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惠空法师:放舍我


   日期:2020/6/20 10:4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放舍我

惠空法师-慈光禅学研究所

禅宗有一句叫做“不怕慢,只怕站”,世间有一句话叫“英雄不怕出身低”英雄好汉都从贫贱困苦、挫折中站起来的。大家要有这样的认知-今天的“我”,有很多的缺点,不要老抱着现在的“我”的思想不放、不要别人讲我们两句话,就便受到很大打击,起嗔恨心而对自己和别人造成伤害,这是最没有智慧、最没有意义的事。

我们一定要学习一种接受别人批评的正确心态;师长对我们的批评,不管对错,我们都必须要接受,因为他是长辈。平辈对我们的批评,如果是善意而且是正确的,当然应该要心存感激;如果批评是善意但却不正确,我们同样要心存感激,并且从中了解事情有不同角度的见解,并应该让人家不产生误会;如果是恶意,可是批评得很正确,我们势必要接受;假使是恶意,且批评是错的,就当它是一阵风吹过去一样。所以,对自己失掉了信心,或是起了很大的烦恼,或是对批评的人起嗔恨心,其实都是不必要,也不值得,更是一种愚昧的心态。

一般人听到别人讲我们的过失,心里都会很不高兴,可是古人说:“闻过则喜”,听到别人讲我们的过失就很高兴,这是完全不同的心态。大家应该要具有智慧,慢慢去调整,朝向“闻过则喜”的心情走。当听到别人的批评心里不高兴时,我们马上要警觉到“这样子不对!这是顺着无始劫以来的习性在走了,现在应该要顺着我的智慧走。”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自觉,连这反省自己情绪变化的能力都没有的话,请问要修什么行?怎么修行呢?所以,当别人的批评让自己起了烦恼、不高兴了,自己要能很快警觉到,并反省自己应该要用什么正确的态度来思考这样的问题,而不要随着习气走下去。

讲到这一点,最主要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成长,站立起来。我们禅学院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绝对不是三年五年就可以培养起来,但是,只要我们找对了方向,即使大家毕业了,这种思考的方式、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反省能力,一直会跟着我们,等十年、二十年以后,这种力量就会发挥出来,到时你就会觉得在我们学院所接受的这种教育,一生中都可以受益,改变你的生命,改变你的思考方式。

所以,大家不要老是抱着现在的思考方式不放,抱着现在所产生出来的形象不放,“我就是这样的能力”、“我就是这样想的!”“我就是这样!”这是一种愚痴人的讲法。我们这个生命,从佛法上很清楚可以了解到,宇宙的根本定律就是-“没有一件事情不会改变”只不过在人的肉眼层次上看,我们老是看不到自己的思想和身体在变化;如果用天眼、禅定的眼睛来看,就会发觉人的身心是刹那刹那的生灭。

孔老夫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也谈到:“有大力者,夜晚负之而去。”这所指的就是“无常”,也是说生命刹那刹那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用一种智慧的心情,不要老是把持自己的错误思想。也许现在要你把这种思想放掉,你会觉得“那我是什么呢?我怎么思考呢?”对!我们就是要顺势把它放掉。当别人提醒我们时,就“对!”把它放掉,自己警觉到以后,就把它放掉。如果现在没有这种能力,就好好的学,“这部经不会,我就听别人讲;这部经不会,我就把它读一遍。”这就是一直在把好东西改变成我,而把坏我的成份放掉。要有这种心情,抱定这种信念,日日夜夜去走,自然就会变化。你不要觉得来慈光禅学院两个月好像没有变化;其实这变化已经在形成了,只是大家感觉不到而已,等过了三年、五年以后,如果没有变化你来找我。一定会有很大的变化,只是每个人变化的多寡及层次上不同而已。

因此,我希望同学们在自己反省能力上可以产生一点变化,朝着对自己心性的掌握、在用功参禅打坐、在对自己内心反省的功夫、在待人处事心量上的扩大以及对佛法的知见认知清楚上都能有所变化。因为唯有把这几点调整过来,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清净庄严的僧伽,也才能在自利利他的佛道上,平坦庄严地走下去。

我看过很多人,出家几十年坏脾气还在,这就是不懂得自己要成长,多生多劫的坏习性不懂得去改变。我们都是一介凡夫,也有很多的烦恼,所以必须竞竞业业、时时刻刻调整自己。我们随时随地都在起烦恼,平时做早操时是不是在打妄想?吃饭是不是在打妄想?现在你们在听我讲话,心里也在打妄想吧?这就不对了,不管打什么妄想都不对,我们应该按照当下的时节因缘,全心全意的做每一件事情。现在听我讲话,不管你喜不喜欢听,都必须要听,这就是一种心的调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笨笨呆呆的,看起来不怎么样,可是内心清净平实,他的福德因缘,使他在修行路上很顺利的成长;有的人很聪明,可是他就有很多烦恼,处处跟人处得不愉快,这就是内心杂质很多,虽然表面上看他聪明伶俐,可是因为内心杂质太多,所以行为表现出来处处碰到烦恼和障碍,而他自己还以为自己很聪明,而不自觉自己内在有很多烦恼,只会看到外在表相的聪明伶俐,忽略内在的烦恼不去改变,这样的人永远也没有办法成长。

所以,大家不要一直把现在的我、现在心绪上所有的思考和观点牢牢抓住不放,我们现在所有的思绪,都是无始劫来的妄想和贪嗔痴慢疑种种粗重的烦恼,一定要慢慢把它化掉,自己要提高警觉,然后每天、每个礼拜、每个月、每年都有很明显的成长。会在什么地方成长?绝对不是因为经论多读了几本,而是个人心性清净、自我掌握心性的能力、自我觉察能力和接受外界善恶的包容力增强了。因此,成长不贵在你们多读了几本书,而是贵在你的心量有没有打开,心量要是没有打开,想要坐禅修行是不容易的。大家千万要有这种观念,不要二十年后,你的那些坏脾气、不好的习性还在,那些狭隘肤浅的知见还跟着你,那就太可惜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