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三)~A 一、比丘请经


   日期:2020/4/22 17: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漫说《中阿含》(二十三)

(卷二十三)

一、比丘请经

  说法地点: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主讲人员:目犍连

  参加人员:诸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叙述大目揵连告诉诸比丘:身为比丘,应当请诸尊“教我、诃我,莫难于我”;并说成就戾语法和成就善语法者的过失与功德,同时以照镜为喻。

  佛教传至今日,已经有了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里,我们有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佛经的最初面目,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经典,是否完全一致?换句话说,这些浩如烟海的佛经,都是释迦佛亲口宣说吗?对于这个问题,可以说历来众说纷纭,不仅今人有此疑问,古人也有。比如说佛教东传至我国之后,从汉至民国,就有关“大乘经典是否为佛说”这个问题也是争论不休。从佛教徒的角度看,如果断然说“经非为佛说”,自然是大逆不道的。仅就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无论是“为佛说”,还是“非为佛说”,如果执于一边,都是不完全正确。如果说所有经典全部为佛陀亲口宣说,那么这部《比丘请经》就并非佛说,而是由佛的弟子目犍连尊者所说,最后得到了佛陀的印证认可。还有我们在前面不止一次地见到舍利弗代佛说法,就不是佛陀的亲口宣说。那么,能不能就此说部分佛经非佛说呢?也不能这样说,因为部分佛经,虽非佛亲口宣说,但是佛陀对它们予以印可,因此可以理解为广义上的“佛说”。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佛教中有个名词叫“三法印”,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判定是非为佛法的三种最根本的核心标准。如果符合三法印,就可判定为佛法,这样的经典都可以视为广义上的“佛说”;若违反了三法印,那么即使说得天花乱坠,也只能判定它为伪经。在三法印当中,“无常”为揭示万物运行的规律,“无我”是对自己身心的深入独到观察,“涅槃”是我们生命修行的终极追求。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其中任何一项内容,都是不究竟的,不完满的。

  在这部《比丘请经》中,就是目犍连在竹林精舍里,为大众所作的一个有关比丘修行的佛法讲座。在这里,目犍连重点讲到了身、口、意三业之中的口业(语业),教导比丘们要向大众虚心求教,希望大家多指出自己身上的各种毛病,以益于自己的道业修行。在经文的开头,目犍连就对比丘们说:“诸尊!语我、教我、诃我,莫难于我!”就是说,你们大家对我不要留有情面,你们要时常提醒我、教导我、诃责我。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我们自己身上的很多毛病,有时候自己发现不了,甚至视缺点为优点;此时如果没有人帮助我改正错误,那么我们可能会永远都无法克服错误,那样一来道业也就根本无有成就,发展到最后就成了不可救药之人了。就是说我们不仅要虚若谷,还要主动地请别人帮助我们改正缺点,勤于纳谏,善于倾听不同的批评意见。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往往会碍于脸面,有时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死不认账,就是错了,也要一错到底,决不回头。历史上以纳谏著称的唐太宗李世民,对于魏征的谏言,有时也是面有愠色,甚至不止一次地动过要杀掉魏征的念头。明君尚且如此,更何况现实中的凡夫俗子?历史上很多皇帝在即位之初,表现都还可以,都会说些请大家多提意见的漂亮话;但是即位日久,便会骄傲自满,认为天下太平,自己可以好好享享清福了。于是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听不得谏言,更遑论去主动纳谏了——唐玄宗就是这种典型。最后呢?安史之乱一起,大唐盛世于是一去不复返,“白发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我有时在想,比丘在出家之前,也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个;出家之后,虽说与佛菩萨相伴,但是也有一个逐渐修行的过程。在成就道业之前,比丘们也是凡夫,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很多世俗习气,一时间难以净除。尊者目犍连对这个问题就看得很透,他意识到让大家都能主动做到“语我、教我、诃我,莫难于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的比丘听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一听到不同声音,立马面露愠色,有的还会出言不逊,口出“戾语”(粗暴之语)。如果一来,大家都不愿再与他多说话,见到他有毛病习气,不会主动去劝导他,更不会去诃责他。对于这种人,大家都躲避他、远离他,时间长了,这个人便成了孤家寡人。因此唐太宗就很有智慧,他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矣。”可以说,唐太宗这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明君,算是悟得了佛法的真谛。

  在本经中,目犍连将成就戾语法和成就善语法者的过失与功德,谈得很全面,也很细致,值得我们好好研习,细细品味。(09.05.09)

  (注:前段时间回乡,二十多天未曾动半字,十分惭愧。)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