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如悟法师:作心的主人!


   日期:2020/6/19 20:2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作心的主人!

如悟法师

在这无常的世间由:日子过的相当快,尤其是学佛的人更要把握可贵的人生,时时反省、检点自己的身口意,让道业一天天进步。如果我们道业没有进步,品德品性无法提升,就表示学佛未能通达,真正通达佛法、有智慧的人,无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用功。

佛陀说过:“万法唯心造”,如果我们仍常常为境所转,就是心力的问题,习气重的人往往会被环境影响;但若能摄心,在道业上不断用功,一天一天进步,心清净了,就可做到不为境所动。而人最难调伏的就是这颗心了,如果心能调伏,在人事生活上一定会很圆满。《金刚经》中说:“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要能把心安住下来,降伏妄念,才能破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唯有将心调伏,才能住于真如法界,安住在自己的佛性中。能安住才能超出三界,找到自己的本性,作心的主人,遨游于清净无我自在的涅槃境界。这两个问题是有前因后果的,若我们无法降伏,如何能安住?看看自己每天的情绪波动就可知道。所以无论处于任何环境,都要把握自己修行的理念,不要因环境而影响修行,这必须要培养起心的力量,有了坚强的向道心才不会受感情、环境的影响。

那么在平常要如何培养慈悲、平等的修道心?首先应学习诸佛菩萨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诸佛本愿,也是要成佛的菩萨所应发之通愿。依“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看来,众生那么多,如何度呢?必须要时时超越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要让这些烦恼染污了他人。至于“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则是因为一切佛法都是佛陀为适应众生根机而说的,对于不同法门,我们不但不应任意批评,而且要度众生更要广学,才能圆满佛果。

发了这四弘誓愿之后,还应具备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才能扩大心胸,改变一向自私的观念,与众人和合共处,彼此增上,培养出慈悲喜舍心。除此之外,进一步要有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一,才是实践的根基。因为前面说发四弘誓愿,是尽未来际的愿力,四无量心则是在这个生存环境应有的胸怀,而在现实生活上,当从四摄法来显发我们的佛性。虽然人与人的相处是最困难,但既然今生大家有缘在一起,就应圆满这个缘,以佛法来调伏自己这颗顽固的心,才是学佛人的本色啊!

摘自《圆光新志》42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