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济群法师:成佛的第一生产力


   日期:2020/5/15 12: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成佛的第一生产力

  在盛行大乘的汉传佛教地区,《普贤行愿品》的流传极为广泛。许多佛弟子都将本品作为日常念诵功课,而寺院晚课的“八十八佛大忏悔文”中,也有一半内容出自本品,以此忏悔业障,扫除修行道路中的违缘。在藏传佛教的修行中,源于《行愿品》的七支供亦倍受重视,被视为一切法门的前行。所谓前行,即修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集资和净障两方面。集资,是积累成佛所需的福德、智慧资粮;净障,则是忏悔业障。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正是业力所致。《行愿品》告诉我们,“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这些无尽生命中造作的罪业,是促使有情流转生死的动力,也是障碍成佛修行的阻力。所以,在广泛积集资粮的同时,必须彻底忏悔业障。

  那么,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圆满积集资粮,并清除无量罪障呢?汉、藏两地的祖师大德们都提倡依《普贤行愿品》修行。《行愿品》的核心内容为: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十大愿王。发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曾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愿望,但这些愿力往往现实而渺小。“普贤行愿”所以被称为愿王,是因为每一愿皆以广大无限的发心为基础。“礼敬诸佛”,是以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微尘数诸佛为礼敬对象;“恒顺众生”,同样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为恒顺对象。

  《普贤行愿品》为《华严经》最后一品。“华严”教法至圆至顿,素被誉为“经中之王”,此无上甚深法门最终也是导归普贤行愿。由此可以看出,十大愿王对于修行的意义极为深远。根据我个人的修学心得,认为本品可以两句话作为总结,那就是“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所谓“菩提心的无上观修”,是因为本品乃修习菩提心的殊胜法门;所谓“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是因为按本品所揭示的法门修行,能指引我们直接通过临摹而成就佛道。若按《行愿品》着手修学,会发现成佛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是切实可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品是一部教我们如何成佛的宝典。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