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陈沛然博士:为何渡己必先渡人?


   日期:2020/7/31 1: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为何渡己必先渡人?
第262期明觉 文:陈沛然

面对捐钱救灾之请,有些人会说自己没有足够能力,
所以暂时不会捐钱,然后说等到赚够钱之时,自然会捐钱救灾。
 
但观察下去便会看到,这些人生活依然没有改变:
零食照吃,新衫照买,的士照坐等。
 
真的令人感到有些失望。
这些人依据佛教的道理来说,其修行也是先修小乘,
自渡之后,才能修大乘广渡他人。
故此,有人说:若自己未做好,何以渡人?若自己生活条件不足够,何能有余钱赈灾?
 
如何回应如此之「伟论」?
 
*********************************************
 
原本捐不捐钱助人,此乃各人自行发心之决定。
若本著佛教慈悲之心,受到感动,则可发心捐款,
不论多寡,也算是尽了一番心意。
若是无心,则谁也勉强不了,就算是敷衍应酬了,其实捐了款也不算尊贵。
 
现在的问题是:到底在什麽情形之下才有资格捐钱助人?
是否真的自己有了足够能力,才能捐助?
若不捐助,则表示自己能力不足?
如何才算是能力充足?
多寡才算是生活足够?
 
多有多捐,少有少献
 
其实,人要捐款救人,则什麽情况之下亦可捐,不论生活现况如何。
 
布施一元、两元支持卖旗筹款,此又何须等到有足够的生活储备?
根本无所谓能力充足或生活足够的问题。
多有多捐,少有少献,好过无布施。
 
人的欲望无穷,但有些欲望可暂时止息,
例如吃零食之习惯、坐的士之方便、买新衫之兴趣,
还有其他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之欲望,
减少一两次消费,
并不危害个人之生存。
 
将省下来之钱,用以赈灾救人,有何不可?
谁能阻挡?
 
若有阻挡,则只是自己找藉口,只是自己无心而已!不必砌辞狡辩。
 
有些佛教徒也以先修小乘为藉口,由此大条道理而不理他人,
不助别人,却说自己先修好自己,才有能力帮人,
故此视芸芸衆生如无物。
如此恰当吗?当然不!
 
 
通过渡他来増强自渡
 
若要自渡,则亦需要渡人。
修行需「自渡」与「他渡」同时进行,
「自渡」与「他渡」互动:通过渡他来増强自渡,
自渡强化了之后,则更能渡他。
自渡与渡他在无穷之辩证历程之中互相影响而层层升进,
往更高更圆满的境界。
 
 
能否纯粹自渡而达圆满境界?
 
不可!
圆满境界是无我的,不自私的,不自我的。
 
若一开始,目光只落在自身身上,人不能从自我之空间超脱出来,
此只是自我自私地自修,如此自私,如何能修至圆满?
此乃在原则上说不通的。
 
若只是自我自渡,此则不是圆满境界,
人不单是自我自渡,而同时需要渡他。
由渡他来提升自己,通过助人来增强自己的能力,
由此反过来完成自渡之圆满,
而非纯粹单单自渡,然后才渡他。
 
基於胸襟狭窄之缘故,欲想先纯粹完成自渡,
再进行渡他,此乃永不可能!
 
故此《优婆塞戒经》说:
「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自利利他品〉)
又说:「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名义菩萨品〉)
 
我们不单只要利己,还要殷勤地利他:
「犹如奴婢事其主, 利於众生亦如是。……昼夜勤行利他行,利己内心无我相, 如母爱子常卫护 , 寒暑虽苦心无倦。」《佛母宝德藏般若经 . 聚集品》
 
君不见阿弥陀佛之悲愿:众生不成佛,自己则不愿取正觉成佛!
君不见地藏王之弘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此乃渡己必先渡人之最佳典范。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陈沛然博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陈沛然博士)  

 陈沛然博士:人为甚么要涅盘? 

 陈沛然博士:禅学之特色 

 陈沛然博士:禅学之方法论:当下指点 

 陈沛然博士:佛教基本精神之十大原则 

 陈沛然博士:为《大长今》揭开生死之谜 

 陈沛然博士:《无间道》――走上永恒痛苦之路 

 陈沛然博士:去欲断爱,何能慈悲? 

 陈沛然博士: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大只佬》 的因果 

 陈沛然博士:佛教生命观:我走我前路――六趣众生 

 陈沛然博士:我应该怎样听经学佛? 

 陈沛然博士:烦恼是甚么?烦恼从哪里来? 

 陈沛然博士:金钱是否万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