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达观法师:普门品讲记 4 诸法无我


   日期:2020/7/1 8:3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普门品讲记(4)-诸法无我
 
(二)、无常故苦
 
古人依『无常、苦、无我』,立为三解脱门,南传佛教亦称此为三法印,由此可知其重要性!无常前面已说过,现在来谈苦。
 
苦是依无常而成立的,佛于《杂阿含经》说:「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缘起的现象必然是生灭,纵然是短暂的快乐,也终归于灭坏的。
 
人生一切现象,其本质是苦的事实。富贵虽令人羡慕,但敌不过无常;名利虽然令人向往,但逃不过无常。先苦后乐,虽然可喜,但快乐消失后,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在人间,先富贵后贫贱,其痛苦的感受会更难过;在天上,先享福后堕落,其痛苦的感受会更无奈;在定中,先喜乐后躁动,其痛苦的感受会更深刻。凡夫以苦计乐,佛才说「无常故苦」的道理,以劝发厌离爱欲,方能真正离苦得乐。
 
(三)、诸法无我
 
一切痛苦都是因为『我』的概念所产生;因为有我的存在,所以有烦恼的产生。然而要破除此观念,唯有领悟『无我』的真相。但无我是初学佛法的人最不能了解及接受的观念;明明有我站在这里,你坐在那里,怎么会无我呢?
 
我的定义
 
要谈无我,应先思惟我是什么?我是『主宰』的意思。主宰,谓自己能作主及支配之义。大家想想,我们能主宰自己的身心及支配外面世界吗?身体会生、老、病、死,心里会忧、悲、苦、恼,外面的世界会成、住、坏、空,哪一项是我们能掌控的。
 
我亦是『常』义,常是不变的意思。我能不变吗?从小到大,从少到老,从生到死,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有谁可以常存不变的。诸法皆因缘所生,包括我也是因缘生;既是缘生,必会缘灭,缘生缘灭便是无常的法则,谁都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我的组成
 
再思惟,我是怎么形成的?是色、受、想、行、识五蕴所组成的;单独一项,都不是我。『色』若是我,为什么死尸不能活动;『受』若是我,为什么六根不与六尘接触时,就不生起任何的感受;『想』若是我,为什么没有境界时,就无其他想法;『行』若是我,为什么没有想法时,就不会有一切行为;『识』若是我,为什么离开所有的媒介,就不会产生任何辨识。
 
我们都有身心;身是色,心是受想行识,身心合起来叫五蕴。是谁抓着五蕴?是『我』!是我抓着五蕴,那么我在那里?其实我不在那里,是自己的妄执创造一个错觉的我。只要明白,一切皆是因缘和合,五蕴内外,实无永恒不变的自我,生命只是不断的随因缘而转化。
 
正观无我
 
然『无我』概念,一定要建立在『无常』上,《杂阿含经》说:「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像茶杯是无常,所以茶杯无我;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能使茶杯常在。我也一样,我是无常,所以无我;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能使我常存。当我们深解无我,就不再执着自己和所拥的一切,当下将『我』消融,就能照见五蕴皆空,而解脱自在。
 
观察自己可从『有我 → 无我 → 假我』这三个阶段来探讨。我们现在看到自己感觉上是常,常的状态就是好像有个我;有个我在这边上课,有个你坐在那边听课,有一个人在工作、在修行、在受苦。从第一个阶段『有我』谈起,是指一般人表面上的观察,误以为有个永恒的我;第二个阶段『无我』,是指深入观察,我是无常,非不变的;第三个阶段『假我』,是更深入观察,我虽变化,但却是有作用的。
 
假设我们只停留在第一个『有我』,那跟没有修行一样,所有的人都误认有个我,且牢牢抓住不愿放下,所以要从『有我』的迷思,进入『无我』的观察。
 
所谓观察?不一定是观察一个现象,思惟也是一种观察。『禅』是静虑的意思,所以称为禅观或禅思;是指静静的思惟,静静的观察。为什么要静虑?因为修止会得定,修观会得慧,所以叫做止观。儒家的经典《大学》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实就是止观的意思。
 
静静的思惟,观察自己,只要是人必然会死亡!死后,我将往那里去?未生之前,我又在那里?难道现在活着是『有我』,还没出生是『无我』,死亡之后亦是『无我』?还是生前就『有我』,只是记不起来;死后亦『有我』,只是不知道?当你仔细的观察思惟,会不会对生命产生怀疑,到底『有我』,还是『无我』?我到底是谁?顺治皇帝曾感叹的说:「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蒙眬又是谁?」
 
假设『有我』,为何我不能主宰生命的一切?为何我不能永生?为何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有我』只是一种假象和一种错觉,《金刚经》才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我是五蕴组成,色身是地、水、火、风所成,此四大又是其他因素所成的;如果色身是我,我应有能力让它不变化、不受苦,但事实上却是没有办法,佛于《杂阿含经》说:「色非是我,若色是我者,不应于色病苦生,亦不应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以色无我故,于色有病,有苦生,亦得于色欲令如是.不令如是。」所以色身并非我。
 
心是受、想、行、识,受要具备根、尘、识三事才能产生,《杂阿含经》说:「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行)。」要由眼根接触色尘,才能生出眼识等感受,当受生起,想、行便随之而起,所以此三者,皆随因缘的生灭而变化,所以受、想、行并非我。
 
最后是意识,不论根本佛教所谈的六识,或是大乘佛教所论的八识,其实就是心、意、识,《俱舍论》解释:「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异,而体是一如。」识为前六识,能起分别;意为第七识,能思量、判断;心为第八识,阿赖耶识为集诸法种子,又生起诸法,所以有集起的作用。心本一心,而非三心二意,只是各有不同的功能及作用。
 
若真有心,心在那里?达摩祖师命慧可把心拿来,二祖当下觅心了不可得,《圆觉经》说:「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识要有,色、受、想、行,心亦要六尘的境界,须具有这些因缘才能生起。
 
我是独立、单一、不变之义,细细观察、思惟、分析,实无有一个独立、单一、不变的自我,因此确认『无我』,佛在《圆觉经》直接讲出众生的根本盲点:「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其实四大本空,五蕴无我,六尘非有。
 
色身的形骸,心灵的思虑,从无始劫来,皆由因缘业力所生,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像水涓涓不停,如灯焰焰不熄。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夫不能察觉,以为有个不变的自我,所以被此邪见所缚。
 
谈到这里,大家应该领悟到缘起的道理。缘生则有,缘灭则无,论『有我』、『无我』皆是落一边,生命是不断的随因缘变化无常,既不是常见,也非断见。人因不了解,五蕴身心的假我,所以误认于身心中,藏有不变的灵魂,为永恒的我,这便落入『常见』的想法;又有人误认,人往生之后,一了百了,更不相信业力、轮回之说,这便落入『断见』的想法。
 
『无我』不是否认生命的存在,只是说明一切皆是因缘而起,所以我不是永恒的常见,亦非永灭的断见。《杂阿含经》说:「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离于二边,说于中道。」因缘集起,不可否定暂时存在的我,所以不生『无见』;因缘散灭,不可否定暂时消失的我,所以不生『有见』。不落断常、有无二边,才是缘起中道之正见。
 
虽然『无我』,但不可否认现象界的『假我』,是有其作用的。明明有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成败兴衰等无常变化,此生虽是短暂的我,所以更应把握每个机会、每次因缘,来奉献自己的力量,无私的利益一切众生、成就一切善缘。
 
文殊菩萨于《华严经》说:「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用心才能自觉自利,用心才能觉他利他,用心才能觉行圆满,所以惠能大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身心纵然假有,万象即便假象,但一切的事物,皆是妙用无穷,端看行者会不会应用。
 
无我解脱
 
人身是五蕴的假合,无不变的实体,诸法皆是因缘所生,无我、无我所,毕竟无有我,此是究竟的真相,佛告罗睺罗:「当观诸所有色(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人因有我,所以生起我慢、我见、我爱,反而被这个执着的我所系缚,故佛又说:「罗睺罗!比丘如是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著者,超越疑心,远离诸相,寂静,解脱;是名比丘断除爱欲,转去诸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了悟无我,才能离一切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达观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达观法师)  

 达观法师:普门品讲记 3 诸行无常 

 达观法师:普门品讲记 2 释观世音 

 达观法师:普门品讲记 1 观音殊胜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十章 不二法门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九章 断疑生信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八章 真如现前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七章 离幻即觉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六章 隨缘修行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五章 心境如幻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四章 不住真妄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三章 息妄显真 

 达观法师:信心铭-禅解 第二章 勿落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