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其它:紫柏大师与云居寺(戴继诚)


   日期:2020/9/22 9: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紫柏大师与云居寺

编辑:戴继诚
来源:闽南佛学

  内容提要:兴复寺院是紫柏大师再振晚明佛教的重要内容。在兴复石经山琬公塔院过程中,他发现了掩藏千载的三枚佛舍利,这不仅令他与法友憨山振奋与喜悦,也大大增强了二人弘法护教的信心与勇气。
  关键词:紫柏憨山石经云居寺佛舍利
  作者简介:戴继诚,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师。

  晚明佛教复兴中,紫柏大师“见象季法道陵迟,惟以弘法利生为家务”。〔1〕其中,寺院兴复是其弘法利生的重要内容。他一生虽未担任过寺院的住持,却是当时兴复寺院最多的高僧之一。憨山大师说他“秉金刚心,独以荷负大法为怀,每见古刹荒废,必志恢复。始从楞严,终至归宗、云居等,重兴梵刹一十五所”。〔2〕兴复寺院是佛教振兴的前提,是佛法住世的基础与保证。在紫柏兴复的众多寺院中,云居寺琬公塔院的赎回与佛舍利的发现是最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
  云居寺亦名石经寺、石峪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石经山(又称白带山、云居山、涿鹿山、小西天)下南尚乐乡水头村。东接上方山(有方山兜率寺),西俯拒马河,是驰名京城的古刹之一。

  云居寺最早由隋幽州高僧静琬(?-639)发起兴建,明代因在石经山东麓建东峪寺,而云居寺居山之西,故亦称“西峪寺”。《帝京景物略》卷八云:“山下左右,东峪寺、西峪寺,西峪寺后香树林,香树生处也。……林后,琬公塔也。”琬公墓塔是辽大安九年(1093),通理法师为移葬静琬遗骨所建,塔高约6米,规模不大,塔基呈方形,上设须弥座,头层细长,呈八角形,以上为三层密檐,塔刹较高。塔身东面正中有“开山琬公之塔”的铭刻。静琬墓塔北面,人称“琬公塔院”,中间一塔高耸,四周各角石塔相立,是云居寺著名景点。

  静琬又作“净琬”、“智苑”、“知苑”,为天台三祖(一说二祖)慧思的(515-577)弟子。后者对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的“灭佛运动”心有余悸,具有强烈的末法意识。慧思“虑东土藏教有毁灭时,发愿刻石藏,秘封岩壑中”,以备法灭后学人遵循进道之资。慧思示寂后,静琬谨承师愿,矢志不渝,毕生致力于镌刻石经。

  从隋大业中到唐初,静琬以石勒经,藏诸山上石窟内。室满即用石塞户,以铁锢之,30余年刻经不辍。唐贞观十三年(639),静琬入寂,其弟子玄导、僧仪、惠暹、玄法四代薪火相续,坚持不懈。其后,刻经运动代代相传,自隋至清初,延续千余年不辍。在所刻经版中,唐、辽、金数量多,质量高。这些经版分两部分储藏,一部分藏于石经山半山腰的九个藏经洞中,有石经版4196块;另一部分为后期雕刻,埋于云居寺南侧地穴中,有10083块经版。

  静琬最初所刻石经146块,镶嵌于山上第五洞的四壁上,此洞名“雷音洞”,是山上九洞中最大的一个,也是唯一一座开放式藏经洞,另外八洞完全封闭。
  此外,隋仁寿(601-604)年间,静琬曾从隋文帝处得到佛舍利三枚,于大业年间安置于雷音洞内。但时过境迁,岁月悠悠,此一稀世珍宝渐为后人忘却。

  万历十四年(1586),在紫柏与憨山崂山之盟后,返回京师,欲复已为豪右所占据的云居寺琬公塔院,惜因缘不济,未遂初衷。不过,关于这一重要事件的记载,《卍续藏经》版本的《憨山大师梦游全集》(以下简称《梦游集》),与《全集》中《达观大师塔铭》(均由憨山撰述)的说法稍有不同。前者云:
  师返都门,访石经山,礼隋琬公塔。念琬公虑三灾劫坏,正法澌灭,创刻石藏经,藏于岩洞,感其护法深心,泪下如雨。琬公塔院地已归豪右,矢复之而未果。乃决策西游峨嵋。〔3〕

  而后者却说:“师返都门,复潭柘古刹,乃决策西游峨嵋。”〔4〕此处只言潭柘寺,不说云居寺。查金陵刻经处版本《紫柏老人集》中《塔铭》,与《梦游集》中《塔铭》所述完全相同。此外,憨山尚有《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其中云:
  初,达观可大师,于万历丙戌秋,访清于那罗延窟。北游云居,至琬公塔,一见则泪堕如雨,若亡子见父母庐墓也,抱幢痛哭,徘徊久之而去,南游峨嵋。〔5〕
  万历丙戌正是万历十四年(1586),因此,可以判定《卍续藏经》版本《全集》中《塔铭》编辑有误。紫柏从崂山回京师后,是计划复兴云居寺,而非“复潭柘古刹”。

  二
  万历十四年,紫柏因未能赎回琬公塔院而耿耿于怀,惆然久之。六年后,即万历二十年(1592),紫柏再次来到京师,此次因为得到神宗之母慈圣皇太后的支持,又有侍臣陈儒、太仆徐琰等资助,终于如其所愿,功德圆满。憨山《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云:
  越六年,壬辰六月,(紫柏)走都下,属太仆徐君琰,造琅函,将送置芦芽万佛塔。因暂憩潭柘,圣母慈圣皇太后闻之,遣侍臣陈儒赍斋具往供。儒随师再过云居,礼石经于雷音窟。时忽光烛岩壑,及揭殿中拜石,石有函,函中得银匣,银匣盛金匣,贮金瓶,藏舍利三颗,灿若金刚,恍如故物,一众称异,悲喜交集。已而再礼琬公。是时塔院业已为寺僧卖之豪家,公骨将与狐兔同巢矣。师怆然而悲,即以圣慈所供斋衬金赎之,不足,中贵人杨庭,属弟子徐法灯者,助完之。

  师(紫柏)因避暑上方山,清(憨山本人)亦来自东海,谒师于兜率院,谈及此,拊掌痛慨。食顷,师上足密藏开公,持赎院券,同琰至。师跃然而喜,即拉清同过云居礼赞焉。……与琰君共捐金购地若干亩,为奉香火资。〔6〕
  从文中可知,万历六年六月,紫柏与侍臣陈儒瞻礼云居寺雷音窟石经时,意外发现三枚舍利。之后,紫柏等人又筹措经费赎回由“豪家”购得的琬公塔院。但此处并未言及三枚舍利是否是佛舍利。不过,这个谜底终于在紫柏《房山县天开骨香庵记》一文中揭开:

  万历壬申,5月19日,涿鹿山云居东观音寺住持明亮等,以修补石经山雷音窟中三世佛座下地面石,石下有一石函,函面镌曰:“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明亮等见之,且惊且喜,遂揭视之,内有小铜函,铜函内,有小金函,金函内,有小金瓶,如胡豆许,内秘舍利,果三粒,小大有差,一大逾粟,一如粟,一细逾粟,而铜函外,皆灵骨附焉。呜呼!自隋迄明,迨逾千载,而舍利灵骨,俱时复现,岂偶然哉!……予闻石经山,自北齐慧思尊者镌大藏于石,以寿佛慧命。隋静琬继之,至元慧月〔7〕终焉。琬公圆寂,灵骨一分塔于灵居寺背,一分藏雷音窟中。今者舍利灵骨,是必琬公门弟子之所藏也。〔8〕

  这里的“万历壬申”是“壬辰”的误记或误刻,因为万历“壬申”年是1572年,而非1592年。文中明确指出三粒舍利是“佛舍利”。而在贮藏舍利的铜函外,尚附有静琬的灵骨。不过,紫柏所述的发现日期与憨山前文所说稍异。
  佛骨舍利的出现是轰动一时的大事,紫柏对此非常重视,邀请憨山撰文以记之。《涿州西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就是记录佛舍利发现与重新安置情况的珍贵文献。其中云:

  有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岁,四月庚寅朔,十有五日,甲辰,达观可禅师,自五台来,送龙子归潭柘。圣母慈圣皇太后闻之,遣近臣陈儒、赵赟等送斋供资。五月庚申朔,十二日辛未,师携侍者道开、如奇、太仆徐琰等,至石经山雷音窟,窟乃隋大业中,静琬尊者刻石藏经所。师见窟中像设拥蔽,石经薄蚀,因命东云居寺住持明亮芟刈之。是日光烛岩壑,风雷动地,翌日启洞中拜石,石下有穴,穴藏石函,纵横一尺。面刻“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计三十六字,内贮灵骨四五升,状如石髓,异香馥郁,中有银函方寸许,中盛小金函半寸许,中贮小金瓶,如胡豆粒,中安佛舍利三颗,如粟米,紫红色,如金刚,开侍者请至师所。师欢喜礼赞,既而走书付赵赟,属徐法灯者,请奏圣母皇太后。太后欣然喜,斋宿三日,六月己丑朔,迎入慈宁宫,供养三日,仍于小金函外,加小玉函,玉函复加小金函,方一寸许,坐银函内,以为庄严,出帑银五十两,乃造大石函,总包藏之。于万历二十年,壬辰八月戊子朔,二十日丁未,复安置石穴。愿住持永劫,生生世世,缘会再睹。〔9〕

  除日期与紫柏上文所述稍异外,其余细节完全一致。
  根据《塔铭》记载,兴复琬公塔院与发现佛舍利后,慈圣皇太后曾赐紫柏紫伽黎一件,以示表彰。《塔铭》云:“命近侍陈儒致斋供,特赐紫伽黎。师让之,谢曰:‘自惭贫骨难披紫,施与高人福更增。’”〔10〕此中所说“高僧”指紫柏法友憨山,二人在晚明佛教复兴中同舟共济,相濡以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两句出自紫柏《辞赐紫让憨公》一诗,该诗完整表述为:“三十年来江海游,寻常片衲度春秋。自惭贫骨难披紫,转施高人福更优。”〔11〕

  1981年11月,在修缮云居寺雷音窟地面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们发现原佛座后地下五厘米有一竖穴,内藏石函、银函、玉函,均以函套函的方式密封。经启封,外层为汉白玉石函,函盖和函内分别刻有铭文,记述明万历二十年发现隋代所藏佛舍利情况;第二层为青石函,较上函略小,盖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卯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36字铭文;第三层为汉白玉函,有楔状抽斗盖,上有“佛舍利”及上下款26字;第四层为镀金银函,四周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刻线图案,盖上有花卉图案,内有木质彩绘香珠一颗、珍珠11颗;第五层白玉函十分精巧,长宽各12厘米,高17厘米,里面放有两粒赤色小米粒大小的佛骨,旁边伴有两颗珍珠。
  经专家考证,确认此即是静琬安置于雷音洞的舍利。根据憨山《涿州西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所载,应该有三枚,但此次仅发现两枚,专家推断,其中一枚可能在宫内供养时遗失或被私自留下。

  三
  晚明佛教复兴中,紫柏不仅汲汲于寺院的兴复,而且力倡大藏经的刻印,以资流通。他率先发起《嘉兴藏》的刻印,以方册藏本取代梵筴本,以减少成本,利于普及。憨山《塔铭》中评述说:“(紫柏)念大藏卷帙重多,致遐方僻陬,有终不闻法名字者,欲刻方册,易为流通,普使见闻,作金刚种子;即有谤者,罪当自代。”〔12〕紫柏此举与静琬之愿异曲同工,不谋而合,都是在时事维艰的情况下,为延续佛法慧命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因缘际会,静琬刻经伟业在近千年后恰为有着同样志愿的紫柏所承担,且不仅前者塔院为后者复兴,其所珍藏的舍利亦为后者发现。这或许是一种偶然,但究之于紫柏弘扬佛法,护持正法,舍身弘法的一生,整个事件实属必然。

  紫柏尝云:“胜事之中最胜者,续佛慧命第一义。慧命得续欲命枯,娑婆铸为极乐土。”〔13〕应该说,静琬是紫柏“续佛慧命”旅途中的知音,而他历经艰苦,刻石经以备法难之用的壮举更是增添了紫柏弘法护教的信心与勇气。在《过西云居寺有感》一诗中紫柏说:“万里峨嵋去复来,古碑无字洗苍苔。琬公慧命谁将续,泪洒青山染劫灰。”〔14〕在对沧海桑田、佛法不振发出无限感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接续琬公遗志,承担弘法使命的决心。

  云居寺琬公塔院虽得以兴复,但寺院凋敝,僧品流杂,要使之成为佛法传承重镇,必须培养僧才,严格僧纪,以不辱先人之志,庶几再造昔日辉煌。紫柏一方面积极联系居士护法为重建禅房、佛殿筹备资金,另一方面,鉴于晚明戒律不修、僧风窳败下的积弊,又对云居寺僧众提出重戒严法的要求。他说:
  涿州石经山,为天下法海,自隋琬祖以来,龙像蹴踏,振扬宗教,代不乏人。逮我明,珠林鞠为草莽,金碧化为泥涂,究其病源,在吾曹性戒不明,事戒不持故耳!

  老汉实于此山有大宿因,感慨今昔,不能坐视,于是命诸檀越,赎琬公塔院已,赎自隋以来高僧骨塔二百余座已。复思业既失而归复,复而无所守,不若不复,乃集东云居、西云居两寺住持,并执事僧等……授以毗舍浮佛传法颂,开性戒之本源也;次告以根本五戒者,培事戒之镃基也。尔等自今而后,各宜忏悔前愆,改往修来,于毗舍浮佛颂,始而能读,读而成诵,诵而无闲忙闲,则性戒有日明。于根本五戒,勉强受持,能千日不犯,则尽形寿可持矣!〔15〕
  这段短文表明,紫柏不仅赎回琬公塔院,还“赎自隋以来高僧骨塔二百余座”,可谓空前绝后,功不可没。

  佛法乃心法,而心法之存续必然落实到僧众身上,后者在末法时代担负着斥邪固本、续佛慧命的职责。但能够完成此一重任者又非戒行精严者不可,所以,紫柏认为,僧众要以戒为本,以律正己。晚明丛林窳败很大程度上是戒律不修的结果,紫柏在云居寺重申戒律修持的重要,无疑是及时与必要的。

  云居寺的复兴激发了紫柏与憨山弘法护教的勇气,正是在此基础上,他们约定修撰明传灯录,复兴曹溪祖庭。憨山《塔铭》云:
  师过云居,礼石经于雷音窟,启石室佛座,下得金函,贮佛舍利三枚,光烛岩壑。因请佛舍利入内,供三日,出帑金重藏于石窟。以圣母斋衬余金赎琬公塔,遂拉予偕往瞻礼,属予作记。回寓慈寿,同居西郊园中,对谈四十昼夜,目不交睫,信为生平至快事……师与予计,修我朝《传灯录》。予以禅宗凋敝,与师约,往浚曹溪,以开法脉。〔16〕
  可以说,此时的紫柏与憨山正处在他们事业的顶峰时期,二人志存高远,挥斥方遒,大有振兴佛法,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

  〔1〕憨山德清:《达观大师塔铭》(简称《塔铭》),《紫柏尊者全集》(简称《全集》)卷首,《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31套,第4册,第314页。(下引同一版本,不详注)
  〔2〕同上,《塔铭》,《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册,第316页。
  〔3〕憨山德清:《塔铭》,《梦游集》卷二七,《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32套,第3册,第296页。(下引同一版本,不详注)
  〔4〕同上,《塔铭》,《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册,第315页。
  〔5〕同上,《复涿州石经山琬公塔院记》,《梦游集》卷二二,第32套,第3册,第261页。
  〔6〕同上。
  〔7〕元至正年间,高丽僧人慧月见雷音洞石户摧毁,经石残缺,惋惜不已,遂募化净财,以资修复。
  〔8〕紫柏真可:《房山县天开骨香庵记》,《全集》卷十四,第31套,第5册,第440~441页。
  〔9〕憨山德清:《涿州西石经山雷音窟舍利记》,《梦游集》卷二一,第32套,第3册,第262页。
  〔10〕同上,《塔铭》,《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册,第315页。
  〔11〕紫柏真可:《辞赐紫以让憨公》,《全集》卷二七,第32套,第1册,第16页。
  〔12〕憨山德清:《塔铭》,《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册,第314页。
  〔13〕紫柏真可:《修补大藏经板偈》,《全集》卷二十,第31套,第5册,第496页。
  〔14〕同上,《过西云居寺有感》,《全集》卷二八,第31套,第1册,第26页。
  〔15〕紫柏真可:《示东西云居寺僧众》,《全集》卷四,第31套,第4册,第354页。
  〔16〕憨山德清:《塔铭》,《全集》卷首,第31套,第4册,第315页。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其它)(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其它)  

 赖永海教授:佛教与小说及其它文学艺术形式 

 其它:莲池大师思想研究(刘红梅) 

 其它:涅槃思想研究 第四章 涅盘思想的完成—大般涅盘经的 

 其它:涅槃思想研究 第三章 大乘经典的涅盘思想 

 其它:涅槃思想研究 第二章 涅盘思想的展开 

 其它:涅槃思想研究 第一章 涅盘思想的起源 

 其它:论圆瑛法师的佛教对联(刘福铸) 

 其它:关于《金刚经》中的“冥世偈”(顾伟康) 

 其它: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1949年大陆来台青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德行法师) 

 其它法师:一声“南无佛” 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