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定法师:修行直从忏悔观心做起──讲于药师礼忏法会


   日期:2020/6/24 11:1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修行直从忏悔观心做起
──讲于药师礼忏法会
 
超定
 
罪性本空由心造 心若灭时罪亦亡
心亡罪灭两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
 
  礼佛拜忏,以消除业障,增长福慧,成为中国佛教徒修行的重要法门。古德开示:「念佛一句,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于是音声佛事的易行道,也就在佛教界普遍流行了。念佛、礼佛、诵经、拜忏,不但是佛弟子个人的修持日课,同时也是推广佛法,普度众生的异方便。依大乘经说:「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地藏经)无始生死以来,「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华严经)如此比天文数字还可怕的罪业,为何礼佛忏悔而能消灭?或可解说为:佛力无边、神通广大、众生的至诚,心力不思议。在感应道交中,故能灭尽无量恒河沙数的一切恶业。基于信愿一门,不妨作如是说。但依理智的缘起性空观,上引的「真忏悔」偈,颇能适切地阐明其中的微言大义。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是阿说示比丘答复舍利弗的缘起偈。龙榭菩萨加以演绎推论言:「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罪业,属因缘法之一,它不是独存、常恒、实有之法;既是从因缘所生,也会从因缘的改变而归于磨灭。业,有黑白、善恶、染净等差别,这些都是有为法,有生灭变异,不断地在本无今有,已有还无的迁移中。正因为是因缘无常,所以无论如何多大的罪业,只要修学灭罪法,终归于无何有之乡。
 
  「罪性本空」因何而有?在这人间世,有「恶相恶梦,诸不吉祥相」、「恶病连年」、「冬瘟夏疫、毒疠伤寒」、「水火盗贼、刀兵危险」、「狮子虎狼、毒蛇恶蝎、蜈蚣蚰蜒」、「生老病死、忧愁苦恼」等等苦报,这些都是因众生所造的恶业而招感。罪业的由来,如偈云「由心造」;完整的说,「从身语意之所生」。以内心的贪瞋痴三毒,发动身语,造作杀生、偷盗、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行为。三业,以心为主体,身语的善恶,决定权在于心。如法句偈言:「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乐)随彼,如影不离形。」世尊遗教经,令调伏六根时也说:「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净则行净,心秽则行秽;以心与烦恼相应,才造成有漏的善恶诸业;依有漏业力的驱使,众生沉沦于苦海。反之,烦恼心灭,罪业失去凭借,故也随之而灭。「心亡罪灭两俱空」,罪业与心,都非自性实有,心无自性,罪无自性,无自性是谓空;性空故能缘起,以缘起故有生有灭。体证缘起的寂灭,不但所造的罪业灭,能造的心也同归于灭。这样的礼佛忏悔,才是礼真佛,悟入实相的真忏悔。
 
  再引用一偈:「一切业障海,皆从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学佛修行,如何从简易的礼佛、念佛而见佛、成佛;由事相的作法忏、取相忏,而深入理忏、无生忏、实相忏;不再停滞于「妄念成生灭」的生死流转,而导归于「真如不变迁」的还灭境界?这是我人修学佛法,发愿尽形寿,乃至生生世世所趋向的终极目标。
 
礼佛忏悔文
  忏悔法门,在佛陀时代,主要是因持戒的问题而衍生出来。为了僧团的和合、清净、安乐、以负起正法久住的神圣使命,大家务必秉承戒和同遵的原则而共住,由受戒而持戒,便成为健全僧团的必要条件。但在龙蛇混杂,良莠不齐的团体里,那些积习难返的恶性比丘,如何调治使他们在破戒后恢复清净?「忏悔则清净,清净得安乐」。经过在大众中发露,真诚悔过,即可继续在僧团中修行。当时所忏悔的罪业是限于现前所犯的「遮戒」,不同于大乘佛教所说的忏悔无始以来,一切烦恼障、业障、报障。今且举祖师大德编制的忏悔文,以见其含义的深广。如云:「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一切众生,悉愿断除三障,皈命忏悔。」这是出发于菩提心,不只是为自己求忏悔,而是为「四恩三有,及法界一切众生。」所愿消除的,不限于现世及来生的苦报障,而且把能招感苦果的业障,乃至发业润生的烦恼障,也一一断除。大乘佛教称名念佛,诵经礼忏的方便,被赞为简易而殊胜法门,理由在此。大众礼忏共修之时,胡跪合掌,至诚恳切,心念口言:「我与众生,无始来今,由爱见故,内计我人,外因恶友,不随喜他,一毫之善。惟遍三业,广作众罪。事虽不广,恶心遍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覆讳过失,不欲人知,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如斯罪障,未经忏悔。」这段文字,陈述罪障兴起的因缘,根源于无始以来,俱生起的爱见烦恼。以自我为中心,有我无人,自是非他,为满足一己的私欲,做出伤天害理的罪行。再加上邪师恶友,熏染而成分别起的烦恼;内因外缘,恶性循环,向下沉沦,愈陷愈深,无以自拔。身业不善、口业不善、意业不善,贪欲、瞋恚、愚痴故。修行即为净化三毒,使三业清净。以三昧对治贪欲,转无明为般若,化瞋恚为慈悲。三善根增长,摄众善法回向于无上菩提。
 
  凡夫的通病:「不随喜他,一毫之善」。基于爱见故,滋生无边烦恼。对他人的成就,如财富、名位、学问、道德等,嫉火如焚,于是千方百计,用种种不法手段障碍破坏。这是功利社会常见的现象,个人的苦恼,社会的不安,由此而来。凡夫造业,旧病未愈,新病又起,新愁旧恨,层出不穷,问题在于「恶心遍布,昼夜相续,无有间断。」愚痴众生,由迷入迷,不觉不知,其心其行,皆本其习以成性的恶心而起恶行。日积月累,念念增长,从未间断过。「覆讳过失,不欲人知」即忏悔之反面。殊不知隐藏自己所作罪行,仅能欺骗世人于一时,不能蒙蔽社会于永久。惟有坦诚发露,改过自新,才能心安理得做个快乐的人。众生因邪见故,不信因果,不怕堕落恶道。于所作罪障,死不认错;这种不知悔改之徒,乃是无惭愧之人。佛说:「有愧之人,则有善法;若无愧者,与诸禽兽无相异也。」人与禽兽之间的区分,在于有无惭愧心;有惭愧者,知崇重贤善,轻拒暴恶,于已犯过失,能切实忏悔。
 
  以上忏文自陈过咎,反省既往,接着针对病症,改过迁善:「我于今日,对十方佛,药师如来,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勤策三业,翻昔重过,随喜凡圣,一毫之善。」古德开示修行之要在一「转」字,所谓「转熟成生」,「转生成熟」。于久习成性的爱见慢无明,有漏诸业因,运用如来所说缘起正法,修中道正观以对治,如三学八圣道,止恶行善,转染成净,离惑证真。
 
  最后祈愿:「念药师佛(或其他佛菩萨),有大愿力,能救拔我,出二死海,置三德岸。」因为祖师慈悲,编制忏本主要为信增上的广大徒众,修德进业,灭罪兴福之方便。拜药师忏,祈求药师佛;修其他忏法,即依其主尊不同,如大悲忏主为观音菩萨,地藏忏主为地藏菩萨。对忏主致以志心皈命礼,祈求佛力加被,慈悲摄受,不但解除三途苦因苦果,不再堕落恶道,而且从人天道上步步向前,出离三界内的分段生死和界外的变异生死;也即不仅成就二乘的声闻圣果,进而圆满菩提,具足佛陀果德──般若、法身、解脱(或断德、智德、恩德)──三德二利,究竟成佛。
 
心病还从心药医
  古德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即无一切法。」依色心的缘起言,有情世间、器世间、五蕴世间、宇宙万有的存在,不是单一的心灵而已,而是色心相待的依存关系。如蕴、处、界三科,色心不离,只是偏重的不同。不过站在佛法修持的角度看,显然心为其主导,所谓「五欲妙境非真欲,真欲为人分别贪。」若以杜塞聪明,不见色闻声为修行,则五根损坏者,或植物人岂不成为大修行者?如何于根、境、识三和生触,不因违顺境的可意与否,而起贪瞋痴烦恼,做到八风吹不动的境界,才是修行的真功夫。八正道行以正见为首,正定为终。如缺乏正见、正志,则无此下的正语、正业、乃至正念、正定。故此,佛说一切法门,为对治一切烦恼(心病);若众生病愈,没有烦恼存在,则不须服用法药。
 
  依忏文说,众生的病是什么?「贪瞋嫉妒之病,憍慢自傲之病,不识善恶之病,不信罪福之病,不孝五逆之病,破辱三宝之病,不修斋戒之病,破犯尸罗之病,自赞毁他之病,贪得无厌之病,迷声逐色之病,贪香爱触之病,信邪倒见之病,耽淫嗜酒放逸无度之病……。」这是略举世间普遍的病例,唤起世人的警觉,生理的疾病,违害健康,丧身害命,人人知道求医服药;而心理的病,烦恼造业,毁灭法身慧命,生生世世受苦无穷,为何不肯接受佛陀的灵丹妙药?「有大医王,应病设药,所谓慈悲喜舍是药,忍辱柔和是药,正信三宝是药,勤修福慧是药,六波罗蜜是药,饱餐甘露是药,贪求法味是药,修真养性是药,返本还元是药,有过能改是药,善巧方便是药,不动声色是药,清心断欲是药。」由此可见,忏悔法门,其内容可深可浅,浅者见浅,深者见深。如念佛法门,通俗的称名念佛,种下未来往生净土,见佛闻法,得度的因缘。如能以此简易的称名为方便,进而观想念佛、唯心念佛,达到实相念佛,则法法相通,圆融无碍;若然,则念佛忏悔,念佛见佛,念佛成佛,不再是徒托空言了。
 
究竟菩提 归无所得
  彻底灭罪的忏悔法是实相忏,作法忏与取相忏乃实相忏的前方便;惟有通达一切法空,悟入诸法实相,才能把无始以来恒河沙数的业障灭尽无余。业力是感受生死苦果的因缘,而业则由无明贪爱的烦恼而造作。从根源说无明与爱,才是世间的苦本。如没有烦恼,即无生死业;既造的业因,若无烦恼为缘,如种子不得水份滋润,则不会由因结果。所以在修行的着力点,降伏烦恼,断尽无明贪爱,无疑是从流转迈向还灭的捷径。
 
  般若心经说:「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众生苦恼无量,原因在于无明,以不知缘起如幻,认假当真,处处执着,苦不堪言。解决之道:转无明为般若,依般若通达诸法空相(蕴、处、界、缘起、四谛皆空),当下解脱自在。(「度一切苦厄」) 
 
  药师忏法,原为一般缁素共修的法本,文字通俗易解,依文起观,唱颂佛号,颇能启发道心,令人离恶修善,改邪归正,由浅入深,导归觉岸。今请审察其深义。在忏文略举何者是病,何者是药之后言;「若据一乘实相而言,则何增何减,何垢何净,何善何恶,何罪何福,何病何药?观昔方便,如梦中人,梦身患病,求医服药而后除愈,及其梦醒,则悟本来无病;无病亦无,而况医药。故众生之病同一幻病,如来之药同一幻药。故知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涅槃,终归于空。」
 
  金刚般若经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古德解释;「过河须用筏,到岸不须舟」。众生的病如幻,如来的药也是如幻;心病既除,法药无用。生死如幻如化,涅槃如幻如化,若有一法胜于涅槃,也是如幻如化。
 
  行者依法礼佛忏悔已,「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于是敛念正观,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佛法以慈悲为本,依慈悲心起利他行,而成就福德。然慈悲不离智慧,依智慧引导慈悲,悲智双运,乃成具眼两足尊。智慧的进修,不离缘起幻有和自性空寂的二谛观,即缘起而观性空,性空而不碍缘起,洞达二谛无碍,事理圆融。菩萨「观一切法空如实相」故,能做到「不断结使,不住使海」,超越凡夫行,又不落二乘行;以中道正观,了烦恼结使如幻,如幻故无可取无可舍,于生死中得大自在。
 
  忏文解释:「云何名观一切法空?行者谛观现在一心、妄心随所缘起。」于三世、内外等处,「求心毕竟不可得,如梦如幻,无名无相。」达到能所双亡、罪福性空的「大忏悔」,「破坏心识忏悔」,也即是「端坐念实相」、「心亡罪灭两俱空」的真忏悔义。
 
  佛法的修学,要在信智合一、解行相应,足目双成乃能到达彼岸。礼佛拜忏原为入道之初基,引导信行人渐次深入法海。如菩萨道三要:信愿、慈悲与智慧,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学佛从信入手,一旦信心进修完成,达到四证信,也即是信智一如,慧眼具足了。
 
西元二○○一年十二月八日补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