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圣凯法师: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


   日期:2020/6/27 18: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南北朝政权推动了舍利信仰的流行

圣凯法师

一、梁武帝与舍利信仰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舍利信仰曾经是构成中古的政治、社会图像中重要的成份之一。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僧人便开始用舍利的奇迹示现,来说服帝王信服。《高僧传》记载,康僧会来到建业,孙权认为汉明帝当时梦见神为佛,并不可信,便召见康僧会,康僧会说:“如来迁迹忽逾千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万四千,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于是,孙权便要求康僧会以能得到舍利而有灵验,便为他造塔立寺;若不能的话,就要依法加以处罚。康僧会在一间静室里,洁斋祈祷,经过二十一天,竟然以他的至诚,而有舍利出现在他准备好的铜瓶内。这种奇迹说服了孙权,因此建塔立寺,称为“建初寺”。

中国佛教的舍利信仰,其来源于阿育王舍利塔的建造。在刘宋宗炳(375-443)《明佛论》中,提到山东临淄、山西蒲阪有阿育王处的遗址。《高僧传·慧达传》记载,慧达,俗名刘萨诃,遵师父教诲,前往南方觅阿育王塔像。慧达至建康长干寺,见寺院塔刹放出奇异光芒,挖掘塔下,发现了铁函、银函、金函相套,金函中有三个舍利、爪甲和头发,当时人认为这是阿育王所起八万四千宝塔之一。于是,在原来塔侧,再建一个新塔瘗藏舍利。《魏书·释老志》记载:

于后百年,有王阿育,以神力分佛舍利,役诸鬼神,造八万四千塔,布于世界,皆同日而就。今洛阳、彭城、姑藏、临淄皆有阿育王寺,盖承其遗迹焉。

后来,阿育王佛舍利塔逐渐增多,《广弘明集》卷十五列举17塔,《集神州感通录》列有19塔。《法苑珠林》增加到21所。但是,这些阿育王佛舍利塔于今唯存会稽鄮县塔(在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

依目前文献来看,最早的舍利崇拜是北魏孝文帝时代。1964年,河北省定县出土瘗埋舍利的石函,石函盖的盝顶上刻铭记12行,叙述了造塔的缘起。舍利贮于葫芦形小玻璃瓶内。石函内置有专用来拣取舍利的铜匙、铜镊;还有由玻璃、玛瑙、水晶、珍珠、珊瑚、红宝石组成的串饰和铜钱、波斯银币,这些是被当作所谓“七宝”和舍利一块瘗埋的;其他如金银耳坠、镯子、戒指、钗环等物是作为财宝施入的。至于印章、铜镞、残铜镜片等,则是人们按照当时墓葬的随葬习俗舍入的。可知这是在北魏孝文帝太和五年(481)所修建的一座五层佛塔的舍利塔其下埋藏物。

中国佛教舍利信仰的兴盛,始于梁武帝。梁武帝的政教结合与阿育王的一生思想、行为十分相似。梁武帝于天监十一年(512)敕令扶南国人僧伽婆罗重译《阿育王经》,于是在梁武帝晚年出现崇拜阿育王佛舍利塔的行为。《梁书·扶南国传》记载:“(大同)二年(536),改造会稽鄮县塔,开旧塔出舍利,遣光宅寺释敬脱等四僧及舍人孙照暂迎还台,高祖礼拜竟,即送还县,入新塔下,此县塔亦是刘萨诃所得也。”大同三年(537)八月,梁武帝下令改造建康阿育王寺塔,从塔基发掘出佛舍利和爪发,举办了无碍大会,并且赦免天下所有罪犯。梁武帝《出古育王塔下佛舍利诏》:

大同四年八月,月犯五车,老人星见。改造长干寺阿育王塔,出舍利佛发爪。阿育铁轮王也,王阎浮一天下,一日夜役鬼神造八万四千塔,此其一焉。乘舆幸长干寺,设无碍法喜食。诏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万物不得齐其蠢生,二仪不得恒其覆载。故劳逸异年,欢惨殊日。去岁失稔,斗粟贵腾,民有困穷,遂臻斯滥。原情察咎,或有可矜,下车问罪,闻诸往诰。责归元首,寔在朕躬。若皆以法绳,则自新无路。书不云乎,与杀不辜,宁失不经。易曰:随时之义,大矣哉!今真形舍利复现于世,逢希有之事,起难遭之想。今出阿育王寺说无碍会,耆年童齿,莫不欣悦,如积饥得食,如久别见亲。幽显归心,远近驰仰,士女霞布,冠盖云集。因时布德,允协人灵,凡天下罪无轻重,皆赦除之。

《广弘明集》的“大同四年”应为三年,是大同三年(537)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梁武帝还将一粒舍利请入皇宫中供养,于九月五日,命令太子王侯百官一起恭迎舍利,共有数十万人参观了迎舍利的活动。

大同四年(538)九月十五日,梁武帝设无碍大会,建造两座佛塔,在金瓶和玉瓶中装入舍利和佛发爪。舍利供养的法会非常盛大,王侯百姓所施舍的财富堆积如山。皇太子萧纲捐钱一百万,共襄胜举,并呈上《奉阿育王寺钱启》:

臣讳言:臣闻八国同祈,事高于法本;七区皆蕴,理备于涌泉。故牙床白伞,无因不睹;金瓶宝函,有缘斯出。伏惟陛下,悬天镜于域中,运大权于宇内。三有均梦,则临之以慧日;百药同枯,则润之以慈雨。动寂非己,行住因物,无能名矣,臣何得而称焉。故以昭光赤书,贱前史之为瑞;珥芝景玉,嗤往代之为珍。难遇者乃如来真形舍利,昭景宝瓶,浮光德水,如观钩锁,似见龙珠。自非圣德威神,无以值斯希有。天人顶戴,遐迩归心。伏闻阿育王寺方须庄严,施巨万金,檀丰十藏。宝陈河府,泉出水衡。比丘持土,大厦方构;罗汉引绳,高塔将表。不胜喜抃,谨上钱一百万。虽诚等散花,心符不尽,而微均渧沥,陋甚邻空,轻以尘闻,伏启悚汗。谨启。

大同五年(539),梁武帝又遣云宝至扶南国迎请佛发。大同十一年(545)十一月二日,寺僧又请梁武帝于寺发《般若经》题,当晚二塔俱放光明,敕镇东将军邵陵王纶制寺大功德碑文。

梁武帝在大同二年、三年、四年乃至十一年,耗费大量的金钱改造阿育王寺,举行无碍大法会,表扬阿育王的事迹,以及佛舍利的殊胜奇迹,并大赦天下。所以,梁武帝的舍利信仰是在强调自己的“金轮王”统治“佛教国家”的理想。

二、陈武帝与佛牙舍利

在朝代更替之际,佛舍利亦作为一种政权合理化的手段;同时,政权的推动,亦促进舍利信仰的流行。在梁陈的朝代更替中,陈武帝陈霸先(503-559)便利用佛牙,把自己受禅让革命正当化,看作是一种瑞兆。

陈武帝所供养的佛牙,是法献在于阗获得。佛陀入灭荼毗后,遗留在人间总共有4颗牙齿。《高僧传·法献传》记载:法献受到东晋高僧法显、智猛西游印度礼佛求法的影响,从小就立志要舍身西行观圣迹。刘宋元徽三年(475)年,法献从建康出发,一路上风餐露宿,忍饥挨冻,越过荒原,横穿沙漠,走到了于阗(今新疆于田县),由于道路受阻,不得不停止西行。在返回途经芮芮(古国名,即柔然,在今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一带)时,竟意外地得到了一颗舍利。据说这颗牙原在乌缠国(古国名,今印度奥里萨邦北部一带),后传到芮芮。法献手捧舍利,如获至宝,心想这次西行虽未能到达圣地,但能得佛牙,也算不虚此行了。他将佛牙带回建康,秘不示人,达15年之久。法献临死前,才将舍利献出,置于上定林寺舍利阁,广受四方佛徒朝拜。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正月的一个夜晚,忽有一伙穷凶极恶强人,明火执杖,以搜寻家奴为借口,强行敲开上定林寺门,闯入舍利阁,将舍利抢掠而去,舍利一时下落不明。清代陈作霖在《南朝佛寺志》说:“今读《陈书·高祖本纪》,乃知取佛牙者即陈武帝。其日,庆云寺慧兴者托辞也。”无论如何,佛牙最后落在陈霸先的手里。

永定元年(557年)十月,陈武帝宣布找到这颗舍利。《陈书》卷二记载:“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高祖亲出阙前礼拜。”陈霸先继承着崇事佛教最盛的梁朝,必须藉着佛教的瑞兆,以此收服民心,以及宣示他的天命。这颗佛牙经过辗转流传,最后供养于北京灵光寺。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圣凯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圣凯法师)  

 圣凯法师:戒律对佛教神圣性的建构与诠释 

 圣凯法师:略述中国佛教禅净双修思想的发展 

 圣凯法师: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 

 圣凯法师:区域佛教史研究的典范——读崔正森先生的《五台山 

 圣凯法师:佛教伦理:一种全球伦理资源的意义 

 圣凯法师:佛教思想史与佛教“人学” 

 圣凯法师:佛法谈做人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四)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三)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二) 

 圣凯法师:论善导的忏悔思想(一) 

 圣凯法师:僧教育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