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仁焕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净土讲经

大安法师

妙祥法师

印光大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梦参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昌臻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济群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五十)~T 1355经:本经叙述盗瓜者与比丘各说一偈,各述其愿。


   日期:2020/4/18 22:4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355经:本经叙述盗瓜者与比丘各说一偈,各述其愿。

  阿含经中的譬喻很多,有的譬喻与中国的很多审言故事竟是如此地巧合。诸如有个成语叫“掩耳盗铃”(原为钟),出自《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这则成语广为熟知,其寓意乃是嘲笑自欺欺人、欲盖弥彰的愚蠢行径。而本经所记的一个偷瓜人,其愚蠢与这位来自古代中国的盗铃人竟是如出一辙:“有盗者夜偷其瓜,见月欲出,而说偈言:‘明月汝莫出,待我断其瓜;我持瓜去已,任汝现不现。’”趁着夜黑风高跑到瓜田里去偷得几个瓜享用,虽是偷窃,然这种行为却比较常见——这些小动作在我们少年的时候,依稀也曾做过。其实偷盗者本人在行窃之时,心理不仅十分紧张,且是心存侥幸,心中默祷自己的偷窃行为万万不要被他人发现。当一旦得手,心中呈现的或许是短暂的一番窃喜与庆幸。作为生活中的一分子,连鲁迅笔下的《故乡》中的那些小伙伴们,结伙去偷瓜,并不可恶,却是活生生的原生态写照。

  盗瓜者或盗钟者在行窃之时心存侥幸实属常情,然其以“掩耳”的方式或期盼明月晚出的心里,就侥幸得有些令人发笑了:“月亮儿你行行好,当我在偷瓜的时候,你万万不可露出脸来,否则我就被人发现了;倘若我摘瓜成功逃去,你再出来,那便是帮了我的大忙啦!”企图阻止或限制月亮升起的时间,注定是无法实现的痴心妄想;最好的办法,便是不要伸出那自己贪婪的双手,“伸手必被捉”。

  正在瓜田附近修习的一位比丘见此情状,于是也附说一偈:“恶魔汝莫出,待我断烦恼;断彼烦恼已,任汝出不出。”如果我们把比丘与盗瓜者作为比较,可见二者心中所企图的完全不同:比丘是为了断除烦恼与贪欲,而盗瓜者却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比丘心存美好的愿望,盗瓜者却是动机不良。诚然,我们从成就道业的角度上讲,比丘从凡夫修习到阿罗汉,中间需要经历种种波折与考验,这其中就很可能会有恶魔的侵扰。即是说,恶魔出与不出,这只是或然而非必然。因此比丘愿望自己在修习中不要遇见恶魔,避免使自己尚未坚固的道念受到影响——这样的愿景我们乐见其成,因比丘成道即说明波旬日损。而对于那个盗瓜者来说,我们却希望他心中的企图无法实现,否则他会向罪恶的深渊,无疑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人未来所获成就的有无与大小,与其愿力(发心)的正邪、大小将直接相关。愿力不仅影响此世,甚至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累世累劫。(6.23.)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界定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界定法师)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F 七、例经(2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D 五、见经(220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C 三、阿那律陀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B 二、八城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六十)~A 一、爱生经(21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D 四、第一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C 三、鞞诃提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B 二、法庄严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九)~A 一、一切智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B 二、大拘絺罗经 

 界定法师:漫说《中阿含》(卷五十八)~A 一、法乐比丘尼