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宽运法师:舍利、塔与佛教的关系


   日期:2020/5/10 18: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舍利、塔与佛教的关系(上)
 
  农历五月初三日(公历2012年6月9日),哈尔滨极乐寺「开山祖师上倓下虚上人及第六任方丈慈法老和尚舍利塔落成开光庆典暨建寺九十周年、慈法老和尚圆寂七周年、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功德圆满,四众弟子法喜充满,共沐佛恩。极乐寺内几位信众,以非常恭敬、虔诚的态度,来向宽运大和尚请示有关「舍利」、「塔」的问题;大和尚随机开示,受教者深感法益。现將大和尚开示全文刊出,愿与诸读者网友分享、交流,以增广佛学知识。 
 
(一)舍利究竟是什么?

  「舍利」在一般人看来颇具神秘或神圣性的意义。从古至今,通常人的遗体焚化后,只会剩下骨灰一堆,但佛门的高僧大德却能留下形色、数量各异的舍利。因此,舍利常被视为僧尼们修行成就的表征。高僧大德迁化后留下舍利,往往更能增强信众对佛教及对修行人的恭敬信仰。

  舍利究竟是什么?教界、学界至仍无定论。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非凡情所能测度的。曾有人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说舍利是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出家人常年茹素,多吃豆制品,多饮山泉水等,因钙质沉淀,积聚而产生的。又有些外道,认为舍利就是他们在色身妄心上做文章,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由精﹑气﹑神所炼成的「丹」。这些说法都是「无稽之谈」;殊不知道,其实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体内的产物。
  
  「舍利」是梵语Saria的音译,也有译作「设利罗」、「室利罗」的,意思是「身骨」,也曰「灵骨」或「坚子」。但这只是就大部份舍利是来自人的身体而言。因为舍利大多从人的遗体焚化而得。最早的,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示寂后,焚身化作八斛四斗舍利。据佛经上说:释迦牟尼佛陀后,弟子们将其遗体火化,结成了许多晶莹明亮、五光十色、击之不碎的珠子,称为舍利子。还有其他的身体、牙齿、毛发等等,也称为舍利。后来又加以扩演,凡德行较高的僧人死后烧剩的骨齿遗骸,也称为舍利。因此,舍利又称为「身骨」。
 
  不过,但也有不是身骨的舍利。如宋朝时,吕元益居士刻《龙舒净土文》,刻至《祝愿篇》时,版中迸出舍利,共有三次。古代还有善女人绣经,针下有碍,发现有舍利,以及念佛或念经时,从口中得到舍利等等不可思议的事迹。还有高僧在洗澡时,弟子为其揩背,出现舍利。雪岩钦禅师剃头时,头发变成一串舍利。更不可思议的是,宋朝长庆闲禅师圆寂焚化时,正刮大风,大风将烟一直吹出四十里外,凡烟所到之处,屋上、树上﹑草上都有舍利,收集起来共有四石之多。这岂是现代科学或外道所能臆测或解释的?

  这种非身骨的舍利,不但古人能获得,就是现代人也有很多不同的例子。如燃灯供佛,心诚至极,会感应道交,在灯花中得到舍利,这就是佛教中称为「灯花报喜」的现象。例如,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杨佩之(慧潜)居士就曾在灯花上得到舍利。1947年,苏州灵岩山寺印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印公亲书静公讲义》,恰逢大势至菩萨圣诞日,灯降舍利,在灯盘中发现一颗较大的舍利,精莹洁白,若水晶珠一般。这种「灯降舍利」的现象,平时也有发生,从四月至七月份,共在灯盘中得到四大、五小共九颗舍利(见该书了然法师《刊书因缘感应记》)。据印光大师所说,这是因为「精诚之极,佛慈加被,为之示现者。」(《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覆杨佩文居士书》)由此可见,舍利的功德,不是凡情所能妄测的。
 
  通常,舍利主要是指高僧们荼毗后烧出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坚固如金刚,闪闪发光,形态各异,有舍利珠、舍利花、舍利块、牙齿舍利等,色彩也不一,常称为「五色舍利」。例如近年圆寂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五台山净如法师,荼毗后发现有各色舍利5000余颗,颜色以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红色、银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舍利,到底代表着什么?据美国万佛城的宣化上人开示,白色的,乃是骨舍利;黑色的,乃是发舍利;赤色的,则是肉舍利」。又:「舍利有两种,一为全身舍利,如多宝佛舍利。二为碎身舍利,如释迦牟尼佛之舍利。又有『生身舍利』和『法身舍利』二种。生身舍利是由戒定慧所熏修。法身舍利是一切经卷。」(宣化上人讲《妙法莲花经浅释》)。 
 
  所以,我们一般所说的舍利,单指生身舍利而言。舍利到底是什么,固然不是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的作用却是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近年(1987),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具有重大意义。可是,弟子们仍要发问;「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在《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世尊亲口说:

   「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服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
 
舍利、塔与佛教的关系(下)
 
(二)供养﹑瞻礼舍利出现种种不可思议之现象

  由此可知,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之舍利,能令众生产生企慕与渴仰、信服佛法之心。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种方便示现;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目的无非为令众生恭敬之心,如经上所说:「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乃至「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自然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古今均有许多事例可以证明。如《法华经》中,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慧思大师印证:「非汝莫识,非我莫证。」此事可为证明。
 
  由前人的例证,可知供养﹑瞻礼舍利出现种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举了一个例子:隋文帝未作皇帝前,有一位印度僧人送给他几粒舍利,等他登基做皇帝后,发现舍利变成几百颗之多了。又如阿育王寺的舍利塔,可以捧在手上往里观,每人见到的景象都不一样,而舍利的大小高下亦会转变。舍利的种种灵异,可谓「神变无方」,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令坚固,具有不可思议的弘化力量。瞻礼舍利,人皆获益。印光大师说舍利的灵异现象,乃是「佛菩萨欲令一切见闻者,深植善根,特为示现。」(《印光法师文钞》)所以,佛教的舍利,实非凡情世智所能妄测。
 
  不过,舍利的产生,实是修行人的道力所成,这是确定无疑的。印光大师云:「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之表相耳。」所以,勤修戒定慧的修行人在圆寂荼毗后,往往能在骨灰中筛出许多舍利。至于道力精深的高僧,他们的舍利,还会表现出种种神异现象。如印光大师生西百日后荼毗之时,烟白如雪,并现五色光。火后「检骨色白﹑质坚,重如矿质,触之作金声。顶骨裂五瓣,如莲华。三十二齿全存。发现舍利无数。其形,有珠粒、有花瓣、有块式。其色,有红、有白、有碧、有五彩。」由此可见,舍利的出现足以证明是修行人戒定慧的成就。

  而更奇异的是,无锡袁德常居士,因来迟了,所有舍利都被分别取去,只剩骨灰,失望之余便至诚恳求,结果于灰中得舍利三颗,欢喜不已;他将这三颗舍利,与少量骨灰一起包好,无比恭敬、小心翼翼,带回无锡;当打开让大家一同观看的时候,竟然发现有五色舍利无数,无限惊喜与感恩。(《印光大师言行录.大师史传》)
 
  当代高僧广钦老和尚,1986年2月13日示寂。荼毗后所遗下的舍利,也有种种神异的现象。老和尚火化后,共捡得较大的舍利子100余颗,较小的舍利,被在家弟子捡拾一空。一位迟来的信徒,在火化炉前跪求一夜,天明时竟然在膝头上找到一颗不小的舍利子。有一位信徒,在家供奉了广钦老和尚的一撮骨灰,结果一次又一次发现了舍利子。有一位老太太,年老眼花,无法在骨灰中寻觅微小的舍利子,立即跪求老师父慈悲,结果磕了三次头,就连得三颗。还有一个姓张的老翁,是广钦老和尚的在家弟子,当他从台北赶到台南妙通寺火化场后,火化炉中舍利子早被先来的信徒捡完。他悲从中来,哭到火化炉前,抓起两把炉灰,用手帕包起,乘车回台北,一路上默念「阿弥陀佛」不止。抵家后,他将炉灰置于漆盘中,出现三十余颗晶莹透彻舍利子,确实是不可思议。
 
(三) 舍利、塔与佛教的关系
 
  由于舍利产生的种种灵异感应与现象,因此在佛教中,舍利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尤其是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对象,所谓「见舍利犹如见佛真身」。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和恭敬,信徒们都争相领取舍利供奉;为了保存舍利,就必须有庄严的建筑物以安奉,于是「塔」便产生了。前面说到,释尊圆寂、灭度后,当时笃信佛教的八位国王,将所分得的释尊舍利子与遗骨、所持品、头发等遗物,建塔「窣堵波」(stupa)以供奉。从此以后,「窣堵波」(stupa)(舍利塔、佛塔的前身)即成为佛教圣物的代名词。
 
  释尊圆寂、灭度之后的三百年前后,佛教当中的「法藏部」正值兴盛时期,并倡导供奉舍利塔、佛塔的殊胜功德。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九》记载,笃信佛教的孔雀王朝阿育王更在全国建造八万四千座窣堵波(stupa),以纪念释尊的圣迹;并将舍利分送全印度各地。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窣堵波」(stupa)的重要程度,以及崇高地位,而白马寺佛塔,则是中国最早的佛塔。
  其中,中国式「佛塔」、「舍利塔」,其组织架构,大致上可以分为塔剎、塔身、基座,以及地宫等四大部份。地宫的用途,是作为埋藏佛经、佛骨,以及高僧大德的舍利子等神圣物品。

  自古相传,状似佛钵,圆冢的基座,乃是释迦牟尼佛升座垂下的袈裟。历史悠久,窣堵波(stupa)经常被视为佛教最高境界的涅槃,人格圆满释尊的智者意象、表征,以及法身的境界,因此礼敬舍利塔、佛塔,即礼敬释迦牟尼佛。

  当塔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印度的塔已经过了较长的发展时期,除了坟冢之外,还有在灵庙石窟内建造或雕刻的塔。译成中文的时候,各家所译均有不同,有音译的,有意译的,也有按其形状译的;例如:堵波、私偷簸、偷婆、佛图、浮屠、浮图、方坟、圆冢、高显、灵庙等等。据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载,即有二十多个译名。而「塔」字究竟起于何时,历来在辞书、字典以及佛学经典方面,均有不少的考证。

  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著名学者阮元,在他的《经室集.续集三. 塔性说》一文中,作了概括的叙述:东汉时,人们把释迦牟尼佛的教义和传教人都称为「浮屠」。而他们所居住、所崇拜的别无他物只是一座七层、九层、高数十丈,层层有楼梯栏杆的建筑物,古印度文称作「堵波」。晋、宋年间,翻译佛经的人,把「堵波」这个字与中国的原有东西相比较,没有这样的东西,也没有相应的文字。于是唯有把它译做「台」;可是台又显不出它的高妙,于是便另外造出一个「塔」字来。

  「塔」前缀先见于葛洪的《字苑》。「塔」这一字造得很好,它采用了梵文佛字”BUDDHA”「布达」的音韵,较旧译「浮图」、「佛图」更为接近。加上土作偏旁,以表示土冢之意义,也就是「埋佛的土冢」,这就十分切合实际内容了。

  佛教的传播,一是利用佛经来说教;二是以形象化的实物或图画来宣传,佛像、佛塔就是最突出的形象。因此,佛教传入我国的时候,佛塔就随之而来了。

  「寺」,本来是古代的官署名称,除帝王的宫殿之外,要算是较高贵的了。因此,为印度高僧修建的房屋完成之后,就命名为寺。从此,佛寺这一名称便成为了佛教建筑的一种普遍用语。

  以上简要说明舍利、塔、寺与佛教的关系。 

    值此哈尔滨极乐寺「开山祖师上倓下虚上人及第六任方丈慈法老和尚舍利塔落成开光庆典」圆满之日,谨以唐朝释道世〈法苑珠林〉中一首《舍利颂》以为纪念:

  金躯遗散骨,宝塔遍天龙。
  创开于十塔,终成八万兴。
  珠盖灵光变,剎柱吐芙蓉。
  屡开朝雾露,数示晓灵征。
  红霓相映发,风摇响和钟。
  仙鸾往往见,神僧数数从。
  独超群圣上,含识普生恭。
  钻椎击不碎,方知圣叵穷。

(全文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