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9)


   日期:2020/9/10 2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与,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善知识!如果能真正彻悟一切诸法本来的真如实相,心性一如,内不住生死的大悲,外不住涅槃的大智,生来死去皆得自由,圆明寂照的真心将对事物执着的缘虑心遣除,通达圆融无我之法,了智生死即涅槃的无碍相。如果能这样修证般若妙行,便与般若经所说的没有差别。所谓“般若经”,是说般若波罗蜜其深之理的一切经典的总称。有《大般若经》(光赞般若,放光般若,大品般若,是第二会的异译。小品般若,道行般若,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佛母宝德藏般若,大明度无极经,摩诃般若钞经,是第四会的译异。胜天王般若是第六会的译异。文殊般若,大宝积极经第四十六会是第七会的异译。濡首般若是第八会的译异。金刚般若是第九会的异译。)《仁王般若经》,《般若心经》及密部的《理趣般若经》等等。称为《般若经》,也就是与实相般若契合的真谛无有差异。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是梵语,译为契经。有延线的意义,言教能贯穿法义,契理契机,如延线贯花不散,称为契经。就是一切经典文字,“大小二乘”,指大乘和小乘,对小机之人所说的声闻法,称为小乘。对大机之所说菩萨法,称为大乘。若从契经来分,四阿含等声闻缘觉系经典为乘。般若法华,华严涅槃等菩萨系经典为大乘,名为大小二乘。“十二部经”《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一、修多罗,译为契经,是经典中的旅行直说。二、只底,译为重颂或应颂与修多罗相应,重宣教义,采用颂体。三、和伽罗那,译为授记。佛为菩萨预言的经文。四、伽陀,译为讽颂或孤起颂采用偈的文体组成经文。五、优陀那,译为无问自说,无人发问何佛自宣说的经文。六、危陀那,译为因缘,如诸经中的序旨。七、阿婆陀那,译为譬喻,经中的譬喻部分。八、伊提日多伽,译为本事,佛对弟子过去古因缘的经文。九、诸多伽,译为本生,佛说自己过去生的因缘经文。十、毗佛略,译为方广。佛说方正广大的道理之经文。十一、阿浮陀达摩,译为未曾有,记佛显现神通的种种经文。十二、优陀提舍,译为论议,问答和论议诸法要义的经义。称为十二部,其中修罗、只夜、伽陀三类佛经的基础体裁,其系是根据经文内容而立名。有偈云:“长行重颂至授记,孤起问而自说,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义全成二十部,广如大论三十三。”经是训法训常,十界同遵日法,三世不易日常,称名为经。这都是佛因众生根机大小的不同而施设的言教,也因众生的智慧根性的深浅,方才能得以建立这些经教。倘若没有世界的人类,一切万法本来都不是自己所有。应当了知,一切万法本来就是由人去振兴流传;所有的佛经典籍,是为教化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有。但在广结法缘的人中有愚痴的也有智慧的人,那些庸俗之辈称为小人,聪明智慧的称为大人。愚痴的学德浅薄请教求问于有智慧深广的学者,有智慧的学者对愚昧的人讲解般若妙法。愚昧的人因所闻佛法,智慧增长,豁然明悟了解般若实相的真谛,心净如日顿除无明,见性开显,就和有般若智慧的人无二无别了。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实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不能明悟学性,被生死所覆就是众生相。一念清净,明悟诸法体性时,转众生即成为佛。当知一切万法全在自己真心之中,为什么不能从自家一念真心提斯,直下顿彻见性的妙觉明性呢?《菩萨戒经》,是经名,出于《梵纲经》中的菩萨心地戒品第十,是姚秦鸠摩罗什最后所诵出,共有二卷,后人别录此品下卷中偈颂以后所说的戒相为一卷,以便诵持。天台智者大量将此别录的一卷名为《菩萨戒经》。此外所引的经文是卷下偈颂前长行的末句说:“我等凡情的本源自性是清净无染的,如果能识自真心无相不执妄缘,见自本性湛然常住圆成无碍,都能够圆满成就佛道。”《净名经》共有七种译本,东汉时的严佛调,西晋时的竺叔兰及竺法护,东晋明的只多密都有译本。这四种均已失传,现在尚丰的,有东汉时支廉所译《维摩诘经》二卷,姚秦时鸠罗会所译《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三卷,唐朝玄奘所译《说无垢称经》六卷,共三种。这三种译本当中,以鸠摩罗什的译本为流通最广。此处所引经文,出于罗什译“弟子品第三”说:当下能豁然开朗,如实证得本来心性的真如理体。以上讲明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因此说伸缩即众生,众生即佛的差别只在迷和悟之间,迷失自性就是众生,体悟见性就是佛。必须远离妄缘,切莫向外寻求,心性原本无染,本自圆成。若不信自心,不悟自性,心外何有禅与佛呢?一般妄立奇特妄生取舍的行人,无非只是邪魔外道而已。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自,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望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剎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这是六祖惠能大师自称从五祖弘忍大师的地方,一听闻说法开示顿然洞开自性,彻见自己真如妙明的佛性。也就是把这以心传心的顿教法门流传广行于人间,能使那些修学菩提道的行人顿时明悟证入佛果,速得圆满无上大道。各自观照自家真心,灵光独耀,自见本来清净自性,绝待圆融,证无上道。如果自己一时没能豁然悟证菩提,必须要寻访明师,亲近大善知识,和大开圆解最上乘教法的明眼人,直接指示能够成就正道。但这了要于善知识有很大的因缘才行。所以说要明师的教化开导,能使悟入佛之知见,得见自性而成就无上妙果。经云:“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可见明师指点是多么重要。既有模范的导师,就会造就高才的学生来。由此一切世出世间的善法,都是依明师所能启发而起正念真如的信心方能他日成就。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三藏十二部经典,其实在人人的自性中,本来就自己具足,所谓“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由此,自己不能豁然开悟明见本性,必须行脚云游参访寻求明师开示指点,方能得见真如本性,这一点特别重要,望诸位留心。若能自己真正明悟见性的人,了然心性的宝藏具足,不须向心外求觅。如果一向执着必须依靠仰仗善知识的指点,以期望得到解脱的,那就一无是处了。为什么呢?原因是众生自己心中具有正因佛性的妙智可以自得悟见。但因起了邪念迷痴,妄想杂念纷飞,颠倒梦想。虽然外有明眼大师给予指点传授,也是不可得求的了。正真是正确和真实。如果能生起正确而又真实不虚的般若智慧的观照,通达诸法事理,就在一弹指之间,一切开始无明顿然俱灭,识心本源,自性现前,明悟上无涅槃可证,下无众生可化,妙用自在直登佛地。如《南本大涅槃可证,下无众生可化,妙用自在直登佛地。如《南本大涅槃经•迦叶菩萨品》说:“善星比丘,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坏欲界结,获得四禅。”“善星比丘虽复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乃至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以恶心故,生身陷入堕阿鼻地狱。”善星比丘既“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得十二部经,为什么“不解一偈一句一字之义?”为什么又不免生身陷堕轮回,都因诵得办在口头,解说只是文字,在自本心性上并未了了得见,还自负博学多才,甚至于事争强斗胜,生死心一起就不免于陷堕轮回了。此处六祖大师所说:“若起邪迷妄想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求不可得”的几句话,可作为善星比丘遇佛而不得救的绝好解释看。也可见“若识佛性,一悟至佛地”的提倡,其由来早在佛陀的最后遗教中了。很多僧人候行用功几十载,往往都是口善心不善,口念心不念的原因,不能自得见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