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七)~B 二、五支物主经(179)


   日期:2020/4/24 16:5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五支物主经(179)

  说法地点:胜林给孤独园

  参加人员:五支物主、外道沙门文祁子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外道沙门文祁子,对于佛弟子五支物主说:如能成就身不作恶业、口不恶言、不行邪命、不念恶念等四事的话,就是第一善,就是无上士,而得第一义,为质直的沙门。佛陀曾闻此,佛陀乃说:这是婴儿也能成就之事。佛陀更为五支物主说何者为不善戒、善戒、不善念、善念,以及其从何而生,何处而灭,何处而败坏,乃至如何行灭等说。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五支物主”。“五支”是人名;“物主”是职业称呼,大约是从事着工匠之类的工作,而这个名叫“五支”的工匠在工匠界小有名气,算是工匠们的领班(或领军人物),故称其为“物主”。

  有一天大清早,五支先生准备去拜望佛陀。走到半道,忽想起佛陀以及诸比丘可能正在宴坐之中,于是就顺道去了一趟外道所居止的园林——类似情形我们在经中比较常见。此园林中居住着一大群外道份子,为首的名叫文祁子,据说有些本领。待五支物主落坐之后,文祁子先生便向物主宣扬自己的那一套说教。这套说教的核心是:

  “物主!若有四事,我施设(记说)彼成就善、第一善(最善)、无上士(最高修行境界),得第一义(最高真理)、质直(质朴而正直)沙门。云何为四?身不作恶业、口不恶言,不行邪命、不念恶念。物主!若有此四事者,我施设彼成就善、第一善、无上士,得第一义、质直沙门。”

  对于如何成就最高的道业,这些外道们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做到四件事就可以了:第一,身体上不要去干坏事;第二,口中不要说坏话、脏话、骂人的话;第三,要从事正当的生计职业,偷鸡摸狗、男盗女娼的事情不要去干;第四,不要动邪恶的、害人害己的念头。文祁子的观点是,如果把以上四件事情都做好了,那么就可以获得最善,能够获得最高真理,能够获得最高的修行境界。能够如实而行的沙门,就可以被称作质朴而正直的沙门(品行端正,堪为人师)。

  那么文祁子的这种说法对不对呢?如果单从内容方面讲,能够做好四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在当今世风不太好的情况下,能够把身口意三方面把握好,着实不易。但是文祁子说如果将此四事做好,便可以成就无上真理(修行境界),则显得十分荒谬了。就连老实巴交的五支物主听了,心里也直犯嘀咕:这种说法好像不对头吧?成就无上士,得第一义,就如些简单?但是他当面又不好多说什么,只好“不是不非”,不作任何评价,便起身告辞,诣往佛陀之处。因为在他的眼中,只有佛陀才是真正的“无上士”,他要请佛陀予以评判。

  佛陀在听完了五支物主的述说之后,显得啼笑皆非。他说,如果事实真的像文祁子说得那样,那么就连婴儿都可以做得到的,更何况出家修行的沙门梵志?佛陀说:作为婴儿,他们不会去身作恶业,口作恶言,根本谈不上邪命,更谈不上什么恶念。如果按照文祁子的四条标准,那么成就第一义与无上士,婴儿可谓是最佳人选,因为婴儿不可能去违犯四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祁子的说法实在是荒谬至极,漏洞百出。

  对于文祁子的“四事”,即“身不作恶业,口不恶言,不行邪命,不念恶念”,佛陀也并没有彻底地否定它,而是承认此四事是“成就善”和“第一善”,然而它们绝非无上士,也不得第一义,更不是什么“质直沙门”。佛陀的观点是,对于身业与口业,用戒来加以约束;对于念,用约束心的方法来予以解决。因为恶念、善念从心而生,把心的问题解决了,念的问题出将迎刃而解。

  1、何谓不善戒?不善戒从何处而生,又在何处而灭?在何处败坏无余?如何灭除不善之戒?

  (1)不善的身、口、意三行,谓之不善戒。

  (2)不善戒从心而生,在身口意方面得以消灭;若心有欲、有恚、有痴,不善戒生。

  (3)圣弟子舍三不善业,修三善业,此不善戒得以消灭败坏无余。

  (4)圣弟子观内身如身至观觉、心、法如法,贤圣弟子如是行持,可灭不善戒。

  2、善戒从何而生?善戒从何处而灭?善戒从何处败败无余?如何灭除善戒?

  (1)与不善戒相反,善戒即为身、口、意三者皆为善业。

  (2)善戒从心而生。

  (3)若圣弟子行戒不著戒,此善戒灭无余,败坏无余。

  (4)若多闻圣弟子勤观四念处,即灭善戒。

  3、何谓不善念?不善念从何而生?不善念从何而灭?不善念在何处得以败坏无余?如何灭除不善念?

  (1)欲念、恚念、害念,是谓不善念。

  (2)不善念从“想”而生——众生因欲界想故,生不善念,欲界相应,即有产生什么样的想,便会与什么样的境界相应。

  (3)若多闻圣弟子离欲、离恶不善之法,成就初禅,此不善念灭无余,败坏无余。

  (4)修习四念处,可灭不善之念。

  4、何谓善念?善念从何而生?从何而灭?在何处得以败坏无余?如何灭除善念?

  (1)无欲念、无恚念、无害念,谓之善念。

  (2)善念亦是从“想”而生(想有多种、无量种)。

  (3)若多闻圣弟子乐灭、若灭……成就四禅,此善念灭无余,败坏无余。

  (4)修习四念处,可灭种种善念。

  对于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佛陀提出了运用“慧观”来对它们作深入的观察。无论是善戒、不善戒(身、口二业),还是善念与不善念(意业),它们只能说局限于“善”与“不善”之间,只是处于比较低级的层次,与初禅乃至四禅,甚至更高层次的禅定(四禅八定),还有着相当的距离。我们没有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去纠缠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事实上围绕这些枝末细节的问题并没有多大意义,相反,它还会陷入一些奇形怪状的边见之中(抽象的、空洞的纯思惟说教)。退一步说,就算搞清了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恶),然后弃恶行善,命终之后顶多获得上生天界、享受福报而已,并不能解决生命中的实质性问题。而修行之路的正确做法是:修行八正道(八支圣道)。八正道的最高级是“正定”,当我们达到“正定”时,一切问题便变得毫无悬念,眼前便朗然开阔:“贤圣弟子心如是定已,便解脱一切淫、怒、痴”。如果在八正道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修习无学的正见与无学的正智(即所谓的十支圣道),便可以成就阿罗汉的果位。

  当我们成就阿罗汉的果位时,此时才有资格被称作“成就善、第一善、无上士,得第一义、质直沙门”。 (09.08.2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