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印良法师:正信与迷信


   日期:2020/5/3 12:4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正信与迷信

  什么叫迷?什么又叫觉悟呢?末必众生皆明了,应居士们的请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正信与迷信”的话题。

  “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

              ——选自【坛经】。

  若问佛与众生的区别?委实一念间,迷者凡夫,悟者佛陀也。
  所谓迷信,就是无明、愚痴、没有智慧,不明白事理。进一步说,就是不明白宇宙和人生的真相。
  正信就是悟,就是觉悟。确切的说,是智慧的成就。禅宗讲开悟,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都是悟的不同表现,也就是正信的不同表现。
  明理开智而悟之,正信也!
  愚迷不明而信之,迷信也!
  “愚迷不明”的成因是什么呢?简单的划分一下,有两种——

   一个是对佛学文化没有一个“正信”的认识。
   一个是世间的烦恼丛生,总想在佛学里找到一个“短平快”的解决方法。
  “迷信”,意思为迷失的信仰、低级的信仰、顽固执着地追求错误的东西。迷信的反义词为“正信”,正信即离却烦恼、升华境界、完善人格、获得智慧的意思,佛学文化追求的是正信,而不是迷信。
  佛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求离苦得乐,使身心灵能自主、自由、自在,如果反而以迷信来束缚自己,使自己生活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烦恼,那就太过盲目了。
  佛学文化在我国已经存在2000多年了,在我们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多元文化并存,有着5000年文化史的国度里,繁衍发展于“三教”之间,没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和科学、类乎寻常的严谨、超脱的精神实质,很难想象能够植根在这片广大的国土之上。
  佛陀告诉我们,人世间的福祸决定于因果,因果是自作自受的,所以人的福祸决定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用不着把自我的命运交给鬼神,甚至愚昧的任由巫术之流牵着鼻子走。佛经中很明白地传达着这样的理念,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公理。因此,把佛学文化和迷信“人为”的扯在一起,不但毫无道理,也亵渎了佛学文化的宗旨。这也是我们弄清楚“正信和迷信”之间关系的缘由。
  笃修佛教的目的,不是在追求眼前短暂的利益,而是要止息烦恼、了断生死、开发本有觉性。不过,人总是现实的,如果全盘忽视现世的利益,无疑会吓跑大多数人,造成弘法的障碍。因此,以现世利益做为一种接引,是方便、权宜,最终目的还是要把信徒导向真正的宗教理念中。所以,佛教是否是一种迷信?就得看个人在行为进行中,头脑是否清醒,有否迷失宗教精神和教义而定了。
  大多数宗教都认为神可以支配人,神与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尊卑关系。唯独佛学重视人的自主性,不认为神可以支配人,因为佛学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众生都是未来佛。佛学虽然与其他宗教一样相信有神通,但佛学谈到神通时,都是与教义的阐示、修行的精神密切结合的。因此,迷信的人都是不曾深入研究佛学教义的人。情绪化的人云亦云,本身其实就是迷信的产物。
  迷信的危害在于误导人生,让人背离生活的正道,产生负面的影响。正当的佛学教育,是指引我们去发现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的;当一个人愿意投注全部生命,向这种最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前进时,才可称之为正信。
  妙法莲华经云:“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佛陀降生,是为了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让众生破执去烦恼,见性成佛。所以,佛学是没有迷信的,只是人们在信仰时,把佛学的教义依着人类贪懒的劣根性给扭曲了。许多执迷于表相,不分是非迷信佛法,其实与佛陀理论的实际内容正好恰恰相反。
  达到佛学的正信有三个必备条件:

  第一是纯洁性,就是说正信是纯洁的心灵中产生的崇敬的感情。

  第二是不疑性,就是在确认其正确可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不怀疑、不动摇的坚定信仰。

  第三是向往性,就是在确认其信仰对象崇高向上价值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羡慕、向往和追求的心理。
  从正信的三个必要条件特点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佛学提倡的信仰自始至终离不开智慧理性的正信,正信归于开悟后的明理和智慧,这才是真正的佛学文化。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