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三十)~B 二、福田经


   日期:2020/4/23 10: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二、福田经

  说法地点:祇园精舍

  参加人员:给孤独居士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告诉给孤独居士:在世间里,有二种福田的人,所谓学人与无学人。学人有十八类,无学人有九种。

  对于“福田”二字,其实我们并不陌生。比如我们到寺院里去敬香礼佛,大殿里的功德箱上面,一般都会写上“随喜乐助,广种福田”两行字。“随喜”就是随自己喜欢,想乐助就乐助,不想乐助就不乐助,没有人强迫你,全随自己的个人意愿。当然,“随喜”二字还有另一层深意,就是即使自己没有乐助(比如说囊中羞涩),当见到人家往功德箱里“乐助”,而你心生欢喜,由衷赞叹,这同样是有着很大的功德。那么“乐助”的好处有何体现呢?就是“广种福田”,就好像你把钞票变成了优良种子,然后你再把种子散在能生发福德、智慧与资粮的田地上,期待你的将是巨大的丰收喜悦。因此佛教将布施、供养行为,形容为“种福田”。

  我们可以想像,作为舍卫国有名的富商,须达长者对布施之行,可谓不遗余力。凡是孤寡、残疾等社会弱势群体,他都会倾心倾力去扶佑。人们为了表达感激之情,便赠予须达“给孤独”的雅誉,算是对他广行善举的一个充分肯定。

  须达长者不仅十分同情于弱势群体,而对于佛陀和出家比丘的布施供养,更是积极踊跃。在他的心里,他把对出家人的供养与布施,视作最好的种福田机会。但是,世间究竟有哪些人值得供养,可以视作种福田之人呢?这个问题萦绕在须达长者的脑海里,久久不能释怀。于是,他当面向佛陀请教了这个问题:“世尊!世中为有几福田人?”

  世尊将世间之人划为两大类,一类为“学人”(即“有学人”),可细分为十八种;一类为“无学人”,可划分为九种。所谓“有学人”,就是指在学佛修道过程中,尚未得到最高境地之人,仍需要继续向上修学;所谓“无学人”, 是指解脱一切烦恼,证尽智、无生智,更无可学的阿罗汉果称为无学。

  十八种有学人:

  信行、法行、信解脱、见到、身证、家家、一种、向须陀洹、得须陀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中般涅槃、生般涅槃、行般涅槃、无行般涅槃、上流色究竟。

  九种无学人:

  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不退法、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不退、实住法、慧解脱、俱解脱。

  下面将对十八种有学人和九种无学人,进行简要的阐释:

  (一)十八种有学人

  1、信行——即随信行,是指见道位的行人,乃依根机的利钝而分为随信行与随法行。随信行是钝根,是入于见道之前的加行位,须信他人的言教,而随其教,而行之故。

  2、法行——即随法行,是利根者,自思如法而行。此乃在于前的加行位时,自我披见经典等,而随其教法而行之故,有如是之名。

  3、信解脱——是在初果以下的修道位,又依根的利钝,而分为信解与见至二种,信解脱是钝根,是前述随信行位的人,而入于修道位的。

  4、见到——又称见至,属利根,是前述随法行位人入于修道位的。此乃依自己的智慧,而得至证见法理,故名。

  5、身证——为不还果的圣者,修得灭尽定。灭尽定为无心定,其寂静乃如涅槃之故,所有解脱定障者,即能入得,故得此者,为不还果中最为利根的人。

  6、家家——一来向中证极果之圣者也。此有二种:一三生家家,断欲惑三品,既灭四生,犹余六品,即三生者。二二生家家,断欲惑四品,既灭五生,犹余五品,即二生者。此圣者三生或二生,由家转生于家,证极果,入涅槃,故称家家。

  7、一种——亦称一间,不还向的圣者,具足缘断惑、缘成根、缘受生三缘的话,就名叫做一间,或一种的圣者(缘断惑是断欲界修惑的七八品者;缘成根就是断惑而成就无漏根者;缘受生就是再于欲界受生一次,此一生为小的一生,是限受于人,或天的一生)。

  8、向须陀洹——“向”为趣向于预流果(初果)的人,是由凡夫而积其修行,顺次经过七加行(三贤四善根)的次第而证的。

  9、得须陀洹——就是指已证须陀洹果,为初果。

  10、向斯陀含——趋向于斯陀含果位(二果)。

  11、得斯陀含——已证得斯陀含果。

  12、向阿那含——趋向于阿那含果(三果)。

  13、得阿那含——已证得阿那含果位。

  14、中般涅槃——在于欲界与色界二趣中间而般涅槃,故名。不还果的圣者,在于欲界死后,于色界之中有身,而起圣道,断余惑而般涅槃。

  15、生般涅槃——生色界后不久,能起圣道,断余惑而般涅槃者。此为修道而具有勤修与速进的二道故,生后不久就能般涅槃。

  16、行般涅槃——生色界后,长时修加行,依于多功用,而断余惑取般涅槃。

  17、无行般涅槃——生色界后,长久懈于加行,不多积功用,这样的经久后,而断除余惑,而般涅槃。

  18、上流色究竟——即上流般涅槃。此类圣者先往生低阶色界天,然后再到色究竟天(阿迦腻吒天,色界之顶)后,才能证入解脱涅槃的第四果。

  (二)九种无学人

  1、思法——虽然得阿罗汉果,但怕所得的会退失,故恒思自害,早入涅槃。

  2、升进法——即堪达法,其性堪能,善能练根修行,早速得达不动种性。

  3、不动法——不动即为不倾动,为利根,能断尽一切烦恼,是尽智之后,起无生智者。

  4、退法——虽得阿罗汉果,但仅遇疾病等阵缘,即会忽然再起修惑,而退失其所得,而为三果、二果、初果,如不遇障缘就不会退失,故不是决定会退失,是可能之义。

  5、不退法——不退即不退失,也就是不会退失其所得的功德,为利根。

  6、护法——护则不退,不护则退。对于所得的法,不令退失,而常防护。此法的经文乃兼解说,防护就不会退失;若懈怠而不防护的话,就有退失之虞。

  7、实住法——为安住法,所谓离强胜的退绿与优胜的加行,而安住于自位,也就是如无特胜的退缘,就不退;若无特胜的加行,则不会转优实住的种性。

  8、慧解脱——依无漏的慧力,而将障慧的烦恼障除离,可说就是了断慧障的烦恼,于慧得自在之义。

  9、俱解脱——得灭尽定。“俱”是指“禅定力”与“解脱慧”两者兼具。北传佛教的看法是,具初禅(含初禅)以上定力的解脱者;北传的看法是,具第四禅(含第四禅)以上定力的解脱者。

  在上面的九种无学人当中,提到了“思法”、“升进法”、“不动法”、“退法”等无学人,这似乎在表达一个比较有趣的观点,即证得阿罗汉果位,也不是百分之百地保险。一不留神,也有退失功德之忧——这倒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想有关“罗汉是否会退失”的问题,与此也或许也有一定的关联。在今后的系列文章中,我会对这个问题继续给予足够的关注。

  佛陀将二种福田人具说之后,而说颂曰:

  世中学无学,可尊可奉敬。

  彼能正其身,口意亦复然。

  居士是良田,施彼得大福。(2009.06.24)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