)系统上的禅师,故也可视为是一部记述北宗师资传授史的著作。

禅宗,因主张修持禅定,遣荡一切执见,证心自觉,见性成佛而得名。这里所说的禅定,梵音为“禅那”,略称“禅”,意译为“静虑”,指静息散念,审虑佛理。它原是佛弟子必须修行的戒学、定学、慧学“三学”中的定学,也是大乘的主要教理“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中的一门,须和其他修行方法相配合,才能获得超凡入圣的效果。但禅宗视“禅”为殊胜法门,以它来统摄一切修行。

禅宗认为,释迦牟尼的教示有“教内”和“教外”两途。释迦牟尼逝世以后,五百弟子在王舍城集会,第一次将佛陀生平的教理结集为经律论“三藏”,以后又逐渐增广,这些通过经典载录的方式传下来的佛陀言语,便是“教内之法”,简称“教”。凡是以研习佛典上的文句和义理为途径以求解脱的人和派别,都属于“教”的系统;释迦牟尼在世时,常在灵山说法。一日,他拈花示众,众人皆茫然不知其意,唯独大弟子摩诃迦叶破颜微笑,表示领会。于是,佛陀宣布,已将“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这种通过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印证方式传下来的“佛心”,便是“教外之法”,又称“教外别传”,别称“禅”。只有禅宗属于这一系统,故禅宗又称“佛心宗”。

因此,虽然禅法早在东汉末年,就随着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出的大小《安般守意经》、大小《十二门经》、《大道地经》

(又名《修行道地经》)、《五十校计经》等禅经传入中国。以后又有支谶、支谦、康僧会、竺法护、道安、慧远、鸠摩罗什、佛驮跋陀罗、昙摩蜜多、沮渠京声等加以弘扬传持者代有其人。但由于这些禅法都是由经典文字传下来的,从源流上来说属于“教内之法”,因而禅宗并不以此为先河。它认为,真正来华传“佛心”的禅法,自梁普通年间入华[案:《景德传灯录》卷三、《五灯会元》卷一等。《续高僧传》卷十六则说是刘宋末年]的南天竺沙门菩提达摩(“摩”又作“磨”)而始。故禅宗在推溯摩诃迦叶至般若多罗为西天初祖至二十七祖的同时,确定菩提达摩为西天二十八祖兼东土初祖。

达摩来华以后,虽然以传佛心印为主,但他并不排斥经典,而是把经典上的教说,当作是开悟修行者禅机(“藉教悟宗”)的重要手段。他曾把四卷本的《楞伽经》传付给禅宗东土二祖惠可(又作“慧可”、“僧可”),并对他说:“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见《续高僧传》卷十六《僧可传》。)

这里谈到的《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由刘宗求那跋陀罗于元嘉二十年(443)译成四卷(分“一切佛语心品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以后又经北魏菩提留支和唐实叉难陀重译,分别成为《入楞伽经》十卷(始自“请佛品”,终于“总品”,凡十八品)和《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始自“罗婆那王劝请品”,终于“偈颂品”,凡十品),内容较四卷本略有增加。《楞伽经》通过佛在楞伽山答大慧菩萨一百八问的方式,着重阐述了一切众生都含有如来清净心(又称“如来藏”)以及“自心现境界”的理论。这一理论与禅宗建立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法要旨是契合的,故成了早期禅宗十分推重的一部经典。

二祖惠可又将《楞伽经》传付给三祖僧璨,僧璨传付给四祖道信。从道信开始,虽然依持的经典出现了转向的趋势,如道信在蕲州黄梅县开“东山法门”,要求门人“依《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见《楞伽师资记》第1290页中),相传他曾劝道俗念此经以却兵(《历代三宝记》和《传灯录》卷三),道信的传承者五祖弘忍,“常劝道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见《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行由品”),但道信“为有缘根熟者,说我此法要,依《楞伽经》诸佛心第一”(本书第1286页下),弘忍向学人开示《楞伽》义云,“此经唯心证了知,非文疏能解”(第1289页下),可见他们对《楞伽经》同样十分重视。弘忍又将《楞伽经》传授给神秀、慧安(又称“老安”)、玄赜等。神秀等又传弟子,从而形成禅宗门下的“楞伽师”(即弘传《楞伽经》的一派学者)。

初,有净觉的老师玄赜,“以咸亨元年至双峰山,恭承教诲,敢奉驱驰,首尾五年,往返三觐。”(第1289页下)后住安州寿山寺,撰《楞伽人法志》以记禅门楞伽师的授受源流(已佚)。在此书的基础上,并参考《续高僧传》中有关菩提达摩、惠可的记载,净觉写成了这部《楞伽师资记》。

《楞伽师资记》共记述了八代楞伽师,起自刘宋,终于唐朝,凡十三人[案:此据作者在行文中作为每一代标识所列举的人物而言,如“第一宋朝求那跋陀罗三藏”、“第二魏朝三藏法师菩提达摩”等。作者在书末说:“得道获果有二十四人也。”由于书中实际提到的不只二十四人,故不详所指]。

第一代:刘宋的求那跋陀罗。中天竺国人。初学小乘后宗大乘。元嘉十二年(435)随船来到广州,以后于丹阳郡译出《楞伽经》。

第二代:北魏的菩提达摩。南天竺人。泛海吴越,游洛至邺。沙门惠可、道育奉事五年,方诲以“大乘入道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弟子昙林记师言行,集成一卷,名曰《达摩论》也。菩提师又为坐禅众释《楞伽》要义一卷,有十二、三纸,亦名《达摩论》也。此两本论文,文理圆净,天下流通。自外更有人伪造《达摩论》三卷,文繁理散,不堪行用。”(第1285页中)

第三代:北齐邺中沙门惠可。俗姓姬,武牢(今河南洛阳东)人。年四十[案:此据《续高僧传》、《传法宝纪》、《历代法宝记》等,本书误作“年十四”]遇达摩游嵩洛,求为弟子。

第四代:隋朝舒州思(《历代法宝记》作“司”)空山僧璨(本书误作“粲”),从惠可得法后,“隐思空山,萧然净(静)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僧道信奉事粲(璨)十二年,写器传灯。”(第1286页中)

第五代:唐朝蕲州双峰山道信,“信禅师再敞禅门,宇内流布。有《菩萨戒法本》,及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第1286页下)

第六代:唐朝蕲州双峰山幽居寺弘忍。“忍大师萧然净(静)坐,不出文记,口说玄理,默授与人。在人间有《禅法》一本,云是忍禅师说者,谬言也。”(第1289页中)

第七代:唐朝荆州玉泉寺神秀、安州寿山寺玄赜、洛州嵩山会善寺慧安。

第八代:唐朝洛阳嵩山的普寂、敬贤、长安兰山的义福、蓝田玉山的惠福。

《楞伽师资记》在记述八代楞伽师的过程中,两点引人注目。

其一,将求那跋陀罗列为禅门楞伽师之祖,而将一直作为禅宗东土初祖的菩提达摩降为第二代,在禅宗系谱中开创了特殊的一例。对此,《历代法宝纪》的作者曾作过详细的辨驳,说翻译《楞伽》和求那跋陀罗、菩提留(亦作“流”)支、实叉难陀“尽是译经三藏,不是禅师,并传文字传法。达摩祖师宗徒禅法,不将一字教来,默传心印。”

其二,着重记述人物的禅学思想,而将他们的生平行历用寥寥数语带过。就生平事迹的细致性、完整性而言,书中的求那跋陀罗章不及《高僧传》卷三本传,菩提达摩、惠可章不及《续高僧传》卷十六本传,僧璨、道信章不及稍后的《传法宝纪》、《历代法宝记》。故《楞伽师资记》的笔法有点象后来的禅宗灯录。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陈士强教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陈士强教授)  

 陈士强教授:无门关说例 

 陈士强教授:历代感应传通鉴 

 陈士强教授:净土宗文献方隅录——南宋宗晓的《乐邦交类》与 

 陈士强教授:汉传佛教目录学小史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下) 

 陈士强教授:小乘佛藏形态论(上)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与律典(下) 

 陈士强教授:印度大乘佛教的契经舆律典(上) 

 陈士强教授:汉传佛教目录学小史 

 陈士强教授:《长阿含经》总论 

 陈士强教授:大本《长阿含经》 

 陈士强教授:《长阿含经》中的法数类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