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论特别法门与通途法门


   日期:2020/8/6 13: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印光大师论特别法门与通途法门

余池明

  印光大师是近代中国净宗之集大成者,继承了历代净宗判教思想,融历代净宗思想于一炉,阐普被三根之妙道。印光大师判佛说一代时教为特别法门和通途法门,其中净土法门为特别法门,其他法门为通途法门(普通法门)。各类修行法门都可在这两大类法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印光大师关于特别法门和通途法门的开示散见于诸多书信中,本文试摘录概述大师开示,说明特别法门和通途法门的含义,二者的区别以及相互关系。

  一、特别法门和通途法门的含义

  大师在增广卷三《近代往生传》序中开示:“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通途全仗自力,特别则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断惑之功,而无真信切愿念佛求生,亦属自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强者日不过百十里;特别如乘转轮圣王轮宝,一日即可遍达四大部洲。吾人既无立地成佛之资格,又无断见惑任运不造恶业之实证。若不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则恐尽未来际,仍在三途六道中,受生受死,莫由出离也,可不哀哉!愿我同人,咸生正信。”这段开示明确给出了通途法门和特别法门的定义,同时以画山水比喻通途法门渐,以照山水比喻特别法门顿,以步行登程比喻通途法门难、迟,以乘转轮圣王轮宝比喻特别法门易、速。

  在续编卷下讲堂楹联题记中的开示中则言简意赅地说:“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佛教净业社讲堂落成,命撰楹联,因标示宗旨。”显示特别法门的宗旨是仗佛力,只要仗佛力就属于特别法门(净土法门),我们知道通常说净土法门的宗旨是信愿行三法,这里说特别法门的宗旨是仗佛力,自然两个说法是一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说同一件事情。因此信愿念佛就是仗佛力,仗佛力就是信愿念佛,离开信愿念佛别无佛力可仗。

  在楹联中说:

     “法会宏开,教行并进,欲得千机普育,利钝齐修,是故略资通途,偏崇特别,以华严圆满菩提之妙因,唯在导归净土。

  “讲筵大启,理事双诠,拟求万派朝宗,圣凡等益,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

  上联说明华严将通途法门导归净土的意思,下联正说净土法门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圣凡等益的意思。

  大师进一步开示,净土法门为特别教理,其余法门为通途教理。大师在增广卷一《复周智茂居士书》中开示:“以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其余法门,皆须己力。一为通途教理,如世之士人,由资格而为官。一为特别教理,如世之王子,一堕地即为一切臣宰所恭敬。二种法门,不可并论,而具足惑业之凡夫,可不慎所择哉?”大师还开示净土法门“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序》)

  二、特别法门与通途法门的区别

  上文说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为特别教理、特别因果,它特别在哪里,与通途法门不同在哪里?拜读大师的开示,可以看出,大师着力为我们分清佛力、自力的界限,并由此派生出大小、难易、迟速、顿渐、横超竖出等区别,还有所被根机的不同、了生死的条件不同等等。

  1、佛力、自力的界限

  从大师讲堂楹联题记中的开示已经知道,大师以仗自力和仗佛力为判别通途法门和特别法门的标准,而关于佛力的和自力的含义,大师在《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四《净土问答并序》的第二个问答作了专门的阐述。原文如下:

  “问:自力、佛力,其义云何,愿垂明诲。

     “答:律教禅宗,最初须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断惑证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则盲修瞎炼。若非得少为足,便是着魔发狂。纵使理明功深,亦颇断惑。倘有丝毫未尽,依旧不出苦轮。直待惑业净尽,方可出离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悬远。更须历劫进修,始可圆满佛果。譬如庶民,生而聪慧,读书学文,多年辛苦。学问既成,登科入仕。由其有大才能,所以从小渐升,直至宰相。官居极品,再无可升。于群臣中,位居第一。若比太子,贵贱天渊,何况皇帝。毕世为臣,奉行君命。鞠躬尽瘁,辅治国家。然此相位,大不容易。半生勤劳,通身能耐。到下场头,不过如是。若学问才能,稍不充足,则不能如是者有百千万亿也。此是自力。学问才能,譬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位至宰相,譬修行功深,断惑证真。只可称臣,不敢作君(臣决定不敢作君,臣欲作君,除非托生皇宫,为皇太子。修余法门,亦可成佛,但与净土较,奚啻日劫相倍。读者须善会其意,勿泥其词。然依《华严》末后一着,等觉菩萨,尚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正与托质皇宫,为皇太子,意义相齐。净土法门,得《华严》一经,遂得如大海之横吞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猗欤大哉),譬虽出生死,尚未成佛。学问不充,不能如是者甚众,譬惑未断尽,不出生死苦海者甚众也。念佛法门,纵不明教理,未断惑业。但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临命终时,决定蒙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即此一生,定补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应于我。感应道交,故得如是。又若深明教理,断惑证真,则往生品位更高,圆成佛道更速。所以文殊、普贤、华藏海众,马鸣、龙树、诸宗祖师,皆愿往生也。譬如托生皇宫,一出母胎,贵压群臣,此是王力。迨其长大,学问才能,一一充足。便能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一切臣宰,皆听诏谕。此则王力、自力,兼而有之。念佛法门,亦复如是。未断惑业,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便出生死。犹如太子初生,贵压群臣。既往生已,惑业自断,定补佛位。犹如太子长大,承绍大统,平治天下也。又已断惑业,如马鸣、龙树、诸宗祖师,已登补处,如文殊、普贤、华藏海众,皆愿往生者。犹如昔镇边鄙,不堪承绍。今居东宫,不久登极也。祈尽舍旧习,于此法门,极生信愿,专精修习。则无尽烦恼,不难顿断。无量法门,自然证入。其圆成无上佛道,度脱无边众生,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尚勉之哉,尚勉之哉。”

  窥上文意思,佛力就是阿弥陀佛誓愿摄受,垂慈接引之力,而自力则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依律教禅宗修行无佛力摄持的自力,第二种就是众生信愿念佛是一种自力,“谓信愿持名,是自力能感于佛。”

  两种含义的自力大不相同,在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中,大师进一步阐明了两种自力的区别:“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不可思议。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议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圆显。(此自力,与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别。)固与专仗自力者,奚啻恒河沙数之天渊悬殊也。”不仗佛法力之自力,不到断尽见思惑的地位就不能了分段生死。而信愿念佛之力可以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2、难易迟速不同

  大师在增广文钞卷二复法海大师书中开示:“若按通途教理而修,虽明心见性,去了生死,尚大远在。以明心见性是悟,不是证。今人能悟者尚少,况能证乎?证则惑业净尽,生死之因既断,自不感生死之果矣。初果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能断尽见思二惑,而证阿罗汉果。天台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如此大士,尚自隐其本德,示居内外凡位。则证道之说,实非易易。此约通途教理,欲即生证道之难也。若按如来所立之特别法门,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上至等觉,下至五逆十恶之流。莫不蒙佛慈力,往生西方。既生西方,则悟道证道,直同拾芥,极速极易。”此段概说通途难和特别易,比较通途、特别的开示在文钞中随处可见,如增广卷四济南净居寺重兴碑记开示:“末世众生,根机陋劣。修余法门,难得实益。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唯兹净土,全仗佛力。仗自力,须断惑证真,非最上利根,不能现生了脱。仗佛力,具真信切愿,纵最下钝根,亦可带业往生。二法相较,其难易迟速,奚啻天渊。”三编卷一《复吴思谦居士书》:“接手书,知从前所谓道者,皆魔外之道。嗣后阅大乘诸经,皆仗自力了生死法门。法门虽高深玄妙,欲依此了生死,又不知要经若干劫数。以约大乘圆教论,五品位尚未能断见惑。初信位方断见惑,便可永无造恶业堕恶道之虑。然须渐次进修,已证七信,方了生死。初信神通道力,已不可思议,尚须至七信位方了生死。了生死事,岂易言乎。即约小乘藏教论,断见惑即证初果,任运不会行犯戒事。若不出家,亦娶妻生子。若以威逼令犯邪淫,宁肯捨命,决不犯戒。初果有进无退。未证初果则不定,今生修持好极,来生会造大恶业。亦有前半生好,后半生便坏者。初果尚须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证四果。天寿甚长,不可以年月论。此仗自力了生死之难也。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工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若是凡夫,欲仗自力修持一切法门,欲了生死,其难也难如登天。”

  3、所被根机不同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发刊序》开示:“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钧陶。以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或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因兹如来出世度生之本怀,郁而不畅。众生即生了脱之大法,卷而未舒。华严虽已导归西方,而人天权乘未闻。诸经亦多略示端倪,而法门纲要未著。由是如来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特于方等会上,说弥陀净土三经。普被三根,全收九界,阐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机理双契,凡圣齐资。如阿伽陀药,万病总治。如十方虚空,万象总含。普令圣凡,现生成办道业。大畅如来,出世度生本怀。倘如来不说此法,则末世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生死者。”就是说通途法门有的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有的契机而不能彻契至理,惟有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全收九界。特别法门所被根机比通途法门更广泛。

  4、横超与竖出不同

  净土法门又称为横超法门,大师在增广卷三《横超莲社缘起序》中开示:“《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况当此互相斗争,弱肉强食,杀人之法,无奇不有,而复种种天灾,频相见告之时乎!有智识者,因兹提倡净土法门,以期一切同伦,同得出此三界,登彼九莲也。若论竖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断尽烦惑不可。倘烦惑稍有未尽,则三界依旧莫出。况末世众生,善根浅薄,寿命短促,修者纵有亿亿,出者难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难得实益。若论横超,但依净土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敦笃伦常,恪尽己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万不漏一,咸得往生。既往生已,则了生脱死,超凡入圣,永离众苦,但受诸乐矣。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临终方念者,亦预末流。此则全仗佛力,其利益与唯仗自力者,天渊悬殊。”

  大师在三编卷四《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中具体解释了为什么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横超法门。“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竖出的,是自下至上,一节一节的次第咬破,等到最上的一节咬破了,才能够出来。这是比修别的法门,定要断尽见思烦恼,才能出三界的。见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这许多的品数,就比做一根竹子的节数。那虫向上直钻出来,就叫做竖出。例如一个断见惑的初果圣人,要经过七生天上,七生人间的长久时劫修习,才能证阿罗汉,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间,才能证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尽,还要在五不还天,渐次修习,才能断尽思惑证四果。这才算是出三界的无学圣人。如果是钝根的三果,还要生到四空天,从空无边处天,以至非非想处天,才能证四果。这竖出的法子,是如此艰难久远的。横超的,就是这条虫子,不向上面一节一节咬,只向旁边横咬一孔,便能出来。这样的法子,比那竖出的,是省事得多了。念佛的人,亦复如是。虽没把见思烦恼断除,但能具足信愿行的净土三资粮,临终就能感动阿弥陀佛来接引他生到极乐世界去。到了这个清净国土,见思烦恼,不断而自断了。何以故,以净土境胜缘强,无令人生烦恼的境缘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尘沙无明,成就无上菩提,何等直捷简易的事。所以古人说,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

  大师还开示不要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否则得益浅而受损深。增广卷二《复何慧昭居士书》:“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着。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用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

  5、力用不同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念佛一法,乃以如来万德洪名为缘,即此万德洪名,乃如来果地所证之无上觉道。由其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如蜾蠃之祝螟蛉,久则化之。即生作佛,转凡成圣,其功能力用,超过一代时教一切法门之上。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方得了生脱死。念佛法门,自力、佛力,二皆具足。故得已断惑业者,速证法身;具足惑业者,带业往生。其法极其平常,虽愚夫愚妇,亦能得其利益;而复极其玄妙,纵等觉菩萨,不能出其范围。故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实为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固不可以通途教理而为论判也。末法众生,福薄慧浅,障厚业深。不修此法,欲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则万难万难。” 三编卷三《思归集发刊序》:“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诚可谓三世诸佛之总持法门,一代时教之特别妙道也。但以法门大而摄机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视之。谓为愚夫愚妇之修持法门。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门,依戒定慧力,修到业尽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业尽情空,岂易言哉。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纵令见地高深,以烦惑未断,仍旧轮回。再一受生,退者万有十千,进者亿少三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己智,而不随顺如来誓愿摄受之道乎。修净土法门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为,不与佛法世谊相悖。则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纵丝毫惑业未断,带业往生者。其所得,尚超过业尽情空之阿罗汉上,以种性不同故。况已断者又何待言。”

  6、畅佛本怀的不同

  此义也在《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发刊序》中说。又在增广卷三《归宗精舍同修净业序》中开示:“仗自力修戒定慧,以断烦惑而证涅槃,其难如是。致如来普度众生之怀,郁而不畅,众生速出生死之道,塞而罔通。然如来大慈,必欲令一切众生,同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遂开一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之净土法门,无论上中下根,悉令现生度脱,乃以己信愿念佛,感佛慈悲摄受,感应道交,故获斯益。”

  7、了生死的条件不同

  通途法门必须断尽见、思惑,才了分段生死。净土特别法门,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仗佛慈力,带业往生。大师在增广卷三《净土释疑序》中开示:“而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促。加以知识希少,魔外纵横。修余法门,欲于现生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诚为甚难希有之事。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

  三、特别法门与通途法门的关系

  1.高超义

  高超就是净土法门的力用超出一代时教之上,其原因在于仗佛力。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三编卷四《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无论上中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三编卷二《复叶福备居士书一》:“以仗佛慈力,且极容易生,但以念佛为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汝且莫听别人话,自可得此最胜益。”

  2.统摄义、

  增广卷一《与悟开师书》:“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为什么说净土法门统摄一切禅教律呢?大师在增广卷四《净土问答并序》中开示:

  “问:念佛法门,愚尚能修。律教禅宗,智犹难晓。何谓此法统彼诸法?

  “答:欲知此义,须深明佛力、自力大小优劣,则一切疑惑,泮然冰释矣。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智慧,烦恼恶业,净尽无余。佛与众生,迷悟不同。致使力用,胜劣迥异。律教禅宗,皆仗自力了脱生死。所以久经长劫,尚难出离。念佛法门,全仗佛力又兼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尽此一生,便登不退。”

  3、归宿义

  净土法门为诸宗的归宿,既有经教的依据,又有历史的事实。续编卷下《企庐莲社缘起》:“如来大法,有律,教,宗,密,净五种,唯净土一法,最易修持,最易成就,为律,教,宗,密之归宿。”续编卷下《劝修念佛法门序》:“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为一切法门之发源归宿法门。是故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增广卷二《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如百川万流,悉归大海,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法门。”增广卷三《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跋》:“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江河溪涧之水,莫不趣入其中。然一至其中,则同得海名,同成咸味。虽深广之极,莫能穷其边底,自浅而易见处论,其名、体、味、性,固与深不可测处,无二无别。自世尊宏开此法以来,不知几何恒河沙恒河沙数众生,依教修行,往生西方也。”增广卷四《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记》:“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不持律,则教、禅、密、净之真益不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坚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不念佛求生西方,则律、教、禅、密,皆难究竟。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之成始成终法门。所以《华严》证齐诸佛之等觉菩萨,尚复以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况其余一切圣贤,与未断见思之凡夫乎哉。”续编卷下《阜宁合兴镇净念莲社缘起序》:“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将成佛之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临堕狱之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为众生离苦之捷径,畅如来出世之本怀。故得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溯自大教东来,远公首开莲社,其高僧巨儒之预会者,凡百二十三人。若终公之世,三十余年之内,其入社而修净业,报尽而获往生者,何可胜数也。自兹厥后,代有高人,宏扬传布,遍达中外。律教禅密,诸宗知识,或务密修,或兼显赞,皆以净土为归宿者。以其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也。”

  4、兼容义

  净土法门兼具人天乘、菩萨乘和佛乘,此义在三编卷四《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中说:“窃维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则生色无色界天。(二)声闻乘。修四谛,得四沙门果。(三)缘觉乘。观十二因缘,得辟支佛果。(四)菩萨乘。修六度万行,证菩萨果。(五)佛乘。行大慈大悲,成正等觉。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盖人天乘,只修五戒十善,俱是有漏功德。惟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修净土者,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加以四弘誓愿,广大其心,自行化他。普令内而父母妻子,外而邻里乡党,皆修五戒十善,并修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人虽系凡夫,实即菩萨。何以故,以心广大故。”文中接着举例详说兼具人天和菩萨之义,寻文可知。续编卷下《无锡佛教净业社年刊序》:“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一法具一切法名圆,这段开示说明净土法门圆摄、圆具诸法之意。

  5、总持义

  净土法门为一代时教的总持法门,总持体现在三根普被和统摄一切法,为一切法门的起源和归宿上。续编卷下《昆山佛教西方莲华会缘起序》:“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具摄初中后法,普被上中下根。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于现生中,定出生死。不历僧祇,亲证法身。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实众生一切修持中之出苦要道。以其仗佛慈力,故与专仗自力者,其利益奚啻天渊悬殊也。以故将堕阿鼻者,由十念而即得往生。已证等觉者,发十愿而回向净土。是知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也。”续编卷下《无量寿经颂序》:“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统摄律,教,禅,密之宗,贯通权,实,顿,渐之教。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证因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古今多有深入经藏,彻悟自心,于此法门,不生信向者,以死执仗自力通途之教义,论仗佛力特别之因果之所致也。使知此义,则其信向修持之心,佛也不能阻止矣。以此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并阐,万论均宣也。”续编卷下《净土十要序》:“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本心性而已。然此诸法,皆须自力修持,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绝无他力摄持,令其决于现生入圣超凡,成就所愿也。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自己信愿念佛之诚,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已证悟者,直登上品。未断惑者,亦预圣流。是知净土法门,广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统摄群机,了无遗物。诚可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之则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则逆恶凡夫,亦可预入其中。畅如来出世之本怀,开众生归元之正路。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2005年7月28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余池明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余池明居士)  

 余池明居士:再探印光大师教义与人间佛教思想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选定及流通《净土五经》小史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校正台宗宝典《随自意三昧》略记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四论”著作时间考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十念记数念佛法及与其它摄心念佛方法的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论正行与助行以及专修、圆修与杂修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论因果要义法语摘要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论回向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论佛力与自力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集中国净土宗教义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